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玻璃鋼圓形池都用來養魚。40立方水體池內,可出成魚4000~7000斤。」
日前,在資中縣銀山鎮金紫鋪村,漁米坊農業科技(成都)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江小妹,玻璃鋼循環水養殖系統具備修建成本低、運輸方便、耐受性強、使用壽命長、操作方便易管理、性價比高便於規模推廣等特點,養殖優點為密度高、產量高、餌料係數低、易排汙、疾病可控、成魚捕撈方便且不傷魚,主要養殖以加州鱸魚、鱖魚、鱘魚、淡水石斑、資中鯰魚等為主的高經濟附加值魚類品種。
這是資中縣重點打造的
農業科技示範創新項目
——
中國橙堡魚鄉融合發展示範園中的
一個創新項目
資中縣著力推進農業科技示範創新項目,專門成立了項目推進專班,由縣財政局牽頭,農業、水利、自然規劃、環保等部門通力協作,提供政策、項目、技術支持。以鎮、村為項目實施主體,將項目建設與基層黨建相結合,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紐帶和堡壘作用,引導農民主動參與、共同融入項目建設。
整合項目、集中資金,完善資金聚合機制
以2019年省級財政科技示範創新項目為平臺,整合打捆村集體經濟、高標準農田、水土保持項目、果魚創新融合發展、財政專項扶貧、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等項目資金3497萬元,實施土地整理2400畝,修建便民路35公裡,整治山坪塘28口,新建石田坎35根,建設蓄水池19口、提灌站5個、水肥一體化2套,並配套實施景觀節點、遊步道、休閒亭、綠化帶、機耕道等建設,有力改善了基礎設施條件。
吸引業主、帶動農戶,建立產業發展機制
引導泰之源水產公司、漁米坊農業科技(成都)公司、光輝好口碑公司、三合一農業公司、甜如蜜農業公司、宇晨專業種植合作社、金智水產專業合作社、鴻基源養蝦基地、吳家種植家庭農場等9家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投入8150萬元在項目村及相鄰雙塘坊、銅鑼等2個村流轉土地2460畝,發展資中血橙1575畝、高位池養魚190畝、玻璃鋼養殖65畝、生態養蝦58畝,不斷壯大果漁產業規模。村集體成立「資中縣金橙益漁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村集體公司」),承建和運營本項目,引入資中縣宇晨農民專合社以技術入股,對自願發展血橙和水產養殖的農戶統一提供技術指導、管理支持、保底收購,帶動項目村及相鄰3個村105戶農戶投入 480萬元發展血橙種植、水產養殖等650畝。
公司帶動、多方互動,健全利益聯結機制
按照「土地流轉有租金、入股企社有利金、進園務工有薪金」思路,實行「土地入股+進園務工+二次分紅」模式。
一是建立股份合作制。引導村內56戶農戶以186.85畝土地折資入股村集體公司,由村集體公司將土地進行統一規劃建設運行,按照保底分紅+利潤分紅方式,確保群眾收益。
二是建立收益貧困戶分紅制。將村集體公司註冊資本金作價1萬元/股,平均分配給241戶貧困戶和低收入戶,對村集體公司獲得的項目經營收益進行按股分紅,保障貧困戶長期穩定增收。
三是建立本地就業制。村集體公司組織引導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和有意願的非貧困戶參與血橙基地的除草、修枝、梳果、採摘、運輸等工作,以及高位池養殖的基礎設施建設、日常管護、拖網拉魚等過程,獲得務工收入。同時,積極拓展公益性崗位,帶動貧困戶獲得工資性收入。目前,已帶動58個群眾(其中貧困戶12人)在金紫鋪及相鄰的銅鑼、雙塘坊等村就業,人均務工收入實現1800元/月。
合理規範、專業管理,強化資金監管機制
嚴格實行縣級財政報帳制,由縣財政局建立專帳核算,確保專款專用;鎮財政設置輔助帳,做到帳務清楚、規範、完整。堅持「以獎代補、先建後補」,項目完成約定工程或實物量後,經村質量監督小組、理財小組、村民代表驗收審議和鎮、縣級相關部門驗收合格方予報帳。為確保村集體公司和本項目財務規範化管理,銀山鎮聘請財務公司專業財務人員管理村集體公司帳務,對本項目建立專帳,確保資金流向清楚、資產形成明晰,並向公司所有成員公開,確保項目建設取得實效。
文稿:蔣小琴、熊 武
編輯:劉春雲、李世良
圖片:蔣小琴、熊 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