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保險業——回歸保障的源起

2021-01-08 正北觀察

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2020,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

疫情,復工,復產亦或是感動,凝聚和堅守?

2020,對個人來說是迷惘和希望,對於內蒙古經濟來說是抉擇和擔當!

《內蒙古財經觀察》從房地產、煤炭資源、企業、銀行、保險等領域,回顧這一年內蒙古的經濟動態, 盤點內蒙古財經的發展脈絡。

為了紀念———

跌宕起伏的2020,內蒙古和內蒙古人考驗與奮進......

為了激勵———

波瀾壯闊的2021,內蒙古和內蒙古人砥礪前行......

今日刊發第五篇:

曾經一度在CCTV熱播的一則公益廣告中,有這樣一句話:「保險雖然不能改變現在,但可以預防將來生活被改變!」當疫情來襲、風險而至的時刻,我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保險業對社會保障的重要性。

2020年,「十三五」收官之年,脫貧攻堅之年,疫情衝擊的一年。在這樣一個複雜的背景下,中國正北方的保險業,面臨的是和全國保險業一樣的業態重構,模式創新以及回歸保障本質的內在響應。

「合規」成為重中之重

這一年,保險業的競爭依然激烈,個別險企的銷售誤導與誇大產品宣傳的事件,依然存在,《呼和浩特一女子到銀行花20萬買理財產品,結果變成了新華保險》;

而銀保監合併之後,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大,對機構的處罰信息,也頻頻披露;

《未按規定建立完整規範業務檔案 內蒙古鑫誠保險代理被罰1萬元》……

「合規」成為各家公司工作的重中之重,「發展市場與規範業務」將成為公司必須面對的難題。

產品與服務多元化

面對市場與監管的雙重考驗,多個保險產品退出歷史舞臺,行業監管機構的保險新規紛至沓來。舊有的人身險撲克牌已經磨起了毛邊,下一幅新牌在發放中,由粗放經營向精細化管理的保險轉變正悄無聲息地開始了。

面對疫情,內蒙古保險業啟動應急預案,開闢理賠綠色通道,簡化理賠單證和流程,降低理賠門檻,開通7×24小時客戶報案熱線,為客戶提供理賠諮詢、出險報案和救援服務。

在基礎設施建設中,也屢屢看到保險的身影,《內蒙古引綽濟遼工程保險項目正式籤約》,內蒙古自治區一號水利工程,投資額250億元的工程實現了保險投保資產125億元的突破;

人保、陽光、華安等財產險企業的內蒙古分公司各種綜合舉措,減緩企業壓力,提振企業信心……

同時,內蒙古保險業還肩負起了保險扶貧的重任。《內蒙古政策性農業保險實現承保電子化》,《全國首單政策性草原保險落地烏拉特草原》,《平安產險內蒙古分公司誕生全區第一張農業保險電子化保單》,活體抵押貸款+牲畜死亡率保險落戶巴彥淖爾、內蒙古農墾大豆「保險+期貨」保障農戶穩定增收。

內蒙古保險業在探索與保險相關聯的場景、產品、行業新航向。這些動作都圍繞著保險業的使命——「風險保障」!

市場欣欣向榮

這一年,內蒙古保險業迎來了第43家公司,《太平養老保險內蒙古分公司開業,大草原迎來首家央企養老保險公司》……

主體增多,競爭充分,產品更加豐富,服務更加精細,讓更多企業和個人享受到保險的全面呵護。

隨著保險理念的進一步普及,保險的市場密度和深度不斷增加,保險市場依舊欣欣向榮……

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內蒙古全區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612.86億元,賠付支出151.41億元!

而在更深的層面上,內蒙古保險業收穫的,不只是保費增加,更是能夠清晰觸摸未來的手感。

回到保障源起

保險業已經滲透到內蒙古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觸角也在延伸到百姓生活的各個層面,內蒙古保險業的巨大潛力正逐漸被喚醒、釋放。

疫情給保險業帶來了挑戰,內蒙古保險業同樣經歷了業態和模式的重新梳理和再造。

這種梳理和再造的集體發酵,是內蒙古各險企參與養老保障、項目保障、財產保障等各項業務,強化社會風險管理、社會保障管理、社會信用管理功能,並逐漸被人們所認知認可的實踐結晶,也是保險業精細化、專業化發展的內生動力。

重新認識保險的保障功能,重新定義保險的保障本質。

創造增量市場,助推著保險業整體不斷前行。

新形勢、新徵程、新使命,內蒙古保險業洗盡鉛華始見金,褪去浮華歸本真……

內蒙古保險業10大新聞

TOP 1

內蒙古對不裁員或少裁員企業返還上年度50%失業保險費

TOP 2

呼和浩特一女子到銀行花20萬買理財產品,結果變成了新華保險

TOP 3

內蒙古政策性農業保險實現承保電子化

TOP 4

未按規定建立完整規範業務檔案 內蒙古鑫誠保險代理被罰1萬元

TOP 5

太平養老保險內蒙古分公司開業,大草原迎來首家央企養老保險公司

TOP 6

呼市「久鼎傳媒」致700人車險脫保,「久鼎科技」遭連坐,後面貓膩咋處理?

TOP 7

全國首單政策性草原保險落地烏拉特草原

TOP 8

內蒙古商業保險補充工傷保險試點項目在包頭啟動

TOP 9

內蒙古引綽濟遼工程保險項目正式籤約

TOP 10

平安產險內蒙古分公司誕生全區第一張農業保險電子化保單

下期預告:《2021·新起點 再出發!》

相關焦點

  • 內蒙古保險業——回歸保障的源起
    為了激勵———波瀾壯闊的2021,內蒙古和內蒙古人砥礪前行......今日刊發第五篇:曾經一度在CCTV熱播的一則公益廣告中,有這樣一句話:「保險雖然不能改變現在,但可以預防將來生活被改變!」當疫情來襲、風險而至的時刻,我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保險業對社會保障的重要性。2020年,「十三五」收官之年,脫貧攻堅之年,疫情衝擊的一年。
  • 開門紅新玩法,保險業純保障型節日出現
    是否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保障需求?近來,也有業內專家表示,在保險業集體回歸本源,強調保險姓保的情況下,保險開門紅更應傾斜加大保障產品的推出力度。恰逢其時,據了解,12月3日,大家保險創新推出純保障型節日,或許在2021年,我們能夠看到開門紅中的保障色彩會越來越濃。
  • 保險業首個純保障型節日誕生 大家保險啟動「靠譜節」
    中新網12月3日電 3日,大家保險「靠譜節」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標誌著中國保險業首個純保障型品牌營銷節正式誕生。首屆「靠譜節」主打保障概念,以「有大家,才靠譜」為主題,持續至2021年1月23日。活動期間,大家保險集團聯合大家人壽、大家財險、大家養老三家子公司和健康養老、科技創新兩大賦能板塊,以及產品、服務等條線,在移動網際網路平臺推出近20款保障型產品和多個趣味活動。
  • 保險業協會發布《2019年中國保險業社會責任報告》
    保險業作為金融行業,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器」,其業務觸及經濟社會的各個層面,在服務國家戰略、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和工程建設、構建社會保障體系、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保險業履行社會責任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社會對優秀保險企業的期盼。  邢煒表示,保險秉誠為基,以信而立,因責而重。
  • 君康人壽「組合拳」助力保險業發揮保障
    (原標題:君康人壽「組合拳」助力保險業發揮保障)
  • 回歸保障大動作 大家保險啟動靠譜節
    12月3日,大家保險「靠譜節」啟動儀式在京舉行,標誌著我國保險業首個純保障型品牌營銷節正式誕生。首屆「靠譜節」主打保障概念,以「有大家,才靠譜」為主題,持續至2021年1月23日。活動期間,大家保險集團聯合大家人壽、大家財險、大家養老三家子公司和健康養老、科技創新兩大賦能板塊,以及產品、服務等條線,在移動網際網路平臺推出近20款保障型產品和多個趣味活動。
  • 資訊|保險業純保障型節日誕生 大家保險啟動靠譜節
    【資訊|保險業純保障型節日誕生 大家保險啟動靠譜節】財聯社12月3日訊,今日,大家保險「靠譜節」啟動儀式在京舉行,標誌著我國保險業純保障型品牌營銷節正式誕生。首屆「靠譜節」主打保障概念,持續至2021年1月23日。
  • 保險業助力民企紓困大有可為
    在提供傳統保險的基礎上,保險業還發展科技保險、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與出口信用保險等創新性保險,支持民營企業創新和實現轉型升級。2017年,科技保險為科技創新提供風險保障金額1.19萬億元;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保費收入21億元,為技術裝備創新提供風險保障金額821.71億元。出口信用保險也不斷擴大覆蓋面,為民營企業海外投資提供更多保障。
  • ...服務回歸初心,知識宣教賦能社會」保險業總經理走進電視直播間...
    富德生命人壽遼陽中支總經理蘇曉烈參加錄製「金融服務回歸初心,知識宣教賦能社會」保險業總經理走進電視直播間訪談欄目 來源:榕城網時間:2020-12-16 14:59:16
  • 北京保險業協會:保障更廣、科技應用等成商業健康險發展趨勢
    保障更廣、科技應用等成商業健康險發展趨勢。伴隨消費者保險意識的提升和行業服務能力的增強,商業健康險在北京的經營主體不斷增加。《報告》指出,在北京經營健康險業務的公司由2015年的87家增長至2019年的112家,健康險產品5000餘個,涵蓋醫療、疾病、失能收入損失、護理以及醫療意外保險等五大類,逐步滿足了消費者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需求。
  • 安永把脈保險業風險管理?馬太效應下壽險公司該如何應對
    「2018年對於我國保險行業來講,是『轉型與回歸』的一年」,回顧我國保險市場規模的緊縮主要是受「保險回歸,保障本源」監管理念的引導,保險公司積極加速業務結構的優化變革,糾正「重理財、輕保障
  • ...服務」精準扶貧項目入選全國保險業助力脫貧攻堅100個典型案例
    近日,銀行業保險業助力脫貧攻堅論壇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行。論壇由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辦。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在論壇上發布全國保險業助力脫貧攻堅100個典型案例新華保險「保險+公益+志願服務」精準扶貧項目入選。
  • 周延禮:我國保險業有效服務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
    這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及地方經濟發展項目等,對穩定經濟增長、保障改善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疫情給保險業帶來的挑戰和機遇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很多行業面臨生產經營上的困難和前所未有的挑戰,保險業也深受此次疫情影響。
  •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亮出2019年保險業社會責任「成績單」
    中新網北京9月29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29日在北京正式發布《2019中國保險業社會責任報告》。這是保險業協會首次組織編寫行業社會責任報告,該《報告》主要圍繞國家、社會、行業、環境、個人五個方面,展現2019年保險業在社會責任領域完成的主要工作。
  • 駱絮飛:深化數據治理和安全保障 推動銀行保險業數位化轉型發展
    中國銀保監會統信部二級巡視員駱絮飛在論壇上發表演講,分享了對銀行保險業的數據治理與安全保護實踐的體會。她提出,當前銀行保險業應準確把握數據安全風險變化形勢,深刻認識解決數據安全問題的緊迫性和重要性。銀保監會正在研究制定對銀行保險業的數據安全監管政策,全面推進銀行業保險業數據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設,推動健全數據治理和防護機制,強調數據應用各個環節的閉環管控,加強系統的防護。
  • 私募大佬爭相看好保險業
    王亞偉近日在公開場合提及看好保險股的原因:一是我國保險業的深度和密度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二是保險資金投資渠道領域在不斷拓寬。王亞偉並沒有對此作進一步詳述。但循著他的邏輯,大致可以判斷出目前保險行業處在一個什麼樣的大背景下。私募大佬相繼瞄上保險行業的「真相」,也就自然浮出水面。首先,政策紅利集中來襲。
  • 曹宇:不忘初心 回歸本源 促進銀行業保險業資管業務健康發展
    二、銀行業保險業發展資管業務具有自身的特點和優勢  一是銀行業保險業資管業務是行業內的重要力量。經過十多年的探索實踐,我國銀行業保險業資管業務已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理念、市場定位、功能優勢和專業積累。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銀行業保險業資管產品餘額合計近44萬億元,佔資管市場總規模的55%。
  • 中國太保啟示錄:五年戰略轉型與中國保險業新方位
    如今的太平洋保險,可以被認為是最契合保險業發展軌跡與最廣大特徵的保險公司,研究其發展路徑,對轉折中的中國保險業大有裨益。討論轉型是因為,當前中國保險業正值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代。尤其是壽險行業,在前端保費、後端投資的多重壓力中,行業如何實現平穩過渡成為監管和高管焦慮的話題。投資紅利爆發期已經過去,保險終究要回歸保險,那什麼才是可持續的保險?
  • 《中國保險業社會責任調研報告》發布
    ,充分發揮了商業保險在現代金融、社會保障、農業保障、防災減災、社會治理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打造了保險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創造人民群眾美好生活作出應有貢獻。2017年,各保險企業積極發揮保險保障功能,創新保險資金運用方式,發揮保險資金融通功能,深入了解實體經濟發展需求,開發適應企業發展的保險產品和服務,促進企業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助推中小微企業發展,為新領域新產品提供風險保障,創新和做實保險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助力實體經濟的發展。
  • 深度|我國人身保險是全球潛力最大的市場 行業主體回歸保障格局...
    根據會上信息,今年1-11月,人身險保費收入3.1萬億元,佔保險業的74.1%,同比增長7.4%;人身險公司總資產近20萬億元,佔保險業的85.5%。目前,我國有3億人購買長期人身險保單,被保險人接近6億人,商業人身保險覆蓋面達到42.7%,風險保障總額超過1000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