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高義去世,一代美國東亞研究者謝幕

2020-12-24 每日經濟網

傅高義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對中國和日本問題研究造詣很深,被認為是美國為數不多精通中日兩國事務的學者。他的《鄧小平時代》一書被視為向西方客觀介紹改革開放以來當代中國的重要著作。

圖片來源: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社交帳號截圖

當地時間20日,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在社交網站上發布消息稱,哈佛大學榮譽退休教授、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Ezra Vogel)去世,享年90歲。

傅高義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對中國和日本問題研究造詣很深,被認為是美國為數不多精通中日兩國事務的學者。他的《鄧小平時代》一書被視為向西方客觀介紹改革開放以來當代中國的重要著作。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傅高義因為接受外科手術後恢復不良,於當地時間20日在麻薩諸塞州坎布裡奇的一家醫院去世。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1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對傅高義教授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對他的家人表示誠摯慰問,「傅高義教授為促進中美溝通與交流、增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作出了不懈努力,我們將銘記他為推動中美關係發展所作的貢獻。」

「中國先生」

傅高義1930年出生,1950年從俄亥俄衛斯理大學畢業後在美國軍隊服役兩年,隨後進入哈佛大學社會學系,於1958年取得博士學位。此後兩年赴日學習語言和開展研究。1961年至1964年,傅高義在哈佛進行博士後研究,學習中文和中國歷史,隨後留校任教。

1972年至1977年間,他接替美國現代中國研究的奠基人費正清擔任哈佛東亞研究中心(後改名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的第二任主任,並在1995年至1999年間二度擔任該職位。

憑藉多年來對當代中國的深入研究,傅高義在哈佛大學收穫了「中國先生」的稱號。1969年,傅高義完成了他第一部關於中國的作品《共產主義下的廣州》,贏得了當年哈佛大學出版社的年度教職員工著作獎。這本書通過數年的採訪和報刊研究,以廣東省為切入點,描述了新中國成立20年以來所經歷的一系列深刻變化。

1987年,在廣東省政府的邀請下,傅高義在廣東各市縣調研了7個月,廣泛研究了自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在經濟和社會層面的改革進展,並將研究成果以《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廣東》一書集結出版。

對廣東省和改革開放的關注,將傅高義的注意力引向了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2000年從哈佛大學榮休之後,傅高義開始了鄧小平傳記的寫作,旨在讓西方社會更好地理解當代中國。2011年,傾十年之力的《鄧小平時代》英文版問世,隨即被《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等主流外媒評選為年度最佳圖書。

2013年,《鄧小平時代》簡體中文版推出,首次印刷即達50萬冊,並迅速佔領了各大書店的學術類暢銷書榜首,成為當年文化界的一大盛事。

學術之外,傅高義也積極參與美國對華政策的制定。1993年至1995年間,傅高義在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擔任負責東亞事務的情報官。1996年,傅高義組織九位頂尖的中國問題專家撰寫了《與中國共處》的論文集,呼籲美國政府與中國建立起「非衝突」的關係,認為這對21世紀的全球穩定至關重要。

據《環球時報》報導,12月1日晚間,傅高義在參加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時表示,目前美中關係處於歷史低谷,這對兩國都是不利的。在拜登政府上臺之際,他建議從高層會晤、專業人士以及工作層三個層次推進中美關係。此外,他還呼籲美國承認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公平對待中國。

東亞大視野

中日近代史研究者,傅高義著作《日本還是第一嗎?》的譯者沙青青告訴記者,傅高義作為美國為數不多的對中日韓皆有深刻研究的專家,他的東亞大視野在現今的美國東亞研究界是稀缺的。此外,以傅高義等人為代表的那一代美國東亞研究者,不僅是學者,也是美國戰後東亞政策制定的實際參與者和見證者。傅高義的去世,意味著這一代研究者的最終謝幕。

傅高義的學術聲譽始於對戰後日本經濟騰飛的研究。1958年,從哈佛大學社會學系取得博士學位後,他赴日本展開了為期兩年的語言學習和田野調查。1963年,在沉浸式採訪的基礎上,傅高義出版了《日本新中產階級》一書,分析了伴隨著日本經濟迅速發展而產生的「工薪族」(salary man)這一新的社會階層。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在日本獨特的終身僱傭制下,享受著不斷提高的生活水平。這一階層構成了此後幾十年日本引以為豪的「一億總中流」中產社會的主力軍。

1979年出版的《日本第一:對美國的啟示》,讓傅高義在日本成為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當時的日本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在汽車等製造業領域挑戰美國,美國對日貿易逆差逐漸拉大。傅高義認為,美國應該在知識和教育體系、政府和企業的組織制度、社會福利等方面向日本這個後起之秀學習。該書的日文版在出版的第一年裡就賣出了接近50萬本,成為日本歷史上銷量最高的外國非虛構作品。

日本之外,傅高義還探討了「亞洲四小龍」的騰飛之謎,指出儒家文化傳統面對現代社會的適應性變化,正是這四個地區快速工業化背後的重要文化支撐。在《樸正熙時代》一書中,傅高義追溯了韓國在樸正熙任總統期間,如何從戰後的貧窮落後狀態一躍為工業強國的歷史。而就在去年,傅高義還出版了《中國與日本》一書,全面回顧了中國和日本自公元600年以來的交往和互動,希望能以此書增進兩國之間的相互了解。

據沙青青透露,在《中國與日本》出版之後,傅高義手頭還有好幾項研究計劃正在推進。此番突然離世,給學界留下諸多遺憾。沙青青認為,在學術界專業分工愈發精細的當今時代,像傅高義這樣具有大視野的東亞研究學者很難說以後「有沒有後繼者」。

相關焦點

  • 沙青青:傅高義去世,是費正清以來一代美國東亞研究者的謝幕
    沙青青:傅高義去世,是費正清以來一代美國東亞研究者的謝幕 澎湃新聞記者 羅昕 2020-12-21 10:57 來源:澎湃新聞
  • 傅高義,一代東亞研究巨擎仙逝
    美國學術界首屈一指的中國、日本和東亞研究專家傅高義(Ezra Vogel)因手術引起的併發症去世了,享年90歲。他出生於俄亥俄州中部戴勒維爾的一個猶太家庭,在哈佛大學任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主任並執教多年。他精通日語和中文,影響了很多東亞學者和政策制定者。傅高義從六十年代開始學中文,從1958年開始到2020年,每年他都會訪問東亞,並頻繁往來於中美之間。今年一月份新冠疫情在中國爆發之前,他還去了趟中國。他對鄧小平、廣東和廣州有深刻的研究。
  • 傅高義去世,世界還能更多了解中國嗎
    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於20日在麻薩諸塞州一家醫院去世,享年90歲。傅高義對中國問題的觀察和寫作持續數十年,對中國的政情、輿情以及社會經濟狀況有深入的了解。同時,他的研究興趣也涵蓋現代日本和日本的工業化等話題。
  • 傅高義去世,10月份剛給了蔡英文五個字
    《朝日新聞》剛剛消息稱,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於當地時間20日在麻薩諸塞州劍橋的一家醫院去世,享年90歲。 傅高義1930年7月生,費正清東亞中心前主任、社會學家、漢學研究學者,也是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他精通中文和日文。撰有《鄧小平時代》《日本新中產階級》等著作。
  • 「中國通」傅高義去世,曾說美國應公平對待中國
    北京時間12月21日,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發表推文稱,我們懷著悲痛的心情宣布,前主任傅高義逝世,1973年至1995年,傅高義教授在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擔任主任,他是我們心中一位博學的學者,一個極好的朋友,我們將永遠懷念他。
  • 《鄧小平時代》作者傅高義去世,呼籲美國承認中國的貢獻
    北京時間12月21日,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發表訃聞宣布,美國著名學者傅高義(Ezra Vogel)去世,享年90歲。傅高義生於1930年,曾任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等職務。他精通中文和日語,被認為是美國唯一一位對中日兩國事務都精通的學者,在哈佛有著「中國先生」的稱號,著作包括《日本的新中產階級》《日本第一》《鄧小平時代》等。2013年3月23日,第五屆世界中國學論壇在上海舉行,傅高義被授予「世界中國學貢獻獎」。傅高義最早在美國學術界嶄露頭角,是因為他的日本研究。
  • 傅高義:一個「沒想過」從事中國研究的外國人,成了中國通,理解了...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周安娜12月2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對傅高義(Ezra F. Vogel)去世的消息作出回應道,傅高義教授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中方對他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傅高義說,他最喜歡的中國作家是茅盾,認為最方便做中國研究的城市是廣州和北京,在美國的時候每個禮拜還會見各種各樣的中國學者……而就是這樣的一位"中國通",在30歲那年被問及是否願意研究中國時,他曾回答:"沒想過。"當年,東亞研究中心的一位教授告訴他,哈佛大學獲得一筆基金,想培養研究中國的年輕學者,可以留在哈佛教書。
  • 周曉虹:傅高義的人生與東亞的審讀
    1957年,後者告誡剛剛獲得博士學位並意欲以研究美國社會為志業的傅高義:如果你想深入洞悉美國社會,「就應該負笈海外,在另一種迥然不同的文化中生活並浸淫其間」。 因為太平洋戰爭期間曾參與美國戰時情報處的工作,克拉克洪對日本人的價值觀和民族性多有研究,就建議傅高義不妨去日本從事研究。
  • 哈佛90歲「中國先生」傅高義去世,20天前曾告誡美國:要公平對待中國
    、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傅高義去世,享年90歲。李昕曾2015年和2016年見到傅高義,當時對方正在籌備胡耀邦的採訪。李昕還透露,據哈佛大學那邊的消息,傅高義的去世是由於手術後併發症引起的。溫憲曾多次對傅高義進行過專訪,還曾拜訪過傅高義在美國的居所。
  • 逝者|美國著名學者傅高義因術後併發症去世,遺願寫作胡耀邦傳記(附生前中文訪談視頻)
    、美國知名亞洲安全問題專家史文(MichaelD.Swaine)在個人推特發文介紹(見下文,由學人君翻譯),美國東亞問題研究專家、哈佛大學社會科學院榮休教授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先生於美國當地時間2020年12月20日去世,享年90歲。
  • 傅高義去世,生前持續建言中美改善關係
    《財經》綜合報導編輯|郝洲《財經》訊:美國當地時間12月20日,哈佛大學教授、著名中國研究專家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因手術後恢復不佳,不幸在美國麻省劍橋當地一家醫院去世,享年90歲。消息傳出,在中美兩國學界和政界均引發普遍性哀思。
  • 傅高義,與中國結緣的一生
    1961年傅高義被費正清等人物色,進入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學習,由此成為日後產生巨大影響的中國研究者「先遣隊」的一員。1973年,傅高義成為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的第二任主任。他對中國做過多年紮實而刻苦的研究,從而贏得了「中國先生」的稱號。文|李菁
  • 傅高義去世 華盛頓的「中國老朋友」越來越少了嗎?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記者白雲怡王雯雯徐可越】美國知名學者傅高義(Ezra Vogel)於當地時間20日在麻薩諸塞州的一間醫院去世,享年90歲。傅高義是美國最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之一,精通中文和日文。傅高義的逝世也引發中美兩國許多知識分子的擔憂和感嘆:美國理性、務實看待中國的政治圈和知識界人士是否越來越少?隨著美國更多少壯「鷹派」的崛起,中美關係又將何去何從?
  • 傅高義:一個最終活成了「外交使節」的東亞研究權威
    Vogel)去世,享年90歲。消息傳出,不少和他近期有聯繫的學人紛紛表示震驚。12月1日,傅高義還在北京香山論壇的視頻研討會上談中美關係走勢。傅高義之子、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政治學教授史蒂芬·沃格爾(Steven Vogel)在Twitter上證實,傅高義在一周前仍完全健康,他是在接受外科手術後感染併發症而突然離世。
  • 逝者|著名學者傅高義因術後併發症去世,遺願寫作胡耀邦傳記(附生前中文訪談視頻)
    、美國知名亞洲安全問題專家史文(MichaelD.Swaine)在個人推特發文介紹(見下文,由學人君翻譯),美國東亞問題研究專家、哈佛大學社會科學院榮休教授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先生於美國當地時間2020年12月20日去世,享年90歲。
  • "中國通"傅高義去世 曾給蔡英文五字提醒
    中國臺灣網12月21日訊 據日媒21日消息稱,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於當地時間20日在麻薩諸塞州劍橋的一家醫院去世,享年90歲。  隨後,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在推特上證實該消息,推文寫道,傅高義長期以來支持研究中心,是一位智慧的學者和出色的朋友,將會深刻懷念他。
  • 美國知名學者傅高義逝世享壽90歲 曾呼籲蔡英文「別只聽美國的」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華夏經緯網綜合報導】美國哈佛大學知名東亞研究學者傅高義(Ezra Vogel),在當地時間20日病逝於麻薩諸塞州奧本山醫院,享年90歲。根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傅高義是手術後情況惡化猝死。這位精通中、日文在美國享有崇高地位的中國通與日本問題權威,上月還曾公開呼籲中美恢復對話。他生前出版多本巨著,尤其對鄧小平時期有相當深入的研究。
  • 傅高義:對中國所做的「好事」,美國應當給予肯定
    參考消息網12月21日報導當地時間12月20日,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在麻薩諸塞州劍橋的一家醫院去世,享年90歲。傅高義在哈佛大學有著「中國先生」的稱號,曾任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主任。他精通中文和日文,撰有《鄧小平時代》《日本新中產階級》等著作。今年12月1日,傅高義還在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上發表演講,對中美關係未來發展提出思考與建議。
  • 「中國通」傅高義去世 曾給蔡英文五字提醒
    來源:海峽之聲「中國通」傅高義去世 曾給蔡英文五字提醒據日媒21日消息稱,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於當地時間20日在麻薩諸塞州劍橋的一家醫院去世,享年90歲。據悉,傅高義1930年7月生,費正清東亞中心前主任、社會學家、漢學研究學者,也是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他對中國問題的觀察和寫作持續數十年,對中國的政情、輿情以及社會經濟狀況有深入的了解,被認為是美國唯一的一位對中日兩國事務都精通的學者。
  • 「中國先生」傅高義:必須想辦法合作,不應該把中國當做敵人
    撰文 | 董鑫 高語陽12月21日,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在社交媒體發布消息,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去世,享年90歲。消息表示:「我們懷著悲痛的心情宣布前主任傅高義去世。開始研究中國是在他30歲那年,在耶魯大學任教的傅高義前往哈佛大學訪友,當時哈佛東亞研究中心獲得一筆基金,想培養研究中國的年輕學者,學成後可以留校任教。東亞研究中心教授向傅高義發出邀請,他就這樣走上了中國研究之路。「傅高義」是他在從事中國研究後給自己起的中文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