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又叫「打春」。上古利用「鬥柄指向」發,當北鬥七星的柄指向寅位時為立春。現在用的是「定氣法」,以太陽達到黃經315°時為立春。立春與立夏、立秋、立冬一樣反應一年四季的更替。立春以後,就被稱為春天了,也代表著新的一年的開始。
一般來說立春的時間通常在2月4號前後,時間上有可能會相差一天。不過這其中的差別可是很大的,如果是2月4號之前立春叫做早春,時間正好是「五九」尾。如果是2月4號之後立春叫做晚春,時間上正好「六九」頭。在農村裡流傳這樣的說法,「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也有「春打六九頭,吃穿不用愁」,人們通過立春的時間來預測當年收成的好壞。
數九是一個傳統的習俗,從冬至後逢壬日開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要數完九個九。以此類推當「九九」剛好八十一天,表示「出九」,這時候寒氣消散,春暖花開了。數九是人們對於自然生態變化的經驗總結,以此來指導人們安排日常的生產、生活。一般來說其實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立春的時候基本都在「六九頭」,很少一部分是在「五九尾」,雖然是自然情況,卻被人們理解成了不同的意思。在古代裡認為,立春的時候在五九,相當於趕上一個尾巴,當年地裡的莊稼就會歉收,於是有了「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的說法。表示農民收穫不到多餘的糧食,「要飯」的基本是跑斷腿也要不到飯吃。
而立春在「六九頭」則是一個好兆頭,「春打六九頭,吃穿不用愁」。立春在開頭,相當於有了一個好的開頭,表示來年的莊稼會有一個好的收成。對於農民來說,種地是主要的經濟來源,莊稼長的好壞關乎於一整年的溫飽,莊稼長得好自然吃穿不用發愁了。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被「春」這麼一「打」,要遠離冬天裡的安逸,該積極準備一年的農戶了,需要有一個好勁頭。
類似的俗語還有很多,各地都有流傳。「春打五九尾,家家活見鬼;春打六九頭,家家掛豬頭」,「春打五九尾,來年凍死鬼,春打六九頭,遍地是耕牛」,「春打五九尾,家家邁不開腿,春打六九頭,家家餵上牛」,等等都是表示這個意思。其實這只是農民的美好願望而已,也是一種自我激勵。
查看過日曆,今年立春在陽曆的2月4日,農曆的正月十一。按照「數九」來說,正好是五九的尾巴上,許多的老農們表示很擔心,生怕真的會像俗語老話說的那樣,都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
那麼今年的莊稼真的會歉收嗎?其實大家不用過於擔心。不管立春在是「幾九」,這些都是人為的數字排列,和正常的生活生產管理並不大。另外來說,現在農業水平在不斷的提高,並不像以前一樣像「靠天吃飯」,人為的管理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