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web2.0 時代到來,人們擁有多種不同方式進行表達,而表情包成為社會成員在現代網絡生活中一種新興的傳播符號,通過利用豐富的表情圖在線上聊天區話題討論等社交平臺中表達出傳播者的情緒,此類表達簡單直接,迅速在網絡人群中傳播開來。一方面表情包帶來便捷交流等優點,另一方面其本身帶有娛樂性,戲謔性,但常被網民誤用在話題較為沉重的場景中造成不良影響。
一、表情包走紅原因 1、從傳播者角度看,社會成員個體基於情感表達的需求,表情包以圖或動圖的形式,提供了一種使情感表示相比較文字更為暢達的方式,其特點契合了個體的需求。美圖,facue 等拍照軟體技術的支持,降低表情包生產門檻,使普通人能夠自主製作進行使用傳播。 2、根據麥克盧漢「冷熱媒介」概念,表情包作為一種感官刺激強烈的圖片形式,所傳達的內容直觀,易於被人們解讀。但它又不同於紀實圖片,對情緒的表達有一定的模糊性,人們對同一表情包圖片的解讀方式可以有所不同,因此應用廣泛,適應性強。 3、「易讀性」相關研究顯示,文本的呈現方式以及理解的難以程度據決定了文本是否容易被公眾接受。由於媒介技術的發展,我們現在身處於一個「圖像時代」,相比較過去的「印刷時代」,信息傳遞變得更加迅速,而我們對於信息處理速度的要求也隨之提升。表情包以圖的形式展現在世人眼前,為人們提供了一種便捷生動的表達方式。 4、「papi 醬」「傅慧園」「達康書記」系列表情包搭載著社會網絡熱點出現,在全民關注討論的輿情之下,此類表情包承載著社會成員共通的語義空間,在傳播者之間形成連接和默契,使交流過程更加順暢。 5、微信是表情包的集中地,透過微信強大的人際傳播連接,加上朋友之間適合調侃戲謔的情景,表情包得以病毒式傳播擴散。另外,與微信相比開放性較強的微博社交媒體在表情包走紅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微博的弱聯結性和話題小組透過廣泛的群體傳播使表情包起到了「遍在效果」。加上微博大 V 的使用向大粉絲群輻射推動了表情包的走紅。
二、表情包走紅帶來的影響 (一)發揮積極正面效用 1、表情包豐富民間亞文化, 表情包走紅作為網際網路時代新興的傳播現象,代表著年輕一代的文化表達。例如大熱的《人民的名義》影視劇中由網友製作湧現出大量段子表情包,達康書記手勢配以「請開始你的表演」文字,「達康書記別低頭,GDP 會掉」等等,表現了青年亞文化的個性,同時表情包以這種幽默詼諧的方式促成了官方主流與民間輿論的良好互動。 2、表情包成為政治傳播新方式 近年來,為了強化主流媒體聲音,實現政治宣傳軟著陸,傳統媒體及政府部門紛紛開設兩微一端。表情包的出現為官方輿論場和民間輿論場產生互動提供了連接點,也為政府部門的話語表達提供了一種貼近群眾的方式,拉近了人民同政府之間對話的關係。 3、表情包成為社會的解壓閥 伴隨著表情包成為網絡青年群體的使用習慣,配以網絡流行用語的表情包同時也成為負面情緒宣洩的出口。自嘲式的「香菇,藍瘦」「寶寶心裡苦,但是寶寶不說」「心疼地抱住胖胖的自己」等表情包幫助人們減輕所負擔的壓力,排遣負面情緒,維持社會情緒的平衡。 (二)存在消極負面效應 1、消解傳統文化,打亂傳統價值秩序 如今,傳統文化受到各方文化的挑戰,年輕的追星一族為 idol 製作專屬表情包,影劇影迷為影視作品設計表情包,卻鮮有以傳統文化為主題製作的表情包。大眾的流行文化在年輕群體中盛行,傳統文化卻在追逐潮流的喧囂中悄悄隱匿。表情包以一種流行文化載體的形式衝擊著傳統文化,在網絡的海量信息中更存在著「跪下,叫爸爸」等粗俗信息,打亂了傳統價值秩序。
2、過度娛樂化,削弱嚴肅話題的理性思考 表情包本身帶有娛樂化屬性,但面對沉重嚴肅的話題,我們不應採用表情包式的表達方式參與話題討論。例如影片《二十二》所承載的歷史厚度使人無法以玩笑面對之,但卻出現表情包版「二十二」的情形,製作者過分的戲謔和玩笑遭到社會的譴責,最後在社會的輿論下公開道歉。這表明表情包的過度娛樂化,削弱了對嚴肅話題的理性思考。 表情包在我們如今的生活中幾乎隨處可見,基於其本身的特性功能豐富了社會生活,一個又一個的流行熱點透過表情包滲入社會成員的交流交往。但在使用它時應注意「過猶不及」,保持理性,正確發揮其積極效用使個人適應社會,避免其負面影響成為娛樂情緒的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