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4 14: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松江境內聳立著九峰十二山,這些山峰雖然高不足百米,卻是人文景觀薈萃之地。其中,「秀道者塔」和「護珠寶光塔」這兩座宋塔更顯得彌足珍貴。
據清代宋如林、孫星衍編撰的《嘉慶松江府志》稱:秀道者塔又名月影塔,聳立在西佘山的東坡北麓。此塔興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4年)為七層八面,磚木結構,高約20米,修長俏拔,亭亭玉立於翠竹嘉木之中。又據當地傳說:北宋太平興國年間,西佘山上建有一座廟堂,名為「潮音庵」(夜深人靜時能聽到澱山湖的潮聲,故名)。
相傳當時潮音庵裡有位修道者名「秀」。寶塔破土動工後一直堅持參與建塔工程,直至竣工。為了紀念這位修道者,後人將此塔命名為「秀道者塔」。此塔歷經千餘年的風雨侵蝕等自然災害的考驗,依舊巍然屹立於山坡之上。因歷經戰火又年久失修,塔簷、塔剎、塔座、圍廊都被毀壞,塔身斑駁陳舊,呈現出一種歷經劫難的滄桑感。為了恢復這座寶塔的原貌,提升景區層次,松江區有關部門根據此塔的相關資料,並走訪當地長者,請來能工巧匠,於1997年對秀道者塔進行大規模修繕,使該塔恢復了原貌,重現了昔日的雄姿靚貌。現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另一座寶塔屹立在天馬山(行政區劃現歸於佘山鎮)南峰山坡,建於北宋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七層八面,磚木結構,高18.80米,由當時的橫山鄉紳籌資建造。
據清人諸聯所著的《明斎小識》記載:清代乾隆53年(公元1788年)農曆正月十五日,為歡度元宵佳節,天馬山圓智寺內祭神演戲,鄉民盡情燃放爆竹,眾多火星濺於塔身。正值風乾日燥天氣,加上西北風勁吹,於是就引發火災。當時山上既無水源,又無滅火設備,人們只得眼睜睜地看著護珠寶塔成為了一座火塔。大火整整燃燒了一宿,將塔心木、塔簷、塔座、樓板、迴廊等木質結構悉數燒毀,僅存一座筒狀磚身。後來有人在塔身的磚縫裡覓得元豐古幣。四周鄉民一時趨之若鶩,紛紛拆磚尋覓古幣,致使西北角的塔底漸遭毀壞,形成了一個直徑約2米的大窟窿。由此,塔身開始向東南方向傾斜。2015年的勘測結果,這座寶塔的中心移位達2.28米,傾斜度達7.10度,已遠遠超過了義大利的比薩斜塔,故有「天馬山斜塔」「世界第一斜塔」之稱。
令人稱奇的是,該塔自發生傾斜以來,經歷了兩個多世紀的風雨雷電侵襲、地基變化,以及地震等自然災害影響,雖岌岌可危,但依然斜而不倒。1982年,上海市文管會組織專家並成立「護珠塔修繕研究小組」,1984年著手修繕,至1987年竣工,保持了斜而不倒的風貌奇觀,現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山間有塔,群峰皆活。在景區,寶塔又具有不可替代引領作用。而佘山的的兩座寶塔又分別建造在山上,東西呼應,給人以威武雄壯之感,是上海地區不可多得且具有很高文化含量的古代建築。
通訊員:景青
圖片:資料圖
原標題:《松江這座堪稱「世界第一」的塔,你去過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