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大道位於濟南市萊蕪區南部山區,2018年全線開通,道路東起高莊街道後坡村,西至牛泉鎮聖井村,全長30.5公裡,貫穿23個自然村,連接了南部的「三山兩水」:蓮花山、雲臺山、筆架山、鵓鴿樓水庫、野店水庫。風景秀麗,景色宜人;夾谷會盟、漢武帝行宮遺址等人文歷史景觀比比皆是;蒼峽雷鳴、宮山夕照等萊蕪古八景有一半在此地;特別是第一屆萊蕪縣委誕生地舊址和尚洞、劉仲瑩故居、山東小三線舊址等紅色旅遊景觀都已成為教育基地;「紅色」與「綠色」、自然與人文景觀相映生輝,形成了萊蕪區獨特的旅遊優勢。旅遊大道沿線也是萊蕪花椒、花生等農作物和柿子、山楂等水果的產區之一。
1、蓮花山景區
蓮花山風景區是萊蕪區南線旅遊主景區,主要有九個山頭組成,形似蓮花,故名蓮花山。其主峰蓮花尖海拔994米,是萊蕪境內最高峰。蓮花山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和山青水秀的自然風光。公元前110前,漢武帝曾巡遊蓮花山。唐宋以來,這裡成為一方香火聖地和瀏覽勝地,形成佛道儒諸家並存的文化格局。山上植被覆蓋茂密,水土保持良好,形成「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之勢。最著名的有四大特色景觀:一是位居中華坐觀音銅像之最的「萬丈觀音」,二是有華東第一高峽平湖之稱的「蓮花天池」;三是千古神秘之光的「宮山夕照」,四是名冠齊魯的蓮花山「百丈冰瀑」。
組圖:蓮花山景區
2、皇龍冠山水樂園
皇龍冠山水樂園以自然山石為基礎,盡展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美好視覺享受,同時打造水的樂園。依山勢而建,充分利用現有水源,開展了越野車,休閒騎馬、環山漂流、網紅搖擺橋、上水浮橋、超長彩虹滑道、動物園、水上遊船、碰碰車、花卉觀賞、VR體驗室等旅遊項目。被央視打卡的皇龍冠將景區被打造成了一幅山水畫卷,成為周邊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的最佳選擇。
組圖攝影:王繪
3、野店水庫
野店村四面環山,原名「九龍村」,明洪武年間更名為「野店村」,村碑上說的是緣于田野裡有人開了一家小店。村南的野店水庫建於1974年,庫容70萬立方米,水面開闊,景觀優美,是休閒垂釣的好去處。當年在「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的號召下,又進一步修建了水渠、渡槽。野店村的周邊有多眼泉水,飲馬泉、王泉子、閆泉子……水質優良,附近村民都來打水。
4、雁翎關
旅遊大道李條莊東南就是雁翎雄關,它隸屬新泰市,自古是萊蕪、新泰往來要道。在漫長的歲月裡,這裡留下了徵戰者的鮮血和足跡、商賈旅客的艱辛和汗水。雁翎關村大量分布科馬提巖,這是一種形成於太古代的古老巖石,十分罕見,全球只發現四處。它是泰山申報世界地質公園的有力依據之一。
村中有一塊立於清光緒二十三年的石碑,記載著當時新泰縣令頒布的關於封山育林的公告。
5、筆架山
筆架山海拔540米,總計面積2460畝,屬泰山山脈。相傳東晉書聖王羲之曾雲遊至此,並與同僚暢飲「修禊」,因見山峰聳立似筆架,頓生靈氣,欣然提筆命名「筆架山」,現建有王羲之碑林。筆架山自古流傳有明慧泉、老虎洞等神話傳說。明朝著名宰相亓詩教就生長於此。漫步山間,空氣清新,神清氣爽,嗅花香、聞鳥鳴,令人心曠神怡。
組圖:景區
6、鵓鴿樓水庫
鵓鴿樓村具有光榮的革命鬥爭史,這裡一度成為萊蕪縣黨組織活動中心。村民張美玲以納鞋底為名在街頭放哨,冒死掩護革命同志躲避追捕,1933年由劉仲瑩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萊蕪早期的女共產黨員。鵓鴿樓水庫建於1977年,它的建成不僅擴大了周邊地域的灌溉面積,還帶動了農業結構的調整,擴種了生薑、大蔥等經濟作物,同時也帶動了水產養殖,現在水庫中有鯉魚、鯽魚、鯰魚、草魚、鯧魚等眾多魚種。水庫已成為旅遊和休閒垂釣的理想之地。
7、雲臺山(又名龜寨山,不是河南的雲臺山哦~)
雲臺山,海拔578米,又名龜山,遠望其形似龜形。因山上有不知何時留下的山寨,明末時老百姓上山避亂,又名龜寨山。現在山頂仍有殘垣斷壁。其主峰頂為平臺,常年雲霧繚繞山間又得名雲臺山。據史料考證,公元 500 年,魯定公與齊景公會盟於雲臺山南的夾谷峪,會盟由孔子以禮促成,史稱「夾谷會盟」 。會盟後,攜手從西南門登覽歸寨山山頂,指出交還魯地範圍,並在此修一道謝過臺,以作紀念。
8、和尚洞
和尚洞位於雲臺山北麓,相傳曾有和尚在此修行而得名。1932年秋,中共萊蕪縣委成立大會在此召開,劉仲瑩當選為第一任縣委書記,從此,萊蕪黨組織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全縣人民前僕後繼犧牲奮鬥贏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中共萊蕪縣委之所以在此建立,一是雲臺山周圍是當時萊蕪黨的活動比較集中的地方,群眾基礎較好;二是此處比較隱蔽,較為安全。山下有劉仲瑩故居和山東省工委舊址。
9、燕子石遺址
「燕子石」為五億年前寒武紀後期形成的含三葉蟲化石的薄層灰巖,是重要的地質遺蹟、劃分地質年代的主要標準,具有較高的科研及觀賞收藏價值。萊蕪牛泉鎮聖井是我國三葉蟲化石的重要產區,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展廳中展出的三葉蟲化石即產自萊蕪。歷史上這裡採伐破壞嚴重,現在已經嚴禁開採。
10、蒼龍峽
蒼龍峽位於高莊鎮塔子村西,分布著4.5億年前古生代石灰巖,經地質構造運動及水流的長期衝刷,形成峽谷陡崖,溶洞水潭。每逢雨季,大雨傾盆,瀑布飛瀉,聲如雷鳴。「蒼峽雷鳴」是萊蕪古八景之一。
11、709文化產業園
709文化產業園位於高莊街道塔子村附近,以山東人民印刷廠(代號709)舊址為基本依託,圍繞周圍分布的17號、15號、674、701、9363等小三線廠為內容拓展,以「胸懷大局、忠誠奉獻」為主題特色,打造成具有省內外影響力的複合型、多功能黨建活動基地、傳統教育基地、影視科普基地、工業遺址旅遊基地。展現在三線建設時期,建設者聽黨召喚、對黨忠誠、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精神,教育廣大黨員幹部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各自的崗位上銳意進取、勇於擔當。
有時間去品一下這道旅遊大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