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我們學過很多的歷史小故事或者文學作品,從他們的事跡當中我們收穫了許多道理和為人處世。但隨著史料的進一步挖掘和長大後去了解的時候,才發現有些歷史人物讓人大跌眼鏡,我都感覺小的時候學的是個「假歷史」。
一、東漢時期有一太監,他的作為影響著後世幾千年,且改變了歷史進程,影響力極大。只是在政治生涯的作為和為人讓他也留有汙名。
他靠著幫助皇后誣陷其他嬪妃上位,這個皇后死後又榜上另外一個皇后,但凡他經歷的皇后都有他的附屬,並且在政治上的作為更不忍直視。一個太監位置靠著皇后上位,坐上了位列九卿之位,最後也因為幫助皇后幹太多壞事,被革職查辦,自殺於牢中。
二、三國時期有一人,從小就被當作「教育楷模」,至今也是許多小孩兒童學習對象。他在小時候就才思敏捷,世人也是認為他長大後一定有所作為。但也因為性格放蕩不羈,口無遮攔的他得罪不少權貴。
等他做官時候,為人不講理,欺壓百姓,強徵稅收。都說他孝順,但曾跟朋友說父子之間沒什麼感情,母子之間也沒什麼感情,之所以有了他是因為他倆一時情起,沒什麼感情而言。酒後亂言,又拿祖先開玩笑,「大孝子」的最後結果是被曹操以「不孝罪」處死了。
三、唐朝時期有位詩人,剛當官時還是愛民如子體恤百姓的。但隨著官位亨通,甚至做到了宰相,他的生活也開始變得奢靡起來。他特別喜歡吃雞舌,一頓雞舌的成本本來比較高,基本上每頓要殺近三百隻雞。司空見慣這句成語說的也是他。
四、宋朝時期一位著名的理學家,倡導著人們要懂操守等等。但自己的私生活卻十分的糜爛不堪,妻妾成群不止,更有染尼姑之流為歡。一邊打著倫理的旗號,一邊與其裡面背道而馳。為搶佔兄弟家產,竟強行納其弟媳為妾。朋友去世,告訴友妻要守節,不得改嫁。其著作、理念影響後世科舉和家庭觀念,但是自身卻控制不了私慾,可真是「毀童年」的典型案例。
五、清末時期有一位官員,正值晚清時期,他參與了變法,且反對婦女裹腳這種行為,同時還提倡解放婦女,思想比較前衛。他對別人非常嚴格,提出的「一夫一妻制」來要求別人,但沒曾想自己卻是妻妾成群。生活奢靡的他,從年輕到年老,一生娶了六個老婆。62歲時娶了一位19歲的少女,等他快去世時,稱死後不允許改嫁,白白浪費了許多少女的青春時光。
歷史就是這樣有意思,能讓你了解人物的不同面。你能猜得到他們是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