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2019年時已經有17個GDP超過萬億人民幣的城市,這其中包括了4個省級的直轄市,就是上海、北京、重慶和天津,還有13個都是各省所轄的地級市,這其中省會城市只有7個,分別是廣州、南京、杭州、鄭州、武漢、長沙、成都,還有6個不是省會城市,分別是深圳、蘇州、寧波、無錫、青島和佛山,這6個城市,除了山東省的青島市外,其他5個分布在廣東、江蘇和浙江三個省份,而這三省的省會城市也都是萬億GDP城市。
因此,根據2019年的數據,只有8個省份擁有萬億GDP的城市,其中2個以上萬億城市的省份就只有3個,分別是廣東省、江蘇省和浙江省,這3個省份都是GDP排名前四的省份,GDP排名第三的山東省比較尷尬,不但只有一個萬億GDP城市,而且還不是省會濟南。其中只有一個萬億GDP城市的還有5個省份,就是山東、河南、四川、湖北和湖南,這5個省份在GDP排名裡也都排在前九,排名第八的福建省比較尷尬,居然沒有一個GDP萬億的城市入選。
2020年由於疫情對全球經濟都是一個嚴重的打擊,大部分國家的GDP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在主要經濟體裡GDP還能夠正增長的也只有我們中國了,這是極其難能可貴的,那麼,在這種經濟形勢下,萬億GDP城市還會增嗎?
2019年時,除了以上17個萬億GDP城市外,還有7個城市的GDP都是9千多萬,離萬億很近,這7個準萬億城市是GDP為9947千億的泉州市,GDP為9483千億的東莞市,GDP為9443千億的濟南市,GDP為9409千億的合肥市,GDP為9392千億的福州市,GDP為9383千億的南通市,GDP為9321千億的西安市,這些城市都有望在2020年進入萬億GDP城市。在西安之後的煙臺市,GDP就只有7000多億了,因此,我國在GDP8000億這一個是斷檔了,就是說,一般情況下,除了這7個城市外,應該有好幾年是不會有新增的萬億GDP城市了。
根據2021年1月份的初步統計,2019年的17個萬億GDP城市除了武漢外,都是正增長的,武漢雖然是有-5.5%的負增長,但GDP只是從2019年的1.62萬億減少到2020年的1.54萬億,仍然排在全國城市GDP的前十之內,所以,這17個城市GDP都保留在萬億之上,前十之內只有天津被南京替代了,同時,蘇州也進階到和深圳一樣,是四大直轄市外,僅有的2個2萬億以上GDP的城市了,還都是非省會城市。2019年的7個準萬億GDP城市,除了外貿佔比比較多的東莞外,其他6個城市也都順利進階萬億GDP俱樂部。因此,按初步統計可以確定,我國2020年有23個萬億GDP的城市,除了四大直轄市外,還有19個萬億GDP的城市,按省份擁有數量排列如下:
江蘇省擁有第一多的萬億GDP城市,共有4個,分別是:
蘇州:GDP為2.01萬億;南京:GDP為1.40萬億;無錫:GDP為1.24萬億;南通:GDP為1.01萬億。
廣東省擁有第二多的萬億GDP城市,共有3個,分別是:
深圳:GDP為2.81萬億;廣州:GDP為2.45萬億;佛山:GDP為1.08萬億。
山東、浙江和福建3個省份並列擁有第三大萬億GDP城市,各有2個,分別是:
山東省的青島市:GDP為1.23萬億;山東省的濟南市:GDP為1.02萬億。
浙江省的杭州市:GDP為1.62萬億;浙江省的寧波市:GDP為1.24萬億。
福建省的泉州市:GDP為1.05萬億;福建省的福州市:GDP為1.00萬億。
還有隻擁有1個萬億GDP城市的省份分別如下:
河南省的鄭州市:GDP為1.2萬億。
四川省的成都市:GDP為1.79萬億。
湖北省的武漢市:GDP為1.54萬億。
湖南省的長沙市:GDP為1.23萬億。
安徽省的合肥市:GDP為1.01萬億。
陝西省的西安市:GDP為1.01萬億。
因此,根據初步統計預估,我國2020年有11個省份擁有萬億GDP城市,其中5個省份擁有2個以上萬億GDP的城市,就是江蘇、廣東、山東、浙江和福建,這5個都是東南沿海省份,也包攬了省份GDP總量全國前四名,福建省也排在前八之內,都是GDP大省;還有6個只擁有1個萬億GDP城市的省份,就是河南、四川、湖北、湖南、安徽和陝西,除了陝西省外,其他5個也是GDP總量排名前十的省份,都是GDP大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將來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省份擁有萬億GDP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