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一端牽著地方經濟發展,一端繫著群眾生產生活。「十三五」以來,匯川區緊緊抓住「把貴州作為交通強國建設的西部試點」戰略機遇,不斷加快提升農村公路路網建設水平,全力推進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在提升群眾幸福感的同時,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
疏通城市大動脈,打通群眾出行「最後一公裡」
五年時間,復興大道建設完成,人民路、上海路完成改造提升,匯川大道及延長線建成通車……
一條條城市大動脈的疏通,悄然改變著匯川人的出行習慣和生活方式。
「現在城區交通條件大為改善,出行比以前更加方便快捷,我們的幸福感不斷提升。」家住匯川區洗馬路街道康海世紀花城小區的李大哥表示,交通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千家萬戶的生活也因此發生著改變。
「以前匯川大道沒有修通時,我們很少到沿線遊玩,現在路修通了出行更便捷,我時常帶著家人到匯川大道附近的鳴莊潭溼地公園和蓮花山公園遊玩。」李大哥說。
「十三五」期間,匯川區交通網絡實現從「線」到「面」立體化發展。客運量和貨運量的變化成為匯川交通建設的「晴雨表」。
「十三五」期間,匯川各類交通完成客運量14900萬人次,客運周轉量725845萬人公裡;完成貨運量19085萬噸,貨運周轉量1673118萬噸公裡。
交通助力脫貧攻堅 推進城鄉協調發展。
交通運輸是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基礎性和先導性條件。
五年前,從匯川區芝麻鎮竹元村到遵義市區需要5個小時。村民張明康回憶,那時因交通不便,他們養了豬想要賣出去得「求人」。「肉販子挨村挨戶去養豬戶家裡收豬肉,唯獨不去竹元。竹元村山路崎嶇難行,住戶分散,翻山越嶺去收豬肉?犯不上遭那罪。」回想曾經的光景,張明康不住地搖頭,「那時候修路是我們竹元人盼了幾輩子的願望。」
脫貧攻堅,交通先行。匯川區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點工作,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十三五」期間,累計投入約15.75億元,完成約1910.7公裡通村通組公路建設,實現建制村100%通6.5米硬化路、100%通客運和30戶以上村民組100%通硬化路目標。
如今,一條條蜿蜒在匯川鄉村的通村通組公路成為群眾的脫貧路、致富路。
和張明康一樣的村民再也不用為出行犯難。「公路連接了山裡山外,肉販子可以到村民家裡上門收購了,現在只要我們想賣,天天都有人來收豬肉。」張明康高興地說,這兩年僅靠養豬,他們一家每年大概能賺2萬餘元。
路修好了,還要管好、用好。
對此,匯川區強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截至2019年底,全區鄉鎮和建制村公路通暢率達到100%,農村公路基本形成「外聯內通、鎮村通暢、客車到村」的交通運輸網絡。
除此之外,給村民出行帶來新變化的還有「交通+」工程的實施。匯川區自2018年在全區各鎮、村推廣運用「通村村」智慧交通雲平臺以來,已建設完成村級服務站點20個。
路通,人心通。
一條條農村公路修到村頭,通到鄉親家門口,改變了過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的面貌,實現「出門水泥路,抬腳上客車」的夢想。農村客運網絡的日益完善,有效提升城鄉客運網絡的覆蓋廣度、深度和服務水平,群眾生產生活更加便捷舒適。
「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電商進村、快遞服務入戶」的雙向多向運輸服務進一步打通,城鄉經濟協調發展進程不斷加快,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十三五」期間,匯川交通路網飛速發展並持續完善,為人民生活繪就了美好圖譜,改變著每一個匯川人的生活。
縱覽「十三五」期間交通建設成績單,匯川區交出了一張令人鼓舞的答卷。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期待,「十四五」時期匯川交通運輸的新跨越。
【來源:匯川區政府辦】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