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羅馬六千年 | 「空前的災難」——伯羅奔尼撒戰爭

2021-02-13 每日藝文志


【希臘使羅馬偉大】 

希臘人的城邦模式被早期的羅馬人借鑑,原先一盤散沙的族群得以凝聚成整體; 希臘神話中的各類神只成為了羅馬諸神的原型,構建起了羅馬人的精神世界; 希臘雅典城邦的民主思想建設起羅馬強大的法治精神,使羅馬帝國有序高效地運轉。 


【羅馬使希臘永恆】 

羅馬人高度景仰希臘的柱式建築,大量仿造,以至於後世將源自希臘的柱式稱為「羅馬柱」; 羅馬人傳承了希臘人的雕塑技藝,並賦予其崇尚人性的審美追求,至今仍是西式古典藝術審美的典範; 羅馬人繼承了希臘人的哲學思想,讓蘇格拉底的倫理哲學和亞里斯多德的邏輯學打開西方思維探索的大門,澤被後世兩千年! 

「空前的災難」——伯羅奔尼撒戰爭 


  雅典人對待盟友的方式開始越發像帝國統治者對待屬臣,這種態度還體現在另一個方面。一個世紀之後,一名雅典作家回憶了雅典人曾如何「在狄俄尼索斯節的舞臺上當著全場觀眾的面」炫耀同盟款項的。他所指的是同盟代表們每年春季送往雅典的稀有金屬。在外邦人看來,這種一年一度向全體公民的展示可能更像是在宣示雅典的實力。 


  在那些了解波斯帝國內部運作方式的希臘人眼中,雅典的這種做法與同盟一心抵抗的帝國行為並無二致。波斯人也喜歡炫耀收繳的貢品。伊朗西南部波斯波利斯的波斯王宮裡就有表現遊行場面的裝飾畫。那些抬禮物的人是國王的屬臣,他們按照種族列隊,抬著各自土地上的出產站在「萬王之王」的面前。 


  根據後世作家們的記述,雅典人開始將同盟的戰爭經費悉數放進自己的腰包。事實上,他們把這筆錢當成了雅典城的收入。那是公元前5世紀中葉,在伯裡克利的領導下,雅典人熱衷於美化自己的城市。這種通過文化作品追求「軟實力」的做法在現代也屢見不鮮。伯裡克利富有創造力,他是締造者,也是帝國主義的擁躉。 


  這一做法的結果——尤其是伯裡克利時代雅典衛城的那些精美建築——構成了現代人眼中輝煌的希臘文明的核心部分。但雅典公民的個體經濟貢獻,無論是農夫、商人還是其他人,絕不可能是該成就的唯一財富來源,甚至連主要財富來源都算不上。伯裡克利的政策在雅典人中引發了分歧。根據一名古代作家的記述,公民大會上出現了反對的聲音,從我們如今稱為「倫理」的角度斥責對同盟經費的濫用行為: 

  肆意侮辱和對暴政的屈從無疑有損於希臘的形象。我們用強制徵繳的戰爭經費為自己的城市塗金抹銀,在世人看來,我們就像個淫蕩的女人,正往自己的衣櫃裡塞進昂貴的大理石、神像和價值連城的廟宇。 


  這些後世記述絕非只是在重複雅典民主制度庇護下的伯裡克利的政敵們的攻擊。公元前447年,雅典人開始修建帕特農神廟。雅典碑文上的逐年記錄表明,修建新神廟的資金來自雅典官方收取的同盟年供。 


  揮霍同盟金庫的行為顯然沒有經過同盟成員的協商同意,但據說得到了伯裡克利本人的明確支持: 


  伯裡克利對民眾說,他們不欠同盟提供的抵禦野蠻人的戰爭經費;「他們沒有提供一匹馬,」他說,「沒有提供一艘船、一名重裝步兵,只出了錢;這些經費不屬於提供者,而是屬於接受者,只要後者提供了相應的物資裝備。」 


  把同盟經費花在公共事業上的做法強化了雅典在希臘同盟中的主導地位,也進一步增加了雅典相關利益者的財富。這些人中包括軍人,尤其是來自下等階層的槳手——雖然並非全都是雅典公民。他們靠在雅典槳帆船上賣苦力換取酬勞。 


  大體而言,越是貧困的雅典人,參與民主管理越是積極。伯裡克利訂立了向擔任雅典法庭陪審員的公民支付報酬的制度。這些陪審團規模很大,通常有501名成員,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被告行賄,確保審判更加公正。如此一來,伯裡克利可能也強化了當時的某種觀念,即雅典在同盟中的統治地位與城邦民主不無關係,哪怕此舉令城市的財政收入越發混亂,並使得同盟成員無從得知他們支付的經費去向。 


  通過推動公共事業,伯裡克利將相關利益者從本地進一步擴展到整個海上帝國。大英博物館裡陳列的一段碑文記錄了公元前5世紀時參與衛城新神廟修建的建築師、石匠、雕塑師、木匠等的工錢。可以看出,他們都是雅典挪用同盟資金興辦公共事業的潛在受益者。這些工匠中既有雅典市民,也有外來居民或外邦人,還有雅典的奴隸主,後者可能用得到的工錢來支付給修建神廟的奴隸。 


  雅典人似乎絲毫沒有意識到其他城邦對自己的反感。在伯羅奔尼撒南部,斯巴達人及其盟友越發不安地關注著雅典人的野心。他們也有一個軍事聯盟,比以雅典為首的那個早得多。公元前6世紀,斯巴達在伯羅奔尼撒地區的希臘城邦間訂立了一個永久協議,目的是在斯巴達的領導下共同抗擊敵人。 


  根據歷史學家修昔底德的記述,在一次斯巴達公民大會上,來自伯羅奔尼撒同盟科林斯的使節們懷著對雅典的不滿,對比了斯巴達人與雅典人的性格差異,終於讓斯巴達人意識到雅典的威脅: 


  你們從來沒有考慮過你們將不得不與之對抗的雅典人的處事方式,沒有意識到他們與你們是多麼不同。他們喜歡革新,對一切新計劃都既能快速構想又能迅速執行;而你們很保守,只想小心翼翼地保住自己已有的,從不主動出擊,甚至到了火燒眉毛的關頭也一動不動。他們的膽量勝於實力;他們甘冒精明人不願冒的風險;他們即便身處厄運也滿懷希望……他們衝動激進,而你們徘徊不前;他們永遠行在路上,而你們總是待在家裡。 


  斯巴達人不願冒險離開家鄉或許是因為擔心黑勞士在後方反抗。但最終,他們決定訴諸戰爭。修昔底德認為,倒不是盟友的演說促使他們做出這個決定,更多的是因為他們的確擔心雅典人「及其日益增長的實力」。於是,持續了一代人的時間、波及大部分希臘城邦的大戰爆發了,古人稱之為伯羅奔尼撒戰爭。 

  與特洛伊戰爭一樣,這場戰爭也借古希臘文學作品名流千古。修昔底德和荷馬在後世人眼中都如泰山北鬥,既有高超的文學造詣,也有崇高的人文精神,此外,尤其是修昔底德,更展現出其對治國方略和軍事指揮的洞見。就某種意義而言,描述伯羅奔尼撒戰爭就是展現修昔底德本人——這位迄今為止最重要的古代史學家。 


  根據修昔底德的記載,在頭一個10年間,斯巴達人及其盟友年復一年地侵犯雅典城周邊的農田,以便擾亂雅典的農事活動。當時,雅典的一齣喜劇中有個角色就表達了雅典農民對敵人這種策略的感受:「我打心底裡討厭斯巴達人,願波塞冬掀起地震,將他們的家園傾覆!我的葡萄藤也被砍了。」 


  雅典人的對策是退守城內。他們早在上一代人時就謹慎地擴建了城牆,使之既能很好地保護城市,又能通往比雷埃夫斯港。連接雅典城與港口的通道是兩段相距200碼、平行而建的幹泥磚牆,長約4英裡。由於能夠安全地抵達港口,雅典人在必要時就可以依靠海軍提供進口食物和補給。

 
  當時的希臘人對疾病的認識還停留在初級階段,沒有人能預見到將所有雅典人集中到城內而帶來的健康風險,就連伯裡克利也以為雅典只是在打一場獲勝概率很高的戰爭。曾經住在鄉村的雅典人不得不擠進棚屋,忍受著夏日的悶熱。修昔底德詳細描述了戰爭第二年從港口蔓延到整個城市的致命的流行病。他寫道,這場疾病讓「男性像綿羊般死去」。他細緻地描繪了疾病的症狀,可惜經過多年爭辯,我們仍無法將它與任何一種現代疾病對上號。 


  他提到,疾病可以由人傳染給動物,也可以在人之間傳播,也就是說,是一種接觸性傳染病。這一觀察結論與當時的希臘醫學理論相悖,後者錯誤地運用了地理環境因素,將疾病傳播歸咎於劣質空氣。 


  修昔底德用歷史學家的眼光看到了傳染性疾病傳播的醫學真相,而這個真相直到19世紀才被西方醫學界完全接受。到瘟疫結束時,城裡的大部分居民要麼已死亡,要麼獲得了免疫力——修昔底德提到,倖存者有可能再次感染疾病,但症狀會輕得多。公元前429年,伯裡克利也被疾病奪去性命…… 

本文摘自《希臘羅馬六千年》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了古希臘與古羅馬的歷史,這是一個從青銅時代晚期到公元七世紀,一個跨越六千年的關於古希臘和羅馬文明融合的非凡故事。 
  

愛琴海中誕生的希臘文明成為了羅馬強盛之路上的「文明導師」,在政治、思想、文化等各個領域為羅馬的強大注入了原動力 
  

羅馬憑藉武力徵服了希臘,卻全盤繼承了希臘的文明。正是憑藉羅馬帝國強大的國力,希臘文明的影響力才能迅速擴張至整個歐洲,得以光耀後世 
  

作者通過希臘和羅馬帝國的相遇、相互影響、相互成就,用全新的方式講述了一段西方文明如何誕生的故事。 

作者簡介:

託尼·斯帕福斯(Tony Spawforth),從事教授教和研究希臘、羅馬歷史的工作約30年,畢生投入於希臘羅馬的研究之中,現任紐卡斯爾大學古代史名譽教授。他是BBC「古代之聲」系列節目的主講人,同時任英國具影響力報紙《每日電訊報》《觀察者》等節目的歷史講解人。


  他用學術上的精確帶給人難以置信、引人入勝的閱讀體驗。斯帕福斯以他極大的靈敏度,將文學,銘文和考古學材料相結合,對文明如何發展提供了細緻入微的理解。 

——麥可·斯科特(《古代世界》作者) 

  斯帕福斯的熱情浸透了他對古希臘和古羅馬歷史見多識廣、信息豐富、妙趣橫生的敘述。這本書讓往事重生。 

——彼得·弗蘭科潘(《絲綢之路》作者) 

目錄:

序言蠻荒與開化:文明的古代觀念 I

第一部分希臘人 
第一章希臘文明的曙光 003 
第二章古希臘人的崛起 020 
第三章新事物:第一個希臘城邦 035
第四章像克洛伊索斯一樣富有——早期希臘人和東方 051 
第五章大希臘人——西方的希臘移民 065 
第六章遭遇(西方)鄰居 080 
第七章「萬眾之主」——波斯的威脅 097 
第八章同中存異——雅典和斯巴達 113 
第九章「空前的災難」——伯羅奔尼撒戰爭 129 
第十章審慎的生活和金玉良言 145 
第十一章「閃電之光」——馬其頓的亞歷山大 161 
第十二章權力的遊戲——亞歷山大身後的世界 177 

第二部分羅馬人 
第十三章「羅馬的元老院與人民」 195 
第十四章調兵遣將——建立羅馬帝國 213 
第十五章愷撒萬歲——獨裁者降臨 230 
第十六章「兇猛的羅馬被俘獲了」——希臘的誘惑 248 
第十七章羅馬人為他們的帝國做了什麼 266 
第十八章門口的「野蠻人」 282 
第十九章基督運動 299 
第二十章合則興——最後的世紀 315 
第二十一章分則亡——雙國記 331 
後記 347 
大事年表 351 
注釋 359 
致謝 379 

一個寂靜的學術世界,時而喧鬧的學術公號。在信息爆炸,學術脫變的時代,精選政治學、法學、歷史學論文為讀者提供適應時代的跨學科知識服務。

相關焦點

  • 【古希臘列國志】希臘古典時代(二十):伯羅奔尼撒戰爭7
    希臘古典時代(二十):伯羅奔尼撒戰爭7 (6)評價伯羅奔尼撒戰爭給希臘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破壞,促使小農經濟與手工業者破產,不少城邦喪失了大批勞動力
  • 伯羅奔尼撒戰爭:希臘城邦制度的危機
    終於使大部分域邦都捲入了一場大戰——伯羅奔尼撒戰爭。公元前131年3月,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 當時斯巴達方面有步兵、騎兵約3.5萬人,強於雅典。 斯巴達的戰略是發揮陸軍優勢,並鼓動提洛同盟成員國叛離,達到其削弱和孤立雅典的目的。同年5月,斯巴達國王阿基丹姆率軍侵入阿提卡,對雅典鄉村恣意蹂躪,大批農民擁入雅典城。
  • 《伯羅奔尼撒戰爭》 讀懂民主的必修課
    古雅典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留給了人類許多的慘痛教訓。在那場希波戰爭中,希臘人在斯巴達和雅典兩個城邦的領導下,擊退了強大的波斯帝國的入侵,取得了至今仍被傳頌的史詩般的勝利。但僅僅50年之後,國力如日中天的斯巴達和雅典就陷入了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內戰火海。戰爭持續了30年,希臘上千個城邦捲入戰爭,最終雅典被攻陷,而勝利者斯巴達國力也大大削弱。又過了30年,兩國被小國馬其頓輕鬆徵服。
  •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讀後記
    修昔底德沒有給自己的著作題寫書名和篇名,後人將該書取名為《伯羅奔尼撒戰爭史》。該書的中文譯本較多,其中湖北應城的何元國先生(1966一)的中文譯本,是第一個從古希臘文翻譯來的版本,其翻譯的人名,地名等與其它版本有所不同。修昔底德參與並追蹤了伯羅奔尼撒戰爭的過程,並在戰後將對該戰爭的記載整理成書。
  • 講座回顧|《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的作者修昔底德(約公元前460—400/396年),是古希臘的著名歷史學家,曾擔任雅典「十將軍」之一。他的生平除了這本書中的片言隻語之外,歷史上幾乎沒有留下其他記載,直到約公元5世紀,馬賽林納斯寫了他的第一部傳記。王大慶老師指出,從我們所掌握的資料來看,修昔底德出身高貴,自幼受到良好的貴族教育。
  • 伯羅奔尼撒戰爭對於希臘歷史的影響
    導語:伯羅奔尼撒戰爭是雅典歷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戰爭,因為它是雅典歷史的終結戰爭。在伯羅奔尼撒戰爭發生之後,雅典的歷史地位逐漸下降,雅典也逐漸變成一個非霸主地位的城邦。伯羅奔尼撒戰爭為雅典的歷史帶來了極為嚴重的後果,也導致了希臘各個城邦的衰落,包括雅典還有斯巴達等其他城邦,受到了慘重的損失,並且對以後的歷史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深刻影響了未來歷史的發展格局。這場戰爭對於整個希臘城邦的歷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不同的方面。
  • 新書試讀:伯羅奔尼撒戰爭
    雅典如日中天而春風得意的時候,它的民主政體對其他城邦有著磁鐵一般的吸引力,但雅典的失敗對希臘的政治發展來說具有決定影響,將希臘推向了寡頭統治的方向。伯羅奔尼撒戰爭的殘暴也是史無前例的,一度管束著希臘戰爭行為的粗糙法則遭到悍然違背,文明與野蠻之間脆弱的分界線被突破了。
  • 伯羅奔尼撒戰爭對於希臘歷史的影響
    導語:伯羅奔尼撒戰爭是雅典歷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戰爭,因為它是雅典歷史的終結戰爭。在伯羅奔尼撒戰爭發生之後,雅典的歷史地位逐漸下降,雅典也逐漸變成一個非霸主地位的城邦。伯羅奔尼撒戰爭為雅典的歷史帶來了極為嚴重的後果,也導致了希臘各個城邦的衰落,包括雅典還有斯巴達等其他城邦,受到了慘重的損失,並且對以後的歷史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深刻影響了未來歷史的發展格局。這場戰爭對於整個希臘城邦的歷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不同的方面。
  • 《希臘羅馬六千年》,一部西方文明誕生史
    提到希臘和羅馬,你會想到什麼?是愛琴海和鬥獸場?是那些傳奇帝王和哲學家?還是奧林匹亞山上眾神的恩怨情仇?我一直對這段文明非常感興趣,剛剛收到讀客文化最新出版的《希臘羅馬六千年》,作者託尼·斯帕福斯用妙趣橫生的敘述讓往事重生。
  • 18、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反科學的虛妄偽史!
    把「古希臘羅馬」作為宗教的人(我稱之為「希臘羅馬教徒」),可以無視本文。歡迎其他人讀後,基於批評指正。 人類早期的航海活動,都是沿著海岸線行進的。 直到中國人將天文學知識和指南針引入航海,船舶才開始駛入藍海,人類才開始馳騁於海洋。所以,最早的海洋貿易之路,即所謂海上絲綢之路,是誕生於東方,而不是其他什麼地方。
  • 修昔底德陷阱:強國爭霸模式下,伯羅奔尼撒戰爭與希臘城邦的衰落
    但是這一典故最初是出自古希臘著名的歷史學家、同時也是國際關係領域現實主義鼻祖修昔底德的著作《伯倫奔尼撒戰爭史》一書。這一論斷僅僅只是為了解釋發生在雅典與斯巴達人之間的一場戰爭,也就是我們今天討論的主體——伯羅奔尼撒戰爭,以及在此之後希臘城邦衰落的原因。
  • 開課啦 一起讀讀希臘史:《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人文課
    ◆  ◆  ◆  ◆  ◆  課程輔助材料• 網易視頻公開課 :古希臘歷史簡介,唐納德·卡根 • Bury 《希臘史 II》• 唐納德·卡根 《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爆發》• 普魯塔克 《希臘羅馬名人傳》概論伯羅奔尼撒戰爭與修昔底德概論5月7日 周六 19:00-21:00核心問題: 為何爆發了這樣一場直接導致希臘文明全面衰微的戰爭?修昔底德寫作的初衷與動力何在?
  • 列奧·史特勞斯視野中的伯羅奔尼撒戰爭
    正是基於上述兩點,為了更好地理解當下的國際政治主流敘事,我們就非常有必要重溫一下列奧·史特勞斯對2500年前的希臘世界政治版圖的理解。上篇:雅典與伯羅奔尼撒戰爭伯羅奔尼撒戰爭是古代希臘世界內部的一場「史無前例的偉大戰爭」,交戰的雙方是斯巴達聯盟和雅典聯盟。根據修昔底德的記載,戰爭的起因是雅典的日益強大引起了希臘世界的普遍不安,最終迫使斯巴達發動了戰爭。
  • 伯羅奔尼撒遊記
    而歐洲人,他們會一頭扎進伯羅奔尼撒,去領會遍地的古城或遺蹟,細細品味發生在這裡的一個個古希臘神話與史詩的傳說,當然,還有美麗的海濱風情。       從雅典出發,大約一小時,就來到科林斯運河。準確地說,過了科林斯運河才算進入了伯羅奔尼撒半島,科林斯運河精準地把伯羅奔尼撒半島和希臘大陸分開,實際上使伯羅奔尼撒從半島變成了離島。
  • 伯羅奔尼撒半島——主城斯巴達常和雅典對抗
    伯羅奔尼撒名字來源於傳說中的英雄人物帕羅普斯以及希臘文「nisos」島嶼一詞,但很少有人把它當做一個島嶼看待。如果你取道阿提卡進入伯羅奔尼撒,不經意會忽視希臘大陸和該島之間還有一條狹窄的地峽,考林斯運河橫越地峽,把該島嶼的一端和大陸相連。古稱「摩裡亞半島」。在希臘南部。
  • 伯羅奔尼撒半島——主城斯巴達常和雅典對抗
    伯羅奔尼撒名字來源於傳說中的英雄人物帕羅普斯以及希臘文「nisos」島嶼一詞,但很少有人把它當做一個島嶼看待。如果你取道阿提卡進入伯羅奔尼撒,不經意會忽視希臘大陸和該島之間還有一條狹窄的地峽,考林斯運河橫越地峽,把該島嶼的一端和大陸相連。古稱「摩裡亞半島」。在希臘南部。
  •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你看懂了嗎?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這本名著記載著公元前五世紀雅典和斯巴達兩大陣營間的戰鬥,作者是古希臘哲學家和歷史學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大約460-395BC)。當時,雅典是新崛起的大國,斯巴達是現存大國。這是一場爭奪希臘城邦霸權的長期戰爭,歷時30年之久。
  •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科基拉背叛母邦,是伯羅奔尼撒戰爭之始
    科林斯請求拉棲代夢同盟為它作主,向雅典同盟宣戰,從而開啟了伯羅奔尼撒戰爭。當戰爭結束,曾經富裕安定的科基拉變成了貧窮混亂、動蕩不安的城邦,淪為沒有自主權的雅典臣屬之邦。當初的一念之差,謀求獨立,脫離母幫,將它帶入了死路。
  • 【古希臘列國志】希臘古典時代(十六):伯羅奔尼撒戰爭3
    希臘古典時代(十六):伯羅奔尼撒戰爭3 ⑤公元前430年的冬天波提狄亞人的城內斷了食品,甚至發生了人吃人的事。
  • 伯羅奔尼撒的戰爭
    此外,它還對希臘半島進行擴張,彼奧提亞、福西斯、洛克裡、亞該亞以及其他諸邦都成為了雅典的屬國,而雅典的這些擴張都是為了對付斯巴達。希臘半島國家位置多年來,斯巴達在希臘諸城邦中地位最高,堪稱希臘的領袖。雅典一直想找機會打壓斯巴達,二者之間戰爭的導火索,是雅典支持科林斯的殖民地克基拉島,幫助它反抗科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