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時期八王議政如果成功,那中國是否進入君主立憲?

2020-12-12 騰訊網

八王議政與君主立憲有著本質的區別!八王議政只是滿族為了團結內部力量而想出的一個辦法,而入關之後,自然向中央集權轉變。

八王議政

八王議政最早源於努爾哈赤,為了團結部落力量,達到政治平衡,努爾哈赤就效仿蒙古的布裡爾泰會議,搞出了八王議政,就是大汗沒有獨斷權,所有事都有幾個議政人一起商量,差不多類似議會吧。

後來努爾哈赤發家,就創立了八旗,設下議政大臣,然而在一切在皇太極稱帝後都變了,議政大臣的權力縮小,皇權擴張,隨著國家統一,議政權與皇權衝突,各個皇帝想方設法的集權,雍正的軍機處一直到乾隆直接取消議政大臣制度。

那麼雍正時期的八王議政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在一切都是雍正暗自推動,由於雍正打算推行新政,知道這肯定會受到大多數人的阻攔,於是就設下一個局,看看朝中有多少是他的人。

沒想到老八迫不及待入圈,並且帶著其他幾位王爺一起,進宮讓雍正同意八王議政,然而此時皇權已經成型,八王就是個笑話!也難怪乾隆會嫌棄八王議政就是擺設,沒啥用!

君主立憲

君主立憲制是通過憲法來限制皇帝的權力,甚至有些國家的君主直接成為虛位元首!這在中國是不可能實現的,有人說明朝的內閣,其實明朝時期很多大事都是需要皇帝批准,內閣權力與皇權的衝突是正常的,但是皇帝絕不會成為虛位!

清朝更加不可能,異族能夠統治中國必須靠中央集權,皇權至上,麻痺民眾,不然他們不會管理中國這麼龐大的國家!

歷史上不會有如果,八王議政再怎麼成功也拼不過皇權!這就是中國!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如果沒有胤祥,八王議政雍正難道真的束手無策了嗎?
    《雍正王朝》在「九子奪嫡」中,四爺胤禛最後成功脫穎而出升級為雍正皇帝,但對於獲得皇位的四爺,八爺黨胤禩肯定是不會善罷甘休的。最後雖然跪倒在雍正的腳下,但大家都知道他們肯定不會就這麼安安穩穩的。所以以胤祥為首的「八爺黨」集團就一直與雍正作對,處處和雍正皇權作對,百般的拆臺。後來在看到十三爺胤祥病重,加上已經控制了京城武裝力量後開始了最後的直面對決,那就是這部劇的高潮部分「八王逼宮」,而最後若不是十三爺胤祥的及時到來,雍正看起來就已經失敗了,那麼說起來如果沒有十三爺胤祥的話,雍正皇帝是否真的就只能束手無策了呢?
  •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逼宮時,老十三如果不出現,雍正有後路嗎?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有一段高潮戲份,那就是以八爺黨為首,聯合下五旗的旗主向雍正逼宮,要求雍正恢復八王議政祖制,其實就是逼雍正退位。但是細心的觀眾會發現,電視劇中雍正雖然被逼得很緊迫,可雍正還能對老八等黨羽說出「如果十三弟有什麼三長兩短,你們真的要自絕於列祖列宗,自絕於朕嗎?」
  • 《雍正王朝》中八爺黨逼宮搞的八王議政是否由雍正帝導演的陰謀?
    於是,老八胤禩一夥利用這個機會,聯合了四大旗主王爺和三皇子弘時,上演了一場「八王議政」逼宮大戲!就此這次的朝會變味道了,演變成了一場以八王議政為主體的宮廷政變,差點翻盤。【老八胤禩孤注一擲了】在清代歷史上沒有記載是否發生過這次事件,不過此刻正是雍正皇帝登基不久的事,雍正皇帝需要的是穩定,不可能製造這麼荒唐的圈套來設計八爺黨。
  •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逼宮,妥妥的勝算被老八自己葬送了
    所謂八王議政,就是老八想藉機搞事情,從根本上剝奪雍正的皇權。雍正果然也被逼到了絕路,眼看就挺不過去。這時,如果老十三不來,雍正就會被老八、隆科多「兵諫」,要麼被迫接受「八王議政」,要麼被迫遜位給弘時,總之沒好。
  • 《雍正王朝》面對八王議政,除了老十三胤祥,雍正還有後手嗎?
    八王議政時期的雍正已經略顯老態,面對以老八胤禩為首的幾個旗主王爺以及負責京師防務隆科多的逼宮,這個垂垂老矣的帝王多少有些力不從心,最後還是因為老十三胤祥的突然介入,才使得雍正皇帝可以轉危為安。本文不討論史實,僅以雍正王朝電視劇為模板來分析面對八王議政,雍正真的只有十三爺這一個後手嗎?
  • 雍正王朝中八王議政逼宮,最後如果十三爺不出現,雍正還有後手嗎?
    按照當時雍正那汗流滿面的情況來看,如果十三爺胤祥最後不出現的話,他雖然也會有後手來處理這些事,可那些後手都是雍正最不願意做的。 在經過張廷玉來那麼一下之後,那所謂的八王議政是鬧不起來了。
  •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看似兇險,其實一切都是雍正布局的結果
    八王議政可以說是雍正王朝的高潮,也是雍正與八爺黨最後的爭鋒,最後結果我們知道是雍正贏了,自此之後八爺黨徹底瓦解,八爺胤禩更是被抄家,最後鬱鬱而終。而對於八王議政這個起伏跌宕的朝會非常的兇險異常,但實際上呢?小編覺得這一切都是雍正皇帝的布局,他早已成竹在胸。
  • 《雍正王朝》中八王議政逼宮,如果十三爺不來,雍正能翻盤嗎?
    《雍正王朝》中八王議政逼宮,如果十三爺不來,雍正能翻盤嗎?雍正王朝中有一段:八爺作為總理王大臣,聯合八旗王爺、領侍衛內大臣兼九門提督隆科多接管豐臺大營兵權,控制宮中九門,意圖逼宮。最後十三爺及時趕到,才化解了這場危機,扳倒了眾多政敵。
  • 雍正王朝中隆科多參加八王議政失敗以後,雍正為什麼卻沒有殺他?
    隆科多擁立雍正有功,不能殺。所以,電視劇中隆科多也沒被殺頭。首先,《雍正王朝》中說的八爺黨搞武力逼宮,讓雍正實行「八王議政」一事,是電視劇編劇杜撰的。原著作者二月河也沒有寫隆科多配合八爺黨武力奪權的事。而且,「八王議政」這個詞也是杜撰出來的,滿清從來沒有組織八個王,來主持政務。
  •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逼宮,如果十三爺沒有出現,雍正還有後招嗎?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如《雍正王朝》中這種逼宮形式,在皇權高度集中的清朝基本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在電視劇中卻成為了雍正絕地反擊最精彩的一段。八爺逼宮的目的是什麼八爺逼宮,肯定不是為了取而代爾,最大的勝利就是讓雍正接受「八王議政」,繼而削弱雍正的皇權,最終將雍正架空。再理想一點,就是雍正主動退位將皇位傳給弘時。
  •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逼宮,十三爺跑來救駕:八王議政?不可能的!
    雍正即位後,不甘心奪儲失敗的廉親王允禩聯合關外四位旗主對雍正逼宮,其提出的理由,即所謂「八王議政」。所幸的是,十三王爺胤祥提前發現了他們的陰謀,並迅速調兵包圍皇宮,這才力挽狂瀾,結束了這次的逼宮鬧劇。那麼,觀眾或許要問了:這個所謂的「八王議政」,是個什麼東東?
  • 《雍正王朝》中八王議政逼宮,十三爺不出現,雍正還有後招嗎?
    電視劇中雍正說的那些話絕對不是嚇唬他們,因為雍正背後絕對是有把握能控制住局面的,即使做最壞打算,那就是雍正大不了叫圖裡琛帶領近衛將這些反對自己的滿洲貴族全部殺光。因為大家想想別忘了是誰允許老八整頓八旗軍務的,是雍正,當初雍正胸有成竹讓老八去整頓八旗軍務,那時候老十三就向雍正提出過自己的憂慮,而雍正帝對此只說了一句:「讓他去辦,翻不了天。」這句話表明了雍正帝對胤禩聯合八旗旗主之事早有預料,而且還有了解決的辦法。
  •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時老八說有七成勝算,其他三成在老十四身上?
    雍正王朝電視劇上映於1999年,距今已有20年之久,可謂是一代人心中的經典之作,所以歷經多年時間滄桑,並沒有泯然眾人矣,反而是經久不衰,因此前段時間還在央視重播。那麼今天宋安之來說說有關八王議政的一個劇情,那便是八王議政前夕,老八說道只有七成勝算,那麼其他三成勝算在哪裡呢?
  • 雍正王朝中八王議政逼宮,最後如果十三爺不出現,雍正還有後招嗎?
    《雍正王朝》中,老八聯合關外的四位鐵帽子王搞八王議政,武力逼宮的事,是電視劇中編出來的。二月河在原著小說中,也沒有寫此事,歷史上更不可能發生這件事。電視劇與原著小說相對比,改動很大。我主要以電視劇(會摻雜原著小說)為依據分析下此事。
  •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時隆科多坑了圖裡琛,圖裡琛是如何反擊的
    第二天,王雲錦上早朝,雍正特意問他昨天散朝後做了什麼,他如實回答。雍正對他的表現很滿意,說他細事不欺君,不愧為狀元郎,然後隨手從袖中掏出一張牌丟在他面前。王雲錦一看,正是他昨天丟的那一張,嚇得魂飛魄散。這種事雍正都能詳細的知道,何況八爺黨搞八王議政這樣的大事呢,圖裡琛作為粘杆處的管帶豈能不知?那麼,他為什麼裝作害怕的樣子呢?
  • 《雍正王朝》最精彩的4場對手戲,八王議政逼宮並不是唯一!
    《雍正王朝》更多的側重點放在朝堂之上的劍拔弩張,於平實之間展現高高在上的帝王題材。今天來盤點一下雍劇中最精彩的4場朝堂之爭,唇槍舌劍間看到的是名利的紛爭。個人感覺這一段的臺詞超越了八王議政逼宮一事,康熙最後對胤禛胤祥所評點的「朕心甚慰、甚慰朕心」,也是大有來頭的八個字。佟國維大罵張廷玉奸臣是一個爭論點,對於這點,看官只能見仁見智。
  • 老十四那麼恨雍正,為何沒參與八王議政?你看他在怕什麼
    大將軍王老十四胤禵,實打實的厭惡他那一母同胞的四哥雍正,故而一直附庸老八胤禩,專與四哥作對。老十四遠赴西北,意在奪嫡,豈料天意難測,再回京城卻是為父奔喪,而雍正已然即位正身,塵埃落定。在《雍正王朝》中,老十四一路頂風冒雪跋涉回京,帶著滿腹的悔恨、失望撲倒在乾清宮,拍著康熙的靈柩嚎啕大哭。
  • 同為君主立憲制,為何英國女皇只是花瓶,泰王卻能說一不二
    不過要說英國女王沒有權力,也是不實的,雖然是君主立憲,可是憲法仍然規定了女王享有超常的政治權力,許多重要文件,如果女王拒絕籤字,那便不能生效。 當然了,女王不會這麼傻,未來的查爾斯(如果有生之年還能繼位的話)或者威廉,肯定也都不會這麼幹。 雖然英國是君主立憲制的代表性國家,但這不意味著其他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國王也只能「吃軟飯」,比如泰國,國王就被普遍認為是有實權的,尤其是2016年才去世的老國王拉瑪九世,權力之大,幾乎不下真正的實權君主。
  • 高考歷史複習: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一、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1.《權利法案》的制定:  ①時間:1689年頒布 ②內容:它以明確的條文限制國王的權力,保證議會的立法權、財政權、司法權和軍權等。③作用:限制了君主的權力,為君主立憲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2.責任制內閣的形成:  ①時間:18世紀前期,內閣制開始形成。  ②內閣的組成:下院議員由選民普遍直接選舉產生,由國王任命在下院大選中獲勝的多數黨領  袖為首相,由首相提出內閣成員和政府成員名單,遞交國王批准,組成責任制內閣。
  • 君主立憲制國家,國王沒有實權,但泰國卻是個例外
    如果民選政府不聽話,法律角度行不通的時候,那就依靠軍方強力改變民意,甚至於發動政變,讓執政者下臺。英拉和他信這對兄妹其實就是這樣涼涼的。當然,如果軍方過於膨脹,那麼泰國國王也會依靠自己的聲望,裹挾民意來施加壓力。比如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統治泰國的軍政府,搞了快二十年,結果還是被國王給弄下臺了。 所以,泰國雖然是君主立憲制,但相比於英國女王、日本天皇這些毫無實權的籤字人,泰國國王是有著實權的。雖然名義上沒有執政,但卻可以通過各種手段來幹涉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