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雨],豆瓣 8.2,IMDb7.1
[鐵雨]中,朝鮮族外交官的經典臺詞很犀利地說明了朝鮮族在韓處境——
全世界朝鮮民族有大概8300萬人,其中朝鮮半島7600萬。
朝鮮半島以外朝鮮民族超過百萬人口的國家有中國和美國,各有約200萬。在中國的被稱為朝鮮族,在美國的被稱為美籍韓裔。
我們習慣統稱所有朝鮮民族的人為朝鮮族,但朝鮮族這個詞在韓國,專門用來形容中國朝鮮族。
2015年首爾官方統計,常駐首爾的外籍人口有27萬人,其中中國朝鮮族佔54.2%。
擁有龐大的人口數量,影視作品中的出現頻率自然會更大。但是,朝鮮族在韓國電影中雖然常常出現,形象卻很單一。[黃海]的故事滿足了韓國人對延邊朝鮮族的全部想像。
主人公久南借了6萬元送妻子到韓國打工,不料妻子竟然音訊全無。
在無望的等待和債主的威逼下,久南答應了當地朝鮮族黑幫頭目綿先生買兇殺人的請求。
妻子的遭遇是條隱線,也能反映出韓國人眼中赴韓朝鮮族的境況——30歲出頭的年紀,與一個46歲的禿頂韓國水產運輸員同居,受到照顧,最終慘遭殺害。
影片沒有直接說明死者是不是久南妻子,但確實是朝鮮族女子
為了拍攝這部以延邊朝鮮族為主角的影片,導演羅宏鎮還專門去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做了一個月的背包旅行,考察民情。
現實背景、值得玩味的懸疑劇情,手持攝像造成的寫實風格,都使得[黃海]是部不流俗的犯罪影片。而河正宇的影帝級表演、限制級的暴力血腥場面,則保證了[黃海]的耐看、好看程度。
金允石為了綿先生這個角色增重,河正宇正相反
從電影中抽離出來,回到現實世界。[黃海]本身就像「綿先生」這個形象一樣,在影片中是戰神一樣的角色,他的戲份讓人腎上腺素飆升。
但這樣的角色,實際上是在加深「朝鮮族犯罪」,「持刀民族」的刻板印象,如同西方世界中華人反派「傅滿洲」一樣。
綿老闆打縷兒的頭髮,朝鮮族們又髒又土又狠的形象,都是對刻板印象的加深。
這種髒土狠的朝鮮族形象,在另一部高口碑犯罪電影[新世界]中也存在。
[新世界],IMDb7.6,豆瓣8.8,Naver8.9
導演樸勳政坦言[新世界]受到港片[無間道]影響,劇情以及著力點都和後者接近。
這部電影的兩個主要人物都是中國朝鮮族,海報中的三個人,只有崔岷植所飾演的警察是韓國人,另外的黑幫和警察臥底黑幫都是中國朝鮮族。
尤為典型的是片中的配角「延邊老棒子」,和[黃海]中髒土狠形象如出一轍,承包了影片為數不多的笑點。
兩大主人公在成了黑幫頭目之前,也是這種典型的朝鮮族混混。
影片在第34屆韓國電影青龍獎提名7項大獎,最終黃政民拿下了最佳男主角獎。
[新世界]和[無間道]一樣,在非常態狀態下對人性、善惡、黑白進行審視,高壓環境中人物的狀態對演員的演技要求十分高。從欣賞的角度來說,這可能不及[無間道],但也確實是部佳作。
問題就是,為什麼犯罪分子總得是朝鮮族呢?角色再有魅力,也是在消費並加深公眾對某個族群的負面印象。
2017年的,一部以朝鮮族黑幫為主的犯罪電影狂攬1億美元票房,登頂當年韓國犯罪電影票房榜,並且成為韓國影史中第三賣座的限制級電影。
這是引導公眾消費刻板印象的典型。
這部電影就是人氣大叔馬東錫和型男尹啟相主演的[犯罪都市]。影片口碑非常高,Naver評分高達9.14,比[黃海]、[新世界]都更受韓國民眾歡迎。
如果說[黃海]和[新世界]都有導演想深入表達的重點,那麼[犯罪都市]就完全是狠準猛的商業片了。
影片中不是犯罪分子都是反派,但確確實實所有犯罪分子都是中國朝鮮族。
然後片頭就擺明了韓國電影殺手鐧:根據2004年真事兒改編,同時也聲明了:影片中出現的人和事都是虛構的。
[犯罪都市]講了來自黑龍江省的黑幫組織「黑龍」,偷渡到首爾,將當地兩大朝鮮族黑幫擊敗、收繳後,被韓國警察制服的故事。
影片之所以受歡迎,除了劇情高能、打戲讓人看得過癮外,人物塑造得也十分有爽感。馬東錫大叔的警察不必多說了,自動腦補[釜山行]的打殭屍場景即可。
尹啟相所飾演的「哈爾濱張謙蛋」,和剛到底的正派馬東錫一樣,狠到了底。身體力行地貫徹著:能動斧子就不動手,能動手就不逼逼。
和以往的黑幫電影不一樣,張謙冷血、狠、多疑,幾乎沒有任何正面的特徵。正因如此,他的出場才有死神般的效果——
他的兩個手下,也都很有特點,一個眼神或者詭異的笑,就能表現出那種反社會人格的變態特徵。二把手的演員陳善圭還拿下了青龍獎最佳男配角。
金成圭飾演三把手(戴口罩)
大熱韓國綜藝Running Man中還cos了三人組合——
值得注意的是,[犯罪都市]在所有犯罪分子都是朝鮮族的基礎上,也對朝鮮族老百姓做了描寫——趨利避害的、淳樸的普通人,尤其以一個幫助警察破案的朝鮮族小孩兒為代表。
這種角色的增加體現出了一種投機的折中主義,並沒有改變誘導公眾將朝鮮族與犯罪掛鈎的事實。
但至少,比沒有好。
▼
據京畿大學一位碩士畢業生的論文《有關朝鮮族移民社會適應的政策調查研究》,朝鮮族移居到韓國之後,面對的最大問題是經濟問題(22.7%),其次就是遭韓國人歧視問題(22.2%)。
貧窮倒好理解,中國的整體發展水平不如韓國。自從1992年韓中建交,中國東三省的朝鮮族大量湧入韓國打工,從事的都是3D行業,即difficult、dirty、dangerous。
由於時代局限,這些朝鮮族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素質偏低,就給韓國人留下了不好的最初印象:髒、土。
但犯罪這個刻板印象是怎麼來的呢?
首先,在90年代韓國對外國移居勞動者的政策並不完善,再加上韓國比中國更加發達,導致出現了「非法滯留」的朝鮮族。但是,犯罪並不是指這個。
韓國人對中國朝鮮族的犯罪刻板印象,來自於一些刑事案件。比如:水原殺人分屍案。
2012年4月1日晚,42歲的朝鮮族男子吳元春強姦並殺害了一名28歲女子,而且還將屍體分解為280多塊。殺人原因是:擔心被捕後,攢下的700多萬韓元會被人搶走。
在這個案件之前,韓國人對朝鮮族的印象已經是負面了,這個案件之後,直接跌到了地獄。
韓國長期以來作為單一民族國家,在自身發達以後,對外國人勞動者本身就抱有歧視。但再怎麼歧視,也沒有到對中國朝鮮族的偏見那麼深刻。
朝鮮族犯罪率真的那麼高嗎?事實是,朝鮮族的犯罪率在韓國外國人中算低的。
但是朝鮮族佔了在韓外國人的大部分,人口基數大,所以朝鮮族罪犯也佔了外國罪犯的58.5%。這不是說朝鮮族更容易犯罪,而是相對其他外國人,朝鮮族人口實在是太多了。
韓國人對朝鮮族的偏見並沒有因為事實和數據而改變,提到朝鮮族,人們還是會聯想到電話詐騙、非法賭博和持刀捅人。
2018年10月14日,韓國某網吧發生惡性殺人案件,被害人被刺30多刀。在警方沒有披露犯罪嫌疑人信息時,網絡上就盛傳這是朝鮮族幹的。
最終警察公開了嫌疑人及其父母都是韓國籍,卻並沒有平息猜想。韓國人認為,這肯定是後來加入韓國籍的,應該公開他的出生地點。
似乎殺人兇手不是朝鮮族,就不合理一樣。
韓國電影利用了公眾對朝鮮族的刻板印象,順應了這個刻板印象,去娛樂大眾。讓公眾去消費刻板印象,加深刻板印象。
而中斷這個過程,需要引起反思,需要更多的不同聲音——爭取權力,這是東方人普遍不擅長做的,於是弱勢群體在被消費中,愈來愈弱勢。
局勢在改變。
2017年上映的[青年警察]引起了朝鮮族的憤怒,片中將朝鮮族聚集的大林洞描寫為「犯罪猖獗的地區」,並再次將朝鮮族描寫為「犯罪團夥」。
這種炒冷飯的行為,激怒了大林洞朝鮮族居民。
能確定的是,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新一代朝鮮族肯定與90年代赴韓的朝鮮族有很大區別,他們所從事的工作也不再僅僅局限於3D行業,而且,是否必須去韓國才能獲得更高的待遇和發展機會,是值得年輕一代考慮的問題。
但朝鮮族本身素質的提高,是否能引起韓國人的改觀呢?
大西洋彼岸,「黑人命也是命」運動愈演愈烈,不知會怎樣收場。
追求和氣的東方人似乎不想撕破臉,面對歧視時,一些朝鮮族還在為韓國人辯解,說他們沒心眼,直爽,所以能看出來歧視,而且「他們內部也有歧視,主要是歧視外國人勞動者,不是只歧視朝鮮族」(某朝鮮族YouTuber語)。
無論是何種歧視,都沒有存在的合理性。
權力不是別人賦予的,而是自己爭取來的。這句話無論是種族平等、性別平等,還是民族平等都適用。
只有越來越多的朝鮮族,勇於對刻板印象說不,才能獲得更加平等的權力,才能拒絕被消費。
你怎麼看朝鮮族問題?
請到文章末尾評論區留言
與更多影迷分享你的觀影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