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市因黃河大壩、天鵝湖裡天鵝飛和地坑院而聞名。
近年來,天鵝來這裡過冬,三門峽已經成了國內聞名的天鵝城。
冬季來三門峽看天鵝遊地坑院,絕對是一場奇幻夢之旅。
而除了天鵝和地坑院,三門峽還有著其他極其誘人的旅遊資源。這裡有譽為「萬裡黃河第一壩」的三門峽黃河大壩。神奇的地下四合院--陝州地坑院,還可以乘坐「天鵝號」遊輪,遨遊母親河
磅礴奔湧的黃河在轉了個「幾」字形大彎後,被「萬裡黃河第一壩」三門峽大壩攔腰阻截,安靜下來,形成了一個浩渺寬闊而波瀾不驚的湖面。
依託三門峽水庫形成的三門峽黃河溼地自然保護區,成為到三門峽旅遊必去的「打卡地」。三門峽黃河溼地自然保護區是河南省最大的溼地自然保護區。
每年入冬到次年初春季節,數以萬計的白天鵝從遙遠的西伯利亞飛臨三門峽庫區越冬,三門峽庫區已成為國家級溼地自然保護區和中國大天鵝之鄉。
天鵝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別稱水面上的芭蕾舞精靈。天鵝是鴨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它性情溫順,叫聲溫柔細膩,所以人們把它視為上帝從天堂派來的精靈,把它當成貞潔、高貴、美麗的象徵。
地坑院是窯洞的一種,也叫做天井院或下沉窯院,它區別於窯洞的是位於地平線以下,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體系。
作為一種古老而宜居的民居樣式,地坑院具有擋風隔音、防震抗震、堅固耐用、冬暖夏涼的優點,冬季窯內溫度在10℃以上,夏天保持在20℃左右,「進村不見人,見樹不見村」就是它的真實寫照。
地坑院民俗文化園內還有當地的民俗表演與非遺展示,如捶草印花、陝州剪紙、鑼鼓書、澄泥硯、木偶戲、皮影戲、糖畫、紅歌表演、陝州特色婚俗表演等,體驗互動性強,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自開放以來受到廣大遊客的喜愛。
除了眼福之外,大飽口福也是每一個吃貨來這的目的!畢竟三門峽可是名廚之鄉,有大把大把的必嘗美食,給你最濃厚的陝西滋味!匯集黃河金三角」地區風味小吃,即河南佔四成,陝西、山西分別佔三成,主營關中切糕、棉花糖、粉湯羊血、山西刀削麵、河南羊肉燴麵、湖南臭豆腐,以及胡辣湯、炒粉條、紅薯丸子等100餘種特色小吃。
老子著《道德經》之處--【函谷關】。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這一千古雄關見證了我國歷史上許多著名戰爭,演繹了不少歷史典故,諸如「楚漢爭關,公孫白馬,雞鳴狗盜,紫氣東來「等。如今在函谷關內依然保留有戰國時期的兵器庫和古城牆。
*除《暢遊中原》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暢遊中原》立場。
註:本文來源於開封旅遊,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核實後立即刪除。
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更多精彩請關注暢遊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