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航空難牽兩岸

2020-12-11 央視網
  主持人 李峰:今天我們來繼續關注臺灣華航公司空難事故的善後處理情況,目前臺灣的搜救工作還在進行,大陸也出動了人力、物力,全力進行救助,關於飛機解體的原因,外界是眾說紛紜,目前尚無定論,那麼大陸專家對此有什麼樣的看法?目前大陸協助的海上救助工作進展如何呢?今天我們的演播室就邀請到了這兩位嘉賓,他們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飛行器設計與應用力學系教授張行先生,歡迎張教授,這位是交通部救助打撈局副總工程師,姚春清先生,歡迎姚總的光臨。

  主持人:現在目前搜救工作的重心是放在打撈遇難者的遺體上面,但是據我們了解這個難度也是越來越大了,那麼有關搜救的最新情況,我們首先接通新華社駐臺記者陳斌華,一起來聽聽他介紹空難救助的最新情況。一起來聽聽好不好?陳斌華你好,能不能首先給我們介紹一下,你現在所處的位置?

  新華社駐臺記者 陳斌華:李峰你好,我現在澎湖的馬公島,澎湖縣的所在地叫馬公島。

  主持人:現在你在現場看到的基本情況是怎麼樣的,給我們做個介紹。

  新華社駐臺記者 陳斌華:軍港出動臺灣海軍的一些艦艇,從那邊出動,然後海巡所從海巡地方碼頭出動去搜尋,就是海上巡邏,然後還有一些漁船,就是澎湖地區的漁船也出去參加搜尋,大概今天有260多艘的各種軍艦參加搜尋,海域大概差不多接近5000平方海裡進行搜尋,有一、二百艘漁船在外面。

  主持人:這次空難事故發生之後,大陸方面以最快的速度派出了我們的人力、物力去幫助海上救助,那麼具體的情況我們是怎麼樣的呢?給我們做一些介紹。

  交通部救助打撈局 副總工程師 姚春清:這次我們出動的兩組船,都是多年在臺灣海峽地區執行搜救和救助打撈工作的船。

  主持人:派了兩艘船。

  交通部救助打撈局 副總工程師 姚春清:兩艘船,特別是「華意」輪,主機功率是6620千瓦,最大航速15節,這個船是我們救助方面的主力船之一,那麼「滬救」12也是這樣,我們去的同志、船員都是具有豐富的海上救助的經驗。

  主持人:去了多少人?

  交通部救助打撈局 副總工程師 姚春清:60人。其中包括4名潛水員。

  主持人:也做好這種到深海潛水打撈的這種準備。

  交通部救助打撈局 副總工程師 姚春清:是

  主持人:我想大家最為關注的就是這個空難事故發生之後,這個想了解這個空難事故發生的原因是什麼。那麼張教授您是這方面的專家,就是現在目前島內對於這種空難事故出現了幾種說法,比如說有人認為是空中解體的原因,有爆炸的原因,甚至說有流星撞擊的原因,甚至還有這種武力,因為飛彈誤中的這種原因,那據您的分析,哪種可能性是最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器設計與應用力學系 教授 張行:最可能的原因就是老化解體。

  主持人:也就是說它的金屬疲勞產生的一種爆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器設計與應用力學系 教授 張行:對,老化的表現形式有幾種,但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種表現形式就是疲勞,從力學角度看它就是結構材料,在重複載荷作用下的一種破壞形式。我們先舉一個生活的實例,你比如說想彎斷一根鋼絲,你要採用反覆彎曲的辦法,那麼鋼絲就可以在不太長的時間內被彎斷,這就是一種疲勞失效的一種模式。

  主持人:我們知道這架「華航」飛機它的機齡是22年,那麼這22年是不是就意味著必定會疲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器設計與應用力學系 教授 張行:發生疲勞最本質的原因,第一條就是飛機,特別是旅客機,它要首先承受一種非常重要的載荷,重複載荷,就是地空地重複載荷。那麼在地面的時候,那麼機艙內部的空氣壓力和機艙外部的空氣壓力是相等的,機身的蒙皮不受到環向的張力,在高空的時候,為了適應人們生理上的需要,所以我們在機身必須是做成氣密艙,或者做成增壓艙,保持機艙內部的壓力和地面的空氣壓力相差不多。但是在高空的時候,機艙外部的壓力隨著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就形成一種叫壓差載荷,內部壓力大,外部壓力小,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在機身蒙皮產生環向的拉伸應力,那麼這樣一來的話,就是在地面的時候,機身蒙皮不受環向壓力,在高空的時候,機身蒙皮要受環向應力,這樣每起落一次,就要經受這樣一次壓差載荷。那麼,當起落次數到達一定臨界值的時候,那麼這個結構材料惡化到一個臨界程度,包括裂紋,疲勞裂紋的萌生與疲勞裂紋的擴展,就造成飛機在空中解體。

  主持人:按照我們現在航空一般的這種運行標準,有沒有去檢測一架飛機它起落的次數有多少,有沒有這樣的一個標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器設計與應用力學系 教授 張行:應該說是可以的,飛行記錄應該是有的,我之所以說這個情況,就是因為同是一架客機,同是一架波音747客機,它飛國內航班的,那麼在同樣一段年限裡邊,它起落次數就多,飛國際航班的,在同樣一個年限裡它起落次數就少,所以不能完全,尤其是對機身增壓艙來說,不能採用年限來作為確定它疲勞使用壽命的一個判據。

  主持人:剛才張教授談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也想了解,目前我們國家包括臺灣方面,在民航檢測方面,有沒有把飛行起降的次數作為一個衡定的一個標準,檢測的標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器設計與應用力學系 教授 張行:它有一套換算辦法,比如說它一個起落大約都是在兩個小時左右,它就可以換算一下,現在如果同一種機型的飛機,又飛國際航班,又飛國內航班,這種情況下對增壓艙來講,在判斷它的使用壽命時候也會帶來一定的困難。

  主持人:所以今後,其實也是跟民航部門提了一個醒,就是說應該如何科學地記錄這個飛機起降的次數,從而衡定飛機性能的可靠程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麼現在按照臺灣有關學者的一些估計,可能還有其它方面一些推測的原因,比如說就是因為有目擊者說,他們看到出事的地點發生了爆炸現象,據您的分析,可不可能出現這個爆炸,但是好像據我們了解到的,打撈上來的這種屍體的這種狀況,有一些特徵,比如說是沒有燒焦的痕跡,沒有下頜,下巴脫落的情況比較多,而且一般死者眼睛都是睜著的,種種的情況分析,您覺得這個飛機爆炸這種可能性有多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器設計與應用力學系 教授 張行:我認為它是在一種沒有起火跡象下的一種爆炸,一種空中解體,換句話說這種爆炸是一種壓差造成的爆炸,就跟你吹這個氫氣球爆炸是一樣的,它的爆炸不是內部有炸藥,由於炸藥的起爆而產生的,是由於機艙內部的空氣壓力高,機艙外部的空氣壓力低而產生的,表現形式講它也是一個空中解體,但是沒有起火的痕跡。

  主持人:這個爆炸可能就是沒有火光、沒有引起火災的這種爆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器設計與應用力學系 教授 張行:另外我們還有一條,我們可以來判斷它是產生疲勞破壞的,當飛機飛到7900米的時候,曾經跟桃園機場的塔臺聯繫過,問問可以不可以繼續爬升,當時回答是可以,但是當它爬升到10500公尺的時候,結果飛機發生了空中解體,這說明什麼問題呢?就在8000米高度的時候,它那個外部大氣壓力,還相對說來比較大一些,內外壓差小,因為內部的壓力永遠是保持恆定的,就內外壓差還比較小,蒙皮所受的張力還不太大,到了10500米高空的時候,那麼空氣的壓力,就大氣的壓力進一步降低,所以說壓差載荷進一步增加,當波音747飛機已經接近它壽命終點的時候,給它增加這麼一個負擔,結果就促使它發生問題了,當然這也是我的一個分析,不能說百分之百肯定就是這個情況。

  主持人:應該說「華航」事件是兩岸人民都不願意見到的一次災難,但是我們注意到島內有的人想借著這個「華航」事件,把它泛政治化了,比如說我們就聽到臺聯黨的「立委」黃主文他就說,由於「華航」這個名字取得不好,所以它就頻繁爆發這種事故,所以它應該把「華航」中華航空這個名字去掉,改成比如說是臺灣航空,或者是寶島航空等等這樣的詞語,就可能去掉一些晦氣,比如還有呂秀蓮,她又公開說,她要求臺灣人少到大陸去,多在臺灣呆著,這樣的話會減少一些空難,種種言論在島內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我們的記者接通了臺灣親民黨「立委」李慶安的電話,一起來聽聽她對這個事情的看法,李小姐你好。

  李慶安(親民黨籍立委):李峰主持人,你好。

  主持人:島內對這次空難事件有什麼樣的一些反映呢?

  李慶安(親民黨籍立委):臺灣現在基本上。我們的民眾都陷於一片的同情和哀悼當中,那麼我們現在也覺得說,第一波最重要的工作,當然是對失事者、罹難者的打撈工作,以及對家屬的慰問。但在這個時候,我想去談到「華航」名稱,說是因為名字取壞了,所以才會這樣子,這根本就是一個邏輯上非常非常荒謬、離譜的一個舉動,我想政治人物做這樣一個建議,事實上在臺灣,我想對於很多民眾來講,都覺得很可笑,當然我們現在不願意在這裡做任何的政治口水,但是我想政治人物的程度,確實是在這種事件上顯露無疑。

  主持人:那麼下面我們再來探討一下,就是未來可能在搜救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因為現在這個遇難者家屬都比較關心遺體的打撈問題,但是現在據打撈的情況,反映上來的並不是很樂觀,只打撈了一小部分,還有大部分的遺體都沒有找到,那麼有人就推測說,這些遺體可能會隨著這個飛機的殘骸已經深入到了海底,因為他們當時可能是綁著安全帶,現在這個問題,目前遺體打撈的情況,您看還有什麼其它的辦法嗎?姚總?

  交通部救助打撈局 副總工程師 姚春清:遇難者的遺體如果是隨著飛機的殘骸沉入到海底,那只有通過打撈飛機的殘骸來一同把他打撈上來。

  主持人:那麼目前據您的分析,就是說這個殘骸降到海底的深度有多少?

  交通部救助打撈局 副總工程師 姚春清:據我們海圖上看,當地水深是在72米左右。

  主持人:那麼這個深度對於深海打撈有沒有問題?

  交通部救助打撈局 副總工程師 姚春清:按照我們國家的標準,空氣潛水最大的深度是60米。如果使用混合氣潛水,和採用飽和潛水方式,這個深度對我們來說不是什麼很大的問題,我們大陸的潛水員在南海油田作業的時候,曾經在116米水深作業,獲得成功,應該說在這樣的水深,我們的潛水員作業不會有什麼問題。

  主持人 結束語:謝謝二位嘉賓來給我們做了這樣的解答,謝謝。臺灣華航空難牽動了兩岸同胞的心,災難帶給人們的是永久的傷痛,我們希望這樣的悲劇不再重演,也希望兩岸在海上救助方面能夠全方位的合作,把損失降到最低,把失去親人的悲痛降到最小。

  (編導:高輝、賀亞莉)

相關焦點

  • 華航空難錄音事件
    2002年的華航空難事故讓無數人感到奇怪,為什麼客機會忽然消失。但是在之後的華航空難錄音更顯詭異,錄音發來時間已經是救援後的第六天。
  • 華航墜機牽動兩岸
    這是華航自1969年來發生的第14起空難事故,也是臺港航線第四起空難事故。據臺灣媒體報導,如果機上人員不幸全數罹難,這將會是島內空難罹難人數最多的一起空難事故。在華航曾經發生的空難中,罹難人數最多的一次是1994年發生在日本名古屋的空難,當時共有264人死亡。  解說:華航的全稱為「中華航空公司」,是臺灣最大的一家航空公司。
  • 臺灣華航空難靈異事件
    臺灣華航空難發生在2002年,當時飛機上所有的人都不幸遇難了,但是沒過多久就在網上傳出臺灣華航空難靈異事件
  • 「華航」空難續聞:黑匣子本周吐出空難之謎?(圖)
    本報綜合消息 據新華社電,臺灣「華航」5·25空難飛機的正副駕駛遺體昨天尋獲,同時打撈出水的還有飛機機頭和一個引擎。而黑匣子的解讀工作也正在進行,臺灣飛安會稱,如果可能的話下周二將公布兩個黑匣子的解讀結果。
  • 華航忠誠客戶 華航空難主動當志工
    (中央社臺北一日電)各家航空公司幾乎都會針對消費者推出會員卡,中華航空公司還特別針對飛行累積哩程特別多的七十位頂級會員打造晶鑽卡,其中一名獲金鑽卡的陳金髮是合一紙業董事長,他是華航的忠誠客戶,去年華航澎湖空難時,他還主動到澎湖當志工。
  • 華航空難錄音靈異事件!
    在中國十大靈異事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5·25華航空難靈異事件了,因為在這次空難中,傳出了一段靈異的錄音音頻,稱之為是華航空難錄音,在這段錄音中,
  • 臺灣華航班機空難始末
    飛機與地面最後一次聯絡是機長康龍麟的「塔臺,華航……」一句未完的話,機上182名乘客和14名機組人員無一生還。飛機墜地時殃及到近旁的民房和路上的車輛,使7人慘遭飛來橫禍而喪生,截至目前的統計,這次空難已造成203人死亡。
  • 100多名「華航」空難家屬正式起訴華航和波音公司
    中新網北京月日消息:臺北訊,臺灣「華航」空難罹難者家屬自救會今天下午召開記者會,會長張立夫代表一百多名華航澎湖空難家屬,同意委託美國賀明律師事務所(HERRMANN LAW FIRM),向美國法院對華航、波音公司提起訴訟。
  • 震驚世界的華航空難鬼哭錄音曝光!
    「靈異社區」專注於民間真實靈異事件  在網絡上流傳的諸多的靈異事件中,華航空難錄音事件首先,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華航空難錄音的整個過程!  2002年5月25日下午,一架從臺灣飛往香港的臺灣「中華航空」民航客機在起飛後約半小時,墜毀於臺灣省澎湖縣馬公市東北方23海裏海域。飛機上19名機組成員及206名乘客,全部遇難。
  • 最為靈異恐怖的空難錄音—525華航空難錄音
    之後,網上盛傳一段「華航ci611罹難者的語音留言」,留言中聽見低沉的哭泣聲與間歇的海浪聲,很多聽過的人都說:「很可怕!」廣州日報 報導2002年7月8日報導,臺灣屏東有人在「華航」空難頭七前一日(5月30日)收到神秘手機留言,歷時一分鐘的留言中有男人的嗚咽聲及海浪聲,以為是「華航」空難死者的「靈界留言」。
  • 華航空難怪異事件是怎麼回事?
    華航空難怪異事件是怎麼回事?時間:2014-09-03 19:06   來源:搜狗問問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搜狗旗下的互動問答社區,用戶可以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或者搜索其他用戶沉澱的精彩內容;在這裡可以感受到最熱烈的互助氣氛,瀏覽到最精彩的問答內容。
  • 震驚港臺的華航空難詭異錄音曝光
    在網絡上流傳的諸多的靈異事件中,華航空難錄音事件,絕對可以說是最為靈異的一個!首先,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華航空難錄音的整個過程!  經過兩年多的調查取證,臺灣「飛航安全委員會」於2005年2月25日正式發布華航空難事故調查報告,報告指出空難可能是因為飛機在接近巡航高度時,身後段底部之結構失效而發生空中解體。  然而民間流傳著另一個讓人不寒而慄的版本,起先是有一個臺灣屏東的張先生在華航空難頭七前一日收到神秘手機留言,歷時一分鐘。
  • 靈異事件百科---華航空難錄音
    事件詳情    華航空難錄音中華航空一架民航客機,在2002年5月離奇墜毀於澎湖海域,機上二百多人全部罹難,之後網絡盛傳一段「華航罹難者」的語音留言。    錄音的時間卻記載的是五月三十日,即華航罹難者頭七的前一天。
  • 史上最詭異的空難、超恐怖靈異事件:華航空難!
    如果你喜歡看各類超自然事件、靈異事件,你肯定對「華航空難」這4個字不陌生。
  • 華航空難深層原因:飛行員生活放縱(組圖)
    大洋網訊 信息時報報導,臺灣「華航」澎湖空難事故發生至今已近兩個月,然而「華航」空難真相迄今未明,200多名罹難者中,還有近60人依舊屍沉大海。當局雖揚言會徹查失事原因,但至今仍未有官員引咎下臺。  重大空難頻生無人負責  「5·25」「華航」空難後,社會各界抨擊「華航」之聲不絕,臺灣當局交通部門循例向外公布表示會「認真檢討」,不過由於「華航」過去意外紀錄頻頻,機禍連連仍不見當局大刀闊斧整頓航空安全,因此臺灣「民航局」一直為人所詬病。
  • 華航名古屋空難近日宣判 罹難者遺屬關切
    (中央社二十二日專電)一九九四年造成二百六十四位中外旅客死亡的中華航空公司名古屋空難索賠案,名古屋地方法院將於二十六日一審宣判。由於這是第一宗以航空公司和飛機製造廠為索償對象的判決,被告的華航和法國空中巴士公司如何面對日本司法判決,已經受到罹難者家屬的高度關切。
  • 盤點臺灣歷年重大空難事故 華航空難致225人死亡
    華航空難致225人死亡:維修不當致機尾脫落  早前馬航客機失聯時,曾有人分析是因飛機在上海浦東機場發生碰撞,造成機翼受損引發金屬疲勞,導致飛機解體。這個原因在空難歷史上並不少見,其中就包括臺灣兩起空難事故。  1981年8月22日,臺灣「遠東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客機由臺北飛往高雄途中,在苗慄縣上空爆炸墜毀。
  • 臺灣華航歷次空難
    臺灣「中華航空公司」CI611班機今天下午在澎湖附近海域發生墜機意外,這是華航成立近43年來的第12起重大飛行意外。以下是從1969年以來,華航歷次空難記錄:    1969年2月2日:華航編號DC—3飛機於臺灣東部發生撞山意外,機上24人全部罹難。
  • 名古屋空難:日法院宣判華航賠償五十億日圓
    據共同通信社報導,發生於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六日晚間,造成二百六十四位中外旅客死亡的臺灣中華航空公司名古屋空難,日本名古屋地方法院今天一審宣判,名古屋地院法官筏津順子認為華航有重大過失,判決華航應賠償五十億二千萬日圓。不過,原告要求另一被告法國空中巴士公司的賠償訴訟,卻遭到駁回。
  • 名古屋空難:臺華航判賠50億日元
    2003-12-26 15:38:36 | 來源:中新網   發生在1994年4月26號的臺灣「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