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極地生存紀錄片央視上線 探訪現實版"荒野獵人"

2020-12-13 中國網

傳統與現代的微妙融合

——北極和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

中國網4月23日訊 極地生存,究竟是何種體驗? 4月22-29日每晚21:15在CCTV2播出的大型紀錄片《北極!北極!》或許能給出你答案。幾百年來,北極以南的人類曾出於各種動機——航道、傳教、資源、領土、軍事、科研、純粹的好奇心或英雄主義,多次來到北極,許多人為此付出了生命,在挑戰人類抵禦嚴酷自然條件的鬥爭中敗北。而在這片冰凍世界裡,它最早的居民——因紐特人,卻已生存與繁衍了四五千年,在與外界幾乎沒有接觸的封閉狀態下,創造了獨特的極地文明。

直到19世紀,因紐特人還逐獵物而居。在他們的家庭裡,男人是主角,男孩在幾歲時便隨父親外出打獵,6月出發,9月歸家;女人則在家裡縫製衣服、打魚和採集蔓越橘、黑莓等水果。居住在格陵蘭西岸小漁港伊莉米納克的因紐特人夏目說「9月,男人們常在月光下回到村莊。他們老遠鳴槍,表示他們回來了;村子裡的人則以槍聲回應,表示一切安好;他們再次鳴槍,表示滿載安全而歸。每一次迎接男人回來,都是村裡非常喜慶的日子。」

CCTV2大型紀錄片《北極!北極!》中男主人公夏木和他的雪橇犬。

CCTV2大型紀錄片《北極!北極!》,4月22-29日每晚21:15首播。

到了冬天,人們不再出去打獵,聚在一起踢球,因紐特人跑得很快,球賽競爭激烈。而一些人家則開始計劃繼續遷徙,等到夏天來臨,就要啟程。在因紐特人的口述歷史裡,出現了乘船來的傳教士,有時基督教與天主教的傳教士同船而來,「讓我們選擇自己願意信的教,我們回家爭論到底該選哪個」。由於遷徙,他們的婚姻生活比較紊亂,一個男人遷到下一處,就可能與遇上的女人結婚生子,女人也是這樣,實行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制。

關於因紐特人最為震撼的視覺記錄,莫過於20世紀20年代紀錄片大師羅伯特·弗拉哈迪名噪一時又充滿爭議的電影《北方的納努克》。弗拉哈迪在巴芬島待了18個月,跟蹤拍攝一家因紐特人——納努克家庭。納努克的狩獵範圍有英國那麼大,這裡生活著僅300多個因紐特人。納努克穿著帶毛邊帽子的傳統衣服,對著鏡頭露出遠離文明世界的淳樸的笑容。

紀錄片《北方的納努克》劇照。

幾千年來,因紐特人的社會依循著傳統方式生活。他們的個人財產非常少,通常就是幾件衣服、一支槍和一些工具,隨身攜帶,死後與自己埋葬在一起。他們也沒有對土地佔有的概念,在不斷遷徙中,所有人都可以平等佔用陸地資源和空出來的居所。他們唯一的經濟方式就是捕獵,除此之外只有點零星的易貨交換。

當外部世界以私有財產、領土主權等現代概念進入並瓜分北極時,這些極地原住民渾然不覺。

阿拉斯加的孩子們在汽油桶邊玩耍。

對原住民真正構成衝擊的,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北極開發。他們幾乎是在二三十年裡,被迅速、完全地捲入了現代世界。自20世紀60年代起,越來越多的公司獲得了在北極圈內勘測和租賃油田礦田的許可證。到本世紀70年代,由於礦產資源及能源的開發,更促進了北極地區迅速繁榮。因紐特人大約只有15萬人,但進入這一地區的外來者卻有700多萬人,而且還在迅速增加。大批現代移民湧入極區,新興城鎮拔地而起,面對從南方遠道而來的現代陌生人,因紐特人幾乎茫然不知所措。他們放棄了漁獵,

CCTV2大型紀錄片《北極!北極!》中男主人公亨利。

巴羅是阿拉斯加北坡自治區最北端的一個鎮,這裡有5000多居民。每年的4月份和8月份都是捕鯨的關鍵時期。巴羅野生動物管理部副部長亨利表示,石油開採打破了舊時候打獵捕鯨的傳統,他說:「捕鯨對我對整個村子都非常重要,是整個村子的大事,但是石油開採可能破壞掉這個傳統,鯨魚不會再來到這個村子了。」

《北極!北極!》中拍攝的北極地區獵人。

不止是捕獵受到影響,如果在北極地區發生石油洩漏問題,冰凍的海面讓清理耕作更加難上加難。1989年,埃克森石油公司的油輪在威廉王子灣觸礁,汙染了2000多公裡的海岸線,給北極地區造成了幾乎毀滅性的生態災難。

1991年,在北極巴羅小鎮召開的一次北極開發徵詢意見會議上,阿拉斯加北坡自治區主席、因紐特人卡裡克告訴世人:「北極考察問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對我們國家的利益以及對我們因紐特人的利益如此重要。……我們因紐特人比其他任何人都更了解這塊土地,都更清楚這裡的環境是如何的脆弱。我們所不知道的恰恰是,現代設備和技術的應用將給這塊土地帶來些什麼。因此,在開發其資源之前,必須首先了解北極。我們必須了解它們是怎樣互相作用而又互相依存的,必須了解怎樣去利用這裡的資源而不至於破壞這塊土地。我們因紐特人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從父輩那裡學習到怎樣愛護這塊土地,怎樣合理地利用這裡的資源,並把這些告訴給我們的孩子,作為真理一代代傳下去。但是,世界已經發生了變化,父輩給我們描繪的未來已經不存在了。以前,因紐特人自由自在地在這裡打獵、捕魚和獵鯨,不會受到別人的打擾。但是現在,我們發現,許多人都想利用這塊從前只屬於我們的土地。作為因紐特人,我們從小就懂得,與別人分享是很重要的,而且是正確的。因此,我們願意與別人分享這塊土地及其資源。但是,我們必須請求,不,我們必須要求,那些想利用這塊土地的人們必須學會怎樣去合理地利用它,以便為我們的子孫後代保留下這塊土地。因為,當北極的石油被抽乾,當普魯度灣油田僅存在於人們的記憶裡,當通往這些油田的公路為塵埃所覆蓋,被人們所忘記的時候,我們因紐特人仍將生活在這裡。所以,保護好這塊土地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歷史重任。我們將不能容許我們的人民在進步的名義下受到傷害。我們將不能容許我們的土地在開發的名義下受到破壞。」「我們要求了解,怎樣的開發將會改變我們在北極的生活方式,以及這些改變將會對這塊土地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阿拉斯加北坡公司董事局成員表示北極的開發和保護需要取得平衡。

4月22-29日每晚21:15在央視財經頻道首播,當晚23:30前後重播,次日12:30重播。

相關焦點

  • 北極冰川即將融化,最後的極地獵人
    跟隨她的鏡頭,我們可以看到夏日的極光,冷峻的冰川,自由的鯨魚群等絕美的極地景象。 世界的極地看似與世隔絕,但生態正在遭遇危機,千年因紐特文明逐漸消失,災難,可能隨時會來臨。儘管如此,這裡的人卻依然擁有勇敢而溫暖的心臟,在抗爭,在堅持,在最後的日子,做著即將消逝的迷夢。
  • 央視和BBC紀錄片哪家強?《極地》和《大貓》豆瓣9分都是小意思!
    《國家寶藏》還沒播完,央視接著又推出一部小而精的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每集5分鐘介紹一個文物,同樣徵服了眾多網友,豆瓣評分比《國家寶藏》還高——9.4。如果BBC和央視同時出手,對於喜歡看紀錄片的觀眾來說,豈不是「提前過年」?
  • 央視和BBC紀錄片哪家強?他們最近推出的《極地》和《大貓》,豆瓣9...
    不過,能達到這個標準的作品少之又少,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影視、綜藝、紀錄片推出,達到7分、8分的都算佳作了。   讓網友打9分?那得有真正的實力!當然,也有例外,說的就是BBC(英國廣播公司)和CCTV(央視),這兩大巨頭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分分鐘「教你怎麼做節目」。
  • 2019版《獵人:荒野的召喚》現已發售
    【17173新聞報導,轉載請註明出處】近日,Expansive World工作室的知名狩獵模擬遊戲《獵人:荒野的召喚》,發布全新2019版《獵人:荒野的召喚》,目前7.7折促銷中(Steam
  • ...阿拉斯加大學|荒野生存|北方極地博物館|費爾班克斯市|阿拉斯加州
    1961年被廢棄後,成為流浪漢或獵人的庇護所。142巴士」的前身是上世紀50年代阿拉斯加州費爾班克斯市的一輛城市公共汽車。 YouTube視頻截圖1996年,喬恩·克拉考爾出版了小說《荒野生存》,講述了一位名叫克里斯多福·詹森·麥坎德斯(Christopher Johnson McCandless)的年輕流浪者的傳奇故事。
  • 央視紀錄片:《極地》
    請大家帶著輕鬆的心情去觀看該紀錄片,不要與他們爭辯。不要用俯視的視角去看待別人的文化!更不要用憐憫的心態去親近物質不充裕的人們!藏族同胞們的精神家園比我們漢人富裕太多太多了!在我們漢人重拾自我精神財富的同時,我也衷心希望藏族同胞們守護好自己的精神家園!紀錄片重在記錄,不妄自幹涉,觀眾也是,懂得敬畏與尊重。道理我都懂,但是,我想為那匹馬發條彈幕:md,嚇得老子腿都軟了。
  • 首部北極科考題材紀錄片《光語者》 營造冰天雪地裡的世外桃源
    因為很多人對極地的印象往往只是停留在自然與野生動物的角度上,鮮少關注極地的人群。在聽說極北荒原上有人間煙火後,難免會不禁產生很多的疑問:人們為什麼會選擇去往這樣幾乎可以被稱為是人類社會邊緣的地方?在無盡的黑夜和暴風雪中人們如何與自我相處?極端環境會不會對人的情緒與關係產生巨大的影響?  近期正在上映的我國首部北極科考題材紀錄片《光語者》給出了答案。
  • 360°北極秘境大探險丨教你「十招」,玩轉北極
    2月17日(正月初六)晚 20:00快手超級播 × 極地學院360°北極秘境大探險- 教你十招 · 玩轉北極 -第一招:北極第一課,與「地表最強男人」德爺挑戰北極生存英國野外生存專家德爺然而,曾兩次深入北極探險的他差點被凍掉了大腳趾。血淋淋的教訓和成功的荒野北極生存經歷,讓德爺成為北極荒野挑戰的最佳導師。去北極穿什麼、吃什麼?遇到北極熊怎麼辦?這些知識問德爺就對了!
  • 叫板央視紀錄片《北極,北極》:八集都看了,為啥沒有一隻企鵝!
    1月26日,《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首次發布。這是中國在北極政策方面發表的首部白皮書, 央視財經頻道又把2016年的紀錄片《北極,北極》拿出來播了一遍。《北極,北極》共分8集,分別是《一路向北》、《極北人家》、《危險溫度》、《冰封寶藏》、《航道破冰》、《對話之地》、《天下留白》、《守望北方》。全方位展示北極地區的自然風貌和發展現狀。
  • 央視巨製紀錄片將赴南極拍攝
    2012年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風靡一時,這股「舌尖」熱潮仍在繼續,此前已有消息稱央視紀錄片頻道將於新年春節遠赴遙遠的南極。為13年的新片取景拍攝。這是一部關於中國人關於中國式生意的影片,目前這部紀錄片暫定名為《去遠方》,春節期間攝製組將隨極之美南極探險隊奔赴遙遠的南極半島進行實地採風拍攝。
  • 在《第三極》之後,央視又發布了一部紀錄片神作《極地》
    對於紀錄片愛好者來說,很多人都看過中央電視臺播出的文化紀錄片《第三極》,這是「西藏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第一部全面反映人與自然和諧關係的人文紀錄片,影片播出後,受到觀眾的高度讚揚,這部紀錄片的豆瓣得分達到了9.2分!看了之後,很多人都說看得不夠!
  • 《極地》入選2017紀錄片優秀作品
    人民網訊 由北京天成嘉華和北京五星傳奇聯合出品,貴陽市政府,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貴陽天彩民族文化發展,中國民族文化資源網,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等聯合製作,並由曾海若監製,程工導演,蘇揚、楊爍配音的七集大型西藏人文紀錄片《極地》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選入2017紀錄片優秀作品。
  • 央視紀錄片《極地》 深入藏地 展現當地生活·杭州日報
    本報訊 由中央電視臺、北京五星傳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聯合攝製出品的大型紀錄片《極地》,日前完成了大部分拍攝工作,進入到後期製作。該片是由備受讚譽的《第三極》總導演曾海若領銜創作,講述當代西藏與世界互動的故事。 有別於大篇幅展現風光的其他作品,《極地》將鏡頭聚焦在普通西藏人的真實生活。
  • 《獵人:荒野的呼喚》2019版公布 收錄所有DLC
    雪崩工作室和THQ Nordic今日宣布《獵人:荒野的呼喚》將在下個月發售一個全新的版本:2019版。  新的版本叫「2019版」,將收錄本體遊戲和目前發售的所有DLC,「非洲狩獵區(Vurhonga Savanna)」DLC也會包含在內。
  • 《獵人:荒野的呼喚》將推出2019版 包括所有DLC
    《獵人:荒野的呼喚》將推出2019版 包括所有DLC 新聞 178整編 ▪
  • 央視財經紀錄片揭秘北極地區寶藏:國家間相互爭奪
    白色的面紗在逐漸被揭開,露出的是人類對於北極資源的開發、保護、爭端與合作。敬請關注央視財經頻道4月25日晚9點15分播出的紀錄片《北極,北極!》第四集《冰封寶藏》。美國 阿拉斯加價格低迷,輸送油氣,又要花上一筆巨大的開支;俄羅斯仍然堅持開發北極油氣,因為——北極,被俄羅斯視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被視為最大的寶庫。俄羅斯 科拉半島
  • 央視紀錄片:廣州年初降雪原因可追溯到北極
    目前來看,亞洲東部地區冬季的極端天氣與北極氣溫升高的聯繫是最緊密的。發生在北極的變化當然不止是海冰範圍縮小。科學家們的測算顯示,如果平均分配1990年左右格陵蘭冰川的融化量,地球上每個人大概可以獲得幾千升冰川融水,但是20年以後,這個數字變為了4.5萬升。很顯然,北極陸地冰川正在快速消融。冰川融化已經給世界主要沿海城市造成了直接的威脅。
  • 羅弗極地樂園,奇遇守護犬巴克,帶你重溫《野性的呼喚》
    小說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從小生活在溫室環境中的寵物狗巴克,被拐賣到北極荒野當雪橇狗。惡劣的生存環境鍛鍊了巴克,他在歷練中不斷成長,恩主約翰桑頓的遇害,徹底打碎了巴克對於人類社會的留戀,從而促使巴克堅定決心,毅然走向荒野,回歸自然,成了領頭狼的故事。
  • 在北極荒野求生有多難?探險隊被困孤島兩年,只有一女子奇蹟生還
    1921年艾達·布萊克傑克這個因紐特女子才僅僅23歲,這年她參加了一次危險的極地探險,被困在西伯利亞北部的一個偏遠島嶼上。在同伴或失蹤或去世之後,在北冰洋寒冷的孤島上,憑藉著自己的勇氣、毅力和智慧頑強堅持了近兩年。這場堪稱史詩級的荒野求生,並不遜色於貝爺。
  • 20部極地、雪地求生電影:這個冬天我們需要這種力量
    今天通心粉電影推薦20部極地、雪地求生電影。個人喜歡這一類型的原因是:電影中的主人公在面對惡劣的自然,亦或內心的恐懼時,無不是滿懷信念,堅持到底,最終走向勝利。這信念來自愛、來自生存的渴望,以及適應自然的智慧。而對於自然,應心存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