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 ,一個以佛教文化所聞名的遊覽勝地。它帶著與生俱來的奇秀風景。許多人來到這裡,在蓮花的禪意裡滋生夢境的想像,他們常常會忘記自己身為過客的迷惘。九華山的人文禪理亦濡染了整個徽州大地,讓似水蓮花盛開在每個古意闌珊的角落。這裡不僅有聞名中外的「肉身寶殿」,還有一千四百多年的「鳳凰古松」、天河掛綠水的「九子泉聲」等玄妙的天然奇景。九華山以地藏信仰為其佛教文化特色而聞名,與文殊菩薩道場五臺山、普賢菩薩道場峨眉山、觀音菩薩道場普陀山並列成為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蓮花佛國」之稱,成為世界地藏信仰者的精神聖地。
唐開元年間,新羅國的王子金喬覺剃度出家,法名:地藏比丘。他為了學習佛法,不遠千裡來到九華山,被九華山的幽翠環境所吸引,於是決定在此學習修行。修行期間,一位叫諸葛節的居士發現,地藏比丘修的是苦行,非常感動,便發心在此建立寺廟,供奉僧眾,因其生前逝後種種跡象酷似地藏,所以被認為是地藏菩薩應世,尊為金地藏,認為他是漢傳佛教四大菩薩之地藏菩薩的應化身,他所修行傳道的九華山,也被列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地藏道場。九華山自唐代以來,有據可查的肉身菩薩就達近20尊,現在依然有9尊供信徒朝拜,成為九華山佛教的一大特色。同時,也讓人感受到山之靈性,領悟到信仰和修行的力量。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句話在周星馳的「功夫」裡最經典的臺詞最初就是地藏菩薩的宏大誓願,《地藏本願經》中寫道: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因而地藏菩薩也被叫做「大願地藏菩薩」。地藏菩薩的大願就是要在無佛時代度盡眾生,之所以叫「地藏」,是因為他的大願最勝最廣,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密藏。這次在九華山金地藏曾打坐修行的寺廟中近距離感受「眾生無邊誓願度」,領略寺廟外這座令金地藏駐足的秀麗山水風光。
在九華山北麓的大願文化園中有一座地藏聖像,高達九十九米。聖像右手持錫,左手託摩尼寶珠,立於蓮花座上,背靠九華山獅子峰,莊嚴又慈祥。每當晨起落日,霞光披身。有幸的話恰逢春分、秋分時節還可以目睹獨特的「佛光」現象。這座地藏聖像是世界上最大的銅佛之一,也是園內最恢弘的景觀。雖然位於園內最深處,在進門不久便能看到金燦燦的佛像立於蔥蘢山色中,仿若在眼前,可向佛像走去大半時辰發現金地藏還在遠處,等到了聖像腳下,才對這99米的高度有了真正的認識,莊嚴寶相,不由得讓人謙卑。
九華山中的佛寺歷經宋、元、明、清的大規模建宇築寺而日益興隆,鼎盛之時,佛寺達300餘座,僧眾4000餘人,故有「佛國仙城」之稱。現存99座寺院中,化城寺等9座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寺院,小天台等30座寺院被列為省重點保護寺院。樸實秀美的外觀看著不起眼,內部卻有著金碧輝煌的梵宮玉宇和玲瓏別致的茅蓬精舍,有的雄踞於峰崖陡壁之上,山谷叢林之間也「暗藏乾坤」,每一座古寺都地位不低,且依山而建,鑲嵌在蔥鬱林木中,別具特色。這些把九華山裝點成「人間佛國」。
當忙碌成為我們現有的生活態度,在佛國九華只聞鐘聲、只有煙雲的峰巒,遠離都市,保持清明自知的狀態,為心靈尋找休憩港灣,旅行的同時體會一場別樣的禪修!在這個。來過的人都讓自己在短暫的時光裡,徹底地沉醉於夢境。在這潛心禪修的一方淨土,拂去身上的塵埃, ,讓澄淨的心隨著空靈的禪意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