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賭安仔」
小時候的一種紙質的圖畫卡片,有各種各樣的圖案,人物、飛機、卡通、花草等等,卡通圖案居多。
玩法1:放一張卡片在手背上,用手指彈,彈得遠的一方就算贏,輸的一方,卡片歸對方,或者再補一定數量的卡片給對方。
玩法:每個人拿出一定數量的卡片,疊在一起,雙手合掌打風,翻過來的就是自己的。
2、橄欖核
不是青橄欖,也不是那種可以做成藝術品的橄欖核,我們一般叫「烏橄欖」,它的核可以用來玩,或者把橄欖核敲碎了吃裡面的核肉。
玩法1:畫個方框,兩個人或者幾個人同時玩,用手指彈核,如果把對方的橄欖核彈出框,則算贏,如果彈到對方,但是自己出框了,則算輸,輸的一方,核歸對另一方,如果彈不到對方,但是自己出框了,則把自己的橄欖核放一邊,不可拿走,歸最後贏的人。
玩法2:離牆一段距離,畫一條線,每個人出幾顆橄欖核,放一起撒到線內,自己手裡有一顆專門用來點投的,然後讓對方指一顆,或者一組,點中了,並且不要碰到其他橄欖核,則全部歸自己。
玩法3:肯定是敲碎了,吃核肉啦。
3、泥爐
小時候的黑泥,黏性比較好,可以做成各種形狀,也可以拿手上粘沙子,經常是玩到臉上都是泥,活像是撕開的面膜。
玩法1:補爐,用黑泥土做成一個「爐」,然後,反扣到地上,由於空氣壓縮的原理,泥爐會爆出一個孔,然後讓對方補上,洞越大對方要補的泥就越多。對方在補的時候,往往會「偷工減料」,即把泥壓得很薄,然後蓋住整個孔就行。
玩法2:和玩法1一樣是做成一個爐,然後去撿牛糞來燒,因為爐下方會開一個孔通風,點著之後,都會拿起來跑,讓火燒得快些。
4、炸牛糞
小時候經常玩鞭炮,村裡牛糞又多,總是喜歡點一顆鞭炮,然後丟到牛糞裡,等炸,跑得快的,什麼事沒有,跑得慢的,往往是一身糞。
5、打蠟
蠟燭燒完之後,會融成一團,找一個破碗,或者可以裝液體的東西,將蠟放在碗裡,然後在火上面燒,等蠟融成液體狀之後,在上面點火,然後,手上弄些水,潑上去,這時候,火會燒得很高,這個我們就叫打蠟。
小時候,有那麼多愉快的事情,你是否還記得呢?不妨在評論區,留下你兒時最快樂的回憶,讓我們開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