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書店巡禮丨吸引讀者愛上紙質閱讀 在老教堂,與詩意的書香邂逅

2020-12-11 中國財富網官方

雕版印刷體驗

模範書局詩空間開設在中華聖公會教堂舊址,修舊如舊的建築為書店增添了古樸氛圍,吸引不少市民遊客前來體驗

進入模範書局詩空間,來自山東威海的董先生一直被驚喜包圍,他用心尋覓著散落在各處的好書、好物、好景,收穫著孩子般的滿足感。「書店裡有好多個梯子,我想這寓意著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董先生的感受是敏銳的,而讓他收穫驚喜的模範書局詩空間近日獲評為2019年北京10家最美書店之一。

詩意遍布每一個角落

掀開不起眼的布帘子、踩著吱吱呀呀的斑駁木地板,一個舒朗、開闊的詩意空間就在眼前。模範書局詩空間的美,需要尋找、發現,很多時候,它的美會讓人在不經意間錯過。

書店位於佟麟閣路,在始建於1907年的中華聖公會教堂舊址內,也是國內唯一的教堂書店。高聳的穹頂、迷人的八角亭天窗、彩繪的玻璃、鐵藝的書架是空間最顯眼之處,藝術擺件、文創產品則散落在各處。響徹空間各個角落的音樂,陪伴著書,更陪伴著每一顆心靈。

這裡售賣的圖書以文學、藝術、歷史、人文為主,圖書分類顯然不走尋常路,分類標籤充滿了詩意。貼在書架邊上的標籤五花八門,歷史類書籍被冠名「重逢歷史」「經過折斷的記憶」,民國讀物叫「民國往事」「舊雨」,詩歌類讀物名曰「與李白喝酒」「剪雪入詩」等等,這些標籤灰底白字,如同雕版印刷出來的。

詩歌主題讀物當然在詩空間擁有「至尊」地位。在一層高大書架上,至少有3000冊詩集,而拾階而上的二層,是一個10平方米的特別「詩空間」,中國現代新詩史上的第一本詩集——胡適的《嘗試集》,以及徐志摩的《志摩的詩》分別安放在兩個玻璃罩裡,早已離我們遠去的詩人好像在與人遙相對話。在詩集的四周,皮座椅、老唱片烘託出歲月感,共同述說詩意的滄桑。詩歌的歷史在這個小小空間不斷延續,書桌上,有民國詩集的影印版圖書。書架上,當今詩人們的詩集、文集以籤名本、毛邊書的面目出現,《水汪汪的晚霞》《早起的頭髮》《封面秀》《北京往日抄》均為書店少有的品種。

歷史迴蕩在每一個細節處

在模範書局詩空間的深處,圍繞在咖啡區四周,多個書架陳列著上千種舊書,很多書早已泛黃,沉澱著歷史和記憶的老書,被人捧在手裡成了寶貝。

舊書均來自個人捐贈和舊書市場,這也是模範書局推出的「讓溫暖更溫暖」計劃。《悲慘世界》《窗外》《簡明中國哲學史》《鏡中緣》上分別有「北京第三十八中學「「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閱覽室」等印章,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於1980年的《簡·愛》的扉頁上,留下了娟秀的字體「李曉紅 80.10月於書市」。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書為共享圖書,只能在書店閱讀。

手捧《簡·愛》,63歲的杜銳利仿佛回到了45年前,那個時候她18歲,正對未來生活充滿美好嚮往。杜銳利說,她還想找找武俠小說,金庸、梁羽生、古龍的小說是她有了孩子後的最愛。和杜銳利一同來尋找舊日閱讀時光的,還有65歲的裴春林。她在舊書中,發現了詩人海子的詩集,還有《靜靜的頓河》。裴春林說,小時候捧著一本書的忘我閱讀,在工作後變成了夢想,退休後這個夢想重新回歸,「能重拾小時候的時光,補充自己的精神營養,太幸福了。」

和舊書遙相呼應的,還有位於一層的雕版印刷空間。兩臺古登堡印刷機,木製的產於1450年,金屬的產於1908年,而明代雕版線條細膩,畫面生動,這些都是由模範書局創始人、詩人、出版家姜尋在國外、國內收藏而來。在這個區域,讀者還可以親手體驗一把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的故事還在延續,就在雕版印刷空間的二層,是一個線裝書體驗空間,莫言的《大風》、芒克詩選《天空》均陳列著雕版印刷線裝書,一派古雅之風。姜尋說,《天空》的用紙為福建德化縣茜坑村胡氏所造「玉扣紙」,這個老作坊的紙張一度用於香菸包裝和鹽焗雞包裝,但日後,光是姜尋的線裝書印刷用紙,就可養活這家作坊。

還是在這個區域,一個大案几上,整齊排列著針插、壓紙器、刷子、錐子、刻刀等線裝書製作工具,這裡曾開展線裝書體驗課。姜尋對這些工具早已熟絡,看到一本書的線掉出來了,他立刻動起手來。

拂去塵埃讓老教堂新生

去年這個時候,當姜尋推開老教堂大門的時候,這裡空空蕩蕩,蛛網密布,最終花費5個月時間修整,老教堂煥發出新生命,並於今年世界讀書日正式與讀者見面。

「光是清洗牆面,我們就花了一個月時間。」姜尋說,整個牆面清洗面積有1000平方米。老教堂的彩繪玻璃早已蕩然無存,姜尋靠專業設計,裝上明麗、時尚的彩繪玻璃,讓老教堂充滿了現代感。之前租用這裡的企業曾經把教堂的牆壁塗成白色,他們就找來資料和舊照片,將牆壁恢復成古樸的原磚色。姜尋的強迫症也發揮到了極致,因為對造型、顏色不滿意,光是鐵屏風設計稿就改了20稿。

3年前,姜尋和妻子在天津過年,天津第五大道的安裡甘教堂,讓他們在寒冷的大年初二待了兩個小時,姜尋也第一次有了做教堂書店的想法。回北京後的多方尋找,還有兩年的不斷溝通,姜尋的教堂書店夢才終於實現。

事實上,這家模範書局詩空間是姜尋開的第四家書店。此前,他已開過三家書店,分別是楊梅竹斜街民國小樓店、戲劇特色前門藝術中心店,文化設計以及展覽特色的金融購物中心店,「從最初,我就是打算通過老房子的新生來表達我們的理念,即拂去塵埃、裸露歷史、展現新生。」姜尋個人的喜好和事業的追求也深深嵌進了空間,他熱愛詩歌寫作,光是今年國慶節期間就寫了九首詩。雕版印刷同樣是他的熱愛,多年前就是他事業的一部分。

「我們不希望把詩空間打造成為網紅店或者遊樂場所,而是希望它成為傳播正能量的閱讀空間。」姜尋有自己的書店信仰,他說,如果沒有好書,這個書店就不是好書店。他相信,紙書才是真正的純正閱讀,如此可貴之物不該被拋棄。

70後姜尋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從小痴迷閱讀,至今個人藏書已達7萬冊,「開書店的過程,也是我成長的過程。」姜尋說,過去他享受坐擁書城的感覺,但遇到許多熱愛書籍的朋友後,他拋棄了獨享閱讀之樂的「自私」,而將自己的選書之趣、美學追求、古老意趣,以開放、包容的形式,呈現給更多人。

「西城區今年有30個文物空間騰退出來。」姜尋說,他還在繼續尋找「老房子」,並將繼續為它們注入新活力,下一個最美書店在哪裡?姜尋說,這要保密。(路豔霞)

原文轉自:北京日報

相關焦點

  • 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舉辦閱讀盛典 十年讀者擴至上億人
    12月8日,第十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閱讀盛典在京舉辦。 北京月訊雜誌社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8日電 (記者 杜燕) 「即使過了千年萬年,我們再次漫捲詩書,心中那份對勞動的讚美之心,從未丟棄。北京閱讀季已舉辦十屆,成為全國著名的全民閱讀品牌,北京市居民閱讀多項指標持續引領全國。12月8日,第十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閱讀盛典在京舉辦。
  • 最美書店:當閱讀邂逅時尚
    原標題:最美書店:當閱讀邂逅時尚   原標題:最美書店:當閱讀邂逅時尚    自從在線閱讀和網購圖書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而日益火爆,實體書店的經營似乎就在網絡市場的擠壓中遭遇了無奈的瓶頸。然而近年來,全國各地一些獨立書店的經營,逐漸走出了傳統、嚴肅的固有模式,將閱讀與時尚、創新以及獨特的人文情懷精巧地融合在一起。品質優良的書籍,精緻文藝的陳設,伴隨著不同人群的對話與碰撞,甚至還縈繞著咖啡的餘香……你是否也想走進這些各具特色的書店,感受紙張滑過指尖的獨特觸感,品味一室書香帶來的愜意與平和?
  • 【金融隨筆·閱生活】百年教堂變身「網紅」書店——對話模範書局...
    「讓溫暖更溫暖」公益捐贈書  在北京市西城區佟麟閣路,有一家獨樹一幟的書店——「模範書局+詩空間」,它開在一座有著113年歷史的老教堂裡。  記者注意到,書店裡還擺放著兩臺古老的凸版印刷機,可讓讀者在閱讀之餘,感受印刷歷程;左側設有文創產品區,右側則陳列著古代活字印刷術的裝置——活字為「模」,盛器為「範」,這便是「模範書局」名字的由來。
  • 南京新文化名片引全國讀者慕名而來!閱讀融入生活,轉角遇見書香
    十月,諾獎掀起了閱讀的新熱潮;十月,南京入選世界「文學之都」一周年,持續不斷的閱讀活動再次奉上文化盛宴……金秋的南京,書香愈發濃鬱。成為中國首個「文都」,一年來,這座閱讀之城,以更加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以陸續更新開放的閱讀新空間,讓書香融入生活,讓閱讀成為南京人的生活方式,更吸引全國各地的讀者為南京書香慕名而來。
  • 圖書館書店扎進連鎖酒店 城市客廳再添書香酒店新物種
    有藏書的地方不一定是圖書館、書店,也可能是酒店。「酒店聞書香」的畫面,正成為北京等多個城市的最新景致。北京金融街亞朵S吳酒店為住客和周邊居民提供「竹居」閱讀空間。本報記者 鄧偉攝伴隨著消費者對個性化出遊體驗的追求,書香酒店遍地開花,成為市民和遊客都愛的網紅「打卡」勝地。
  • 武漢打造讀書之城 漢陽物外書店打造誠品書店印記
    近日,「書香江城—全民讀書月」在武漢物外書店(需求面積:500-800平方米)啟動。此前,新頒布的《湖北省全民閱讀促進辦法》,將看書定為市民義務。然而,在網絡書店的衝擊和城市建設影響下,許多老武漢人熟悉的書店或銷聲匿跡,或仄逼城市一角,到哪裡買書困擾不少愛書人。
  • 遇見書店 邂逅美好
    作為書香城市的精神地標,實體書店已經從單純的圖書銷售場所,轉變為城市的文化休閒空間。 你還有去書店的習慣嗎?知道南海有哪些特色書店?疫情以來各大實體書店又有何妙招拓展經營?即日起珠江時報陸續推出關注實體書店系列報導,期待廣大讀者朋友和我們一起走進書店,愛上書店。 在網絡購書還不發達的年代,實體書店是「書蟲們」最喜歡光顧的地方。
  • 打造讀者的精神家園 論從書店到閱讀空間的未來之路
    近日,在2018年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閱讀盛典活動舉辦的論壇上,書店從業者、觀察者等齊聚一堂,就轉型思考、創新路徑、未來發展等話題,暢談實體書店如何走向閱讀空間。  新型閱讀空間全面開花  在北京,越來越多的新型特色閱讀空間,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我們身邊。
  • 以聲為錨,跟隨藍天野、濮存昕發現書店裡的「大世界」
    BOOKSTORE「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節目旨在挖掘北京優質特色書店空間,立體化、沉浸式講述書店故事,讓聽眾和讀者能在一天時間,探訪不同區域的書店空間,體驗不一樣的書店之旅。該項目是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創新北京特色實體書店體驗的全新嘗試,聯合演員藍天野、濮存昕、薩日娜、王斑、劉智揚等加盟,同時,也邀請青少年博物館教育推廣人朋朋哥哥、音樂人魏小石、國家一級演員呂仰平等嘉賓,帶領讀者在這個冬天,體驗書店的溫暖。
  • 北京全市實體書店已有一千七百三十家,書香浸潤京城每個角落
    平谷區海納文化園內的三行拾光書館面積1000餘平方米,從兒童繪本讀物到暢銷小說,從自然科學到中外經典名著,從詩詞歌賦到名人傳記,這裡的圖書包羅萬象,吸引了眾多讀者來此暢遊書海。近日隨著「一個書店」在回龍觀首開智薈街的開業,王林穎的身心有了安放之處,她常常會坐下來看看書,喝喝茶,她的生活變得有了滋味。近5年來,北京實體書店以親民、溫暖、知性、厚重等多重品質,拉近了與讀者距離,成為人們學習、休閒、提升自我、發展自我的忠實陪伴。
  • 2017年十大「最北京書店」出爐
    書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靈魂、詩意棲居,溫暖一座城市。  12月5日,第七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閱讀盛典上,2017年十大「最北京書店」新鮮出爐:甲骨文·悅讀空間、中國書店(琉璃廠店)、三聯韜奮書店、雨楓書館(萬科館)、涵芬樓、外研書店、中國新聞書店、青少年閱讀體驗大世界、模範書局、中信書店(福僑芳草地店)  特別推出致敬書店:北京圖書大廈、北京市新華書店王府井書店
  • 「2020北京最美書店」揭曉,西城這三家書店獲殊榮
    「最美書店」稱號的書店頒獎 全市共有17家書店 榮獲「2020年北京最美書店」稱號 咱們西城區嫏嬛書房、PageOne(北京坊) 和鍾書閣(西單老佛爺店)
  • 【樂遊北京】烈日炎炎,躲進北京這幾家高顏值書店看書靜心覓清涼
    奉上一盞入心降躁的書香清茶Page One 北京坊店-皇城根腳下的星空書店-Page One 北京坊店,2017年開業,如今已名貫京城,移步換景,一步一景,城樓、老房、四合院、民居漸次出現在窗外,每一扇窗戶,都猶如一幅北京風情相框。
  • 教堂變身「模範書局+詩空間」書店
    雕版印刷等活動內容吸引讀者到書店現場體驗。         位於北京市西城區佟麟閣路85號的原中華聖公會教堂,在今年世界讀書日期間變身「模範書局+詩空間」書店。對模範書局的創始人姜尋、邢娜夫婦來說,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改造升級老建築了。他們2014年在北京的楊梅竹斜街把一個民國時期的建築改造成書店,今年又將教堂變身閱讀空間。
  • 北京這家「網紅書店」,由百年教堂改建而成,全國獨此一家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景點便是北京的"網紅書店",現在的年輕人都比較喜歡去一些精緻文藝的地方遊玩,因此北京誕生了很多"網紅書店",不少人會選擇來到這樣的書店體驗一把獨特的閒情逸緻,比如北京這家書店由建堂改造而成,這樣的書店在全國獨此一家,它便是佟麟閣85號的"模範書局"。
  • 鍾書閣——閱讀以詩意的儀式感,喚醒對讀書的記憶
    這家被譽為「中國最美書店」的書店喚醒了每個人讀書的記憶--鍾書閣有人說,如果有天堂,它應該像一個圖書館的模樣。鍾書,鍾書,鍾情於書。鍾書閣被譽為「中國最美的書店」,以最真誠的態度和信念,給閱讀以詩意的儀式感,喚醒了所有人閱讀的記憶。
  • 2020「書香佛山」全民閱讀系列活動 邀您「雲端」 開啟共讀之旅
    調查結果顯示,2019年,佛山人均紙本閱讀數量達9.59冊,人均數字閱讀量為9.80冊,人均聽書量為6.91冊。比對本月20日出爐的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5本,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2.84本,佛山人均圖書閱讀量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 新華書店動態丨天壇南門新華書店:北京歷史文化「金名片」中的書香氣
    在新定位的指引下,北京開始大力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強對工業轉型發展和疏解騰退空間的挖掘利用,街道變得更整潔寬闊,市民健身、散步的公園、綠化區增多,北京的人文環境發生了重要變化。在此基礎上,品質高、位置便利的文化服務場所更成為北京市民和廣大讀者的需要。實體書店作為一個城市重要的公共文化設施,所打造的閱讀空間和營造的文化氛圍,以及精彩紛呈的讀書活動,對於引領全民閱讀良好風尚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閱讀之城南京新文化名片引全國讀者紛至沓來
    成為中國首個「文都」,一年來,這座閱讀之城,以更加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以陸續更新開放的閱讀新空間,讓書香融入生活,讓閱讀成為南京人的生活方式,更吸引全國各地的讀者為南京書香慕名而來。  閱讀隨處可見 持久氛圍讓南京書香氤氳  9月26日,第二十八屆南京書市拉開大幕,線上線下的豐富活動,配合大力度惠民措施,讓書店成為南京人深秋閒暇時的好去處。
  • 書香潤京城!北京全市實體書店已有1730家
    平谷區海納文化園內的三行拾光書館面積1000餘平方米,從兒童繪本讀物到暢銷小說,從自然科學到中外經典名著,從詩詞歌賦到名人傳記,這裡的圖書包羅萬象,吸引了眾多讀者來此暢遊書海。閻彤攝(資料照片)王林穎踏入回龍觀地鐵,開始了一天的徵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