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www.ahwang.cn)訊 過去五年來,鳳臺縣委、縣政府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緊緊圍繞既定目標,在創新中抓落實,在落實中求突破,在突破中見實效,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建設,探索出一條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新道路,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由2010年的172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248.4億元,財政收入由30.2億元增長到35.1億元;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47億元,是「十一五」期間的3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30.6億元增長到59.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423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341元,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先後獲得全國「六五」普法先進縣、文明縣城、園林縣城、科技進步先進縣、科普示範縣、青少年普法教育示範區等15個「國字號」榮譽,譜寫了鳳臺發展史上新篇章。
三次產業:在動能轉換中呈現新格局
以調轉促為抓手,持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三次產業比由11.9:69.6:18.5調整為13.4:60.1:26.5,第三產業比重提高8個百分點。
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大力實施工業提升行動,煤炭、電力、農副產品加工、建材、裝備製造、紡織服裝等六大產業初具規模,經濟開發區、鳳凰產業園、鄉鎮工業集聚區三大轉型發展平臺加快建設,工業地產、標準化廠房建設成效顯著,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59家,增加值突破100億元,年均增長8.6%。
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現代農業示範園成功獲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示範效應初步顯現,全縣糧食連續十二年增產增收,單產、總產逐年創歷史新高,多次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朱馬店糯米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打響品牌、遠負盛名。永幸河樞紐拆除重建、鳳凰湖排澇站、村級泵站改造等水利工程建成投用,沿淮最大的西淝河泵站拆除重建工程開工建設,多年夙願終於實現。
第三產業加快發展。金融、物流、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家政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加快推進,皖北五金產業城、現代糧食物流產業園、億聯電子商務園等一批專業園區建成投用,金匯廣場、體育場、中山路等商圈日益繁榮。服務業增加值由2010年的31.7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57.4億元,年均增長8.2%。
城鄉建設:在統籌發展中取得新突破
全力推進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三位一體」齊抓共管,編制完成主城區控規、鄉鎮總規、中心集鎮區控規、村莊布點規劃。
推進老城區基礎提升。實施建設項目244個,完成投資396億元,超過前兩個五年計劃總和。體育文化中心、殯儀館、花鼓燈藝校等公共服務設施建成投用,鳳城水岸、淮北大堤風景區紮實推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推進新城區協調發展。以新區五年發展戰略為引領,統一規劃建設近300萬平方米安置房2.1萬套,5.5萬人具備搬遷入住條件;開發了鳳凰觀湖、鳳凰首府等一批商住房,建設了一中新校區、鳳凰中學、東方醫院、文化五館、新長徵醫院等一批公共服務設施,完善了新區道路、綠化、給排水、燃氣、供電、供熱等一批基礎設施配套,實現了從綜合安置向新區開發的戰略性轉移。
推進開發區產城一體。制定完善開發區五年發展戰略和年度發展計劃,著力加大土地收儲、徵地拆遷、拆違控違力度,開工建設棚改安置房4925套、50萬平方米,加快推進2平方公裡擴區任務,園區承載能力不斷提升。大力實施閒置土地清理整頓、淘汰企業「騰籠換鳥」,建設標準化廠房3萬平方米,增強了開發區發展活力和綜合競爭力。
道路交通整體提升。鳳蒙、鳳利等五條省道全面升級,濟祁高速、淮河二橋兩條關鍵交通設施即將通車,潘謝路、馬劉路等一批縣道全面貫通,州來路、淮河路等城區道路全面提升,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全面推進,投入資金66.8億元,建成各級道路296.2公裡,實現了該縣交通建設歷史性跨越。
美麗鄉村紮實推進。累計投入8億元,分3批實施37個美麗鄉村中心村建設,基本形成「建成一批、推進一批、新建一批、儲備一批」的良性循環,成功榮獲2013年度全省美好鄉村建設先進縣稱號。
城鄉管理成效顯著。率先開展城鄉一體化文明創建,立足城區、延伸鄉鎮、輻射到村,基本實現全覆蓋。統籌推進「三線三邊」環境治理、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和生態文明建設,新集鎮榮獲全國文明村鎮。大力實施數字城管建設,全面取締正三輪車非法營運,實現城鄉管理一體、環境持續優化,成功榮獲全省衛生縣城。
鳳臺縣體育文化中心
鳳臺新城
幸福鳳臺:在民生改善中實現新進步
全縣民生領域投入累計達到142.5億元,比「十一五」增長2.8倍。
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脫貧攻堅成效明顯,減少貧困人口2.1萬人,榮獲全省扶貧開發工作先進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數達到34.6萬人,基本實現應保盡保,榮獲全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先進單位。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明顯改善,榮獲全省殘疾人工作示範縣。建成公租房、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等保障性住房4646套、25.3萬平方米,大規模建設棚改安置房19711套,城區人居環境大幅提升,市容面貌顯著改善。
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成效顯著,成功承辦央視「十一」七天樂、中國乒超聯賽、中美籃球對抗賽,舉辦全縣第一屆運動會,花鼓燈《千裡淮河一條線》榮獲中國社會文化最高獎「群星獎」,推劇《家庭面試》獲得 「全國觀眾最喜愛的十部小戲」榮譽稱號。
教育衛生事業加快發展。全面優化教育資源布局,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一批教育項目圓滿完成,鳳臺一中、職教中心分別與北師大、淮南聯大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教育軟硬體整體水平大幅提升。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完成,縣醫院、中醫院改擴建工程投入使用,公辦民營形成互補、引入競爭,醫療服務水平顯著提升,榮獲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縣稱號。
社會治理:在穩定有序中開創新局面
積極創新社會治理機制,成功創建全省平安縣,率先創建全省首個無邪教縣,創建經驗被中央防範辦肯定推廣。
積極探索信訪工作長效機制。大力開展「信訪積案攻堅」活動,基層綜治維穩信訪中心(站)建設,構建了縣、鄉、村「三級聯動」網格管理,創新形成了「六診息訪」模式,制定出臺《依法規範信訪秩序實施意見》,推進信訪行為法治化,全縣信訪形勢持續好轉,連續5年實現全國、省「兩會」等重大敏感時期進京「零非訪」目標。
深入開展綜治維穩工作。積極構建「立體化、數位化」治安防控體系,大力開展「守護平安」、「天網」等系列行動,群眾安全感大幅提升,社會穩定局面得到鞏固。加強維穩應急隊伍建設,提升應急處置能力,成功應對了8.26、9.24特大暴雨等突發事件。
黨的建設:在全面加強中邁上新臺階
先後開展了科學發展觀學習教育活動、「書記帶頭大走訪」活動、「保持黨的純潔性、迎接黨的十八大」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實現廉潔發展」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強化黨的思想政治建設,為改革發展穩定提供有力保障。
深入推進宣傳思想建設。強化理論武裝,紮實開展了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輪訓和宣講活動,舉辦了縣域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創新、國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等專題輔導報告,廣大黨員幹部理想信念更加堅定。
深入推進組織建設。建立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長效機制,基層戰鬥堡壘作用進一步鞏固。按照好幹部「20字」標準,選優配強鄉鎮黨委班子。堅持以事擇人、人崗相適原則,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持續消化超配幹部、優化結構。投入資金近1.6億元,將村、社區黨組織工作經費和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全面提高和落實村幹部待遇,統籌推進村(社區)活動場所建設,實現村級活動場所面積全部達標。
深入推進作風建設。堅持日常督查、專項督查、明察暗訪相結合,先後開展了執法執紀、節假日廉潔自律、公車私用、公款消費等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時點的監督執紀,在全縣形成了強大的正風肅紀高壓態勢,促進了黨風政風持續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