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電影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已經不拘泥於傳統的電影模式,在引領著全球電影市場的同時,不斷在影像和聲效方面尋求超越。甚至培養出一批故事無所謂,只要特效贊的電影觀眾。
然而,一部經典電影必須要具備一些條件,就是在當時的時間背景之下,無論是拍攝手法,還是故事創作,其影響力對於後來者均有著深遠的影響和借鑑作用,是影視愛好者的必看電影。
毒舌有些小激動,是因為終於可以在這裡跟讀者分享自己對這部片子的理解和感受。即使在為了這篇文章重新觀摩這部電影的過程中,毒舌還在感慨,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拍攝電影使用的還是膠片,沒有電腦特效,甚至連彩色都無法實現的年代,能拍出這樣一部充分用影像化語言來描述故事進程,並且電影元素複雜的電影,實在令人欽佩,這就是被主流電影界公認的經典電影《卡薩布蘭卡》。
這部以二戰為背景的黑白電影,是一部完全遵守好萊塢電影理念,用畫面交代所有信息的影片。在結構上,也是標準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階段,而且在每個階段的表現時間上拿捏得恰到好處。影片在交代人物的方法上十分高明,觀眾幾乎看不到也聽不到對某個人物的直接交代,大多都是通過角色與角色之間的關係和行為動作間接交代。仿佛一個細心的觀眾置身於卡薩布蘭卡的酒館中,憑藉自己的眼睛去看,耳朵去聽。
毒舌也是帶著一個學生的心態,嘗試去解讀這部超出我能力範圍的電影,我相信,通過這部電影,能讓許多人的觀影水平得到提高。當你帶著男女朋友去電影院觀看一部電影的時候,故事一開始你便猜中了結局,或僅僅出現過一個鏡頭的角色,你便知道這個角色在後面還會出現,不也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嗎。那麼,就讓我們開始吧。
故事的開始,用動態地圖和影像重疊的方式,配以旁白,交代了故事發生的大背景。這是一段簡單的旁白,仿佛曆史教科書一般。我們可別小瞧了這段旁白,因為這段旁白用在了必要之處。以當時的技術手段,以及拍攝電影投入的成本,很難拍攝一些事先設計的壯闊場面,既不能高空拍攝卡薩布蘭卡的全境,也不能充分表現宏大的戰爭場面。所以,在交代故事背景的時候,使用旁白是非常正確的。
在電影中,旁白的應用一定要吝嗇,因為電影始終是畫面為主,對話為輔,決不能反其道而行之,變成了配圖有聲故事,那在電影藝術的世界裡,意味著倒退。
影片一開始便交代了一個重要事件,兩名德國人遇害,兇手逃亡到卡薩布蘭卡,當地警方需要調查所有可疑人員。緊接著法國警察展開搜查,他們逮捕了一些人,還開槍打死了一個逃跑的人。在這裡,我們了解到卡薩布蘭卡的生存環境,這就是鏡頭想要告訴我們的,卡薩布蘭卡充滿了危險。
看熱鬧的人群中有兩個人,其中一個人顯然知道些什麼,他將事情的原委簡單告訴了旁邊的人,還透露出一個信息,這幫法國警察趁此機會所抓的並不都是難民和自由主義者,還有一些送給警察首長的女人。於是,警察首長還沒露臉,他的一個濫用職權的下流行為就已經被我們知道了。這個人叮囑旁邊的紳士,要小心卡薩布蘭卡的那些流氓,隨即匆匆離去。然而他實則是個小偷,等他走了以後,紳士發現自己的錢包不見了。
一架德國飛機從天空飛過,人們充滿渴望地看著飛機,祈盼自己有一天能夠獲得通行證,前往象徵自由的美國。飛機逐漸下降,從瑞克美式咖啡館上空飛過。
接下來的幾組鏡頭,包括一段長鏡頭的對話。我們見到了幾位主要人物,包括德國軍官,義大利軍官,當然還有那位愛好女色的法國警察首長。我們還從對話中了解到信息,德國軍官此次前來,就是來調查那兩位被打死的德國快遞員案件的。而嫌疑犯似乎已經找到了,他會出現在瑞克美式咖啡館。
之所以說電影是影像和聲音的藝術,從以上幾組鏡頭便可以體現。德國軍官的目的,並不是直接交代的。他沒有自爆目的,說他這次來到底是要幹什麼。法國警察首長跟他聊起天氣話題,他順勢將話題轉到他關心的事情上,問關於那件事,法國警察首長是怎麼處理的。試想一下,如果德國軍官直接表明來意。然後法國警察首長說這裡有一家名叫瑞克美式咖啡館的地方等等。很明顯就是在向觀眾解釋,難免有拿觀眾當傻瓜之嫌。會不會有觀眾暴跳如雷地說:「二貨,從前面的故事,我早就知道你來這裡的目的,也看到瑞克美式咖啡館了,你們倆還解釋什麼。」
鏡頭很自然地切換到瑞克美式咖啡館(下文簡稱咖啡館)。
幾組交代鏡頭,使我們了解到咖啡館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有焦慮中期盼著離開這裡的人,買賣首飾的商人,也有偷渡者,當德國軍人走過的時候,客人都會選擇閉嘴。有了以上這些信息,瑞克經營著這樣一家咖啡館,甚至前來的德國軍官都聽過他的大名,我們基本能夠了解,瑞克是個不平凡的人。
果然不出所料,瑞克的確是個冷靜沉著,只管生意,不過問政治,也不幫助任何可憐人的老闆。不管你身居高位,還是流落街頭,對他來說都沒什麼區別。而在他店裡上班的人似乎也都是他的心腹,認真為他工作,替他阻擋一些趾高氣昂的有錢人的糾纏。這些信息都是用畫面交代給觀眾的。
之後有一個鬼鬼祟祟的男人,找機會跟瑞克聊了起來,他先是聊起了兩名被害的德國快遞員的事,隨後聊起自己的營生,他是一個幫別人偷渡的傢伙。談話結束的時候,瑞克說他聽說那兩名被害的德國快遞員身上帶著通行證,那個男人說他也聽說了。影片沒有告訴我們這個男人是誰,只從瑞克口中得知,這個男人叫尤佳迪,而且兩人的對話也都是在揣摩對方,但是從瑞克最後那句「尤佳迪,我的確對你刮目相看了」我們似乎也明白了,尤佳迪可能跟德國人被害事件有關聯。
當晚,瑞克和法國警察首長在咖啡館外有段對話,交代了兩人的關係,還告訴觀眾一個重要的名字維克多拉斯洛(以下簡稱維克多)。維克多的具體身份沒有告訴觀眾,我們從瑞克聽到維克多的名字時所做出的反應,以及警察首長的隻言片語了解到,維克多是個被德國軍方視為眼中釘的人,維克多並非一個人前來,他攜帶著一個女伴,這個女伴似乎對維克多很重要,因為在整個旅途中,維克多從沒有丟下這個女人。他們的目的是從這裡到達裡斯本,再前往美國。警察首長與瑞克的關係,也在這段情節中交代了。警察首長經常到瑞克咖啡館賭博,瑞克的手下也會做局讓他贏錢。
電影開始後的20幾分鐘,維克多帶著一個女人出現在咖啡館。這時候我們根據前面交代的內容,會進行許多設想,比如維克多如何在這裡弄到通行證,德國軍人會不會立刻逮捕他。他會求助於瑞克嗎,瑞克又會幫助他嗎?
德國人不敢貿然行動,是因為卡薩布蘭卡是法國租界,這裡暫時沒有被德軍佔領。所以在整個電影過程中,我們都能看到德國人在這裡的行動依然是小心翼翼的,並且要藉助法國警察局長的權勢。
維克多一登場,便通過他與其他幾位角色的演繹,交代了許多信息,包括他的妻子伊莎琳。我們也從維克多和伊莎琳的私密交談中得知,維克多的確在等待尤佳迪。可是前面已經向觀眾交代尤佳迪被捕的經過,維克多不僅等不到尤佳迪,甚至還被蒙在鼓裡。他不能去打探尤佳迪的下落,所以只能由一個人主動來將這個消息告訴他。這時候出現一個人,他以賣戒指為名,接近了維克多,而他的戒指暗藏玄機,維克多憑藉戒指,斷定他是自己人。
戒指上的標誌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在畫面中,故事剛開始,警察從被槍殺的反抗人士身上,搜出了一些證件,其中一張紙上,清晰地印著這個標誌。在一部好電影裡,特寫鏡頭必須是有意義的鏡頭,而不能是一時興起隨便拍攝的。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維克多在這場戲中的表現。他是個敏感人物,這樣的人物,在來到一個陌生環境中,每一刻都要提高警惕。他不能去主動跟某個人說話,只能等待,見招拆招。這才是真實的人物動作。
只是,故事發展到這裡,我們依然看不出這一切跟瑞克到底有什麼關係。所有人都站在維克多的對立面,瑞克是沒有理由幫助維克多的。唯一能將瑞克與維克多聯繫起來的,就只剩下伊莎琳了。
伊莎琳先是認出了山姆(黑人鋼琴師),警察首長前來拜訪維克多,他告訴伊莎琳,山姆是跟著瑞克一起來到卡薩布蘭卡的。伊莎琳對瑞克的興趣很自然地說明她跟瑞克或許認識。伊莎琳沒有做出那種直截了當的行為,她沒有去見瑞克,這麼做也不合適,因為她和維克多不能有太大的動作。
讓角色與角色之間產生聯繫,除了直接的對話之外,還可以採用另一種電影表現手法,運用能夠勾起兩個角色共同回憶的東西,但是伊莎琳不能將自己的一個物件讓別人轉交給瑞克,她身上或許沒有這種東西,就算有,她也找不到信任的人。
然而,有一樣東西,能夠在空氣中傳播,那就是音樂。伊莎琳來到山姆身邊,讓山姆彈奏一曲「時光飛逝」。瑞克聽到這首曲子,果然失去了往日的沉著,他來到山姆身邊,見到了伊莎琳。瑞克也因此認識了維克多。
我們想知道瑞克和伊莎琳之間發生了什麼,導演用標準的閃回,向我們交代了瑞克和伊莎琳是如何投身在愛情之中,最後伊莎琳又是如何拋棄瑞克的。只不過,閃回只是交代了表面的故事,至於伊莎琳為什麼要拋棄瑞克,仍是個懸念。
後面的故事,一方面要將情節推向高潮,另一方面則向觀眾展現了瑞克的另一面,在他高冷的外表下,隱藏起來的是對伊莎琳的情感,這情感非常複雜,可以用愛恨交加來形容。因此當他在酒醉之下,會對伊莎琳說出一些刻薄的話,清醒的時候,又表現出濃濃的愛意。伊莎琳的到來,到底還是改變了瑞克,或者說喚起了瑞克封閉已久的真實性格。影片用一段瑞克利用手段在賭桌上挽救了一對青年夫妻的插曲來提示觀眾。正是瑞克的行為,使警察首長失去了一次品嘗女色的機會。
維克多和伊莎琳已經知道,尤佳迪的通行證很可能就在瑞克身上。可是瑞克現在依然缺少幫助他們的動機。故事需要一些更強有力的衝擊,來喚醒瑞克的良知。那麼,還有什麼比國家被侵略,更讓人憤怒的呢。
這段用音樂來鬥法的情節,簡直讓觀眾激動萬分。德國人在法租界的咖啡館裡唱起了德國歌。義憤填膺的維克多讓樂隊演奏著名的「馬賽曲」,激起了民眾的熱血,兩股浪潮針鋒相對,德國人寡不敵眾,一氣之下讓警察首長封了咖啡館。
伊莎琳深夜偷偷溜進瑞克的房間,軟硬兼施,最後拿槍指著瑞克,逼他交出通行證。然而伊莎琳最終下不了手,依偎在瑞克懷中,道出了當年拋棄瑞克的原因。
經過這兩件事,瑞克就有理由幫助維克多和伊莎琳了。像維克多那樣的革命家,必須要活著才行。而瑞克對伊莎琳的愛,也願意讓他為此付出代價,甚至生命。
最後,瑞克親自執行了一個計劃,讓維克多和伊莎琳安全地上了飛機。不僅用槍威脅警察首長,還打死了德國軍官,把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
故事的結局,瑞克被趕來的法國警察逮捕的概率很大,但是這樣的結局真的好嗎?僅僅從瑞克這個人物來分析,難免會有一種虎頭蛇尾的感覺。原來,瑞克也不過如此,他到底還是走投無路了。這個角色原來就是一直在逃避,而當他醒悟的時候,他就被捕了,還可能死掉。把自己的愛人拱手相讓,還害死了自己,我們可不願意當這種人。總之,這樣的結局太爛了。
這部電影的劇本之所以被稱為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劇本,並不是毫無根據的。即使在影片最後,也會讓觀眾意想不到。而起到這個決定性作用的,正是一直以來對德國軍官唯唯諾諾的法國警察首長。他在關鍵時刻,替瑞克隱瞞了槍殺德國軍官的事實。警察首長的這一行為,從角色本身來講,並非不可能。他在前面一直唯唯諾諾,一是受大環境所迫,二是力求自保的心態。但是他內心深處,肯定要憎恨那些德國軍官,因為他們侵佔了他的祖國,而且他原本是卡薩布蘭卡的「老大」,德國軍官來了,他就成了「老二」了。瑞克殺死了德國軍官,環境瞬間發生了改變,我們且不管是他的良心發現,還是隨機應變,總之,他維護瑞克的行為,顯得合情合理。
一部經典影片,值得我們反覆觀看,每一次視覺印象的加深,都能從中品味出新的東西,一次觀看時漏掉的鏡頭,再一次觀看便可能注意到。對於這部影片,毒舌的賞析也只是皮毛,更多的內容只能留給觀影人去感受了。
(此文章為毒舌影視文學原創,歡迎轉載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