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獨運!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地下室吊裝227根鋼柱

2020-12-17 中國江蘇網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地下室鋼柱吊裝現場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鳥瞰圖

核心提示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是揚州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工程。昨天,記者在施工現場採訪時看到,目前工程推進進展快速,土方開挖工程全部完工,地下室施工全面展開,9個小段基礎底板混凝土澆築已全部完成,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地下鋼柱全面吊裝……有望春節後地下室封頂。

土方開挖工程全部完工

開始地下室混凝土澆築施工

記者在現場看到,施工現場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場景:一臺臺塔吊高立,正在起吊著各種施工材料,施工人員正在地下忙碌,搭建模板,進行地下室混凝土澆築施工。

「經過前期努力,目前樁基工程和土方工程已經完工,全面開始地下室的施工建設。」施工單位項目負責人薛慶兵介紹,去年10月8日,整個樁基工程開始進場,20多臺打樁機械採用歇人不歇機、兩班倒的作業方式施工,集中優勢兵力和機械,每天打樁近50根。經過1個多月的連續施工,到11月15日,整個樁基工程全部完工,1411根樁基全部鑽探澆築完成。去年11月8日開啟土方開挖工程,從南向北分為三個區域,開挖共調集了10多臺挖掘機等施工設備,出動了50多輛渣土運輸車,去年12月上旬已全部完工,開挖總量達到了16萬方土。

「從去年11月21日開始,整個土建施工已經進場作業,100多名施工人員開始基礎磚胎模施工,澆築墊層,全面展開地下室底層施工。計劃在2020年10月底博物館主體及裝飾完工。」現場施工負責人介紹說。

分為三個大區平行施工

地下室頂部施工2月底完成

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有的區域正在進行基礎底板混凝土澆築,不少地方基礎底板混凝土澆築已經完成,施工人員正在上面搭建施工腳手架,進行頂板混凝土澆築的模板搭建施工。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項目土建施工,地下室共分三個大區18個小段,進行平行施工。」現場施工負責人介紹,第一大區進展速度較快,目前第一大區3個小段地下室基礎底板混凝土澆築已全部完成,開始頂板鋼筋扎制,為頂板混凝土澆築作準備,經過前期努力,目前頂板鋼筋扎制已完成70%以上。第二大區9個小段基礎底板混凝土澆築已全部完成,正在進行地下室頂板模板安裝。第三大區6個小段底板鋼筋綁紮已全部完成,正在進行底板砼澆築。

「嚴冬和雨雪天氣即將來臨,目前施工人員正在搶抓有利天氣,加班加點施工,按計劃有序推進工程施工,力爭在春節前一區和二區地下室封頂,到2月底完成所有地下室頂部施工。」現場施工負責人介紹。

地下室鋼柱全面吊裝

18000噸鋼結構加班生產

記者在現場看到,正在搭建的施工腳手架中間,一排排鋼柱已經站立其中。地下室鋼柱已全面吊裝,18000噸鋼結構基本製作進入尾聲,最後衝刺。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佔地200畝,總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主體由大運塔和博物館兩部分組成,博物館主體部分設置多個主題展廳和考古研究所等多個功能區,是集文物保護、科研展陳、休閒體驗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大運塔九層,將重現唐風古韻,與文峰寺的文峰塔、高旻寺的天中塔,形成「三塔映三灣」的景觀印象。博物館地下及地上的建築梁柱,大部分都是鋼結構,預計整個鋼結構所需的鋼材總量將達到1.8萬噸。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項目鋼結構安裝部分,地下室鋼柱共需227根,博物館地下室第一節鋼柱去年12月23日14時18分吊裝成功,目前已吊裝完成30多根。」現場施工負責同志告訴記者,鋼結構部件由邗建集團鋼結構公司生產製作,目前正在加班加點生產製作,其中地下室部分的鋼結構生產製作已經完成,地上部分的鋼結構也已經完成大半。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鋼結構工程總噸位約18000噸,結構形式分框架鋼結構、管桁架結構、塔式結構、橋式結構組合等。材料多為Q355板材、高建鋼、耐候鋼等特殊超厚材料,定製周期長。車間製作工期壓縮在3個月,特地增設一臺500A變壓器,分白班、晚班24小時製作。

記者了解到,作為主要景觀的大運塔,計劃今年年初開建,6月底封頂,12月底完工。

邗建集團的工程負責人表示,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是保護、展示和利用大運河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他們有信心和決心,將大運河博物館項目建設成千年運河邊上的精品工程。 通訊員 居建平 記者 張孔生 文/圖

相關焦點

  • 施工進入新階段,上海博物館東館項目地上結構首根鋼柱順利吊裝
    近日,上海博物館東館新建項目地上首根鋼結構勁性柱開始吊裝,一根高10.5米,重8.6噸的勁性柱隨著塔吊緩緩升起,穩固安裝在預定位置。該節勁性柱的成功安裝標誌著上海博物館東館地上鋼結構部分施工正式啟動,項目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 總用鋼量達2500噸 滬迪士尼「瘋狂動物城」首根鋼柱完成安裝
    東方網6月12日消息:記者從上海建工機施集團獲悉,迪士尼斯汀項目近日完成首根鋼柱吊裝。據了解,自2019年12月「瘋狂動物城」主題園區啟動主要施工以來,已經實現了多個裡程碑。隨著首根鋼結構柱安裝完成,園區地上建設施工也正式啟動。
  • 鋼結構廠房鋼柱怎麼安裝
    鋼結構廠房鋼柱怎麼安裝?我國目前工業項目對鋼結構廠房的需求愈來愈大,鋼結構廠房以其施工簡便,工期短,利用率高、可回收利用等諸多優點受到了更多的青睞。與之相匹配的彩鋼板圍護結構也已安裝快捷、拆裝方便、防水性強、保溫效果佳等優點受到廣大用戶的好評。
  •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一起「搶鮮」去體驗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揚州大運河博物館冠名問題的函,同意在揚州建設的大運河博物館定名為「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這座博物館位於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是保護、展示和利用大運河文化的標誌性建築,將在2021年7月1日前開館迎客。博大精深的運河文化,將被如何收藏並呈現於世人面前?也引發關注。
  • 浙江杭州胡慶餘堂中藥博物館、武林廣場、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武林廣場旅遊景點實拍圖三三、浙江杭州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旅遊景點推薦拱墅區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和展示了運河的自然特色和人文精髓,它分為五個展廳:地球上的運河——中國大運河、運河的開鑿與變遷、大運河的利用、大運河杭州段的綜合保護與運河文化。
  • 玻璃幕牆會「呼吸」大運河博物館「全身」都是「黑科技」
    建設中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司新利 攝大面積會「呼吸」的玻璃幕牆。姜傳剛 攝作為國家文化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是最能反映中國大運河文化的標誌性工程。記者昨日從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建設現場了解到,工程室內外裝修已近尾聲。精準控溫控溼系統、會「呼吸」的玻璃幕牆……這座「國家級」博物館建築亮點真不少!石材幕牆「水波粼粼」目前,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外牆已貼上了灰土色石材幕牆。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幕牆遠看由一塊塊正方形的大理石拼成,排布均勻合理,與常規幕牆沒有大的不同。
  •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開館進入倒計時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期間,專門到揚州三灣生態公園考察調研,察看運河生態廊道建設情況,了解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取得的成效。就在昨天,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消息,將在揚州建設的大運河博物館定名為「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在三灣公園內,造型如同巨船的博物館已露出真容,100米高的唐式大運塔也即將拆去圍擋。
  • 前後兩山融為一體,看大運河博物館山石景觀長啥樣?
    孔生 攝揚州網訊 (記者 張孔生)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前正在建設的山石景觀長啥樣?記者昨天前往建設現場進行了採訪。正在建設中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位於古運河邊風景秀麗的運河三灣景區,而正在打造的山石景觀就位於博物館和大運塔的北側。記者在現場看到,這裡正在建造兩種形式的山景,一種是堆土造出的土山,另一種是用黃石疊制的假山,兩座山一前一後,錯落有致。
  • 江蘇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初露真容
    經過建設者一年多的奮戰,位於江蘇揚州運河三灣風景區內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主體工程已完工,進入外圍配套項目施工,「巨船」造型初露真容,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佔地200畝,總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主體由大運塔和博物館兩部分組成,其中博物館主體部分設置多個主題展廳和考古研究所等多個功能區,是集文物保護、科研展陳、休閒體驗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計劃於2021年6月建成。 孟德龍/IC photo
  • 人文周刊薦讀|揭秘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就在三灣公園內,造型如同巨船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已露出真容,100米高的唐式大運塔也即將拆去圍擋。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由揚州建設,南京博物院運營,預計明年7月1日開館。作為最能反映中國大運河文化的標誌性工程,博物館會如何呈現運河文化的博大精深、運河兩岸的美好生活、運河全線的文化遺產和全球運河城市的交流互鑑?交匯點記者獨家採訪了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
  •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主體建成 宛如一艘即將揚帆的航船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主體建成 宛如一艘即將揚帆的航船 2020-11-16 13:29:35     這是正在建設中的大運河博物館,主體由大運塔和博物館兩部分組成,造型宛如一艘即將揚帆的航船,停靠在岸邊。
  • 貴陽機場T3航站樓工程結構範圍內771根樁已全完工
    截至目前,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T3航站樓項目建設現已進入主體衝刺階段,T3航站樓項目結構範圍內771根樁(含超長樁28根)已全部施工完成。在主體施工情況方面,主體封頂面積44638㎡,佔航站樓投影面積59000㎡的75.6%;主體完成建築面積154670㎡ ,佔主體總建築面積194775㎡的79.4%。
  •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內部展陳方案曝光!先睹為快
    「運河上的舟楫」展廳昨日,國務院辦公廳在中國政府網公開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揚州大運河博物館冠名問題的函》,同意將在揚州建設的大運河博物館定名為「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穿越2500年時光,縱貫6400裡大地,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通航裡程最長、使用時間最久、文化價值最豐富的運河,作為中華文明的標誌之一,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由揚州建設,南京博物院運營,預計明年7月1日開館。作為最能反映中國大運河文化的標誌性工程,博物館會如何呈現運河文化的博大精深、運河兩岸的美好生活、運河全線的文化遺產和全球運河城市的交流互鑑?
  •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開啟景觀打造工程
    正在建設中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張錦秋親自規劃設計。目前,大運河博物館工程主體部分已基本完工,室內裝修工程接近尾聲。記者今天在施工現場採訪時看到,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主體建築基本建成後,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周邊景觀打造也全面展開,未來,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將有山有水。
  • 重要通知│衡水中國書畫博物館、故城大運河博物館即日起閉館,並...
    鑑於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現狀,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確保疫情防控決策部署落實落地,根據各級疫情防控指揮部要求及相關文件精神,為嚴格防控疫情擴散,避免人群聚集導致病毒傳染風險,衡水中國書畫博物館及故城大運河博物館自2021年1月9日起暫停對外開放,並暫停一切公眾文化活動。衡水中國書畫博物館及故城大運河博物館原定展覽恢復開放時間另行通知。
  •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撩開神秘面紗 未來有望乘船直達瘦西湖
    現代快報訊(記者 韓秋)3月25日,現代快報記者從揚州有關部門獲悉,即將落戶在揚州運河三灣風景區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撩開了神秘面紗,未來遊客有望從這裡乘船直達瘦西湖。此前一天,大運河博物館展覽策劃公眾座談會,在揚州博物館舉行,運河三灣風景區設計師以及南京博物院多位負責人,向在場的市民代表介紹了大運河博物館建設的最新進展。
  • 未來大運河博物館山石景觀太贊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未來山石景觀是啥樣?記者前往建設現場,採訪了建設者和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