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這位腓特烈二世對於中國文化也是十分喜歡的,雖然說他這一輩子都沒有來過中國,甚至都沒有離開過歐洲,但是他在心中其實是對古老的中國文明十分感興趣的,因此他才會建造了這樣的一座中國樓,而且還用各種來自中國的絲綢珍寶來進行裝飾。如果腓特烈二世知道現在就有一個來自中國的女子站在這中國樓下評頭論足的話,不知道心中是怎樣的感想啊。
我想到這裡就忍不住多看了幾眼,說實話,說這樓是中國特色的建築物,還真的是有些勉強,那建築風格中很明顯能夠看出有很多歐洲人的建築理念,看來腓特烈二世其實對於中國建築物的特點還並不是十分了解啊。不過,雖然如此,這中國樓中還是能夠看出一些中國元素在裡頭,比如那碧綠色的瓦片和金黃色的柱子,都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地方,另外在中國樓前的中國式大鼎,也給這中國樓增色不少。準確地說的話,這其實應該是一個中西合璧的建築物,它體現了腓特烈二世那豐富的想像力,讓人頗為感慨啊。
除了中國樓以外,在無憂宮中還有一座龍塔,說實話,這座龍塔看上去比中國樓更像是中國風格的建築物,不過有一個小小的問題,那就是這座塔的層數是偶數,但是中國塔的層數一般都是奇數。不過我倒是覺得這個小小的失誤無傷大雅,我們完全可以看成這是腓特烈二世的又一個標新立異之舉。的確,這位腓特烈二世是喜歡創新的,否則的話他也不會在建立狍園的時候改變了巴洛克幾何式的風格,將其和自然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建築風格了。
據說無憂宮的宮殿和園林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因為它可以被視為普魯士的凡爾賽宮。如果腓特烈二世知道自己生前最喜歡的宮殿現在能夠有此殊榮,而且還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那麼多的遊人,我想他也應該是感到驕傲的吧。
無憂宮的建築物和其中所收藏的各種珍貴的藝術品自然讓我大開眼界,不過,更讓我感興趣的還是這無憂宮中透露出的文化氣息,無憂宮不僅氣勢恢宏,講究建築物的構圖,而且內部雕塑也極其精美奢華,給人一種與眾不同的感覺。
戀戀不捨地離開了無憂宮之後,我們意外地發現在無憂宮外竟然還能夠欣賞到具有古典風味的歌舞表演。那是一位民間街頭表演者,他的身上穿著古裝,吹著長笛,他那悠揚的長笛聲搭配上身後那具有古典主義韻味的宮殿,實在是一個完美的組合啊。
我還想多欣賞一會兒呢,可是我的朋友們都攛掇著要去嘗一下德國大餐。的確,來到了德國之後,品嘗一頓德國大餐自然是十分重要的了,不過,對於我的朋友來說,他們更感興趣的似乎是啤酒,尤其是幾位同行的男士,他們說起德國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想起了德國的啤酒。對於這一點我自然也是認同的,因為德國的啤酒甚至比德國的無憂宮還要著名,據說在德國有四千多種不同的啤酒品牌,德國人對待啤酒十分嚴格,最講究的就是啤酒的純正味道。
導遊告訴我們,如果要嘗出啤酒的真味來,還要搭配上德國的另一種美食,那就是德國香腸。不過,我和其他人不一樣,沒有讓啤酒和香腸將我的整個胃都撐滿,因為我知道在德國還有很多其他的美味呢。這不,當我品嘗德國豬腳和德國洋蔥燻肉餅的時候,我的其他朋友們只有讚嘆我的好胃口了。不過,德國的香腸還是值得我讚嘆的,咖喱腸、德國碎肉香腸、巴伐利亞白香腸、法蘭克福腸……各種不同風格的香腸這裡應有盡有,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在德國每天都吃香腸的話,至少也有一個月的時間,菜譜不會重複。
吃飯的時候我們高談闊論,當然了,談得最多的還是剛剛欣賞過的無憂宮了,想起那位不僅在軍事和政治上有傑出才華,而且在文學、藝術上都頗有建樹的腓特烈二世,我們便心懷感慨,我的朋友還說起了腓特烈二世的一件傳奇事件。當年無憂宮外曾經有一個小磨坊,腓特烈二世建造的宮殿影響了磨坊的正常運行,而腓特烈二世也嫌這磨坊太吵鬧,便派人拆了那磨坊,於是雙方便對簿公堂,最後法院認為腓特烈二世濫用了皇權,判定腓特烈二世必須將磨坊恢復原來的樣子,於是那腓特烈二世便只能無奈地將磨坊重新造起來了,這就是我們現在看見的無憂宮磨坊。
我不知道這個故事是不是真的,但是既然有這樣的故事流傳下來,那麼就足以證明一件事情,那就是腓特烈二世的確是一位明君,他身為國王,卻也一樣服從法律的判決。我想,無憂宮之所以讓我難忘,或許並非因為那巍峨的建築,也並非因為精緻的園林,而恰恰是因為那一座小小的風車磨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