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漿是將大豆浸泡、磨碎、去渣、煮沸後的一種老少皆宜的營養飲品,豆漿+油條更是傳統早餐的標配。豆漿富含蛋白質、維生素、核黃素、大豆異黃酮、膳食纖維、鈣、磷、鐵、鎂、鉀等營養素,具有滋陰潤燥、驅寒暖胃、防三高、改善更年期綜合症等功效,因而受到很多養生人士的喜愛。「人紅是非多,」近年來豆漿也是頻頻被黑,其中之一就是「長期喝豆漿會導致子宮肌瘤」,那麼,這種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女性長期喝豆漿會喝出子宮肌瘤嗎?
子宮肌瘤又稱纖維肌瘤,是一種常見良性腫瘤之一,研究推測其發生原因主要與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有關。大豆中含有豐富的大豆異黃酮,這種物質屬於植物雌激素,它與人體雌激素在結構和化學功能相似,所以就有了喝豆漿會誘發子宮肌瘤一說。實際上,大豆中的大豆異黃酮具有雙向調節的作用,當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較低時,它能彌補雌激素的不足;如果體內雌激素水平較高,大豆異黃酮會優先佔據雌激素受體,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人體雌激素和受體結合,從而起到降低體內雌激素水平的作用。對女性來說,每天喝一兩杯豆漿並不會讓體內雌激素水平有明顯變化。
豆漿的正確喝法
1、豆漿煮熟才能喝
豆漿中含有皂甙、胰蛋白酶抑制物、細胞凝集素等有害物質。皂甙對腸胃黏膜有刺激作用,還會破壞血液中的紅細胞,過量攝入會引起噁心、腹瀉、嘔吐等症狀;胰蛋白酶抑制物會降低胃液消化蛋白質的能力,從而引起腹痛腹瀉。以上這些有害物質都具有一定耐熱性,只有加熱到100°C以上才會被完全破壞。而豆漿在加熱到80°C時就會產生大量泡沫,很多人就誤認為豆漿已經沸騰。其實這是豆漿中的皂甙在「作怪」,皂甙在加熱過程中膨脹產生泡沫,此時的豆漿並未真正煮沸。所以,預防豆漿中毒的正確做法是在豆漿出現大量白色泡沫後繼續加熱5分鐘以上,待泡沫消失後才能飲用。
2、喝豆漿別過量
豆漿中含有大量蛋白質,一次喝太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出現腹脹、腹瀉等症狀。一般來說,成人一天喝豆漿別超過500ml,兒童飲用豆漿量控制在200ml左右。
3、豆漿要現煮現喝
豆漿最好現煮現喝。煮好的豆漿放3~4個小時就會出現酸敗現象,保存超過6小時以上的豆漿千萬不能喝。
4、腸胃不好的人別喝豆漿
豆漿中含有一定量的低聚糖,容易引起嗝氣、腸鳴、腹脹等症狀,所以消化功能不佳或腸胃不好的人要少喝豆漿。
5、痛風病人別喝豆漿
痛風是體內嘌呤代謝紊亂引起的疾病,而豆漿中含有較多的嘌呤,所以痛風病人不宜喝豆漿。
各位網友,你喜歡喝豆漿嗎?你知道喝豆漿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嗎?不妨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生活經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