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節奏的加快讓人們開始嚮往以前的慢生活,越來越多的城市人開始在周末時選擇前往古村小鎮度過線下時光,尋找那一份失去已久田園的記憶。江西贛州一個歷史悠久,早在兩宋時期就已十分繁榮的城市。歷經千百年風雅沐浴,無數美好的古村古鎮散落其間。古樸幽靜的環境、淳樸的民風民俗、還有那一棟棟有著幾百年歷史的原始古建築,都是現代景區所無法給予的,猶如一座座世外桃源一般吸引著遊客的前往。
白鷺古村位於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的最北端,距離贛州市區約60公裡,毗鄰興國和萬安,又有一腳踏三縣之稱。古村坐落在一片群山之中,整體為一塊月牙形的寬闊之地,一條清溪自東向西逶迤流淌,飛簷灰牆古建築群有序地分布村子中,猶如一片世外桃源,景色優美。這裡至今保留著大量完整的明清古建築,以及濃厚的客家文化,是江南保存最完好最集中的客家古村。
古村始建於南宋紹興六年,相傳是唐朝玄宗時期中書令、越國公鍾紹京的第十六代孫興國縣竹壩人鍾輿,與自己的妻兒一起共計四人,趕著上百隻鴨子,遊牧到這片區域。看此地四面青山,中間有一塊空地,一條溪水自東而西逶迤而來,像玉帶飄過。看到這裡景色十分美麗,於是決定在此地宿營休息。當晚夢見自己的鴨子全部變成白鷺,是一個吉祥之兆。天亮後,只見鴨子休息的地方一片金光閃閃,百餘只鴨子一夜之間竟然生出了200多個蛋。鍾輿欣喜若狂,認定此地是一塊寶地,於是遷居至此,也將此地命名為白鷺村。從此,鍾輿的子孫在此開墾耕作,生息繁衍。
古村至今已有870多年歷史,舊時的村民利用連綿青山取之不盡的竹木資源,以及鷺溪河直通贛江的水路便利,經營竹木生意,日益興旺發達,富甲一方,於是紛紛在村子建起深宅大院。村內有近6萬平方米的古建築,200多座明清時期建造。古祠堂、古民居清一色連片的黑瓦青磚,風火山牆,飛簷翹角,氣勢非凡。漫步在白鷺古村的深街幽巷裡,到處是青磚、黑瓦、恢宏氣派的門樓和造型各異的花窗、木雕、灰塑、石雕、彩繪。長長的石板路、百年院落式的青磚老屋,斑駁的牆面上還留著上個時代的標語。
但古村因為沒有太多商業化的進入,許多老房子還是無法得到很好的修復,房子空置的比例也很大。有些只剩下朽爛的木頭框架,有的屋頂透亮朝天,連瓦片也沒了。進了後院,殘垣斷壁、斷磚碎瓦,顯得有些悽涼。雖經風雨剝蝕,仍構架皇皇,保持著昔日的雄姿。
村內客家第一福、中國第一座以女士命名的王太夫人祠、中國第一所希望小學、故宮唯一一塊遺留在外的金磚,無不靜靜地訴說著古村的千年歷史,幽深蜿蜒的橫街豎巷。隨處可見的、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和祠堂等建築,那些磚牆牆面以白灰粉刷,牆頭覆以青瓦兩坡牆簷,白牆青瓦,明朗而雅素,給你一種很寧靜舒心的感受。
雖然這裡的白鷺古村的規模比不上皖南的西遞、宏村,也沒有鳳凰的宏偉,麗江的名氣。但是這個古村有著自己獨特的風味,贛派與徽派的建築風格是如此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那麼,你是否去過白鷺古村?它給你什麼樣的感受?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記得點個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