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有黔陽古鎮,清晨我們冒著霏霏細雨來前往,我們是第一撥客人,幾乎沒有團隊客,薄紗輕披的煙雨古鎮很安靜、很典雅、也很詩意。
沅水上遊的黔陽古鎮,距鳳凰古城100多公裡。相對於如雷貫耳的鳳凰古城,就是一個小眾景點,可能很多人都沒聽說過,以至於遊完鳳凰古城後就遺忘了它。但這個古鎮卻有著悠久的歷史,他比鳳凰古城早900多年建立。與其他熱門古城比它少了些喧鬧和燈紅酒綠,而多了些煙火及市井氣,更有從那些古香古色的建築中透出的以及文人墨客遺留下的文化底蘊。
古鎮歷史上曾先後是鐔成縣、舞陽縣、龍標縣、巫州府、沅州府、潭陽郡、 敘州土府、黔陽縣、 洪江市等治地。0.8平方公裡的古城區,有30餘條街巷,20餘座宗祠,10餘處官宦大院,還有數十個宮廟會館和數百間商鋪,可謂「山水樓城塔對河,百姓千家萬年窩」。
位於古鎮高處的芙蓉樓,登樓可鳥看古鎮全貌,因當時貶任龍標縣尉的盛唐著名詩人王昌齡作《芙蓉樓送辛漸》 而被人千古傳唱,芙蓉樓也由此而揚名。
」渤海世家」——據說這是渤海王的子孫,舉人高思慧修建的窨子屋,內圈有清道光狀元龍啟瑞為百姓挖的「狀元井」,後被其佔為己有,太霸道了。
祭祀炎帝的炎帝宮,後又做過舊時糧食同業會館,斑駁的牆體述說著久遠的歷史。
「活著」的古街、古巷、古宅,仍住著過平常日子的街坊鄰裡。老人悠閒地曬著太陽,兒童盡情地玩耍嬉戲。
牆上的歷史遺存訴說著各朝各代的崢嶸歲月,時代變遷。國民黨特務頭子戴笠抗戰時期還在這裡的節孝寺辦過特訓班。
「浴蘭小室」是清末棄官從商的書法家楊景山在此購置的三棟瓦屋,因他在院內植以之蘭而得名。其子楊於茂,孫楊周震、楊周懷的書法藝術都有很高的造詣。故人們又將「浴蘭小室」稱之為」書法世家。
達官王有為的宅第 雖顯破敗,大門緊關著。 透過門縫看院內那飛簷翹角,雕梁畫棟,依然散發著當年的榮華富貴,但已是物是人非,著實令人感憾噓噓:一是折服王有為堅守做人的底線,寧可辭官為民也不願與奸臣為伍的氣節。二是那破敗宅院告訴人們,無論你曾經是如何的富貴榮華,光耀之後終究回歸平凡,名、利皆過眼雲煙也。
走累了,沅水邊的古戲樓免費供遊人歇憩,如你有興趣也可免費上戲臺吼上幾句。以這種方式活化文物,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