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世博園改造提升項目將中國室外展區整體保留,以「保留世博遺存,延續世博文脈,傳承世博精神」為出發點,通過文化升級、生態升級、內涵升級、運維升級,使中國室外展區重現活力,為全齡段客群營造多層次活動空間。在改造提升期間,文旅頭條與昆明世博新區微信公眾號聯合推出「匠心華僑城 歷久彌新見精品」專欄報導,與大家一起重溫世博美好記憶,解析和重新認識35個省市園區,傳承華僑城匠心精神,見證精心雕琢下的精工品質。
匠心鑄精品·中國室外展區系列報導第五期
湖南,古稱「瀟湘」,人傑地靈,養育了毛澤東、劉少奇、曾國藩、潭嗣同、蔡鍔等許多風雲人物。有範仲淹作「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千古絕句的洞庭湖,有傳續古代人文傳統的嶽麓書院,有毛澤東「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橘子洲頭,有景色奇絕的張家界。形成了湖南自然與人文並茂的園林風格。
湖南瀟湘園,佔地1040平方米,以張家界為景觀素材,以湖南民居吊腳樓為特色,以山、水為主題,展示湖南神奇秀麗的自然風光、多姿的民族風情和璀璨的湘楚文化。
嶽麓書院是湖南大學的前身,創建於公元976年,北宋時名列全國四大書院之一,清末改名為湖南高等學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之一。對我國宋、明以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產生過重大影響,表現了湘楚文化的博大精深。
吊腳樓取材於湘西臨水而建的農家民居,與水車、農具等小品,形成湘西風情濃鬱的農家田園風光。
「御筆峰」仿照張家界武陵源御筆峰的景觀特色而建。整座假山佔地300平方米,由錯落高低的35座獨立式山峰,用虛實相應的手法組合而成。最高主峰14米,最低5米,山路蜿蜒。山體石材是來自武陵源的紅色石英砂巖塊,共用石料1200餘立方米。整個山體巍峨雄奇,與山前水體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逼真的表現了張家界獨特的地貌特徵。
特色植物方面,瀟湘園的植物仿照武陵御筆峰的植物特色設置。山峰上種植從武陵源移栽的武陵松,峰側配植大量常春藤等爬藤植物;水池沿岸種植垂柳、映山紅、紅楓等;園內孤植珙桐,叢植銀杉和斑竹,杜鵑古柱等湖南特有珍稀植物,形成了花團錦簇,垂柳婆娑的植物景觀。
湖南瀟湘園,渾厚雄奇,山青水秀,建築、山體、水體、植物、偉人、歷史巧妙結合,傳統與現代造園手法相結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結合,構成了具有瀟湘勝景和湘楚文化的山水園。
改造中,瀟湘園注重園區自然環境的優化,尤其是對山石進行修復,改善水體水質和修繕景觀亭,給遊客提供更舒適的遊覽體驗。其中,將加強園區要素的整理和鋪裝,在保留入口鋪裝的基礎上,進行無障礙改造,優化鋪裝的高差,對局部進行優化修繕。
同時,在園區內增加小路,改造水系統,提升和優化人與自然的空間,在保留現狀園路石材的基礎上,新增園路和汀步。在植物設計和種植方面,新增新增木芙蓉、狹葉十大功勞、棣棠、天門冬、旱傘草、金邊扶芳藤等植物,以豐富瀟湘勝景和湘楚文化內涵。
文字 | 代基凱 王思鰻
圖片 | 代基凱 姚智慧 江蕊先
編輯 | 姚智慧
審核 | 代基凱 宋蕾
運維 | 雲報集團 · 雲南就愛去旅遊文化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