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來首爾觀光的遊客們來說,可能聽得最多的是北村,但事實上,西村才是更適合首爾漫步的地方。所謂「西村」指的是景福宮以西所有村莊的別稱,清雲洞,孝子洞,通仁洞,樓下洞,玉仁洞一帶都可稱為西村。北村就包括景福宮以東的三清洞,安國洞,桂洞,嘉會洞等一帶的統稱。
西村漫步的開端,
從3號線景福宮站2號出口到通仁洞
通常遊西村都是從景福宮站2號出口出來,從wuli銀行出發左轉到達通仁洞,就算正式開始西村之旅。不過這樣做的話容易把通仁洞右邊的景色都漏掉。所以從緊挨著景福宮西側的通仁洞開始才算完整的西村之旅啊,不是嗎?通仁洞的大林美術館有很多獨特的美術展和攝影展,還有很多引人入勝的咖啡館和小餐館。
更有上個世紀30年代營業,截止2004年作為徐延柱,金東裡,金達鎮等許多文人長期居住處的保安旅館,現已被開發成為展示場所,值得一看。(因為地處青瓦臺附近,這裡也經常被懷疑是偽裝出來的秘密情報機關。)
西村最著名的裡程碑,大五書店
西村最著名的商店是位於通仁洞和樓下洞交界處一個小胡同裡的「大五書店」。已有70年的歷史,是一家舊書店,因為這附近有培花女高,景福高中,中央高中這些比較有年代的學校,所以這裡從很久之前就賣很多學習材料之類的書籍。大五書店的主人是趙大式爺爺和權五南奶奶,所以書店的名字是摘取這兩位的名字合在一起取的。
因為韓國的國民歌手IU在這裡拍攝了服裝照片,作為孫藝珍主演的電視劇《鯊魚》之中的取景地,這裡慢慢就變的名聲大震。所以現在這裡已經不是一個書店了,而是保存了懷舊感覺的咖啡屋。
過去,現在和未來共存的
西村多姿多彩的商店
西村真的有非常多的商店。既有50年代之前的一些年代感十足的飯店和服裝店,也有最近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咖啡屋,西餐店,飾品店,公益工坊等。這樣一來也好處多多,肚子餓的話,可以隨時吃到美食,口渴的話也可以馬上喝到美味的茶飲,精巧的小商店也有很多可以觀賞的工藝品。這些新出現的商店也都有意的走復古風,跟這裡整體的風格很搭。
所以街道充滿著一種七八十年代的情調,又讓人感覺在這裡分不清國籍。相比北村到處都是價格比較高的商店,西村是不同的價位都有,所以存在多種選擇,也能滿足不同的需求。
向櫥窗內的一瞥也是
漫步西村不一樣的樂趣
走進商店花上一些時間仔細觀賞雖然也很好,但是有時站在外面向櫥窗內的一撇也充滿著樂趣。因為有趣的商店真的是非常多。從我們小時玩過的各種小玩意兒到店鋪裝飾物,年代久遠的古董物件兒,還有手藝好的工坊主人做的引人入勝的小玩偶。放慢腳步你可以遇見許許多多充滿趣味的小東西。
但是如果遇到了十分合心意的商品,不防花些時間進去選購一番吧。只是有時候一些櫥窗陳列著洋娃娃,洋娃娃們那一雙雙充滿渴望得到關注的眼睛,不知為何又讓人心生憐憫。到了寂靜的深夜她們又該怎樣度過呢,又在等待著誰呢?
西村的小胡同就像一場道路藝術展
就像之前介紹過的一樣,西村在古代和近代都生活過許多文人墨客藝術家,在他們的文字中和詩畫中西村也經常出現。到底是什麼讓這片土地能孕育出這麼多有才氣的人士呢?就算是現在,西村也經常能見到溫馨的小壁畫和裝飾物造型物。
就算是為了宣傳店家的產品而做出的裝飾物或者小創意,但也不得不說是很有水準的藝術品。所以說在西村漫步就像是在逛街道藝術館,就算不到商店裡面去,不到美術館欣賞,也可以趣味無窮。
隨處可見,引人注意的儀表
走在西村充滿誘惑的街道上目光還總被獨特的儀表吸引住,這些就是測量用電量的電錶。雖然現在都市很難見到這樣漏在牆外面的電錶,不過在西村這裡還是相當多的,因為這裡的建築大多年代比較久遠。距離青瓦臺比較近的地區都是不允許建造高的建築物的,而且這裡是位於仁王山山腳的坡地住宅區,也不適合建造面積比較大的建築物。
所以這裡不能建造四四方方的新式韓屋,就算出現更多的新式商店,也不太可能建造新的建築物的。這裡大都是超過三十年的老式單獨住宅和聯立住宅,住在這裡的居民也大都會感覺不太方便,所以將來西村會慢慢變成大家用來回憶過往的一個觀覽區。
西村依然是富有
生活氣息的生活小區
想想看,西村現在仍然是首爾在中心的生活小區。而且,這裡也是世宗大王誕生地,是古代許多人臣的宮闕,就像現在是最靠近韓國青瓦臺的地方,過去這裡也被稱為「能力1街」。但是現在的這裡有一種時間停滯不前的感覺,也可以看到許多淳樸的生活氣息和生活面貌,雖然在一些現在城市人眼中這裡的生活比較不便甚至落後。但西村現在越來越有名,不知道什麼時候現在的生活面貌會慢慢消失不見。
作為首爾最古老的原住民生活的原型,西村目前依然還是充滿了生活氣息。現在這裡的文具店裡還出售遊戲機,麵包房和廂房一樣的理髮店都隨處可見。追逐新事物雖然能給我們帶來便利,但還是希望西村這些古老的生活原型能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