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範圍內極端天氣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時至今日,澳大利亞叢林大火仍未得到控制,而澳大利亞山火肆虐,與厄爾尼諾現象引起的乾燥有重大關係。不僅在南半球,歐洲大部分地區也被暴風雨、洪水等極端天氣籠罩。而我國2019年7月中下旬以來,南方部分地區特別是長江中下遊降雨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江河湖庫水位持續偏低,部分省份旱情嚴重,一些地區因乾旱出現臨時性飲水困難。全球極端天氣蔓延,而天氣一直是農產品大行情啟動的關鍵因素,回顧2019年,天氣仍然是市場的焦點以及影響產量的關鍵。2020年天氣對於部分農產品影響幾何?受天氣影響明顯的農產品在2020年又有哪些看點,卓創將通過產品基本面結合天氣預期對於其市場後期走向帶來預判,供市場投資者參考。
飼料--國際大豆受天氣影響有限 豆粕「天氣市」交易力度不大
近幾年來,極端天氣對於大豆影響明顯,作為全球大豆的主產國美國和阿根廷,在2014-2018年以來受極端天氣影響帶來的「天氣市」屢見不鮮。而中國是國際上大豆最大的進口國,國際大豆行情的波動對於中國豆粕市場價格影響直接。2014年1-5月,南美出現乾旱,實際減產300萬噸,美豆從1283點漲至1517點,漲幅18%,同期大連豆粕期貨主力合約從3346點漲至3854點,漲幅21%。2015年5-7月,美國乾旱天氣炒作,CBOT美豆從927點漲至1029點,同期大連豆粕期貨主力合約從2735點漲至2556點,漲幅13.48%。
2016年2-6月,阿根廷水災美國乾旱,美豆價格866點漲至1177點,漲幅36%,同期大連豆粕期貨主力合約從2422點漲至3394點,漲幅40.13%。2018年1-3月,阿根廷水災,美豆949點漲至1075點漲幅13.3%,同期大連豆粕期貨主力合約從2770點漲至3158點,漲幅14.01%。
回顧2019年,天氣仍然是市場的焦點以及影響產量的關鍵。2019年上半年美國大豆播種期由於降水過多,導致播種嚴重遲緩,帶動美豆價格在5-6月持續反彈,CBOT美豆價格從805美分上漲至923美分,34個交易日漲幅19%從具體數據看,2019/20年度同比去年播種滯緩約4周左右,收割進度同比去年滯緩約1周左右。
天氣不正常必然影響美豆產量。USDA給出的2019/20年度美豆產量預估在9662萬噸,比2018/19年度1.21億噸產量下降2438萬噸,在南美沒有大變化下;全球大豆產量也將下降,2019/20年度預計全球大豆產量預估3.3748億噸,較上一年度3.4231億噸下降483萬噸。市場目前較為的南美大豆播種情況看,巴西已經結束播種工作,儘管前期天氣也受到乾旱和鐵銹病的困擾,但整體進度較為正常,播種工作較為順利。目前USDA給出的新年度產量預估在1.23億噸,較上一年度增加600萬噸。
截至2017年,CBOT美豆與大連豆粕期貨走勢相關性超過90%,即不考慮中美貿易因素下,中國豆粕期貨基本上跟隨美豆走勢。從近五年走勢看,每次豆粕的大行情,都離不開美豆大漲,美豆期貨大漲背後也離不開天氣炒作。目前從機構給出的2020年國際天氣預測圖看,2019年天氣整體處於正常狀態,日本氣象廳12月報告給出的天氣正常概率為60%,明年北半球春季發生極端天氣的概率小幅提升。整體看,對於豆粕影響較為有限,目前市場對此交易力度不大,建議後期繼續跟蹤。
油料--新季菜籽播種受影響 菜籽存減產預期
2019年入夏以來,我國南方多數地區出現不同程度的乾旱情況,8-11月期間,多數地區降雨量較少,少數地區甚至出現零降雨的情況。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浙江等省份大部分地區降雨量較往年同期相比減少2-8成,區域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近5成,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湖北東南部、湖南局部、江西大部、安徽大部乾旱情況較為嚴重,其中安徽省大部分地區已經達到特旱級別。
9-10月份為南方地區新季菜籽的播種時期,由於南方多數地區出現不同程度乾旱情況,導致新季菜籽播種工作無法展開,雖然部分乾旱地區採用河水灌溉方式,但是由於河水水位較低,同時乾旱面積較大,乾旱情況緩解程度有限,由於土地墒情不佳,農民無法犁地,新季菜籽播種速度十分緩慢。
由於天氣因素,今年南方地區新季菜籽播種面積較去年相比繼續減少,由於菜籽單產相對固定,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因此2020年國產菜籽產量繼續下降的可能性很大。卓創預計,2020年國產菜籽產量在409萬噸左右,較2019年相比減少12萬噸,減幅2.9%。
2019年5-6月份南方新季菜籽上市之初,價格相對弱勢,由於下遊市場觀望氣氛較濃,導致菜籽價格不斷下滑。進入8月份之後,國產菜籽價格開始出現上漲跡象,下遊商家前期菜籽庫存消耗殆盡,拿貨積極性較高。由於此時國內菜籽供應較為充足,因此菜籽價格漲幅有限。進入9月份之後,由於菜油市場進入消費旺季,需求量有所增加,下遊市場菜籽需求量持續增加,貿易商走貨速度較快,菜籽供應量不斷下降。
由於今年南方多數地區新季菜籽播種面積因天氣乾旱而減少,導致明年國產菜籽供應偏緊,多數貿易商看好後市行情,同時由於目前國內菜籽剩餘量較少,多數貿易商收貨較為困難,因此貿易商並不急於出售剩餘菜籽,囤貨待漲心態較為明顯。而下遊市場菜籽需求量維持高位,由於菜籽剩餘量有限,同時新季菜籽播種面積減少,商家積極採購,菜籽市場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支撐國產菜籽價格持續上調。
油脂--棕櫚油「揚眉吐氣」 豆油市場受支撐
根據馬來西亞及印尼降雨量來看,馬來西亞在2019年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印尼2019年第三季度均出現較為嚴重的乾旱,其中蘇門答臘省8―9月的降雨創下歷史同期新低,乾旱程度甚至超過上次厄爾尼諾年份的影響。鑑於天氣變化對棕櫚果生長的影響有6-9個月的滯後期,馬來西亞將在2019年11月-2020年1月以及2020年的6-7月出現較為明顯的減產,印尼將在2020年的5-7月出現顯著減產。
印尼為減少石油進口量來壓低貿易赤字,政府在2019年低開始推行混合30%棕櫚油的生物柴油綱領(B30)。全面實施生物柴油B30的混摻目標,這將使印度尼西亞明年國內棕櫚油消費量增加300萬噸左右。卓創預計印尼2020年棕櫚油產量預計在4200-4300萬噸,若全年出口量在3200萬噸左右,每年增加300萬噸的需求量對國內消費產生較大提振作用。
天氣因素雖然對豆油市場並未有直接影響,但從天氣對其他油料及油脂的影響驅動下,豆油市場亦會出現聯動反應。從豆油相關產品看,棕櫚油影響著豆油的行情走勢。因豆油與棕櫚油是國內及國際植物油總消費佔比的前兩位,兩者之間有一定的替代關係。根據2019年以來卓創對國內一級豆油及24度棕櫚油的現貨價格監測數據進行相關係數分析顯示,兩者間價格相關性高達95%。
2019年10月後,國內豆油價格在國際棕櫚油走強提振下持續拉漲。11月後期國際油脂漲幅放緩,國內豆油隨之反覆震蕩,可見下半年國際棕櫚油走勢成為帶動豆油行情走向的源動力。2020年國際棕櫚油產地受極端天氣影響導致的減產預期較強,市場對棕油看漲情緒高,豆油市場也會受其提振。
綜上所述,2020年在極端天氣影響下,國際大豆及棕櫚油供應端或受限,對國內豆油市場都會有間接的利多影響,預計2020年國內豆油價格重心將有所上移。
糧食--玉米產量進入相對穩定期
有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已經在影響糧食安全,並且未來的影響將越來越大。研究發現從1980年至2010年,氣候變異引起全球玉米產量的波動幅度近18%。近五年世界玉米產量維持震蕩上漲的趨勢,2016年世界玉米產量達到歷史最高的11.25億噸,2019年世界玉米產量總量約11.04億噸,較2018年窄幅下滑1.71%。
2020年天氣對玉米市場的影響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播種期的乾旱,對於東北地區影響較大。另一個就是在生長期,特別是7-9月份出現連續的乾旱或者洪澇,對玉米生長造成很大的影響。
我國玉米種植面積廣泛,全國大部分地區都適合玉米的生長,而主產區主要是東北、華北和西北三個地區,其實天氣對玉米產區的影響每年都有,但大多數是造成局部地區產量的下降,只要不發生全國大範圍的自然災害,我國玉米的供應還是有所保證的。天氣對玉米行情的影響也時刻存在,雖然不能成為決定性因素,但往往成為助長行情發展的重要的影響因素,特別是在玉米生長的關鍵時期,天氣往往成為各方炒作的焦點。另外,2019年病蟲害整體發生的程度明顯要高於往年,雖然最終沒有造成大面積的減產,但是2020年值得各方認真對待,提早預防。
總體來看,2020年在種植面積保持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天氣情況成為決定玉米供應的關鍵因素,在不發生全國大範圍自然災害的情況下,玉米整體供應保持相對穩定,但局部地區產量變化或可能較大。
玉米供應壓力不斷下降,玉米價格震蕩趨強,主產區農戶種植積極性尚可,考慮到政策調整糧食結構的基調未變,雖然政策方面鼓勵在東北、華北等地擴大大豆面積,但在玉米相對簡單的種植特點和玉米價格上漲的牽引,綜合預計2020年玉米面積繼續窄幅上調至5.38億畝左右,漲幅5.00%。2019年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穩定玉米的種植面積,因此預計未來玉米種植面積調整的幅度有限,在區間內震蕩調整的可能性較大,預計未來五年玉米種植面積會在5.50億畝左右震蕩調整。
玉米種植面積的相對穩定,玉米產量整體應該維持相對穩定,考慮到中國種植的規模化、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玉米單產的能力慢慢提高,因此玉米產量的增長幅度會稍快於面積增長幅度。卓創預計2020年玉米產量接近2.32億噸,同比增長6.00%。2020年之後,玉米產量整體格局跟隨面積的波動趨勢,產量增長相對緩慢,玉米產量進入一個相對穩定期,卓創預計2024年玉米產量預計在2.4億噸左右。
棉花--天氣對新疆棉產量及質量帶來影響
2018/19年度以來,極端天氣對於棉花產量帶來影響。2018/19年度,由於遭受前期乾旱天氣及第三季度颶風襲擊的影響,美棉棄耕率大增至27.62%,使得美棉產量同比下降12%至400萬噸。不過2019年度美棉生長優良率不斷提高,市場預期2019/20年度美棉產量隨之增加。而澳大利亞受乾旱天氣影響,澳棉產量下降明顯。2019/20年度棉花產量預計只有16萬噸,而2018/19年度產量為48萬噸。
近5年來國內棉花產量與植棉面積走差異主要是來自天氣的影響,自2011年以來,中國棉花產量呈「階梯狀」下降趨勢,2016年降至低谷,為490萬噸,2017/18年度植棉面積明顯增加,近三年棉花產量波動幅度有所收窄。據卓創資訊調研統計2019/20年度國內棉花產量在570萬噸左右,同比減少4.36%。
從中國內地棉花單產來看,在2017年明顯提高之後,近兩年呈現下降趨勢,主要是由於近兩年棉花生長期遭遇異常天氣引起的。2018年8月受颱風影響,山東、河北、河南等地棉花受災嚴重,單產出現不同程度下降。2019年8月份山東、河北、天津等地再次遭遇颱風「利奇馬」襲擊,其中山東境內棉花受災普遍,並且減產幅度大於去年。而長江流域天氣持續乾旱,棉花單產亦不及去年。據卓創資訊監測,2019年度內地省份棉花單產在410斤/畝,較上一年度減產8.9%。
2018年5月上旬全疆大部分地區出現了大風降溫天氣,個別地方40%-50%的棉田棉苗被大風颳死需要重新播種,引發市場對於棉花大幅減產的擔憂,但隨著後期生長修復,總體來說此次低溫天氣對於棉花單產的影響不大。2018年度新疆棉花單產為710斤/畝,較上一年度減產2.7%。2019年5-6月份新疆氣溫普遍偏低,導致棉花生長周期較去年偏晚7-10天,根據卓創監測,2019年度新疆棉花單產為705斤/畝,較上一年度減產幅度0.7%。
2018年在新疆異常天氣影響下,部分棉田受災,引發市場對於新疆棉花生長的擔憂,多頭藉此機會進行大肆炒作,鄭棉暴漲,帶動現貨上漲。之後在國內一系列政策的調控下,棉價很快恢復理性。2019年與2018年表現不同,2019年5-6月份新疆再次出現低溫、持續降雨、冰雹等異常天氣,但當時中美貿易摩擦對於棉花市場的利空影響遠大於異常天氣帶來的利多提振,鄭棉並沒有明顯上漲,但到了棉花採摘的季節,前期低溫對於棉花產量的影響逐漸被放大,由此在國慶節之後,國內棉價在經歷了持續下跌之後在減產的輿論影響下迎來一波反彈走勢。棉花生產85%以上集中在新疆。每年4-5份新疆容易出現低溫、大風天氣,而此時棉花正處於播種、出苗期以及苗期生長期,因此4-5份天氣對於棉花生長情況影響較大。此外是8-9月份,8月份新疆易出現高溫天氣,9月容易出現低溫降雨霜凍天氣,此時對於棉花產量以及質量影響亦較明顯。
白糖--乾旱減產或提振糖市出現慢牛
對於白糖市場而言,需求相對穩定,價格的變化主要與供應端有關,極端的天氣會導致食糖產量的波動,因此天氣因素在白糖市場的研究中佔有比較重要的作用。全球主要的食糖主產國印度和泰國。2019年二季度出現嚴重的乾旱天氣,導致印度和泰國的甘蔗種植面積縮減,預計2019/20年度印度食糖產量減少19%至2700萬噸,泰國減少17%至1200萬噸。各大機構對全球2019/20年度糖產量的預估下調,預計全球糖產量將減少3%左右至1.807億噸。並認為全球糖市將有供應過剩轉為供應短缺。2019年原糖期貨觸底反彈,主要就是由於主產國食糖產量的下降,原糖主力合約由2019年初的12美分/磅漲至目前的13美分/磅,漲幅8%左右。2019/20年度全球食糖減產的預期支撐糖價,2020年全球糖市可能出現慢牛的行情。
2019/20年度全球食糖減產的預期支撐糖價,但考慮到前期結轉庫存較多,而且巴西甘蔗糖醇比以及印度食糖出口政策存在多變性,因此糖價上方壓力較大,2020年全球糖市可能出現慢牛的行情。今年國內白糖產量也受到天氣的一定影響,主要體現在雲南方面。雲南作為國內白糖第二大主產區,年均產糖200萬噸左右,佔全國20%。2019年上半年由於長時間的乾旱少雨,雲南甘蔗種植和出苗受到影響,預計2019/20年度雲南甘蔗種植面積減少15萬畝左右,糖產量減少20萬噸左右。2019/20年度國內糖產量預計在1030萬噸左右,同比減少4%左右。
另外從國內白糖的生產工作來說,每年12月份到次年的2月份也是容易引發天氣炒作的時間段,主要由於該階段南方糖廠處於開榨高峰期,若產區出現長時間的低溫降雨天氣,將阻礙甘蔗的收割壓榨進度,可能導致糖廠出現斷槽,嚴重的霜凍天氣也會產量不利。2019年年初廣西和雲南就曾因連續的降雨天氣,導致甘蔗收割不及時,部分糖廠出現斷槽或者降低日榨量的現象,而且產糖率也出現下滑,當時天氣利好疊加市場的補倉需求,導致白糖期現貨一度聯袂上漲。
蔬菜--生薑單產受天氣影響 收購價格創近三年新高
受生長期天氣多變影響,2019年生薑單產受到一定影響,導致面積及產量低於去年同期。
2019年我國生薑種植總面積401萬畝,較去年的448萬畝減少10.5%;另外受到天氣、姜種瘟病等因素影響,2019年新姜畝產量普遍少於去年,僅唐山、阜陽等地畝產量高於去年,其他主產區畝產量比去年偏低。根據卓創資訊統計,2019年新姜總產量參考762萬噸,較2018年的836萬噸減少8.9%,處於近五年最低水平。2019年生薑總供給量1512萬噸,較2018年的1642萬噸減少130萬噸,減幅7.92%,處於近四年最低水平。
供應量的減少,刺激了生薑儲存商的入庫熱情,農戶惜售情緒也較濃厚,導致今年收購期生薑價格有所上漲,同樣處於近三年的高位。
2020年生薑價格走勢如何?從供需情況分析來看,2018年產老黃姜基本消化完畢,2019年產圓頭姜提前進入銷售期,2020年生薑期初庫存較2019年偏少。供貨量小導致價格偏高,高價行情及貨源量小使得2020年國內生薑市場鮮食、生薑加工等領域消費量減少。市場心態方面,2020年生薑期初庫存量小,農戶大幅降價意願不強。2019年生薑產新量減小,儲存商對生薑行業度提升,部分儲存商積極採購入庫。
自然天氣及病害方面,生薑種植結束後的低溫天氣、7-8月份的高溫多雨、地塊姜瘟病、冬季降雪等都對生薑的價格行情產生影響,不僅能夠影響生薑的供應量及質量,還能影響從業者的心理,建議多天氣及病害。
卓創資訊預測,2020年安丘帶泥面姜平均價格2.55元/斤,全年多數時間價格高於2019年同期,年內價格行情震蕩幅度較小,主流均價或在2.40-2.90元/斤之間震蕩,建議資金炒作及平臺渲染,若有大批外部資金進入操作,價格或更高。
來源: 卓創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