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有水千江月,魂牽夢縈的故鄉厚土……

2020-12-12 尋妖閣

  《千江有水千江月》是以臺灣鄉村為背景鋪開敘述描寫,書中的人大都是一輩子不曾離開那片他們土生土長的家鄉,他們對故土有一股濃厚的眷戀之情。雖然她筆下的這片故土不單單是美好的,在日復一日的日常的生活中,也有給人們帶來沉重的痛苦和打擊:貞觀的父親為了義務消防滅火而犧牲,貞觀與母親痛哭流涕;四妗的小孩銀祥在棺材裡被悶死,四妗淚流成河;二姨夫為盡情義而喪生,二姨的悲痛欲絕……傷痛正在蔓延,雖現實無法改變,但這片自己土生土長的故土有親人的陪伴、關心與安慰,漸漸撫平心中的傷痕,故鄉始終是人們心靈的寄託和牽掛,魂牽夢繞的港灣,精神的慰藉。

  正如她在小說中寫道,「故鄉即是這樣,每個人是息息相關」,「這一家一族,整個是一體的,是一個圓,它至堅至韌,什麼也分它不開」。南洋打戰失蹤的大舅突然返鄉,曾經亂世時的從軍打戰,漂泊他鄉的艱苦生活與返鄉後一大家子團聚圍著桌子吃飯相對比,這簡直就是上天給他的恩賜。貞觀在嘉義讀書的這六年來,每每回家總是涕泗橫流捨不得走,在一座城市呆久了,原會有一種熟悉感,可是她回想起這記憶是「飄忽不定」的,再也不想離開故鄉一步。

  貞觀和大信失去聯繫,貞觀心裡裝載著苦楚,一句想家想阿嬤,銀蟾就陪她回鄉了。故鄉卻可以幫助他們慢慢平復創傷,故鄉布袋鎮是他們永恆的淨土。小說裡的布袋鎮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貞觀和銀蟾要去大舅公司工作,讓阿嬤一同前往臺北,但阿嬤一語道破,「走到哪兒都沒人認識,無人可說,多孤單。」儘管貞觀在臺北住下三個月,仍是不能打心裡喜愛他心愛男子的故鄉。到了最後,貞觀還是選擇了還鄉,她不能喜愛異鄉,是因為異鄉人隔閡著人,異鄉人再怎麼言之,都隔著一道城牆,無法像故鄉的人心連心。

  因此,蕭麗紅筆下的布袋鎮類似於陶淵明的「桃花源」。當大信離開布袋鎮時,他望著那兒的房子,間間通聲,戶戶相聞,這是臺北所見不到的景象。這正如《桃花源記》所記載的「阡陌交通,雞犬相聞」。臺北的樓與樓間相隔,鄰裡少有往來,少了些許同鄉人的氣味。而在這布袋小鎮,無論哪家的小孩,大人都能叫出名字來。這怎能不令人嚮往呢?「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在書中也得到了詮釋,大信和貞觀路遇籬笆內的倆三個小孩在嬉戲、打鬧,這童年真是歡樂,而老人安享天倫之樂。人人各得其所,安居樂業,實屬桃花源。

  這裡的風土人情不被外界侵擾,這裡的時間概念被淡化,這裡仿佛會永遠和諧恬靜、淳樸自然,正是蕭麗紅對自己的故鄉布袋鎮的深深的故土情結的深刻體現。她所營造出的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桃花源,讓我們在閱讀時感受到,我們所失去的賴以安身立命的傳統,原是人類文化生活的絢爛本質。蕭麗紅從小的成長經歷與貞觀非常相似,《千江有水千江月》中的故鄉其實是蕭麗紅自己的家鄉。蕭麗紅的成長經歷,自己兒時的記憶,都是她創作的素材,蕭麗紅正是在回憶自己故鄉的基礎上,構建的精神世界。

相關焦點

  • 千江有水千江月,魂牽夢縈的故鄉厚土……
    《千江有水千江月》是以臺灣鄉村為背景鋪開敘述描寫,書中的人大都是一輩子不曾離開那片他們土生土長的家鄉,他們對故土有一股濃厚的眷戀之情。雖然她筆下的這片故土不單單是美好的,在日復一日的日常的生活中,也有給人們帶來沉重的痛苦和打擊:貞觀的父親為了義務消防滅火而犧牲,貞觀與母親痛哭流涕;四妗的小孩銀祥在棺材裡被悶死,四妗淚流成河;二姨夫為盡情義而喪生,二姨的悲痛欲絕……傷痛正在蔓延,雖現實無法改變,但這片自己土生土長的故土有親人的陪伴、關心與安慰,漸漸撫平心中的傷痕,故鄉始終是人們心靈的寄託和牽掛,魂牽夢繞的港灣,精神的慰藉。
  • 讀書丨千江有水千江月
    我迄今讀過的書單中除了《查令十字街84號》之外,便只有簫麗紅的這本《千江有水千江月》。故事的女主人公貞觀是臺南海港布袋小鎮殷實人家的女子,男主人公大信是臺北長大、去英倫留學的新城市一代,這本書的情節便是圍繞著男女主人公從相識、相戀到最後分開來展開的。而這兩人的相識,應該是託了中國人大家庭多親多戚的福。若不是後來愛上,恐怕他們都不曉得彼此的輩分稱呼到底哪個合適呢。
  • 花開花落,緣生緣滅,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天!
    花開花落,緣生緣滅,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天!花開花落花歸塵,緣生緣滅緣如水!緣聚緣散緣如水,花開花落花如夢!緣分來了,緣分散了,緣分本如流水般,來去匆匆,無跡可尋。出自現代作家南希璨的《真到了地老天荒》,原句是:緣聚緣散緣如水,背負萬丈塵寰,只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多少緣起緣落,就有多少擦肩回眸;多少悲歡離合,就有多少愛恨情仇;多少前塵往事,就有多少驀然回首。人生的渡口,我們皆是過客,可真正駐足的又有多少?並非不懂珍惜,有些緣分註定長短,或轉身天涯或剎那芳華!
  • 隔了油膩中年,蕭麗紅的《千江有水千江月》
    我選擇無事一念不生,有事一心不亂。 我選擇迅雷不及掩耳。 我選擇最後一人成究竟覺。隔了油膩中年,蕭麗紅的《千江有水千江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是臺灣聯合報一九八零年長篇小說大獎作品,看到的時候仍是少年,匯聚了一些人,慷慨詩文,後來那一群文友最終作鳥獸散,再也很少讀書,混匿奔波在生活的各個角落。
  • 佛門典故 | 異想開天,千江有水千江月
    智慧點金石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天。禪師們在講悟道,或者般若的部分時,常會引用到這兩句話。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個,照到地上的千萬條江河,每條河裡都有一個月亮的影子,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晴空,如果沒有一點雲的話,整個天空,處處都是無際的晴天,所以「萬裡無雲萬裡天」。這是很好的境界,許許多多的學禪者都是因為這些境界而悟道的。
  • 花開花落,緣生緣滅,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天!
    花開花落,緣生緣滅,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天!花開花落花歸塵,緣生緣滅緣如水!緣聚緣散緣如水,花開花落花如夢!緣分來了,緣分散了,緣分本如流水般,來去匆匆,無跡可尋。出自現代作家南希璨的《真到了地老天荒》,原句是:緣聚緣散緣如水,背負萬丈塵寰,只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多少緣起緣落,就有多少擦肩回眸;多少悲歡離合,就有多少愛恨情仇;多少前塵往事,就有多少驀然回首。人生的渡口,我們皆是過客,可真正駐足的又有多少?並非不懂珍惜,有些緣分註定長短,或轉身天涯或剎那芳華!
  • 千江有水千江月,回答了凡事自有天知道的道理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天,描繪的是一幅江河分流、皓月長空的人間美景。尤其是「千江有水千江月」的景象特別美妙,明明舉頭只有一輪明月,但是因為有江、有河、有湖,甚至是一碗清水,我們的眼睛竟然看到了無數個可心可愛的月亮!月亮並沒有化身成無數個月亮,但是,江河湖海裡都映照著一輪明晃晃的月亮。
  • 【悅讀】《千江有水千江月》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天。」這禪宗偈子講的是月如佛性,千江如眾生;江不分大小,有水即有月;人不分貴賤,是人便有佛性,所謂「心清水現月,意定天無雲」。由這個偈子我想起三十年前在大學時看過的一本書《千江有水千江月》。
  • 蕭麗紅 千江有水千江月
    將近30年前,從布袋鎮出身的女子蕭麗紅憑此書得了臺灣聯合報長篇小說首獎,扉頁上寫著——獻給,故鄉的父老。這些年月裡,大約有兩代人看過這本小冊子,讀後若干年,無意間吐露書中細節,會驚現某位書友,再嘆此書難覓歸難覓,收攏的卻都是知己。如此聽來便是文壇的溫馨插曲,甚至是可心驚的剎那。也如書名意境那樣,萬千陌生人會為了同一本書陡然相惜起來。這樣的書,是不多的。
  • 書法定製,行草書詩詞對聯——千江水有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天
    書法定製,今日分享,行草書詩詞對聯——千江水有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天書畫來自shufadingzhi.cn
  • 千江有水千江月:佛家最美的禪意人生
    我來問道無餘話,雲在青天水在瓶。——這個世界所有的一切都自有它的安排,我們的努力就是讓它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是禪的最大宗旨,其實也是每個生命應有的真實狀態。人生況味,要靠自己一一去品嘗。有弟子問:「什麼是佛法大意?」慶諸禪師回答說:「落花隨水去。」弟子還是不明,再問。大師又答,「修竹引風來。」
  • 千江有水千江月,人在天涯心相牽
    佛家有言: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天。月如佛性,千江則眾生,江不分大小,有水即有月,人不分高低,有人便有佛性。只要天空萬裡都無雲,萬裡便都是青天。
  • 「悅讀周刊 ·文藝範」千江有水千江月
    年少時讀過名為《千江有水千江月》的小說,圍繞著一段帶著淡淡憂傷的相遇,展開了對於傳統與現代的思辨。在鄉土記憶與現代都市的兩種文明之間遊走,本性純真的主人公們陷入了青春的迷茫中,而最終還是選擇了回到最初的起點去尋找一切問題的答案。
  • 書法定製,行草書——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千江有水千江月
    書法定製,行草書立軸——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千江有水千江月,李白詩送孟浩然之廣陵,杜甫詩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張繼詩《楓橋夜泊》,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
  • 《千江有水千江月》:藏金於山,藏珠於淵!
    這是我第二遍閱讀《千江有水千江月》這部作品,它的作者是臺灣女作家蕭麗紅,我上網查了一下,蕭麗紅的作品真的很少,這本就是她的經典之作。讀一些臺灣前輩的作品,非常享受,是那種都屬於那個時代,這個國家的美感,他們寫作往往會把詞彙修飾再修飾,修飾到那種精美到像一幅山水畫的程度,對情感的表述十分精準我喜歡的中國作品之美就應該是這樣的,有著卻別於所有其他國家的文字之美。
  • 看看網友是怎麼理解,「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天」這句話
    前句,以月喻佛性,所有有情,如千江水,都具佛性,可映同一個月亮,佛性如一,如如不動,所有有情的佛性都是一體的,沒有兩樣。後句,又以天喻佛性,澄澈湛湛,好似什麼都沒有,卻又能包含萬物。以白雲喻煩惱,說明一旦有了執著煩惱,就像天空中飄來了多多白雲,天已經不再是那個澄淨的天了,同樣的,人的佛性也被遮蔽顯現不出來了。只有放下執著煩惱,佛性、人的自性才會顯現,就如無雲的萬裡天!
  • 千江有水千江月:佛家最美的禪意人生
    我來問道無餘話,雲在青天水在瓶。——這個世界所有的一切都自有它的安排,我們的努力就是讓它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是禪的最大宗旨,其實也是每個生命應有的真實狀態。人生況味,要靠自己一一去品嘗。有弟子問:「什麼是佛法大意?」慶諸禪師回答說:「落花隨水去。」弟子還是不明,再問。大師又答,「修竹引風來。」
  • 這句話有點厲害,千江有水千江月
    從前我對女孩子化妝,不以為然;然而,我在看了祖母的人後,才明白:女子裝飾,原是她對人世有禮。因為這一句話去讀《千江有月千江月》,因為《千江有月千江月》想去臺灣。於是,有多翻了幾頁,翻著翻著又翻了回去。那裡是一個海港小鎮,風土人情皆與我成長所接觸的不同,令我心醉痴痴。但更抓人的是那個故事,一個女孩的故事。故事有禮有俗,有民族,有傳承,有愛,有痛,結局隨遺憾,但依舊美的令人神往。
  •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天
    過去有一個故事,一位修行者,他有一天在外行走,看到蓮池的蓮花開得很漂亮,生起一分歡喜心,他停住在蓮池欣賞那個花及周圍的境界。在這期間,有一位農夫來到這裡,就把蓮花一鏟就離開了。這位修行人就說:「蓮花好好地在池中那麼漂亮,為何你要鏟了它?」
  • 千江有水千江月-願你,塵不染汙,修持如月!
    ,只要地上有澄清的水器,月影就會在水器中映現。月亮沒有掉下來,水器也沒有到天上去,但因緣具足時,每個水器中都有一個完整無缺的月影。同理,佛陀的加持是周遍法界的,只要我們信心和善根具足,誰祈禱,誰就會獲得佛陀的不斷加被,佛陀用不著有什麼分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