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直沒有寫下這篇遊記的想法,直至看到Ucity的這個比賽,想到既然去過,不如寫篇遊記,參賽之餘,順便回味一下之前旅遊的美好回憶。
陽江閘坡這個地方,其實我去過了兩次,第一次是大一下學期,我們社聯公關部整個部門一起去的,第二次是大二上學期時的班級秋遊,雖然是同一個地方,可以說是故地重遊,但兩次的旅途的經歷又是不一樣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
按時間先後順序,首先說一下大一下學期去的那一次。出發那天下著小雨,行車途中很擔心陽江那邊天氣也會這樣。經過大概四個小時的車程,終於到達目的地陽江閘坡了。
那裡天氣雖說不上非常好,天灰濛濛的,但起碼沒下雨。在那裡,我們以摩託三輪車為交通工具,坐在車上,帶著海腥味的海風迎面吹來,還是別有一番風味的。
吃過飯,我們先入住別墅,接著兵分兩路,一撥先去菜市場買海鮮準備晚上吃海鮮大餐,另一撥直接前往大角灣沙灘浴場。我就是直接到沙灘玩的。沙灘上我們玩沙,遊泳,當然還有非常爽的,拍懸浮照~
晚上,我們經熟人介紹,到一家店裡吃海鮮大餐。
飯後,我們徒步往回走。那天晚上,天氣很好,月光很亮,大家喝著椰子汁,邊走邊聊,在黃黃的街燈映襯下,有一種閒適恬淡的感覺,感覺自己遠離了平日學習跟學生工作的緊張與疲憊,整個人放鬆了下來。
那是歡樂的一晚,散步完,買完手信,我們去騎四人自行車,沿著公路到處騎,我們邊騎邊唱歌,我們還競速,我們騎到了水果攤還不忙停下買個水果。就這樣,那晚,我們都拖著玩樂過後疲憊的身軀回到了酒店。
第二天早上,因為昨日的疲憊,大家都起得很晚,較早起的我跟兩個小夥伴就到別墅外的大排檔吃了個具有陽江特色的早餐——豬腸碌、海鮮粥。
吃過早餐,他們兩個決定回去補眠,於是我一個人就到處閒逛起來。依著百度地圖的導航,沿著海灘,我徒步前往南海放生臺。那天的浪真夠大,真夠高的,沿著海岸邊的人行道走,被濺起的浪花打溼了身。
在釣魚臺逛了逛(其實就是一個開闊的圓形平臺,上面有十二生肖石像),我就叫了一輛摩的,把我載往南海一號博物館。
南海一號博物館的外觀設計很獨特,時尚個性,很有特色,極具視覺衝擊感。進去以後,看了一下出土文物,稍微了解了一下相關歷史,再看了一下裝在大水箱裡的沉船,最後到博物館外的十裡銀灘走了一下,南海一號博物館之旅到此結束。
回到別墅跟大家匯合,然後吃了個飯,最終踏上了回廣州的路,社聯陽江閘坡之旅也到此結束。
第二次去陽江閘坡是班級秋遊時去的,旅遊路線都差不多,但這趟旅途卻「驚喜」不斷。到達閘坡,吃過飯後,本想坐大巴先回酒店換好衣服再去海灘玩的,不料發現大巴車門打不開。連同司機,我們班一班男生又是撬又是掰,可車門硬是打不開。
等待修復車門的同時,恰好有一個同學帶了吉他,於是就在路邊彈唱起來,同學們一起圍觀,來了一回旅途中的「街頭賣唱」。最終司機跳上車頂從車窗進入車內把車門打開了,大家也順利地回酒店換好泳衣去海灘玩。
這回的海灘遊玩跟我第一次的時候差不多,只不過這次天氣好多了,正宗的萬裡無雲,天藍藍的,豔陽高照,我們一班人在沙灘埋人、打沙排、踏浪,大家都玩得挺盡興的。
晚上吃過飯,大家分成了好幾個小團體自由活動。我和幾個小夥伴在夜色下沿著海濱小路散步,路遇「拋環套公仔」的遊戲攤,這小時候的玩意很久沒玩過了,於是幾個人玩了一把,雖然都輸了~接著幾個人又買了甘蔗,邊吃邊走。
別樣的體驗,大家有說有聊的,很開心很懷念。
後來我們還走到海灘上,發現晚上的浪更大了,我們還看到有人放孔明燈了,而我們,在沙灘上寫字,又任由海浪把字淹沒。
第二天,我們去了南海放生臺,那裡,我們男生走到裸露出水面的礁石上合影,大有「海枯石爛」的感覺。之後,我們又到十裡銀灘、南海一號博物館逛了一下,吃根冰棍,留個合影。跟之前那一次也差不多。
最後,我們班還去了一個我之前沒去過的景點,馬尾島!那裡人比較多,由於不像大角灣那樣是專門的沙灘浴場,景區環境也一般。
島上不少人在放風箏,坐摩託艇。
我則和幾個小夥伴到了島的另一邊,當然這是繞過了一座廟,穿過了樹叢和斜坡才能到的,也正是由於路途比較崎嶇,不好走,人也比較少。那裡視野比較開闊乾淨,我們就在那邊的淺灘玩水,撿貝殼(那裡的貝殼挺漂亮的!)。
逛完馬尾島,我們的陽江閘坡之旅又接近了尾聲。不料回來途中,我們的大巴車胎被鐵釘戳穿了,大夥被迫滯留服務站,男生為耗時間惡趣味地玩起了阿魯巴。反正感覺大夥無論遇到什麼,總是能苦中作樂,到處充滿歡樂。
雖然去了兩次,但兩次的感覺是不一樣的。第一次跟社聯部門裡的人去,充滿了新鮮感與好奇;第二次跟班裡的人一起去,回憶過往的同時,又感慨,不同的旅伴,不同的遭遇,感受原來又是這麼的不一樣。
也無法比較哪次更好玩,因為這兩次的旅行剛好構成了我對陽江閘坡的完整印象,這兩次的經歷,就是一段完整的陽江閘坡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