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地下室鋼柱吊裝現場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鳥瞰圖
核心提示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是揚州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工程。昨天,記者在施工現場採訪時看到,目前工程推進進展快速,土方開挖工程全部完工,地下室施工全面展開,9個小段基礎底板混凝土澆築已全部完成,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地下鋼柱全面吊裝……有望春節後地下室封頂。
土方開挖工程全部完工
開始地下室混凝土澆築施工
記者在現場看到,施工現場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場景:一臺臺塔吊高立,正在起吊著各種施工材料,施工人員正在地下忙碌,搭建模板,進行地下室混凝土澆築施工。
「經過前期努力,目前樁基工程和土方工程已經完工,全面開始地下室的施工建設。」施工單位項目負責人薛慶兵介紹,去年10月8日,整個樁基工程開始進場,20多臺打樁機械採用歇人不歇機、兩班倒的作業方式施工,集中優勢兵力和機械,每天打樁近50根。經過1個多月的連續施工,到11月15日,整個樁基工程全部完工,1411根樁基全部鑽探澆築完成。去年11月8日開啟土方開挖工程,從南向北分為三個區域,開挖共調集了10多臺挖掘機等施工設備,出動了50多輛渣土運輸車,去年12月上旬已全部完工,開挖總量達到了16萬方土。
「從去年11月21日開始,整個土建施工已經進場作業,100多名施工人員開始基礎磚胎模施工,澆築墊層,全面展開地下室底層施工。計劃在2020年10月底博物館主體及裝飾完工。」現場施工負責人介紹說。
分為三個大區平行施工
地下室頂部施工2月底完成
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有的區域正在進行基礎底板混凝土澆築,不少地方基礎底板混凝土澆築已經完成,施工人員正在上面搭建施工腳手架,進行頂板混凝土澆築的模板搭建施工。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項目土建施工,地下室共分三個大區18個小段,進行平行施工。」現場施工負責人介紹,第一大區進展速度較快,目前第一大區3個小段地下室基礎底板混凝土澆築已全部完成,開始頂板鋼筋扎制,為頂板混凝土澆築作準備,經過前期努力,目前頂板鋼筋扎制已完成70%以上。第二大區9個小段基礎底板混凝土澆築已全部完成,正在進行地下室頂板模板安裝。第三大區6個小段底板鋼筋綁紮已全部完成,正在進行底板砼澆築。
「嚴冬和雨雪天氣即將來臨,目前施工人員正在搶抓有利天氣,加班加點施工,按計劃有序推進工程施工,力爭在春節前一區和二區地下室封頂,到2月底完成所有地下室頂部施工。」現場施工負責人介紹。
地下室鋼柱全面吊裝
18000噸鋼結構加班生產
記者在現場看到,正在搭建的施工腳手架中間,一排排鋼柱已經站立其中。地下室鋼柱已全面吊裝,18000噸鋼結構基本製作進入尾聲,最後衝刺。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佔地200畝,總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主體由大運塔和博物館兩部分組成,博物館主體部分設置多個主題展廳和考古研究所等多個功能區,是集文物保護、科研展陳、休閒體驗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大運塔九層,將重現唐風古韻,與文峰寺的文峰塔、高旻寺的天中塔,形成「三塔映三灣」的景觀印象。博物館地下及地上的建築梁柱,大部分都是鋼結構,預計整個鋼結構所需的鋼材總量將達到1.8萬噸。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項目鋼結構安裝部分,地下室鋼柱共需227根,博物館地下室第一節鋼柱去年12月23日14時18分吊裝成功,目前已吊裝完成30多根。」現場施工負責同志告訴記者,鋼結構部件由邗建集團鋼結構公司生產製作,目前正在加班加點生產製作,其中地下室部分的鋼結構生產製作已經完成,地上部分的鋼結構也已經完成大半。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鋼結構工程總噸位約18000噸,結構形式分框架鋼結構、管桁架結構、塔式結構、橋式結構組合等。材料多為Q355板材、高建鋼、耐候鋼等特殊超厚材料,定製周期長。車間製作工期壓縮在3個月,特地增設一臺500A變壓器,分白班、晚班24小時製作。
記者了解到,作為主要景觀的大運塔,計劃今年年初開建,6月底封頂,12月底完工。
邗建集團的工程負責人表示,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是保護、展示和利用大運河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他們有信心和決心,將大運河博物館項目建設成千年運河邊上的精品工程。 通訊員 居建平 記者 張孔生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