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夏濤 通訊員 瞿雲 張繼
12月28日,在經沅陵沅水二橋通往城北老城區的道路旁,早餐店老闆劉明早早開門迎客。「現在二橋通了,車水馬龍,前來吃粉的人明顯多了,每天營業額有2000多元。」劉明笑嘻嘻地說。
沅江奔湧,酉水湯湯,兩條河在沅陵縣城呈「Y」字形交匯,把沅陵縣城劈成城北、城南、太常3個片區。過去,從沅陵城北去城南,1991年建成的沅水一橋是唯一橋梁。從太常去城南,需過酉水大橋,穿城北老城區,再過沅水一橋。
近年來,隨著沅陵經濟社會發展,沅水一橋交通壓力與日俱增,經常堵車,司乘人員苦不堪言。架橋修路,拉通路網,成為沅陵人民多年來的夢想。
長橋臥波,天塹變通途。12月26日,沅陵縣城以沅水二橋為核心的「三橋兩路」全線通車,沅陵人民的願想實現了。
「三橋兩路」包括沅水二橋、太常立新橋、李家灣立交橋、龍興路和太常大道,屬懷化市重點項目,也是沅陵重大城市交通基礎工程。沅水二橋連接城南和太常,與連接太常和城北的酉水大橋以及連接城北和城南的沅水一橋,形成沅陵縣城環形路網。
「環形路網形成,使沅陵縣城進一步提質擴容,不僅盤活了城北,還激活了城南、太常。」沅陵縣委書記欽代壽介紹,「三橋兩路」通車不僅緩解了城區交通壓力,還把城北、城南、太常連為一體,標誌著沅陵「兩水三鎮小武漢」城市發展新格局形成。
「三橋兩路」建成通車,沿線群眾歡天喜地,在沅陵投資創業的企業家倍感振奮。
在位於太常的太安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裡,美桀電子科技(湖南)有限公司扶貧車間在抓緊生產。車間負責人汪雙剛說,「三橋兩路」通車前,武漢一個客戶急需幾個重要的電子元器件,接駁車輛原定上午9時趕到車間,由於堵車耽誤了時間,沒趕上發往武漢的物流,而客戶急著要貨,只好僱專車送去。「價值300元的貨,運費卻花了2000元。」汪雙剛無奈地說。
「現在好了,扶貧車間發貨可繞開城北,經沅水二橋到城南直接上高速,只要10分鐘。」汪雙剛充滿信心地說,「沅水二橋通車,原材料和產品進出大幅提速。現在是3個車間110個人作業,過完年,車間要增加到20個,招工人560個,實現年產值超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