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倍券都花出去了? 黃士修曝一重點打臉臺灣當局
華夏經緯網12月2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當局為振興經濟推出的三倍券即將到期,而蔡英文也呼籲民眾趕快用掉三倍券,並指當局最後決定不發現金,而是三倍券的初衷,主要就是為了振興臺灣經濟。對此,核四公投領銜人黃士修質疑三倍券的效果,並指出重點是在替代消費比例,他還要當局別把疫情後經濟復甦當成三倍券的功勞。
-
從「三倍券」看臺灣促進消費的策略及效果
所謂三倍券,就是民眾出1000元新臺幣,臺灣當局給民眾發放面值3000元的三倍券。這些三倍券在今年年底以前,可以在全臺灣所有的消費場所進行消費。店家在收到三倍券後,在券的背面填上帳號,就可以到指定機構兌換,資金打入帳戶。 到目前為止,三倍券呈現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普惠,濟貧不排富。
-
臺海觀瀾 | 從「三倍券」看臺灣促進消費的策略及效果
國民黨主張發現金,這樣最簡單、最直接,美國就是這麼做的;執政的民進黨當局主張發放消費券。民進黨的理由是,如果發放現金,民眾可能就直接存起來了,達不到促進消費的目的,還不如發放消費券,用半強制的方法鼓勵民眾花錢。爭論到最後,5月底的時候,民進黨當局拍板定案,發放「振興三倍券(簡稱三倍券)」,7月15日正式發放。
-
臺海觀瀾|從「三倍券」看臺灣促進消費的策略及效果
爭論到最後,5月底的時候,民進黨當局拍板定案,發放「振興三倍券(簡稱三倍券)」,7月15日正式發放。所謂三倍券,就是民眾出1000元新臺幣,臺灣當局給民眾發放面值3000元的三倍券。這些三倍券在今年年底以前,可以在全臺灣所有的消費場所進行消費。店家在收到三倍券後,在券的背面填上帳號,就可以到指定機構兌換,資金打入帳戶。
-
「三倍券」一地雞毛 網友批民進黨:政爭抹黑一流 被打臉也不臉紅
臺行政機構日前推出「振興三倍券」措施以振興島內經濟,民眾已可通過超市、郵局、信用卡綁定等方式領取使用。臺灣《聯合報》報導稱,有許多規模較小的商家擔心太過麻煩而不收「三倍券」,引發部分民眾的不滿,有網友發問「三倍券哪一步走錯了?」
-
吐槽「三倍券」蠢?臺灣這麼窮它都能套現
摘要:「三倍券」如果不是為了提振經濟,它的設計簡直是精妙。細品發現,無論是現金還是免費消費券,當然更便利更刺激消費更提振經濟,但也都意味著民進黨當局要一口氣拿出五百個億。老百姓都是實在人,等這畫了許久的大餅等到春去夏來,終於等到臺當局派出蘇貞昌公布「振興三倍券」,結果竟是預付費的!這要也叫天上掉餡餅,難不成是老天爺新開了自動售賣機業務...臺灣「行政院長」蘇貞昌6月2日公布振興券樣張,定名為「振興三倍券」。
-
振興三倍券輸了?臺灣網友揭「2致命缺陷」
網友點出三倍券「2致命缺陷」:被消費券完全碾壓!(中時電子報系資料照/王德為攝)受到上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進黨當局推出「振興三倍券」刺激市場經濟,15日首度開始發放,不少民眾紛紛湧入超商、郵局,拼得搶得先機。不過系統一度出現大當機,更出現抱怨時間太久的聲浪。有網友發起討論「現在來看,消費券是不是贏了?」網友點出三倍券「2致命缺陷」:被消費券完全碾壓!
-
臺灣民眾苦等三個月,振興「三倍券」竟變振興「三杯雞」
昨天,臺行政機構終於推出醞釀了三個月之久的所謂紓困振興「三倍券」,蘇貞昌非常得意於「一千換三千」的設計,強調民眾先花錢一千元買三千元券,「讓錢變大」,就能刺激消費。不過蘇貞昌這套「變大術」的把戲立馬被外界形容為用民眾的血汗錢拉抬振興券績效,頗有江湖郎中賣藥的「氣口」。
-
蔡當局三倍券整得臺灣民眾三倍疲倦
臺灣作家劉心月在臺媒撰文說,蔡當局振興三倍券實體券15日正式上市。一如預期,從負責發放的郵局和便利商店第一線工作人員,到排隊領取的民眾,全都累癱了。郵局和便利商店為了協助發放三倍券,不但排擠了本來的業務,更因蔡當局的系統設計不良,造成民眾大排長龍且使用超級不便,炎熱天氣下怒火中燒,櫃檯人員和店員都成了受氣包。特別是領時薪的便利商店店員,今年以來從銷售口罩、酒精到三倍券,他們被迫不斷投入防疫第一線的銷售工作,簡直成了公部門的免費苦力。民進黨當局就這樣理所當然地大量使用私部門人力、將防疫成本外部化,實在是既無能又顢頇。
-
臺灣振興三倍券上路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臺灣經濟,為了振興島內經濟,刺激實體消費,臺灣當局推出「振興三倍券」鼓勵民眾消費。圖為臺灣經濟部部長王美花手持東興紙品「 振興三倍券」分為紙質券和電子券兩種,使用期限為2020年7月15日至2020年12月31日為止。
-
臺當局「三倍券」加印成本恐達5億元 攤商接受度普遍不高
基隆廟口夜市(圖片來源於網絡)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當局推出的振興三倍券將於15日正式上路,紙本券預約潮不斷,已確定會再加印。然而基隆知名景點廟口夜市、仁愛市場等眾多攤商接受度普遍不高,連北臺灣最大漁貨批發地崁仔頂的魚行聯誼會都直接貼出公告指出「不收三倍券」。國民黨民意代表鄭正鈐8日指出,民進黨當局已經花了9億多元新臺幣的成本印製了1200萬份紙本券,但因三倍券首波預購超過8成的民眾選擇紙本,按照比例計算,「紙本券可能要增印600萬份,成本大約要再花4、5億元」。
-
臺灣振興三倍券今天開領! 蘇貞昌臉書曝重點
華夏經緯網7月15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振興三倍券紙本券今(15日)上午9時開放民眾領取,許多商家更是推出多項優惠措施,準備搶攻這波振興商機。另外,許多人也擔憂今將出現排隊領券人潮,對此,臺「行政院長」蘇貞昌則是在臉書貼出「金句提醒」,提醒「別人排隊我不去,晚幾天領最便利」。
-
「三倍券」變「三倍倦」!氣炸臺灣民眾 痛罵「領乞丐錢」
綜合港臺媒體消息,民進黨當局紙本「振興三倍券」15日正式上路,全臺重現「口罩實名制」領取時大排長龍的場景,只不過背景從藥店換到了郵局。對此,藍營指責,首日就可看出「三倍券」四大亂象,籲民進黨當局應苦民所苦,儘速改進。有臺灣民眾不堪排隊還未領到之苦,稱「領乞丐錢,有夠誇張!」
-
柯文哲嗆振興三倍券沒用 僅印製就要花3.15億新臺幣
中國臺灣網7月7日訊 據臺灣「TVBS」報導,臺當局為促進臺灣經濟祭出「振興三倍券」,目前已逾650萬人預購,不過,6日臺北市長柯文哲提到振興三倍券,直言「只要有念書的都知道,這次的振興券是完全沒有用」。
-
「振興三倍券」一地雞毛,蔡英文這次怎麼洗白自己?
【環球網報導】臺行政機構日前推出「振興三倍券」措施以振興島內經濟,民眾已可通過超市、郵局、信用卡綁定等方式領取使用。臺灣《聯合報》報導稱,有許多規模較小的商家擔心太過麻煩而不收「三倍券」,引發部分民眾的不滿,有網友發問「三倍券哪一步走錯了?」對此,有許多人認為第一步就錯,「從12年前反馬英九『消費券』時就錯了」。
-
振興三倍券的是與非
振興三倍券上路了,儘管紛擾爭議不少,至少目前在臺灣社會成功塑造了一個生活話題與節慶氣氛,讓大半年來的抑鬱煩悶氛圍稍得紓解,較之仍深受疫情所困的諸多地方,也算是疫災中的小確幸。 振興三倍券的目的,從字面上來看,當然是要振興經濟,只是能否真能達到振興的結果,自始就有不少爭議。
-
排隊領取三倍券,臺民眾直呼心累
有心振興經濟卻無力提高效率據悉,民進黨當局在臺灣地區內部發放「三倍券」,即民眾花1000元新臺幣就能買到3000元的物品,看似大力度的惠民措施實際上卻繁瑣複雜,引來了民眾的紛紛吐槽。香港《經濟日報》指出,民眾領取三倍券需要排隊,據報導,民進黨當局執政以來,凡是任何發放的惠民物品都需要民眾排隊領取,無論是酒精、口罩還是而今的三倍券,有需求的民眾基數龐大,上千萬人排隊領券,不僅造成了交通上的擁堵,更透支了民眾的熱情與積極性,為民眾帶來身心上的不悅和精神上的折磨。
-
「三倍券」變「三倍倦」!羅智強狠酸:領券不如辦張民進黨證
民進黨當局推出「紙本振興三倍券」(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7月15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民進黨當局推出的「紙本振興三倍券」今日可開始領取,民眾到郵局支付1000元新臺幣即可換取3000元新臺幣的三倍券,但有人擔憂,此次
-
打臉蘇貞昌!三倍券成本從9億新臺幣變22.5億新臺幣
(圖片來源於網絡)中國臺灣網7月29日訊 綜合臺媒報導,為了振興受疫情衝擊的經濟,臺灣民進黨當局推出「三倍券」,未料,其行政成本竟高達22.5億新臺幣,與上月4日蘇貞昌表示的作業費用約9億元,是馬英九執政時期發放消費券的一半嚴重不符,從而引來批評。
-
三倍券(一周熱詞)
三倍券,是民進黨當局為了紓困經濟、刺激消費推出的代金券。顧名思義,即臺灣民眾支付1000元(新臺幣,下同)現金,可以換3000元的代金券。商家收到三倍券後,可以兌換現金。「三倍券」於本月中旬開始使用,但由於存在諸多缺陷,備受輿論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