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7 08:3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錯落有致的居民樓
熙熙攘攘的小商鋪
文明標語隨處可見
垃圾分類定時定點
還有便捷的「15分鐘黨建服務圈」
……
這裡充滿煙火氣、人情味
居民滿滿幸福感、歸屬感
這裡是採蓮社區
鄰裡守望
守出平安和幸福
在採蓮新村,由20多名居民志願者組成了鄰裡守望隊,家住採蓮新村3號樓的孫春寶就是其中一員。上午9點多,77歲的孫春寶戴好寫著「鄰裡守望員」的紅袖標,開始在小區裡巡邏。巡邏路上,看到不文明現象,她總會溫馨提醒,有時候遇到熟悉的鄰居,還會閒聊一番,從中還能得知哪個樓道燈不亮了、哪家水管堵塞了,然後及時反映給社區工作人員,幫助居民排憂解難。
遠親不如近鄰
守望才能相助
採蓮社區通過召開居民代表會議
研討確立了
「三個一」服務模式
一個社區鄰裡守望總站
一個小區鄰裡守望聯繫中心
一張發放到每家每戶的鄰裡守望卡
社區還挑選一批熱心社區服務的居民擔任鄰裡守望員,制訂了「鄰裡有難幫一幫、孤老殘疾助一助、鄰裡糾紛解一解、樓道衛生清一清、遇見生人問一問、消防治安管一管、和諧新風創一創」等服務內容。如今,當居民遇到急事、難事、怨事、險事時,只要找鄰裡守望員,或撥打相應號碼,就能得到幫助。
樂享時尚
老人開啟「潮」生活
9月9日上午10點多
家住採蓮新村1號樓的吳嶽珍
籤收了一個快遞包裹
社區居民 吳嶽珍
網絡購物、微信掃碼、電子支付不是年輕人的專利,我這個「80後」就經常在網上購物。不用出門,只要用手指劃拉一下就可以自由選擇想要的東西。現在穿的衣服、吃的零食等,都是在網上買的,不僅價格優惠,還送貨上門。每天,我都會堅持鍛鍊身體,踐行低碳生活,並在網上打卡。
社區不少老年人
都喜歡玩智慧型手機
網購、視頻聊天
刷手機視頻、微信分享
玩出了不一樣的精彩
社區裡還有一些愛好文藝又熱心公益的老人,經常將自己精心創作的書法、繪畫作品捐給社區。一有時間,這些老人就來社區的活動室潑墨揮毫、陶冶情操,他們的作品也成為社區的一道風景線。68歲的居民王雅娜表示,只要自己不斷學習,就不會被時代淘汰,越活越年輕,越來越「潮」。
幸福加碼
打造「15分鐘黨建服務圈」
身著旗袍
伴隨著優美的音樂輕移蓮步
盡顯女性魅力
在採蓮社區的旗袍秀培訓班
經常有一些阿姨前來上課
居民張白妹則義務為大家授課
社區居民 張白妹
這個課可以改善體態、充實生活,秀出我們的「夕陽美」。今年,在社區的協調下,一家培訓機構為我們提供了旗袍秀培訓場地,姐妹們特別開心。
旗袍秀培訓班,主要得益於採蓮街區黨建聯盟的成立。該聯盟以採蓮社區黨總支為中心,包括26家街區聯盟黨組織、共建單位及「兩新」黨組織。一方面通過組織聯建、陣地聯用,推動服務標準化、聯盟化等舉措,著力打造黨群服務站、服務點、街區聯合工作站三級共享服務體系,構建「15分鐘黨群服務示範圈」,提升黨建服務水平;另一方面,通過充分挖掘街區公共資源,設計「惠民醫盟」「惠民學盟」「惠民商盟」「惠民藝盟」等項目,把黨建工作嵌入服務過程中。
採蓮社區黨總支書記 曹雙東
我們逐步完善「一幅黨建服務地圖、一批特色黨建服務項目、一個高效黨建服務圈」,構建起以社區大黨委、街區聯盟為核心,各類區域黨組織互聯互動的黨建新格局。目前,採蓮社區著力打造的集醫療、養老、惠民、公益等於一體的「15分鐘黨建服務圈」特色服務頗受居民歡迎。
服務不斷完善
社區更有溫度
居民更加幸福
「採」擷鄰裡情
「蓮」成一家人
責任編審 | 顧彩芳 湯天倫
融媒體記者 | 李豔
融媒體影像記者 | 陸恆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亭林辦事處採蓮社區:「採」擷鄰裡情,「蓮」成一家人》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