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是一種全新的體驗,結果並不重要,享受的是過程。比如,我去韓國濟洲島,便是如此。
從北京到濟洲島,相距1200公裡,飛機行程不足2個小時,但我卻花了近40個小時,體味全程「海陸空」立體交通的樂趣。由秦皇島乘郵輪出發,在仁川登陸;再由仁川坐飛機,抵達濟洲島;途中從碼頭到機場、機場到賓館,均搭乘旅遊大巴。沿途下來,既欣賞了黃海碧波,又觀賞了藍天白雲,還體味了異域風情。
有兩則畫面,在黃海上,是那麼清晰地定格在我腦海裡,足以令我回味。
黃昏,郵輪在碧波上耕耘,犁出了一條長長的寬寬的白色水帶。在天與海的盡頭,夕陽在緩緩墜落,厚厚的雲霞被燒得通紅,也染紅了半彎海水,洩下一道筆直地光束。一群海鷗在船尾盤旋,它們在覓食被螺旋槳泛起的魚蝦,不斷地從空中俯衝下來,掠過水麵。然而,此時它們的身影恰好與夕陽在同一個方向上,夕照下白色的羽毛變成了黑色的尤物。於是,海天便是舞臺,紅色便是背景,黑色便是舞者,但見舞者上下翻騰、左右滑翔,演示著曼妙的舞姿。尤其是當它們的身影與圓圓的落日重疊時,仿佛由圓球裡飛出一隻火鳥,恍惚間,疑是鳳凰浴火。好有意境,由此,我想到了古人的一句詩:「落霞與孤鶩齊飛」,當然,這裡不是「孤鶩」,而是「群鷗」。
清晨,郵輪在穿過夜色的大海迎來黎明,我登上了船頂。此時,東方已現晨光,太陽還隱藏在海天線的下端,只有些許紅光由雲層裡透出。海風呼呼,帶來陣陣涼意,盛夏時節宛若秋季來臨。我回頭朝西邊仰望,但見深藍色的夜幕上,一輪下弦月明亮高掛,與船頂上白色的燈光遙遙相對。兩者相距甚遠,一個在天上,一個在海上,原本毫無任何瓜葛,但卻如此和諧地相守一處。此番意境,使我突然想到了昨天日落時的情形,於是,當場吟誦道:落霞與群鷗齊飛,沉月與孤燈共輝。
郵輪抵達仁川碼頭,面對白浪滔滔的大海,讓我很自然想起那場朝鮮半島戰爭,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曾經在這裡武裝登陸。如今,煙雲已散、滄海巨變,碼頭上巨輪停泊、貨櫃堆積如山,運輸車往來穿梭,一派繁忙景象。我們的到來,吸引了成群的海鳥在頭頂上飛旋,譁啦啦一大片,爭相往遊人手裡啄食食物。這些可愛的小精靈,與我們一樣,正在享受陽光下安寧、溫馨的自在生活。
如此美景,如果不是在旅途中,不是在郵輪上,如何有機會得以遇見?
濟洲島,四面環海,是韓國最大的島嶼,被譽為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觀之一。120萬年前火山爆發,噴出的溶巖形成了漢拿山,以及周邊360餘座小山。可以說,整個濟洲城是建立在火山形成的巖石上,漫步島上,隨處可見漆黑的、透著星星點點氣孔的火山石,甚至許多建築物都是用火山石壘砌的,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我們下榻的賓館,臨海而建,周邊民宅、別墅成排結隊。清晨我們來到海邊,打算沿海灘散步觀景,然而,海灘上巖石嶙峋,從岸邊鋪至海裡,沒有一寸沙土地。那巖石為火山噴發後遺留下來的,烏漆嘛黑,透著一個個小小的洞孔,石面成齒狀,非常尖硬,根本無法下腳。儘管這裡居住的人員較多,儘管這裡海景優美,卻空無一人。後來,我們旅遊去了好幾處海邊,包括隔岸觀賞著名的旅遊景點城山日出峰,情況都與這裡大同小異。
按說,如此惡劣的環境應該寸草難生,荒野禿山。然而,整個島上綠樹繁茂,植被蔥鬱,一派生機蓬勃。如同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重性一樣,火山石也是古老的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瑰寶,它遍布濟洲島嶼,形態千奇百怪,色澤絢麗多彩,與這裡的藍天、大海、雲彩搭配後,能夠呈現出一幅幅精美絕倫、賞心悅目的畫卷。唯有如此,人們稱其為「韓國的夏威夷」,常年遊人趨之若鶩,是最熱門的打卡景點。
我們在這裡旅遊期間,聽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三多」、「三無」,即石多、風多、女人多和無小偷、無大門、無乞丐。這個不難理解,濟洲島石頭遍地,俯仰皆是;且四面環海,東南西北風都能吹遍島嶼。女人多是因為過去島上的人們以下海捕魚為生,男人們常年出海,死亡率高,只乘下在家守候的女人們。島上生活安逸富足,人們勤勞純樸,沒有小偷、乞丐,也無須提防盜竊,因而房屋無大門。
說這話的是當地人,帶著幾分自豪,幾分自信、自滿。為了證實這一說法,我們在賓館居住期間,特地於清晨在周邊觀查了一番。發現幾乎所有的房屋沒有安裝柵欄,大門雖有但形同虛設,窗戶也沒有安裝防盜隔欄。由此,這裡人們的文明程度,社會環境,生存狀態,可見一斑。
在島上看了一場舞臺藝術表演節目--塗鴉秀,使我既感到意外又震驚!整臺節目90分鐘,只有4個年輕的小夥子,但高潮迭起,精彩不斷。節目將夢幻現場繪畫技術和最先進的媒體藝術相結合,將繪畫的過程和輕鬆活潑的喜劇、啞劇和精彩的舞蹈相結合,將靈活多變的舞臺表演與臺下觀眾的融合互動相結合,甚至,在邊舞蹈邊繪畫中,將中國婦孺皆知的桃園三結義人物繪畫出來,栩栩如生,博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透過這個節目,使遊人看到了韓國的綜合舞臺藝術和民族特色文化,也使我深思為什麼有段時期韓劇那麼受到國人的追捧?
城邑民俗村位於漢拿山麓,保留了古代村莊的原始狀態,具有濃鬱的民族特色,是韓國政府著力重點保護的文化遺產。我們到來時,遇到許多旅遊團隊前來參觀,全都來自世界各地,足見其早已聞名於世。是的,這裡就是曾經風靡我國的韓劇《大長今》的拍攝地,我就鍾情於這類具有鮮明特色的民俗風情。
果然,到達村口,有兩具石像一左一右把守,當地人稱其為「石頭爺爺」。兩具石像乍看一樣,細看略有不同,左手在上的為武官,右手在上的為文官。兩者均為火山石雕作的塑像,頭戴圓形帽、雙目凸出、鼻子粗大、嘴唇緊閉,模樣滑稽可笑。這尊像被當地人奉為守護神,在家門口、商場、機場等,許多地方隨處可見。然而,老百姓普遍認為,摸摸石頭爺爺的鼻子可以生兒子,摸摸石頭爺爺的肚子和手可以升官發財。據說韓國情侶結婚後,必定要到濟州島拜石頭爺爺,以求多子多福。
跟隨當地的導遊,我們走進了村裡,這裡的房子幾乎全都用火山石壘砌,房頂為茅草所蓋,材質和造型沉積著厚重的歷史。村子很大,但居住的人很少,因為這裡要保持原始狀態,現代生活與這裡隔絕,如汽車、電視機,與這裡絕緣。因而,年輕人都到城裡去了,留下來的是老年人和中年婦女。這裡的房子都沒有大門,每家大門口都放著幾根插在石樁上的木棍,這便是世代相傳的民俗。聽導遊解釋方才得知:沒有木棍表示家裡有人,一根木棍表示家人在地裡幹活,兩根木棍表示家人傍晚回家,三根木棍表示主人已出遠門了,四根木棍表示是寡婦家。
進得廚房,地上埋著4口大鍋,一字排開,從大到小。導遊解釋說,4口大鍋表示這家男人有4房媳婦,由大至小表示媳婦順序的排列。大媳婦擁有最大的鍋,最小的媳婦擁有最小的鍋。飯做好了後,由男主人挑選,在哪個鍋吃飯就下榻在哪個媳婦處。有點類似於我國古代皇帝的翻牌子,翻到誰的就臨幸誰處。
韓國人喜歡吃泡菜,製作的泡菜聞名天下,這個村裡家家戶戶門口擺放著大大小小的泡菜罈子。儘管其它地方已經採用機械化製作,但這裡仍然延續傳統的手工製作,據說手工製作雖然費時費力,但味道純正鮮美。為此,導遊還特地向我們介紹了她們製作泡菜的秘籍,讓我們嘗試了傳統的味道。
有一點令我至今尚未解惑,這裡的女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小得多,如,給我們當導遊的婦女有60歲,但看上去最多50歲。給我們開車的司機80歲,上車為我們碼放行李,下車為我們搬運行李,一天開車10多個小時,似乎沒有一點疲倦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