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文化講座│我們為什麼要呼救——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

2020-12-15 澎湃新聞
北京│尋找設計的原點

時間:

5月11日(周五)15:30-17:00

地點:

海澱區雙清路30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A301報告廳

嘉賓:

長岡賢明(平面設計師)、青山周平(建築設計師)、陳楠(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

本次活動邀請兩位不同領域的設計師,不約而同地做一件相同的事情——以設計提供新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5月11日下午,長岡賢明與青山周平來到清華美院,通過兩場演講,與大家分享如何探尋地方風物與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設計之美。

北京│記憶博物館

時間:

5月11日(周五)19:30-21:30

地點:

朝陽區光華路4號東方梅地亞中心B座三層M劇場

嘉賓:

李唯賀(導演)、Ent_恩特(果殼網主筆)、周小強(北京UFO研究會創始人)、張每羊(PaperClip主創)、賀蘇晨(始祖鳥科學教育聯合創始人)、王寧(泡泡瑪特創始人)、令狐衝(律師、編劇)

記憶是現在連接過去的線索,通往未來的魔咒。在世界博物館日前一周,我們將通過喜劇、謠言、奇異事件、家、動物、電影、玩具這七條記憶線索,尋找人與物之間、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最有生命力的集體回憶。

北京│千年回望——歷史上的臥佛寺、櫻桃溝

時間:

5月12日(周六)9:30-11:30

地點:

朝陽區東三環南路88號首都圖書館A座一層多功能廳

主講人:

李明新(北京曹雪芹紀念館榮譽館長)

在北京西山文化帶上,有一個自東向西,由金山、壽安山、香山環繞起來的山彎,被稱為「小西山」。這裡生態優良,風景秀麗,地靈人傑。坐落在小西山懷抱的千年寺院臥佛寺和櫻桃溝,在13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接連上演著由歷代帝王、文人墨客、高僧大德、布衣百姓一起出演的歷史大戲。本次講座將通過回望千年臥佛寺、櫻桃溝的變遷,在歷史的流動中,尋找人文的記憶。

北京│程蘇東:「詭辭」以見義——司馬遷的書寫藝術

時間:

5月12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西城區文津街7號國家圖書館古籍館臨瓊樓2層

主講人:

程蘇東(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

司馬遷通過一系列特別的書寫策略,將恢國、致孝、繼聖與發憤這四種表達意圖同時注入《太史公自序》之中。這一書寫方式源於《春秋》公羊學所強調的「詭辭」以見義的表現方式。對於這一書寫策略的梳理,有利於我們進一步理解《太史公自序》,乃至《史記》全書的立場與語言風格。本次講座,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程蘇東將為我們詳解「詭辭」以見義——司馬遷的書寫藝術。

北京│什麼才是值得的生活——豐子愷藝術四書分享會

時間:

5月12日(周六)14:30-16:00

地點:

朝陽區建國路87號SKP購物中心4F

嘉賓:

王可越(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趙勇力(《新京報》傳媒研究院研究員)

為了更好地解讀豐子愷先生的「生活藝術化」和「藝術生活化」,SKP書店邀請了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王可越老師、《新京報》傳媒研究院研究員趙勇力老師,與大家一起聊聊豐子愷先生的藝術與人生,一起探討「什麼是值得的生活」。

北京│考古學是什麼

時間:

5月12日(周六)14:30-17:00

地點:

朝陽區公園北路高碑店村二區14號樓

嘉賓:

生膨菲(中科院科技考古學博士)、陳典(中科院科技考古學博士)

本次活動,我們邀請到中科院科技考古學博士生膨菲、陳典先生,為我們介紹一下考古學的基本內容和信息。講座內容大致分六個部分:什麼是考古學;考古學的發展歷程;考古學的研究資料;考古學的理論方法;考古學的分支;考古學與科技的結合。

北京│重讀經典,喚醒詩性——《情到深處是中庸》新書分享會

時間:

5月13日(周日)11:00-12:00

地點:

朝陽區朝陽公園路6號朝陽公園下沉廣場

主講人:

曲黎敏(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副教授)

曲黎敏老師攜新作《情到深處是中庸》於5月13號在朝陽公園舉辦新書分享會。曲老師將在現場對新書的內容進行分享,並且與讀者交流閱讀經典對人生的、對生活的意義,正如曲老師在書中所寫的那樣,經典,即慈悲;經典,即美好。

北京│被構建的形象

時間:

5月13日(周日)14:00-15:30

地點:

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報告廳

嘉賓:

楊好(藝術史學者)、秦思源(藝術家、策展人)、馮夢波(藝術家)

UCCA誠邀《細讀文藝復興》的作者、藝術史學者楊好與資深策展人秦思源、藝術家馮夢波以「被構建的形象」為主題,引導觀眾審視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形象,並由此進行當代人的個體關照。當下大眾美學的建構日漸失真,這次對話希望以「形象」入手,帶著「如何看待文藝復興時期的視覺形象」、「美學構建與當今視角之間的聯繫」和「還原藝術中的形象與以形象為範本進行重構之間的選擇」這些問題進入當代語境下的真實的文藝復興。《細讀文藝復興》一書儘管以藝術史作為切入點,但也一直在掙脫藝術史對於形象的架構。作者楊好和幾位嘉賓試圖通過對話,賦予藝術史另外一種可能。

北京│《你笑起來就是好天氣》:王義博西西弗書店新書首發

時間:

5月13日(周日)14:30-17:00

地點:

朝陽區朝陽公園路6號藍色港灣國際商區1號樓L1西西弗書店

主講人:

王義博(攝影師)

可能很多人最開始關注到王義博是因為他幫「北影女神」宋伊人拍的《致青春》校服系列照片。穿著校服的宋伊人笑容甜美,照片色調清新,正青春的氣息迎面撲來,讓微博「一張王義博」迅速走進大眾的視野。對於王義博來說,旅行與攝影密不可分,脫離了其中一個,都不是一個完整的王義博,「攝影是我的命,旅行讓我的夢、讓我的命發光發彩。如果我的攝影乾巴巴的,只是存在一個地方,沒有旅行的話,它就會非常孤獨沒有生命。」這個5月,來聽王義博聊聊攝影、旅行和生活中那些美好的瞬間吧。

北京│生活理念與自我風格

時間:

5月13日(周日)15:30-17:00

地點:

朝陽區三裡屯西五街5號院F座

嘉賓:

長岡賢明(平面設計師)、劉治治(平面設計師)、令狐磊(文化力研究所總監)

本次活動由文化力研究所、中信出版社聯合發起,特別邀請D&DEPARTMENT PROJECT的創始人長岡賢明先生一行來到中國,通過演講與交流,致力於增進我們對長效設計和地域自我風格的了解,推動中國設計與旅行文化的交流學習。

北京│個體性、具體性、本體性——當代繪畫的基本問題意識

時間:

5月13日(周日)16:00-17:30

地點:

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報告廳

主講人:

王鵬傑(藝術家、批評家)

UCCA誠邀青年批評家王鵬傑帶來一場關於20世紀後半葉以來繪畫方法和觀念的演講。在他的敘述中,繪畫的方法與觀念總是和個體性相關聯,它的發生理由和反思動機都來自個體自身——個體與龐大的歷史語境相關聯,但其延展性具有可被持續挖掘的限度和邊界。在此基礎上,繪畫的個體性如何與本體性、具體性構成緊密的整體,並形成一個隱匿於繪畫表象之後的構建系統,也是本次講座論述的關鍵。

北京│京都風物之旅:《d設計之旅》創刊號《京都》發布會

時間:

5月13日(周日)19:00-21:00

地點:

朝陽區建國路87號SKP購物中心4F

嘉賓:

長岡賢明(平面設計師)、令狐磊(文化力研究所總監 )、止庵(作家)

對於長岡先生來說,「日本並非只有東京,每一個地方,都有它的精彩。」京都、奈良、靜岡、岐阜、愛知、北海道……每個地方,無論大小,都有自己的風物靈魂。《d設計之旅》倡導溫和而輕鬆的旅行,他們深入日本47個都道府縣,到當地去,找尋當地的自我風格,在旅行中,欣賞美好的生活方式,細選每一處的地道風物,在深度遊賞中,慢慢喚醒我們內心美的意識。長岡先生來到中國,與文化力研究所總監令狐磊、作家止庵,在5月13日,一起聊一聊京都風物之旅,聊一聊《d設計之旅》中文版。

北京│《使女的故事》觀影分享會

時間:

5月15日(周二)19:00-20:30

地點:

海澱區頤和園路5號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1號樓3層898創新空間

主講人:

戴錦華(北京大學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使女的故事》是「加拿大文學女王」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發表於1985年的經典反烏託邦作品。出版三十多年後,《使女的故事》已經被翻譯成了四十多種語言,還被改編為電影、戲劇、歌劇,甚至芭蕾舞的形式。上海譯文出版社將攜手鳳凰文化、北京大學光華藝術與管理研究中心於5月15日晚舉辦《使女的故事》放映賞讀會,活動邀請北京大學教授戴錦華,深入解讀小說與劇集的不同魅力。

上海│藝術,鋼鐵之都的蝶變

時間:

5月11日(周五)8:30-16:30、5月12日(周六)10:00-17:00

地點:

寶山區薀川路6號智慧灣國際會議中心

嘉賓:

汪大偉(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執行院長)、弗朗西絲·莫裡斯(泰特現代美術館館長)、史蒂芬·修斯(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協會秘書長)、伍江(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李龍雨(上海吳淞國際藝術城發展研究院藝術總監)、讓·德·盧瓦奇(巴黎東京宮館長)、烏特·梅塔·鮑爾(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當代藝術中心創始館長)、杭間(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蘇丹(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等

城市工業遺產記錄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徵和歷史風貌,是工業化開拓者創造並遺留給我們的歷史財富,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工業遺存」和「過剩時代」是當前產業發展及當代藝術中最熱議的話題之一,此次上海國際藝術城論壇將以過剩時代的工業遺存面臨的新機會為起點,共同探討「國際藝術城」視野下的藝術、工業、城市、可持續、轉型等主題,面向當代教育、科技、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新趨勢、新目標、新模式,圍繞工業遺存轉型更新的需求構建全新的「開放、全域、可持續」發展模式,以國際化的藝術教育撬動工業遺存的新生,探討依託藝術教育「原住民」為人才基礎,構建主要業態的生態圈;在定位上引領傳統的校區、園區和資源集聚區模式,以科學、有機和自治的社會治理方式來驅動都市工業遺存變革,為工業遺存注入新生活力。

上海│此身何往:儒家文明在21世紀的光芒與暗影

時間:

5月11日(周五)19:00-20:30

地點:

浦東新區櫻花路869號喜瑪拉雅美術館3樓中庭

主講人:

李不太白(新媒體作者)

儒家思想在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傳承相續,歷代帝王與名士對其留下浩瀚的註解,除去「仁、義、禮、智」等種種人與人之間遵從的相待之道,其本身到底是什麼?它對今天的中國有何種正面價值,又或者有哪些負面影響?它對於作為個體的人意味著什麼?它在哪?時代在哪?我們在哪?5月11日,來聽聽一個青年思考者的解答。

上海│《刺殺騎士團長》:解讀與翻譯之間

時間:

5月11日(周五)19:00-21:00

地點:

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西區二樓報告廳

主講人:

林少華(中國海洋大學教授、譯者)

一幅藏匿於閣樓的驚世畫作,串起二戰創傷與現實弔詭,童年的痛失、家庭的破碎、戰爭的創傷,夜半鈴聲和古廟洞穴,不請自來的騎士團長。在最新長篇小說《刺殺騎士團長》中,村上春樹用他擅長的層層剝開的寫法,將我們步步引入奇妙之境。5月11日晚,上海譯文出版社攜手上海圖書館講座中心邀請到本書譯者林少華深度解讀《刺殺騎士團長》,帶你走進村上春樹的異色世界。

上海│如果沒有書,生活缺少那麼多樂趣——《讀書毀了我》新書沙龍

時間:

5月11日(周五)19:00-21:00

地點:

浦東新區浦城路150號陸家嘴圖書館三樓·融書房

主講人:

王強(企業家、藏書家)

據王強自己的描述,他在北京的家和在美國的家都堆滿了書。美國的家中有五六格的書架,一個橫格大概能裝近百本。都是雙層放,有的時候豎著躺著把格子撐滿。他有四十個這樣的書架。這些書架上的書都是他常讀的。還有幾十個大塑料箱封起來的不大常讀的書放在地下室裡。5月11日,我們請到了斜槓大叔,企業家、藏書家王強先生,他將帶著豐富的人生故事和沉澱下的人生洞見,給我們分享他和書之間的那些故事。

上海│偉大藝術這樣看:翁昕說藝術·上海站

時間:

5月11日(周五)19:00-21:00

地點:

虹口區公平路18號8棟嘉昱大廈一層建投書局

主講人:

翁昕(藝術經紀人)

翁昕出身藝術世家,父母都是國內著名油畫家。翁昕曾在中央美術學院、倫敦蘇富比藝術學院接受頂尖的藝術教育,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博物館、畫廊、藝術機構都留下了翁昕的腳印。5月11日晚,來建投書局·浦江店,藝術經紀人、知乎藝術達人翁昕帶來他的新書《如何看懂藝術》,帶大家輕鬆看懂藝術!

上海│宋元沉船考古與陶瓷貿易

時間:

5月12日(周六)10:00-12:00

地點:

浦東新區陸家嘴富城路99號震旦博物館一樓多功能廳

主講人:

魏峻(廣東省博物館館長)

宋元時期是中國海洋貿易迅速發展並走向繁榮的階段,從東方始發的商船源源不斷地將大量精美的瓷器帶到了太平洋西部及環印度洋的廣闊區域。然而,海路茫茫,風雲變化,無數海船折戟沉沙。這些悲傷的海難事故就像凝固的時間膠囊,為今天留下了揭開宋元時期海洋貿易神秘面紗的寶貴資料。通過梳理十至十四世紀東半球沉船、船貨和陶瓷考古的最新資料,本講座希望與您分享近四十年來亞洲水下考古的成果和背後故事,探究這一時期外銷陶瓷的生產和貿易,並講述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發展、演變的歷程。

上海│激發興趣 愛上閱讀——孩子必讀的世界經典著作導賞之《總有一天要長大》

時間:

5月12日(周六)14:00-15:00

地點:

楊浦區國權路525號誌達書店

主講人:

趙小華(宋慶齡兒童發展中心親子閱讀指導專家)

本次活動,宋慶齡兒童發展中心親子閱讀指導專家趙小華將通過講述新書《總有一天要長大》裡的故事,讓孩子愛上故事,愛上閱讀,並在閱讀中茁壯成長。

上海│從火到弗洛伊德:彼得·沃森筆下的思想史

時間:

5月12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黃浦區復興中路505號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

彼得·沃森(思想史學者)、張明揚(專欄作家)

彼得·沃森是一位以恢宏的思想史作品聞名於西方世界的英國歷史學者,代表作為涵蓋了人類從古到今所有智力成就的《思想史:從火到弗洛伊德》和《20世紀思想史》。彼得·沃森先生在5月來到中國,將於5月12日在上海思南文學之家舉行「從火到弗洛伊德:彼得·沃森筆下的思想史」讀書沙龍。屆時,沃森先生將對談專欄作家張明揚,共同探討思想史的重要性和迷人之處在哪裡?有哪些思想和發明長遠地影響了我們現今的生活和思考方式?一部拒絕簡化的思想史應該是什麼樣子?

上海│《久石讓音樂手記》新書首發暨分享會

時間:

5月12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靜安區南京西路1601號芮歐百貨4F鍾書閣

主講人:

艾菁(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日語系講師、譯者)

看過宮崎駿動畫的人對他的動畫音樂一定不會陌生。或恢弘或美妙的旋律推動著故事的推進,也創造了無數感動。這些音樂的創作者、宮崎駿動畫的御用配樂師久石讓,不僅是作曲者,也是日本著名的音樂家、指揮家。值此《久石讓音樂手記》新書首發會之際,我們將邀請本書譯者、復旦大學的艾菁老師與讀者談談她翻譯久石讓的故事。

上海│城市獨立空間實踐:回到社區

時間:

5月12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浦東新區世博大道1929號二十一世紀民生美術館

主講人:

陳韻(策展人)

定海橋互助社位於地處歷史性的工人社區之中。三年多來,定海橋互助社越來越凸顯它的教育功能。在這裡,教育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時也不斷地在斟酌知識,並探索知識呈現與流通的方式,探索如何讓知識在社區中構成聯繫與刺激思想的媒介。定海橋互助社的實踐不斷地促使我們重新來認識獨立空間本身所具有的內涵與外延,思考在社區這樣的外部環境裡,獨立空間究竟該如何根據具體現實進行定位,如何走入社區同時也讓社區包容獨立空間。這樣,思考什麼是獨立、什麼是藝術、什麼是空間,也就非常必要。這次活動,我們希望通過定海橋互助社的具體實踐來重新思考上述的三個本質性問題,同時也探討獨立空間如何回到社區,如何與社區建立聯繫,以及獨立空間在社區中的可能性。

上海│《刻骨銘心》新書首發儀式

時間:

5月12日(周六)14:00

地點:

黃浦區福州路465號上海書城一樓

嘉賓:

葉兆言(作家)、張新穎(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文學評論家)

日前,作家葉兆言憑藉最新長篇小說《刻骨銘心》折桂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作家」。5月12日下午,福州路上海書城一樓,全國新書發布廳將舉辦「《刻骨銘心》新書首發儀式」,作家葉兆言、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張新穎將親臨首發式,並舉行一場精彩的文學對談。

上海│道家政治哲學的現代啟示

時間:

5月12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徐匯區華山路1954號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206室

嘉賓:

吳根友(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院長)、高全喜(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凱原講席教授)

老子之道既是秩序本身,而且也是讓事物回歸到秩序的一種根本性的力量,其政治哲學的理論前提是相信整個大自然本身是有序的。「遵道」就是遵循根本的政治法則,而守道、用道,就是讓政治保持、回歸到有序化的過程之中,故老子說:「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此處的「樸」即是「道」的代名詞。本場講座,兩位學者將深入解析老子的政治哲學思想,在此基礎上探討中國古典政治哲學的現代啟示。

上海│想像自由地生活——《當時只有我和你》創作分享會

時間:

5月12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徐匯區衡山路880號衡山·和集Dr. White

嘉賓:

昔酒(插畫師、繪本畫家)、顧湘(作家、畫家)

她是一名出道快十年的「90後」繪本畫家,用獨特的圖像語言做夢,捕捉靈感,觀察世界,寫詩,像是從繪本裡走出來的人物。她說:「畫你想畫的,不要抑制自己的表達欲。」她十九歲出版首部長篇小說,以作家身份被人認識,又為了畫畫捨棄市區小屋,帶著兩隻貓搬到鄉下,閒來看書,幹活,打遊戲,帶著貓一起遊蕩,過著別人眼中「不上班的理想生活」。無論在創作上,還是生活上,她們都是充滿靈氣而自由無拘的人。5月12日下午,聽繪本畫家昔酒與作家、畫家顧湘,聊聊她們的寫作、繪畫和自由生活。

上海│永井荷風的江戶情調

時間:

5月12日(周六)14:30-16:30

地點:

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正門3樓創·新空間

嘉賓:

譚晶華(上海翻譯家學會會長)、劉瑋(編輯)

日本唯美派大家永井荷風以充滿溫雅詩情、高邁文明批評以及透徹現實關照的傑出創作,關於江戶文學的研究,移植外國文學的功績,在熱本近代文學史上留下了獨特而醒目的腳印。本次活動,我們將邀請上海翻譯家學會會長譚晶華,為讀者深入解讀永井荷風的江戶情調。

上海│見者相遇在1984與2018

時間:

5月12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浦東新區祖衝之路2277弄1號昊美術館3F圖書館

主講人:

陳澈(策展人)

「見者的書信:約瑟夫·博伊斯×白南準」即將落下帷幕,5月12日(閉展前一天),昊美術館主策展人陳澈和副館長張莉娸將向公眾推介這次展覽的畫冊,並由陳澈分享此次展覽籌備歷程的主題講座——「見者相遇在1984與2018」。屆時,陳澈將通過對展覽「見者的書信:約瑟夫·博伊斯×白南準」籌備過程的回顧,介紹兩位藝術家的重要代表作品,以及他們在創作合作中的重要關係,從而談及兩位藝術家和此次展覽的重要意義。

上海│刺殺騎士團長究竟在刺殺什麼?

時間:

5月12日(周六)15:30-17:30

地點:

閔行區吳中路1588號愛琴海購物公園7樓光的空間·新華書店

主講人:

林少華(中國海洋大學教授、譯者)

林少華上海講座第二場,將深度解讀《刺殺騎士團長》,帶你走進村上春樹的異色世界。

上海│給孩子新的世界史——《全景世界史》(全5冊)新書發布會

時間:

5月12日(周六)18:30-20:00

地點:

楊浦區國權路525號誌達書店

嘉賓:

羽田正(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葛兆光(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創院院長)、張厚泉(東華大學教授、譯者)

《全景世界史》是一套邀請孩子們以及懷抱好奇心的大人們,一起以新視角看世界的大型圖文繪本。傳統的世界史一般是從國別史,即沿著縱向的「經線」角度理解過去的歷史;叢書提出了一種新的研究世界史的方案,即從橫向角度觀察同一個時代的世界,描述那個時代的世界整體特徵。本次新書分享會,我們將邀請三位學者共同探討漫長遼闊的歷史,思考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世界與過去的人類社會相比,有何不同,哪裡相似?

上海│新高考與家庭教育

時間:

5月13日(周日)14:00

地點:

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西區二樓報告廳

主講人:

謝維和(教育社會學家、清華大學原副校長)

隨著新中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入,選考、選學、一貫制、名額分配、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等已然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在這次被稱為「史上最強」的中高考改革中,多項措施打破了教育多年的慣例。本次講座,清華大學原副校長、著名教育社會學家謝維和將簡要介紹新高考的重要內容、特點及其對學生的新要求,分析這些變化及要求與家庭教育的關係,以及家庭教育的優勢與角色。

上海│「金色童年」與自我欺騙——石黑一雄作品《我輩孤雛》西西弗書店賞讀會

時間:

5月13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靜安區西藏北路166號大悅城北座6樓西西弗書店

嘉賓:

周小進(翻譯家、學者)、馮濤(譯者、出版人)

上海譯文出版社將於5月13日下午舉辦石黑一雄作品《我輩孤雛》賞讀會,活動有幸邀請到了石黑一雄作品《被掩埋的巨人》譯者周小進,石黑一雄作品在中國的總策劃人及《長日將盡》譯者馮濤做客西西弗大悅城店,帶你走進這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文學世界。

上海│張汝倫:藝術中的哲學

時間:

5月13日(周日)14:00-17:00

地點:

虹口區公平路18號8棟嘉昱大廈一層建投書局

主講人:

張汝倫(復旦大學哲學院教授)

5月13日的JIC講堂,邀請到了復旦大學哲學院教授張汝倫老師,從「藝術中的哲學」出發,帶領大家剖析藝術的本質特性,從宏觀視角透視藝術與哲學間的二元關係。

上海│《暴走軍國》新書分享會

時間:

5月13日(周日)15:00-17:00

地點:

徐匯區華山路1731號壹冊書屋

嘉賓:

沙青青(專欄作家、學者)、鄭詩亮(《上海書評》執行主編)、毛十八(自媒體人)

本場沙龍幾位嘉賓將圍繞以下幾個主題展開——從日本戰敗說起:新舊《日本最漫長的一天》;特攝片、奧特曼、哥斯拉與日本人的戰爭觀;日本對近代史認知的彷徨;成為昭和男兒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當代日本社會的近距離觀察等。

上海│面對複雜,保持歡喜——祝羽捷《世界從不寂靜》新書分享會

時間:

5月13日(周日)15:00-17:00

地點:

徐匯區衡山路880號衡山·和集Dr.White3F

主講人:

祝羽捷(專欄作家)

《世界從不寂靜》是暢銷書《時光不老,我們不散》作者祝羽捷(曾用筆名祝小兔)2018年全新散文作品,記錄了她在英倫兩年遊學期間的種種遇見和感受,以細膩美好又兼具思辨的文筆展現了年輕一代的生活態度和審美追求。本周日下午,來衡山·和集,聽祝小兔與主持人楊蕾聊聊新書創作背後的故事。

廣州│阿曼多的生平與藝術

時間:

5月12日(周六)10:00-12:00

地點:

天河區珠江新城珠江東路2號廣東省博物館一層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

伊馮娜·普魯門(荷蘭烏得勒支省阿美裡斯維爾特莊園博物館館長)

阿曼多是二戰後荷蘭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他1929年生於阿姆斯特丹,後長期在荷蘭、德國兩地進行藝術創作,創作領域廣泛,並且成就非凡,可謂是一位現代「文藝復興人」。其作品曾在荷蘭、德國、日本等地展出,並被諸多公立機構和私人藏家所收藏,目前荷蘭等地出版其各類作品集、相關研究專著已達上百本。本次講座,伊馮娜·普魯門館長將為我們詳解介紹藝術家阿曼多的生平與藝術成就。

廣州│今天我再造我:吳文芳講座+現場籤售會

時間:

5月15日(周二)19:00-21:00

地點:

番禺區漢溪大道290號保利大都匯A2三樂文創書屋三樓

主講人:

吳文芳(廣告人)

香港著名廣告人吳文芳,37歲出任香港智威湯遜執行創意總監(ECD),相比無數成功的廣告案例,他更自豪用自己的「廣告策略」幫助創意部門建立信心,在任內協助JWT連續4年獲選「年度最佳創意代理商」。5月15日,關於廣告,他有最好的故事與你說。

廣州│法國與五一勞動節的發明

時間:

5月16日(周三)19:30-21:00

地點:

天河區天河路383號太古匯MU35號方所

主講人:

達尼埃爾·塔達科夫斯基(政治史專家)

書寫歷史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不同的歷史,更好地促進中法文化之間的對話。在這樣的框架下,法國現代歷史學教授Danielle Tartakowsky將帶來「法國與五一節的發明」主題講座。

成都│李西閩新作首發:我們為什麼要呼救——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

時間:

5月12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錦江區中紗帽街8號遠洋太古裡負一層方所

嘉賓:

李西閩(作家)、盧一萍(作家)、月斜影清(作家)

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間,李西閩被埋廢墟76小時,獲救後寫作的長篇紀實散文《倖存者》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我們為什麼要呼救》為汶川大地震十周年而寫,他說:「十年,需要一個總結,需要回顧,需要思考,否則我無法繼續活下去。活著,太艱難了,書中描述的只是九牛一毛。我還是沒能夠寫盡這十年的痛苦和歡欣。」本周六,方所成都店邀請作家李西閩來分享這本書的創作,並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

成都│無論怎樣都幸福——張春《在另一個宇宙1003天》西西弗書店新書分享會

時間:

5月12日(周六)15:00-16:30

地點:

金牛區交大路183號凱德廣場金牛二期四樓西西弗書店

主講人:

張春(暢銷書作者)

「在另一個宇宙」有兩層含義,一是在抑鬱症、在困難中生活有點像在另一個宇宙,有種隔絕之感;二是把抑鬱症、困難看做是平行世界,也是一種神奇的情況,用這個角度去看,能夠增加我們與困難同行的勇氣和韌性。本場活動,作者將攜新書《在另一個宇宙1003天》,分享與抑鬱症同行的日子。

成都│孤獨的人去旅行——阿Sam讀者見面會·成都站

時間:

5月12日(周六)19:00-21:00

地點:

成華區建設南支路4號東郊記憶內軒客會

主講人:

阿sam(暢銷書作者)

從安靜的冰島到喧囂的印度,連通世界盡頭的66號公路,從電影中走出的愛丁堡,午夜帛琉的海水以及清晨的一杯咖啡,這就是阿sam的生活。如果你也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那不妨來聽聽阿sam獨特的旅行分享。

成都│拓展的文學場域:從雪域高原到天府之國——盧一萍《白山》西西弗書店分享會

時間:

5月13日(周日)14:30-16:30

地點:

錦江區春熙路南段8號群光廣場負二樓西西弗書店

主講人:

盧一萍(作家)

從西域邊塞到巴蜀天府,從農家少年到軍旅作家,軍旅生涯精粹融匯成筆下風雲。5月13日,作家盧一萍將攜新書,與讀者分享27年的軍旅生涯。

杭州│聿書漫談

時間:

5月12日(周六)14:30-16:30

地點:

濱江區彩虹城28幢1樓王小波書店

主講人:

張彌迪(書籍設計師、文字設計研習者)

本次活動,我們有幸邀請到了二更LOGO設計者張彌迪先生做客書店,關於文字書寫、文字設計、藏書、書籍設計,來一場精彩的「聿書漫談」。

杭州│偉大藝術這樣看:翁昕說藝術·杭州站

時間:

5月13日(周日)14:30-16:30

地點:

西湖區玉皇山路73號絲綢博物館內曉風書屋

主講人:

翁昕(藝術經紀人)

5月13日,來曉風書屋·絲綢博物館店,藝術經紀人、知乎藝術達人翁昕帶來他的新書《如何看懂藝術》,帶大家輕鬆看懂藝術!

西安│唐妞爸爸和他的文創世界

時間:

5月11日(周五)14:00-16:00

地點:

雁塔區高新二路西安創業咖啡街區千人樓1層蒜泥咖啡

主講人:

喬喬(插畫師、藝術家)

「雙眸看盡千年俑,一筆繪出俏美人。」靈感來源唐朝仕女俑的唐妞,糅合了西安十三朝古都的歷史文化底蘊,以高聳如雲的髮髻、面如銀盤的長相、豐腴的體態和溫婉的儀表深得大家的喜愛,已經成為了西安的名片,家喻戶曉的網紅了。這次,我們請來了唐妞的創作者、「唐妞爸爸」喬喬,一起來講講從漫畫師到文創者的過程。

南京│文字中的時間戲法——唐棣《遺聞集》新書分享會

時間:

5月12日(周六)14:30-16:30

地點:

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嘉賓:

唐棣(作家)、何同彬(作家)

本周六下午,唐棣將來到先鋒書店,和嘉賓何同彬對談,與讀者們分享古今中外流傳於民間的軼聞野史。

南京│革命·歷史·私小說——《人間的命運 致巴金》新書分享會

時間:

5月12日(周六)19:00

地點:

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嘉賓:

加藤嘉一(作家)、施京吾(作家)

《人間的命運:致巴金》是著名日本作家芹澤光治良於20世紀60年代寫給巴金的一封長信,描寫了一組原生態的中國故事以及在戰爭中打破國界堅守文明底線的人物群像。這本次分享會,我們邀請到加藤嘉一、施京吾,為讀者解讀20世紀不同年代,中法日三國在信仰、主義、革命、婚戀等方面的衝突與交融。

南京│王小波與中國當代文化——房偉《王小波傳》新書分享會

時間:

5月13日(周日)14:30-16:30

地點:

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嘉賓:

房偉(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方巖(《揚子江評論》編輯部主任)、何同彬(《鍾山》雜誌副主編)、何平(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留過洋,下過鄉,做技術,寫小說,特定的時代造就了特殊的文學天才,豐富多彩而又英年早逝的一生留給後人持續不斷的熱潮。房偉帶來了目前市場上更新、更全、更深刻的王小波傳記,5月13日下午,房偉和他的朋友們將來到先鋒書店,與我們分享更多關於王小波的故事。

南京│獨立電影時代的電影、社會與人——《中國獨立電影訪談錄》分享會

時間:

5月13日(周日)15:00-17:00

地點:

鼓樓區金銀街8號萬象書坊

嘉賓:

許金晶(書評人)、楊弋樞(南京大學戲劇影視藝術系副教授)、黃梵(南京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陳平(南京藝術學院教師)、宋嘉偉(南京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講師)、李翼(電臺DJ)

如果說中國獨立電影,是對巨變中國的記錄,那這本《中國獨立電影訪談錄》,則是對這些電影記錄的記錄。在此書出版一周年之際,萬象書坊邀請本書作者許金晶老師聯袂南京大學戲劇影視藝術系楊弋樞教授、南京理工大學人文學院黃梵教授、南京藝術學院陳平老師、南京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宋嘉偉老師、江蘇文藝廣播DJ李翼做客萬象書坊,對談「獨立電影時代的電影、社會與人」。

南京│《刺殺騎士團長》:刺殺什麼?——村上春樹作品譯者林少華見面會

時間:

5月13日(周日)15:30-17:30

地點:

鼓樓區湖南路1號鳳凰廣場C座2樓鳳凰雲書坊24h書店

主講人:

林少華(中國海洋大學教授、譯者)

5月13日晚,村上春樹的中國譯者林少華將深度解讀《刺殺騎士團長》,帶你走進村上春樹的異色世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紀念汶川地震八周年祈福暨公益講座在成都舉行
    ,志願者們先後歷經「5.12」汶川地震、「4.14」玉樹地震、「4.20」雅安地震、「8.03」魯甸地震,加上「4.25」尼泊爾地震。此時此刻,我要告訴我的同胞——不要忘懷我們曾經守望相助的日子,不要忘記人們為了活著曾有過的堅持,不要忘了為更好的生活所付出的所有努力,志願者在行動。」
  • 《靈魂的救贖》株洲開機 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
    為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而拍攝的電影《靈魂的救贖》於12月31日在湖南株洲市柏靈美高梅酒店正式開機。電影講述了一個關於汶川地震中失去孩子的家庭如何走出心裡困境的故事。災難過後,再生是另一場要經歷的磨難,如何在絕望中尋找出路、自我救贖是電影《靈魂的救贖》貫穿始終的主題。
  • 汶川地震十周年,這是最好的紀念
    明天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日。十年前的那一天,山崩地裂,滿目瘡痍,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我們紀念這個日子,不僅是追思逝者,也是要祈禱災難不會再一次重演。我國是一個災害頻發的國家,天災難以避免,但可以有效防禦,有良好的防災減災救災體制,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就會大大減少。
  • 一周文化講座│馬克思的智慧之光——紀念馬克思誕辰二百周年
    北京│為什麼馬克思的學說對當代的意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資本主義只有在它成功地、根據其發達的中心的模型,把整個星球同質化了的時候,才會完成它的任務,我們反對這種資本主義的全球化部署的過去主義的想像。本場講座,幾位嘉賓將為我們解讀為什麼馬克思的學說對當代的意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 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紀念日,為何吳磊工作室會出現這樣的烏龍事件
    轉眼間,10年過去了,小編還記得當年地震那天的情形,雖然不在四川,但是大一的我還是收到了媽媽的來電,覺得我離四川很近,說實話,其實那時候我離四川很遠,但是父母看到新聞這樣的大事,第一時間都要確認一下自己小孩的情況,畢竟電視裡那一幕幕生離死別的畫面,的確讓我們流下了不少眼淚。
  • 紀念「512汶川地震」十周年 「備災基金」在南昌成立
    5月5日上午,新力集團紀念「512汶川地震」十周年活動在南昌舉行。
  • 紀念「512汶川地震」12周年
    點擊上方「藍字」一起祈福紀念「512汶川地震」12周年災難無情,卻也讓生者堅強,有了更好的今天十年了,你現在還好嗎?回望那個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逝者安息,生者奮發!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芮氏8級特大地震,最大烈度達11度。造成69227人遇難、17923人失蹤,374643人受傷。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四川有史記載以來人員傷亡和基礎設施破壞最為慘重的一次災難,這就是2008年「5·12」汶川8.0級特大地震。世人慟哭,舉國同悲。
  • 512汶川地震十二周年說說 2020年紀念汶川大地震句子精選
    512汶川地震十二周年說說 2020年紀念汶川大地震句子精選時間:2020-05-12 09:38   來源:閩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512汶川地震十二周年說說 2020年紀念汶川大地震句子精選 2008年,14時28分04秒,8.0級地震,近7萬人遇難。歲月抹去滿目瘡痍,抹不去疼痛記憶。
  • 上海世博園遠大館體驗地震 紀念汶川地震兩周年
    新華網上海5月12日電(記者張建松)5月12日,在上海世博園遠大館地震體驗小屋前,許多觀眾靜靜地排隊等候體驗地震,以此方式紀念汶川大地震兩周年。    這間灰色的約20平方米的地震體驗小屋,真實再現了汶川、玉樹地震的狀況,震動強度、方向和時間都一模一樣。
  • 曹星兒加盟3D災難電影《極震區》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
    電影《極震區》在北京舉辦新聞發布會曹星兒在發布會上演唱電影片尾曲《映秀就是我的家》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之際,2018年8月26日,3D災難院線電影《極震區》新聞發布會暨啟動儀式在北京藍色港灣耳東傳奇影城舉行
  • 一周文化講座│陳引馳、傅傑:今天為什麼需要讀古典?
    本次活動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著名影評人陸支羽和我們一起分享兩位導演深植於自身文化土壤所創作出的兩部電影:索拉納斯的《旅行》與亞歷山大·佐杜洛夫斯基的《詩無盡頭》。上海│今天為什麼需要讀古典?思南讀書會五周年特別活動之際,邀請到了復旦大學中文系陳引馳、傅傑兩位教授,與SMG藝術人文頻道主持人張穎,講述「今天為什麼需要讀古典」。
  • 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祭:曾經讓我們淚流滿面的照片
    10年前,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近7萬人遇難,一段10年過去依然會感到傷痛的記憶。無法釋懷生命逝去的悲傷,不會忘記互相鼓勵、相攜前行的堅強,還有廢墟上重新站立的新生。汶川地震10周年,悼念,祝福。
  • 5月12日是日子,紀念汶川大地震十二周年紀念日
    郭志堅: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也是汶川地震的十二年。這兩個相遇的日子有著特殊的意義。疫情暴發後,護士逆行,其中汶川地震倖存者為曾經。在過去的12年裡,從援助到知名援助,汶川和武漢彼此擁有守護,所有的同胞都期待著互相幫助!
  • 汶川地震十周年,弘揚團結合作精神,萬眾一心共創中華美好藍天
    今年的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的日子。十年了,汶川已換上了「新裝」,山清水秀,可我卻不忍掀起你的衣裙,那底下是深深的傷痛。2008年5月17日下午3時左右,北川老縣城。「硬碟深處」欄目,《汶川地震十周年祭》這是第9期。本期講述的是,地震發生後的第五天,北川老縣城,全城撤離救災暫停,直到第二天才恢復的事件。
  • 一周早知道|汶川地震十周年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第十四屆文博會將於5月10日至14日在深圳舉辦第十四屆中國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將於5月10日至14日在深圳舉辦。本屆文博會將圍繞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和「一帶一路」倡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內容,集中展示我國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成果和文化產業發展成就。
  • 紀念汶川地震12周年,我們該懂得什麼
    今天是5月12日,5·12汶川特大地震12周年,也是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地震災害。12年來,每到5月12日這一天,我們都會向在地震災害中不幸罹難的同胞和在抗震救災中捐軀的英雄致以深切悼念。
  • 一周文化講座│近代中國的鄉村社會
    北京│《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紀念青年作家林奕含逝世一周年時間:4月27日(周五)19:00-21:00地點:朝陽區七聖中街12號愛琴海購物中心3層單向空間嘉賓:止庵(作家)、戴濰娜(作家、詩人)、楊早(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4月27日,是《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作者林奕含逝世一周年的日子,我們邀請到了止庵、戴濰娜、楊早做客單向空間·愛琴海店,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重新回歸文本,以文學的視角來討論這部打動兩岸讀者的小說作品,以這樣的形式來紀念這位優秀而令人惋惜的青年作家——林奕含。
  • 紀念汶川地震12周年,這8個畫面曾讓我們淚流滿面
    一聲震動的呼喊2008年5月13日上午10時許教學樓的廢墟在餘震中突然發生二次坍塌為保護救援人員消防指揮部立即下令暫時撤出然而此時廢墟中卻還有一個孩子在呼救戰友翟向選將武文斌的照片裁到最小尺寸裝進上衣口袋帶著他一起參加了盛大的閱兵式翟向選擦著淚說「我們一起走過天安門的約定實現了」
  • 紀念汶川地震的電影叫什麼 臨沂的小夥伴可以去看了
    還記得汶川地震嗎?雖然已經過去十年的時間了。那次地震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現在,有一些被拍成了電影,一起去看看紀念汶川地震的電影叫什麼吧。   《親愛的,我要和別人結婚了》   電影《親愛的,我要和別人結婚了》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為紀念「5.12」汶川地震十周年而拍攝的電影。   影片故事由一封曾在網際網路上熱傳的名為《親愛的,對不起,我要去跟別人結婚了》的信件改編而來,原作者李小木也參與了劇本的創作。
  • 當初陪我經歷了汶川地震的貓,回喵星了……|汶川地震12周年祭
    今天我們一起來聽一聽,12年前的今天,貓來了粉絲們的故事吧。汶川地震12周年祭⑴今天焦了嗎:記得地震後我跑出來第一件事就是著急打電話給他,確認他的安全,像瘋了一樣不停的打,等我找到他的時候看到他在和朋友談笑風生,問他貓在哪也只回了就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