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傳說這一天是人類的誕辰日,也就是人的生日,被稱為是人日節」或「人勝節」。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節日呢?其實這主要是源於我國的古代神話,據說盤古開天闢地後,地球上並沒有生物,女媧創世,就從初一這天開始造萬物。第一日造雞,二日狗,三日豬,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正月初七是人類的誕辰日,而這「人日」,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祈福納吉和求平保安的願望以及對「人」本身的尊重。
從漢朝開始,便有了人日節俗,到了魏晉後才開始被重視起來。在古代人過「人日」,一般都會戴「人勝」。人勝其實就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而且古人還認為,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那麼今年都會平平安安,順順利利的。
古人對於正月初七的「人日」,也是很重視的,除了戴「人勝」,還要吃各種各樣的食物,來過「人日」。
第一種:吃七寶羹
農曆正月初七為「人日」,廣州人稱之為「眾人生日」。在古代的這一天,人們的早餐就要吃七寶羹,也就是用七種菜做成的羹(這些菜分別是芹菜、芥菜、菠菜、青蔥、大蒜、韭菜、春菜等),在人日的時候食用,以此來取吉兆,並說此物可以除去邪氣、醫治百病由於各地物產不同,「七寶羹」所用的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別。芹菜和蔥寓意聰明,蒜寓意精於算計,芥菜令人長壽。
第二種:攤煎餅
在人日的這一天,我國的民間也是要吃春餅卷的,也就是盒子菜,裡面放入都是一些熟肉食品。一般都會在庭院裡面製作,這被稱為是「燻天」。
第三種:撈魚生
在我國南方的一些地區,民間也有在人日節「撈魚生」的習俗。魚生就是生魚片,是用新鮮的魚貝類生切成片,它最早起源於中國,在我國歷史悠久,後來才傳到日本、朝鮮半島等。撈魚生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圍坐在一起,然後將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裡,大家一起站起來,然後用筷子,撈魚生,口中還會說:「撈啊!撈啊!發啊!發啊!」這表示,撈的魚生越高,來年就會步步高升。
第四種:吃麵條
我國的很多地方,在正月初七都有吃麵條的習俗,這是為什麼呢?吃麵條,就是用麵條纏住歲月的雙腿,時光流逝的慢,這也是表示長壽的意思。有的地方,還會將正月初七、正月十七、二十七這三個日子作為人的日子,因為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別為小孩兒,大人和老人的「日子」,在這三天,都是要吃麵條的。
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節日吧,畢竟在現代,都是快節奏,大家一般都為生計奔波,哪有時間過這些節日。雖然我們沒有時間過,但是大家還是記住,正月初七是我國的「人日」,習俗不能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