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七餅
一名90後的電商創業者~
拼多多無貨源新手賣家,把店鋪作死的原因很簡單:
有過度優化死的,標題不對改標題,主圖不對改主圖,改來該去就是沒效果,店鋪陣亡。
有今天刷10單沒流量,明天直接搞100單,拼多多之能對你說:「醒醒吧,你以為我是吃素的嗎?」
有資金不足的,總是以為開店0成本,昨天試試水,充值1000,日限額300,自我感覺還不錯,今天開個直通車,日限額,直接弄880,明天……突然某一天摸口袋,空了。
有賺不到錢就直接讓店鋪自生自滅的,有的祥和,有的猙獰,總之死的千秋百態。
就感覺拼多多太可怕了,怎麼不來個拼多多賣家是如何走上人生巔峰的問題,每個人可以無私地分享一下自己的成功學,那個問題可能就價值千金了,不過也只是想想而言。
其實很多賣家在開店之前都沒有對拼多多無貨源有足夠的認知,新店又很脆弱,幾個騷操作就容易把店鋪逼上絕路。
那麼開店還有什麼誤區呢?
1.互動互粉
這種情況拼多多賣家是典型的掩耳盜鈴自欺欺人,通過每天互訪帶來的流量讓後臺數據變得好看,賞心悅目。
這樣操作一段時間就開始問:為什麼我的店鋪每天有流量可是沒有成交?
羊毛都是出在羊身上的,您覺得羊兒需要買羊毛大衣嗎?
2.盲目刷單
有個拼多多賣家問我,為什麼他會被查出虛假交易,我問他是怎麼操作的?
他:我讓朋友幫我刷單,在我家。
我:他連你家無線網了嗎?
他:連了。
咱們就別侮辱拼多多反偵察的智商了嘛,他連你家無線網,你家一個ID,你不被查不來,還能是我被查出來嗎?
3.佛系賣家
這種活在2018年的拼多多賣家更有意思了,開始每天就是在店鋪坐等訂單,只會大量上架寶貝顯示自己是努力的。
現在已經不是上架個商品就能賣出的時代了,如果你開了店,不主動運營,不把控數據,甚至亂改商品屬性,比如主圖、標題、詳情頁、一口價......
4.病急亂投醫
變了一堆的推廣軟體,報了一堆的培訓班,然而結果是:
推廣軟體帶來的都是無意義的垃圾流量,尤其是某些無良推廣營銷員給你們說的什麼流量套餐。
每天幾千幾千,這種流量跟上述第一點的情況是一樣的,不會給你帶來成交,是毫無意義的流量。
甚至這種流量多了,不成交,反而會拉低店鋪的權重,並且打亂人群的標籤,讓你往後運營起來更加糟心。
5.總覺得自己的店鋪不好,不停地「優化改良店鋪」
昨天店鋪的點擊太差,我改改主圖吧,今天覺得價格不太好,我改改價格吧,
好像標題也不太好,那我換個詞吧,轉化率太低了,我就改改詳情頁吧.....
東改西改,只會讓系統再一次識別收錄信息,不僅浪費時間,耽誤店鋪的快速發展,而且有些「優化」沒有找到關鍵點,只是在做無用功。
甚至大量、頻繁的修改容易造成系統識別你在偷換商品,有很大可能被判降權,一降權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前功盡棄。
6.不斷上新
店鋪上新產品是能獲得流量的一定展現機會,能不能把握這個機會,是自己去努力的,拼多多只是給你展現,不是流量。
但是有的賣家一下子上架十幾件產品,最後店鋪一百多款產品,有銷量的不過三四款。
新店內商品越多,代表滯銷產品越多,動銷率越差,流量也原來越差。
所以說,保持一定的上新可以,還要適當的刪減寶貝,或者換個包裝,保持上新。
7.找所謂的代運營,希望交給一千八百八賺到十萬八千八
店鋪沒流量,沒銷量,到處去提問,結果代運營找上門了,幾句花言巧語,說什麼只收服務費,讓你安枕無憂。
凡是能躺著賺錢的,十有八九是假的,他們還會玩套路找託讓你相信他們。
代運營這個行業真的是良莠不齊,雖有有時代運營真的靠譜,他們基本都是有自己的店鋪,旗艦店的。
但是新手基本碰不到,你也承擔不起服務費,而且他們一般也不會找新手店家合作,新手期望值過高。
其實在我看來,一個拼多多店鋪正常的運營流程無非是:
首先,將產品線梳理,分析市場需求,規劃產品側重點,哪個主推,哪個輔助等。
其次,再將不同的產品的側重點精細化做好標題和主圖等,然後結合平臺的競爭規則標準,卡時間點上架。
再進行基礎的人工推廣,刷單或開車積累初始數據,才知道優化細則在哪。
整個流程框架如此,但每個細節下倆,很多維度需要理解和掌握,即很容易了。
我是七餅~
感謝閱讀
公眾號:七七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