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洩露1萬公民個人信息,判了!

2020-12-25 澎湃新聞

疫情期間洩露1萬公民個人信息,判了!

2020-12-22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法院受理並審結一起涉疫情侵犯公民隱私權糾紛案,判決被告重慶某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在其註冊管理的公眾號及權威報紙刊登書面道歉信,向原告趙某道歉,並賠償趙某精神損害賠償金1元。

案情回顧

2020年7月14日,「沙坪垻區西部物流園一冷凍倉庫部分厄瓜多進口凍南美白蝦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呈陽性」的新聞報導一出,相關部門迅速組織涉事產品及購買人員進行核酸檢測。

圖片來源:重慶市衛健委官網

但在這個時候,被告重慶某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卻將一份名為《重慶已購進口白蝦顧客名單》的文章發布在其管理的公眾號供下載。該名單包括原告趙某在內的重慶各區縣一萬多名購買進口白蝦人員的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等詳細個人信息。

幾天內,很多重慶市民都在微信群裡收到這份名單。大家紛紛查詢自己所在小區是否有相關人員並將該名單廣泛轉載傳播。

圖片來源網絡

原告趙某一紙訴狀將被告重慶某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被告在案涉公眾號及權威報紙刊登書面道歉信,並賠償原告精神損害賠償金1元。

法院判決

渝北法院審理後認為,本案雖處在新冠肺炎疫情這一特殊公共事件發生的非常時期,但被告未經相關權威機構授權及原告等名單當事人的同意,且明知侵犯相關當事人隱私的情況下,以「目前是非常時期,沒有什麼東西比安全和生命更重要」「目的在於希望涉及到的群眾主動配合官方」為藉口擅自將涉及原告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的案涉文章發布在公眾平臺,不但被公眾大量瀏覽轉載,還提供下載,造成了廣泛的二次傳播,致原告隱私嚴重洩露,情節惡劣。

法院認為,被告行為不但會導致原告個人信息被洩露並被廣泛傳播,為其人身、財產安全帶來巨大安全隱患,還會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時期造成社會公眾恐慌,給原告的日常生活造成負面影響,嚴重影響原告的日常人際交往和正常生活。

故法院對原告要求被告在報紙和案涉微信公眾號刊登發布書面道歉文章並賠償精神損害賠償金1元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

法官提醒

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利用大數據聯防聯控工作和保護公民個人信息之間相平衡,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專門發布了《關於做好個人信息保護利用大數據支撐聯防聯控工作的通知》。該通知指出,為疫情防控、疾病防治收集的個人信息,不得用於其他用途。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公開姓名、年齡、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家庭住址等個人信息,因聯防聯控工作需要,且經過脫敏處理的除外。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任何組織和個人都需要遵守國家相關規定,科學防疫。若個別媒體和群眾打著「為了社會公眾利益、為了國家和公民人身安全著想」的旗號擅自將通過非法途徑獲得的為疫情防控、疾病防治需要收集的個人信息公之於眾,嚴重侵犯公民的隱私權,甚至可能造成社會恐慌,影響社會秩序,幹擾國家統一防疫調控工作,涉嫌違法犯罪。

此外,下載非官方授權或當事人同意的個人信息文件後,在微信群等社交媒體上進行轉載、傳播,亦會侵犯公民隱私權甚至涉嫌違法犯罪。所以廣大市民在看到相關涉及公民個人信息的名單時,不能進行轉載、傳播,亦應及時提醒親戚朋友刪除,避免二次傳播給涉事公民造成更嚴重侵害。

來源:人民法院報、渝北法院

原標題:《疫情期間洩露1萬公民個人信息,判了!》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疫情期間登記的個人信息遭受洩露危機 這些信息應當如何處理?
    代表委員支招:  1.加強規範性管理,設立退出機制  2.若遭洩露,應當納入檢察機關公益訴訟範疇  3.個人信息應分類分級保護 疫情緩解後部分應急措施應解除  疫情防控促成了一次全民信息採集,如何管理這些個人信息,確保安全可靠,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
  • 1萬多人信息被洩露!法院判賠1元
    」案件回顧:萬名購買進口白蝦的人員信息被洩露7月14日,重慶沙坪垻區西部物流園一冷凍倉庫部分厄瓜多進口凍南美白蝦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呈陽性,相關部門迅速組織涉事產品及購買人員進行核酸檢測。該名單不但被大量瀏覽轉載,還提供下載,造成了廣泛的二次傳播,致原告隱私嚴重洩露,情節惡劣,且其行為不但會導致原告個人信息被洩露並被廣泛傳播,為其人身、財產安全帶來巨大安全隱患,還會造成社會公眾恐慌,給原告的日常生活造成負面影響,嚴重影響原告的日常人際交往和正常生活。
  • 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權保護
    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權保護 2020-12-14 14: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1萬多人的姓名、身份證號、電話被洩露!重慶一例涉疫情侵犯公民...
    1萬多人的姓名、身份證號、電話被洩露!,造成了廣泛的二次傳播,致原告隱私嚴重洩露,情節惡劣,且其行為不但會導致原告個人信息被洩露並被廣泛傳播,為其人身、財產安全帶來巨大安全隱患,還會在新冠肺炎疫情這一人人談「新冠」色變的特殊時期造成社會公眾恐慌,給原告的日常生活造成負面影響,嚴重影響原告的日常人際交往和正常生活。
  • 萬名購買進口白蝦的人員信息被洩露!法院判了
    據重慶法院網消息,近日,渝北法院受理並審結首例涉「新冠肺炎」疫情侵犯公民隱私權糾紛案。「判決被告重慶某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在其註冊管理的公眾號及權威報紙刊登書面道歉信向原告趙某道歉,並賠償原告趙某精神損害賠償金1元。」
  • 因購買進口白蝦,1萬多名顧客信息被洩露!法院判了
    據重慶法院網消息,近日,渝北法院受理並審結首例涉「新冠肺炎」疫情侵犯公民隱私權糾紛案。「判決被告重慶某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在其註冊管理的公眾號及權威報紙刊登書面道歉信向原告趙某道歉,並賠償原告趙某精神損害賠償金1元。」
  • 圓通員工洩露 40 萬公民個人信息,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的信息安全
    一、事件詳情據新京報報導,在由邯鄲市公安局反詐中心聯合邯鄲市永年區公安局成立的專案組近期偵辦的一起部督案件中,不法分子與圓通快遞多位「內鬼」勾結,通過有償租用圓通員工系統帳號盜取公民個人信息,再層層倒賣公民個人信息至不同下遊犯罪人員
  • 因購買進口白蝦,1萬多名顧客信息被洩露!法院判賠1元……
    據重慶法院網消息,近日,渝北法院受理並審結首例涉「新冠肺炎」疫情侵犯公民隱私權糾紛案。「判決被告重慶某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在其註冊管理的公眾號及權威報紙刊登書面道歉信向原告趙某道歉,並賠償原告趙某精神損害賠償金1元。」
  • 萬名購買進口白蝦的人員信息被洩露!法院判了
    據重慶法院網消息,近日,渝北法院受理並審結首例涉「新冠肺炎」疫情侵犯公民隱私權糾紛案。「判決被告重慶某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在其註冊管理的公眾號及權威報紙刊登書面道歉信向原告趙某道歉,並賠償原告趙某精神損害賠償金1元。
  • 四川:規範疫情信息處理活動,依法保護公民個人信息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公告(第15號)為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權的保護,確保我省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在法治軌道上有序開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
  • 「圓通內鬼致40萬條個人信息洩露」治理個人信息洩露為何「牙齒不...
    近日「圓通內鬼致40萬條個人信息洩露」一事受到大眾關注!根據媒體曝光,不法分子與圓通快遞多名「內鬼」勾結,通過有償租用圓通員工系統帳號盜取公民個人信息,再層層倒賣公民個人信息至不同下遊犯罪人員,4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被洩露。
  • 疫情期間收集的個人信息如何處理應有明確說法
    <br/><br/>  但是,這些個人信息如何處置,是否應該銷毀,什麼時候銷毀,如何銷毀,會不會發生洩露甚至成為個別人「挪作他用」的工具等等,卻沒有人說得清楚,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導致許多人對已經登記出去的信息深感憂慮。媒體曾報導,有市民收到過「涉及疫情的精準詐騙信息」,可見,人們的憂慮並非空穴來風,對於疫情期間收集的個人信息,倘若處理不當,將會給人們的信息安全帶來威脅。
  • 圓通內鬼致40萬條個人信息洩露 圓通內鬼洩露信息詳情曝光
    物流公司「內鬼」把物流系統帳號租給不法分子,不法分子侵入系統盜取公民個人信息層層倒賣……近日, 河北邯鄲警方成功偵破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跨省系列案件。經初步偵查,該團夥涉及買賣公民個人信息1300餘萬條,非法獲利120餘萬元。
  • 四川: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權保護
    四川: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權保護  新華社成都12月12日電 (記者 董小紅)12日,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發布公告稱,四川將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權保護。
  • 圓通多位「內鬼」有償租借員工帳號 4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被洩露
    來源:新京報圓通快遞多位「內鬼」在一條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黑色產業鏈條上浮現。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獨家獲悉,在由邯鄲市公安局反詐中心聯合邯鄲市永年區公安局成立的專案組近期偵辦的一起部督案件中,不法分子與圓通快遞多位「內鬼」勾結,通過有償租用圓通員工系統帳號盜取公民個人信息,再層層倒賣公民個人信息至不同下遊犯罪人員。東窗事發,始於今年8月。
  • 記者暗訪個人信息販賣黑市 疫情期間我登記的個人信息安全嗎?
    公民的隱私權受法律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十二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一切單位和個人,必須接受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有關傳染病的調查、檢驗、採集樣本、隔離治療等預防、控制措施,如實提供有關情況的義務。同時也規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不得洩露涉及個人隱私的有關信息、資料。疫情防控期間,政府相關部門收集、管理相關個人信息,是為了控制疫情傳播。
  • 疫情期間收集的個人信息如何處理應有明確說法
    <br/><br/>  但是,這些個人信息如何處置,是否應該銷毀,什麼時候銷毀,如何銷毀,會不會發生洩露甚至成為個別人「挪作他用」的工具等等,卻沒有人說得清楚,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導致許多人對已經登記出去的信息深感憂慮。媒體曾報導,有市民收到過「涉及疫情的精準詐騙信息」,可見,人們的憂慮並非空穴來風,對於疫情期間收集的個人信息,倘若處理不當,將會給人們的信息安全帶來威脅。
  • 一策劃公司散布上萬名涉疫凍品購買者個人信息!法院:道歉並賠償1元
    據重慶法院網消息,近日,渝北法院受理並審結首例涉「新冠肺炎」疫情侵犯公民隱私權糾紛案。「判決被告重慶某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在其註冊管理的公眾號及權威報紙刊登書面道歉信向原告趙某道歉,並賠償原告趙某精神損害賠償金1元。」
  • 圓通「內鬼」致40萬條個人信息洩露!拿什麼保護你,我的個人信息
    40萬條個人信息被賣據新京報貝殼財經消息,在近期的一起案件中,發現不法分子與圓通快遞多名「內鬼」勾結,通過有償租用圓通員工系統帳號盜取公民個人信息,再層層倒賣公民個人信息至不同下遊犯罪人員。被洩露的信息中包括發件人地址、姓名、電話以及收件人電話、姓名、地址六個維度。如果以上述六個維度的信息共同組成一條信息來計算,此次被洩露的信息數量實際超過40萬條。據嫌疑人供述,打包賣出的信息單價約為1元。
  • 1萬多人隱私信息洩露,不能止於賠償
    江德斌近日,重慶渝北法院受理並審結首例涉「新冠肺炎」疫情侵犯公民隱私權糾紛案,判決被告重慶某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在其註冊管理的公眾號及權威報紙刊登書面道歉信向原告趙某道歉,並賠償原告趙某精神損害賠償金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