一個以文化人、歷史專家、教師為主的《百家講壇》在娛樂當道的年月裡成為熱門節目,到現在,在《百家講壇》推出過講座的人已超過了20位,這些人在上「講壇」前,影響力只限於小圈子裡,但在央視走了一遭,他們名氣爆增,成為公眾眼中的明星。他們能走紅,除了央視這個造星平臺外,他們所具有的獨特氣質才是成為觀眾追捧的主要原因。
閻崇年,1934年4月生,山東省蓬萊市人。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研究滿洲史、清代史,兼及北京史。在《百家講壇》播講過《清十二帝疑案》和《明亡清興六十年》。
2004年5月,《百家講壇》從北京市社科院找來了閻崇年講清史,此前這個「講壇」的收視一直不溫不火,但閻崇年來了後立馬扭轉局面,節目開始漸漸走上正軌。
[山東文化人物] 閻崇年:讀史讀出了敬畏感
孔慶東說起金庸小說基本可以不看講稿,憑他不凡的經歷和獨特的思考方式,有人甚至戲言孔慶東是「北大的馬克·吐溫」。
孔慶東,北大教授。祖籍山東,系孔子第73代直系傳人。1983年自哈爾濱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錢理群先生的開山碩士、嚴家炎先生的博士,主攻現代小說與武俠小說,語言駕馭出色,文章不僅生動有趣且憤世嫉俗。出版:《北大往事》《青樓文化》、《井底飛天》、《金庸俠語》、《空山瘋語》等。他那種差不多是與生俱來的幽默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孔慶東:王朔罵你最好別回[天南地北山東人]「北大醉俠」孔慶東孔慶東:從北大講臺 到央視講壇「繼錢鍾書以來真正的幽默」-孔慶東成名作:47樓207
馬瑞芳講聊齋吸引觀眾注意,靠的是她嚴謹的治學態度,她曾20多年考察蒲松齡的生平,並沿蒲松齡青年時的「南遊」路線考察,有關《聊齋》的趣事就是這麼被發掘出來的。
馬瑞芳,著名學者、作家,1942年生於山東青州,1965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現任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古代文學學科學術帶頭人。2005年初,山東大學的馬瑞芳教授在CCTV-10《百家講壇》開講《說聊齋》,她以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活潑的敘事方式贏得社會各界觀眾的廣泛歡迎。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馬瑞芳教授在山東大學的演講王立群和易中天都講過漢代人物,而作為河南大學教授的王立群所講內容更有史學家風範。他在節目中顯得內斂,所講內容考據嚴謹,每堂課結束後都令人感覺回味無窮。
王立群,1945年生,山東新泰人。1982年畢業於河南大學(當時稱「河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典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成果主要集中於山水遊記研究和《文選》研究兩個方面。王立群走入《百家講壇》,以他的「漢代風雲人物」系列《項羽》、《呂后》,贏得滿堂喝彩。
王立群趕超易中天於丹 讀史記《百家講壇》稱冠繼易中天、於丹之後,2007年度主講人王立群成為《百家講壇》成功推出的下一位「學術超人」。據悉,由王立群主講的「讀史記」前三期收視一期比一期高,接連創下《百家講壇》收視新高。看著「讀史記」收視節節攀升,趕超「品三國」「講論語」時的收視紀錄,《百家講壇》製片方感言:「2007真的是王立群年!」第12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