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胡德鋅 鍾瑜
兩岸貿易中心是廈門市貫徹落實海峽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的重大平臺載體,旨在整合兩岸資源和服務優勢,攜手全球貿易主體,在兩岸共同開拓國際貿易方面開展一系列先行先試,打造臺灣商品大陸營銷中心、區域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服務貿易商大陸服務中心,深化經貿交流合作,助推兩岸共贏。
4月的南國,春意盎然,萬象更新,廈門貫徹落實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再提速。4月12日,匯集3.8萬客商的第17屆海峽兩岸機械電子商品交易會暨廈門對臺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廈門開幕。與此同時,集商品、服務、技術、信息及金融支付於一身,融貿易經濟、電子交易、會展經濟、綜合物流為一體的綜合性平臺——兩岸貿易中心在廈門市象嶼保稅區成立並正式揭牌。
開幕暨揭牌儀式當天,臺北市商業會、臺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金門酒廠(廈門)貿易有限公司等14家臺灣商協會和企業率先入駐兩岸交易中心,兩岸行業協會和企業將攜手整合兩岸資源和服務優勢,拓展全球市場。
現狀:外延市場繁榮兩岸貿易
中國商報記者了解到,兩岸貿易中心總部項目共分兩期建設,象嶼集團為總部運營主體,總建築面積約達30萬平方米。揭牌儀式結束後,記者來到位於廈門國際航運中心的「兩岸商務會館」,2720平方米的商務會館是「兩岸貿易中心」的一期建設項目,室內裝修已全部完成,辦公家具及設備、網絡通信設施一應俱全。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裡將是企業辦公商務中心,同時具備提供登記註冊、商務接洽、商品展示與發布、虛擬辦公等公共性服務功能。而且在現有行政服務平臺、物流服務平臺和金融服務平臺之上,還新增建設了商務推廣平臺。
項目二期將利用航運中心周邊地塊開發,目前已開始概念性設計,功能定位為商品展示交易、商貿會議服務和貿易綜合服務平臺,並通過建設融合口岸服務、商品交易、貿融服務和物流服務為一體的第四方物流平臺,以整合全市各主要專業交易市場的政策及報務。其中政府功能體現為2.5萬平方米的公共服務平臺,其餘以市場化形式對外招商引資,吸引更多貿易機構、服務機構及行業協會等入駐。
「兩岸貿易中心的建立會讓更多的臺商願意將貨物經過廈門再中轉到其他地方去,對促進兩岸貿易量的增加有積極的作用。」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理事長詹火生連連說:「很難得,非常好,樂觀其成。」兩岸貿易中心依託廈門優越的海陸空區位條件、便利的配套功能以及利好的政策等優勢,可謂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實屬難得。
「廈臺兩地一水相隔,語言相通習俗相近,廈門經濟特區更是因臺而設。廈門在發展兩岸經貿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貿成果和經驗,具備建設兩岸貿易中心的雄厚基礎。」廈門市商務局代局長陳李升介紹,首先,廈門是臺商主要聚集區,臺資企業超過4000家,工業產值佔比超四成;其次,廈門對臺貿易份額突出,臺灣是廈門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一大進口市場,廈臺貿易額約佔全省的2/3;第三,涉臺專業市場輻射力強,廈漳泉地區涉臺專業市場超過20個,廈門已成為臺灣水果、酒類、圖書、大米等4項商品在大陸的最大集散地
有關臺灣水果的一組數據無疑是兩岸貿易近年來持續繁榮的最佳註腳。去年廈門進口臺灣水果7804.9噸,進口額839.69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0.1%和25.1%,連續5年保持大陸第一大進口口岸地位。今年1月廈門進口臺灣水果迎來開門紅,進口量突破1000噸,達1061.3噸,比上年同期增長7.7%;進口額179.5萬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0.1%。
「全國各地的臺灣水果大部分要通過廈門進來,新鮮與否是考量水果質量的首要標準,水果一般中午從臺灣採摘完畢,裝櫃後馬上發貨,走小三通第二天到廈門,第三天就能到北京。以前通過香港,繞一圈需要七八天,那時北方人就很難吃到新鮮的臺灣水果。」超大現代農業集團臺灣事務部負責人鄭永剛是第一批做臺灣水果進口的商人,他4月11日在廈門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接受記者採訪時說:「2005年臺灣水果進口量並不大,整個廈門不超過500噸,現在翻了十幾倍。而且我們已開始與臺灣農會合作,代理臺灣品牌到大陸開水果餐廳,開始做水果的深加工了。」
廈門的對臺優勢在日益彰顯,其中大嶝鎮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去年營業額達9.5億元,增長30%;進口臺灣商品首次突破6000萬美元,達6671萬美元,增長25.9%;客流量達248.8萬人次,增長14.8%。去年11月1日大嶝市場臺灣商品免稅攜帶額獲批從原來的3000元提高至6000元後,進口臺灣商品明顯提速,當年11月、12月進口額分別達726萬美元和722萬美元,分別增長56%和30.3%。今年1月進口臺灣商品達5906.6噸,同比大幅增長65.2%;貨值831.6萬美元,同比增長65.2%。另據統計,今年春節黃金周期間大嶝市場迎來了13.9萬人次的遊客,同比上年春節黃金周增長29.9%,交易額1760萬元,同比增長36.6%。
作為全國惟一對臺灣民生用品實現免進口關稅和增值稅的特殊市場,大嶝吸引了眾多臺灣生產廠商、經銷商和在大陸從事對臺經貿及文化交流的商家入駐,同時大嶝小鎮也利用其優勢孵化了一些臺灣品牌,臺心商行旗艦店就是其中一個。
「在大嶝其實是從零開始的,起初只是試探性經營,沒想到在大嶝小鎮孵化了一個全新的臺灣品牌。」臺心商行的營運經理李宜璇說道,「在去年海峽論壇期間,大嶝小鎮作為分會場,舉辦了為期半年的特色木雕展,苗慄縣三義鄉的官員和一些木雕界的老師參觀後對我們的產品讚賞有加,慢慢在臺灣那邊就有了些名氣,現在臺灣很多高端的珠寶工藝品商場向我們發出了邀請,剛過來時月銷售額也就十多萬元,現在旺季時能達到50萬元左右。」
不僅如此,由廈門象嶼酒業有限公司打造的大陸首家臺灣酒品直供平臺——「臺灣酒品大觀」也於2月2日落戶大嶝免稅市場,成為臺灣酒品進入大陸最大的經銷商渠道、最優通道和大陸匯聚臺灣酒品最全最大的銷售運營供應鏈平臺,為臺灣優質酒進入大陸市場提供一個窗口,助推了廈門成為大陸進口臺灣酒的集散中心。
當然,要把這些特色交易平臺做大做強和利好的政策是分不開的,《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獲批實施後,廈門市高度重視大陸對臺貿易中心的建設和發展,全面推進廈門大陸對臺貿易中心的建設。而大嶝市場、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對臺圖書交流中心、臺灣酒業集散中心、臺灣大米集散中心、兩岸冷鏈物流產業合作試點和輸臺藥材集散中心等專業市場及正在積極謀劃推動的水上遊艇公共保稅倉、兩岸電子商務平臺等新設立的兩岸貿易服務平臺,都將成為兩岸貿易中心總部的外延市場,將共同推動兩岸貿易的繁榮。
前景:六大舉措推進中心建設
「建設兩岸貿易中心,是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形勢下,黨中央國務院賦予廈門先行先試的重大使命,對於促進兩岸雙贏,惠及兩岸企業,對於更好地發揮廈門對臺交流合作的前沿平臺作用,對於提升我市開放型經濟整體發展水平都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按照廈門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部署,又好又快地推動兩岸貿易中心的建設和發展。」陳李升表示。
對正在貫徹落實綜合配套改革的廈門而言,對臺先行先試領域寬廣。除了在金融、航運、貿易、服務等領域已開展的眾多先行先試政策,兩岸貿易中心該如何進一步立足?
「兩岸貿易中心將攜手兩岸及全球貿易主體,爭取用好用足各類貿易政策,在市場準入和貿易便利化方面先行先試,著力打造貿易體制創新實驗區和兩岸國際貿易合作示範區,做大做強國際貿易,從而推動臺灣商品大陸營銷中心、區域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服務貿易商大陸服務中心這『三個中心』願景的實現。」陳李升告訴記者,為了實現這一願景,廈門市商務局將著力推進六大舉措,加快建設兩岸貿易中心。
一是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重點放在ECFA的後續談判單項協議的兩岸服務貿易、貨物貿易協議的各項先行先試政策,確保入圍ECFA試點城市。二是加快中心總部建設步伐。進一步完善兩岸貿易中心運營方案;加快總部二期的設計方案,爭取5月完成概念性設計。三是加快涉臺專業市場整合。以廈漳泉同城化建設為依託,整合泉漳地區的涉臺專業市場,同時從「兩岸」的角度出發,將與廈門交易額大的金門地區專業市場也納入進來。四是整合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建立大宗商品交易促進機制,積極幫助企業爭取各類經營資質。五是制定出臺扶持政策,重點做好對入駐中心企業的租金補貼和對特色商品進口的扶持。六是全面展開招商推介工作。制定並實施項目市場推廣計劃,以「中心」為項目推廣主體,努力吸引一批貿易商、廠商、社團入駐,尤其重點拓展臺灣重要商會社團入駐。
而兩岸貿易中心總部的運營主體象嶼集團,因近年來積極開發建設大嶝小鎮,在延伸對臺灣商貿業服務中,對於臺灣商協會如何服務會員,對於臺灣企業進入大陸市場的迫切心情,對於臺灣商品及臺灣整個流通和貿易能力都比較了解。由此「廈門市委市政府將兩岸貿易中心項目交給了象嶼集團來運營,這是對象嶼集團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整合社會資源、創新公共服務能力的肯定和認可。我們也期望通過兩岸貿易中心這個平臺進一步提升象嶼集團服務兩岸的能力;通過推動兩岸商品貿易,依託大陸資源優勢、發展機會和臺灣的服務優勢、行銷全球的經驗,實現兩岸流通服務業的整合,進而拓展全球市場。」象嶼集團董事長王龍雛說道,「兩岸貿易中心不僅是個商貿綜合體,它更是一個商貿發展的促進平臺,我們在未來的運營中將推動所有入駐企業作為一個整體來拓展市場、抱團發展。我們也會通過兩岸貿易中心進一步整合廈門市關於商貿領域的優惠政策,共同推動商貿政策的提升。」
影響:藉助中心拓展全球市場
「這一二十年來,兩岸積極排除一些非經濟性的障礙,使經貿往來取得了很大成果,而當下是最好的歷史機遇。」臺北市商業會作為首批入駐兩岸貿易中心的14家臺灣商協會之一,秘書長陳四郎高度評價當前的兩岸經貿往來。他表示,近年的兩岸貿易特別是祖國大陸對臺灣的貿易逆差,已成為支撐臺灣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支柱。「而當前,兩岸經貿關係已走到了一個關鍵拐點,繼續深化和擴大兩岸經貿的交流與合作必然是大勢所趨。」陳四郎說。
陳四郎表示:「非常感謝廈門市委市政府的重視,臺北商業會對此感到高興和期待。大陸如今已擁有現代化的服務及完備的軟硬體設施,有許多值得臺灣借鑑學習的地方。今後將有許多兩岸商務會談、對接等在這裡進行,我們也希望這個『中心』不僅是個形式,更能在推動兩岸金融、航運、會展業、電子商務、物流等方面的合作中發揮出實實在在的功能和作用。」
「選擇進駐廈門貿易中心使我們未來在大陸招商會有很大優勢。」金門酒廠(廈門)貿易有限公司副理董永健還告訴記者:「客戶一旦來到兩岸貿易中心,就可以一次性找到很多需要的廠商配合,對我們也是利多,客戶要找到金門酒廠也會更容易。」董永健表示,金門高粱酒自登陸以來已在大陸很多地方設有專賣店,但所收穫的2.2億元人民幣大陸營業額在企業總資產中仍算較小份額,未來將借入駐臺灣貿易中心之機加強登陸布局,讓大陸同胞也能享受金到門高粱酒的品質與服務。
「事實上,廈門現在已是一個物流中心,尤其是臺灣和廈門距離最近,據我所知,臺灣七成的農產品都經過廈門港,兩岸貿易中心建成後我們的交易會更加頻繁。」臺灣工商協進會理事長駱錦明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兩岸貿易中心的重要性可以說是與日俱增,將來臺灣和大陸完全有可能攜手開拓全球市場。比如說廈門很多產品經由臺灣轉到全世界,相反,臺灣產品也可以通過廈門轉到內陸或更廣闊的市場中。廈門港是一個非常優良的口岸,整個物流中心軟體和硬體都具備,對於未來我抱著非常樂觀的看法。」
臺灣商協會和臺灣企業紛紛看好兩岸貿易中心,臺灣中華兩岸通關商檢協會在島內一直扮演著臺灣出口廠商與大陸海關商檢單位之間的聯絡橋梁,為島內會員企業提供大陸海關對臺商檢訊息服務。對於此番入駐兩岸商貿中心,協會理事長莊尚諭表示,此舉將有效提升協會的服務質量與效率。
「以前了解大陸訊息是靠上網、靠買大陸的書或詢問廈門的報關情況,有些訊息與實際情況並不相近,駐點之後就可以直接向大陸商檢、海關單位諮詢,再反饋給臺灣業者,使臺灣企業及廠商得到更精確的訊息。」莊尚諭特別指出,廈門市不僅物流很便利,對臺灣企業也向來十分友善,此番開放商業協會與企業進駐設點很令人興奮。他呼籲更多的臺灣相關協會也來進駐兩岸貿易中心,一同為臺商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廈門市政府也已描繪出兩岸貿易中心的美好藍圖。廈門副市長張燦民在兩岸貿易中心揭牌儀式上明確指出了兩岸貿易中心的發展方向:「總部正式投入運營將為臺灣商協會和企業提供展示、推介等一站式的公共服務及商務配套,努力將兩岸貿易中心總部打造成為兩岸及全球貿易主體在大陸最集中的商務運營中心。我們將以此為起點,加快建設兩岸貿易中心的二期項目,整合發展一系列專業貿易平臺,積極優化貿易模式,爭取用好各類貿易政策,在市場準入和貿易便利化方面大膽地先行先試,使兩岸貿易中心成為海西國際貿易的重要增長極。」
來源:中國商報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