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2020,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
疫情,復工,復產亦或是感動,凝聚和堅守?
2020,對個人來說是迷惘和希望,對於內蒙古經濟來說是抉擇和擔當!
《內蒙古財經觀察》從房地產、煤炭資源、企業、銀行、保險等領域,回顧這一年內蒙古的經濟動態, 盤點內蒙古財經的發展脈絡。
為了紀念———
跌宕起伏的2020,內蒙古和內蒙古人考驗與奮進......
為了激勵———
波瀾壯闊的2021,內蒙古和內蒙古人砥礪前行......
今日刊發第五篇:
曾經一度在CCTV熱播的一則公益廣告中,有這樣一句話:「保險雖然不能改變現在,但可以預防將來生活被改變!」當疫情來襲、風險而至的時刻,我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保險業對社會保障的重要性。
2020年,「十三五」收官之年,脫貧攻堅之年,疫情衝擊的一年。在這樣一個複雜的背景下,中國正北方的保險業,面臨的是和全國保險業一樣的業態重構,模式創新以及回歸保障本質的內在響應。
「合規」成為重中之重
這一年,保險業的競爭依然激烈,個別險企的銷售誤導與誇大產品宣傳的事件,依然存在,《呼和浩特一女子到銀行花20萬買理財產品,結果變成了新華保險》;
而銀保監合併之後,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大,對機構的處罰信息,也頻頻披露;
《未按規定建立完整規範業務檔案 內蒙古鑫誠保險代理被罰1萬元》……
「合規」成為各家公司工作的重中之重,「發展市場與規範業務」將成為公司必須面對的難題。
產品與服務多元化
面對市場與監管的雙重考驗,多個保險產品退出歷史舞臺,行業監管機構的保險新規紛至沓來。舊有的人身險撲克牌已經磨起了毛邊,下一幅新牌在發放中,由粗放經營向精細化管理的保險轉變正悄無聲息地開始了。
面對疫情,內蒙古保險業啟動應急預案,開闢理賠綠色通道,簡化理賠單證和流程,降低理賠門檻,開通7×24小時客戶報案熱線,為客戶提供理賠諮詢、出險報案和救援服務。
在基礎設施建設中,也屢屢看到保險的身影,《內蒙古引綽濟遼工程保險項目正式籤約》,內蒙古自治區一號水利工程,投資額250億元的工程實現了保險投保資產125億元的突破;
人保、陽光、華安等財產險企業的內蒙古分公司各種綜合舉措,減緩企業壓力,提振企業信心……
同時,內蒙古保險業還肩負起了保險扶貧的重任。《內蒙古政策性農業保險實現承保電子化》,《全國首單政策性草原保險落地烏拉特草原》,《平安產險內蒙古分公司誕生全區第一張農業保險電子化保單》,活體抵押貸款+牲畜死亡率保險落戶巴彥淖爾、內蒙古農墾大豆「保險+期貨」保障農戶穩定增收。
內蒙古保險業在探索與保險相關聯的場景、產品、行業新航向。這些動作都圍繞著保險業的使命——「風險保障」!
市場欣欣向榮
這一年,內蒙古保險業迎來了第43家公司,《太平養老保險內蒙古分公司開業,大草原迎來首家央企養老保險公司》……
主體增多,競爭充分,產品更加豐富,服務更加精細,讓更多企業和個人享受到保險的全面呵護。
隨著保險理念的進一步普及,保險的市場密度和深度不斷增加,保險市場依舊欣欣向榮……
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內蒙古全區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612.86億元,賠付支出151.41億元!
而在更深的層面上,內蒙古保險業收穫的,不只是保費增加,更是能夠清晰觸摸未來的手感。
回到保障源起
保險業已經滲透到內蒙古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觸角也在延伸到百姓生活的各個層面,內蒙古保險業的巨大潛力正逐漸被喚醒、釋放。
疫情給保險業帶來了挑戰,內蒙古保險業同樣經歷了業態和模式的重新梳理和再造。
這種梳理和再造的集體發酵,是內蒙古各險企參與養老保障、項目保障、財產保障等各項業務,強化社會風險管理、社會保障管理、社會信用管理功能,並逐漸被人們所認知認可的實踐結晶,也是保險業精細化、專業化發展的內生動力。
重新認識保險的保障功能,重新定義保險的保障本質。
創造增量市場,助推著保險業整體不斷前行。
新形勢、新徵程、新使命,內蒙古保險業洗盡鉛華始見金,褪去浮華歸本真……
內蒙古保險業10大新聞
TOP 1
內蒙古對不裁員或少裁員企業返還上年度50%失業保險費
TOP 2
呼和浩特一女子到銀行花20萬買理財產品,結果變成了新華保險
TOP 3
內蒙古政策性農業保險實現承保電子化
TOP 4
未按規定建立完整規範業務檔案 內蒙古鑫誠保險代理被罰1萬元
TOP 5
太平養老保險內蒙古分公司開業,大草原迎來首家央企養老保險公司
TOP 6
呼市「久鼎傳媒」致700人車險脫保,「久鼎科技」遭連坐,後面貓膩咋處理?
TOP 7
全國首單政策性草原保險落地烏拉特草原
TOP 8
內蒙古商業保險補充工傷保險試點項目在包頭啟動
TOP 9
內蒙古引綽濟遼工程保險項目正式籤約
TOP 10
平安產險內蒙古分公司誕生全區第一張農業保險電子化保單
下期預告:《2021·新起點 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