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7日訊,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投票昨天下午4時結束。當晚出爐的計票結果顯示,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陳建仁當選臺灣地區正、副領導人,得票689萬4744張,得票率為56.1%。
另兩組候選人中,中國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王如玄得票381萬3365張,得票率為31%;親民黨候選人宋楚瑜、徐欣瑩得票157萬6861張,得票率為12.8%。
同時舉行的臺灣地區民意代表選舉結果也於當晚揭曉。在臺灣地區立法機構總共113個席次中,民進黨獲得68席,國民黨獲得35席,時代力量黨獲得5席,親民黨獲得3席,「無黨團結聯盟」獲得1席,未經政黨推薦者獲得1席。
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承認敗選後表示,作為黨主席,他責無旁貸,將會負起最大的責任,即刻辭去國民黨黨主席職務。
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6日表示,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臺灣地區選舉結果不改變這一基本事實和國際社會的共識。無論臺灣島內局勢發生什麼變化,中國政府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臺獨」、反對「兩個中國」和「一中一臺」的立場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大問題上,中國政府的意志堅如磐石,絕不容忍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我們希望並相信國際社會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以實際行動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綜合新華社 人民日報 央視
新華社電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負責人昨晚就臺灣地區選舉結果發表談話:
我們注意到臺灣地區選舉結果。近8年來,兩岸雙方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政治基礎上,與兩岸同胞攜手開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建構兩岸交流合作制度框架,增進兩岸同胞福祉,保持了臺海和平穩定。這一良好局面得來不易,需要倍加珍惜。
我們的對臺大政方針是一貫的、明確的,不因臺灣地區的選舉結果而改變。我們將繼續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大原則問題上,我們的意志堅如磐石,態度始終如一。我們願意與所有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政黨和團體加強接觸交流,與兩岸同胞一道,維護兩岸共同政治基礎,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臺海和平穩定,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未來。
海峽時評
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及民意代表選舉投票結果16日晚揭曉,民進黨及其候選人在兩項選舉中勝出。塵埃落定,眾聲喧譁。有人稱,這意味著臺灣民眾選擇支持與大陸對抗的政策路線,不希望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有人憂心民進黨重新執政後將推動「臺獨」,兩岸關係將再度動蕩不安;甚至還有人鼓譟民進黨獲勝意味著大陸近8年來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對臺政策「遭受挫敗」;云云。
對於臺灣選舉結果,究竟怎麼看?首先,此次選舉是臺灣地區內部事務,投票結果是多種因素作用下產生的,具有決定性作用的是島內經濟、民生、社會狀況和年輕選民心態等複雜因素。國民黨執政8年來,儘管在改善兩岸關係上取得眾所肯定的成績,但在全球經濟不振的大背景下,臺灣經濟景氣低迷、社會貧富差距擴大、民生問題改善不力、年輕一代相對被剝奪感強。因此,臺灣選民紛紛希望「換人做做看」,期待新的執政黨能帶領臺灣走出困境。
其次,應該看到,維護和發展兩岸關係仍是臺灣社會的主流民意。選舉期間發布的諸多民調均顯示,大多數臺灣民眾認同國民黨當局的兩岸政策路線,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局面不因臺灣政局生變而改變,不願看到兩岸關係「和平紅利」得而復失。即便是聲勢一路領先的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在此次競選過程中也不敢公然否認「九二共識」,而是提出「維持現狀」的主張,始終刻意迴避「臺獨」議題。她之所以如此小心翼翼、百般矯飾,是因為深知「臺獨」乃票房毒藥,島內主流民意反對「臺獨」、堅定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由此可以看出,以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主調的大陸對臺政策深受臺灣同胞和國際社會的支持與肯定,不僅沒有失敗,反而成功導引了臺灣民意走向,在島內形塑了「不敢獨」、「不能獨」、「不要獨」的共同認知。這樣的人心所向、大勢所趨,臺灣無論哪個政黨、哪位政治人物都不能視若無睹,都不敢倒行逆施,冒天下之大不韙。
最後,臺灣多數選民既然選擇了民進黨,民進黨就負有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現狀,進而繼續發展兩岸關係、擴大「和平紅利」的首要責任。沒有和平穩定的臺海局勢,新的臺灣當局要想解決經濟、民生、年輕一代的發展等民瘼,無異於緣木求魚。民意如流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倘若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妄想在島內大搞「和平臺獨」甚至「法理臺獨」,在兩岸關係上興風作浪,在地區穩定上充當「麻煩製造者」,那麼臺灣的安定與發展將淪為「鏡中花、水中月」,大失所望的臺灣選民到下次「大選」時就會把這樣的禍臺者、禍臺集團趕下臺。陳水扁之下場殷鑑不遠,即將走馬上任的蔡英文及其執政團隊當引以為鑑,三思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