瀨戶內的島和海,以及藝術

2021-12-30 二日酔

一直只把瀨戶內海作為一個地名,導致想要和別人說起要去藝術節的時候腦子裡能蹦出來的是類似Seito(瀨戶)Naikai(內海)art festival,結果是查無此詞,認真看了海報才發現是seitouchi(瀨戶內) art festival。想想看也是,汪洋大海上只能看自然的鬼斧神工了,還是要落到地上才能看看意識的實體化。

 

幾年前看過一部叫瀨戶內海的電影,全片只由兩個高中男生的對話組成的。他們坐在河邊的臺階上,有的沒的地隨意聊天,話題展開地漫不經心,頗有些即興對話的感覺。總之是一個沒頭沒腦又特別有意思的電影,但它既不發生在瀨戶內海,也沒有與之相關的對話,不過是取了兩個高中男生瀨戶和內海的名字作為片名。

ins:ksarrrt

(我最愛的插畫家,你們快去關注她)

小豆島:標誌是橄欖的醬油島

 

不知道小豆島名字的來源究竟是因為形狀小小的像個豆子,雖然它已經是瀨戶內海中最大的島;還是因為其盛產做醬油的豆子,島上比肩繼踵的都是歷史悠久的醬油釀造店鋪,港口邊也矗立著高高的醬油廠牌。但是這個島的代表植物,卻是橄欖。路邊隨處可見的橄欖樹,街區上都是橄欖葉的插畫作為城市標誌,更不要說遊客紛湧而至的橄欖公園。

橄欖味的蘇打和醬油味的蘇打

 作為西餐烹飪的橄欖油和作東方調味的醬油同時成為一個島的最主要生產作物,有一種奇妙的錯位感。在島上,不僅僅是調味,建築也夾雜著這種錯位感,映畫村就是完全的昭和電影風情,橄欖公園裡的荷蘭風車一丁點兒也讓人聯想不到日本,不過那也是宮崎駿的世界。

 

作為瀨戶內的第一大島,不僅有三個港口,生活設施齊備,甚至有稅務局。也是因為太大了,島上待了兩天不過也只在土塘和草津兩個港口走馬觀花看看藝術作品,最喜歡的是Georges gallery和鍾舍。

 

Georges gallery是我本次藝術節最愛的作品之一,是島上的常駐藝術作品。Georges Rousse本人是和Banksy一樣的藝術家,常常會在藝術作品完成之後就毀掉它。Georges gallery展示的僅僅只有一個作品,二樓的展示只是一個已經被損毀作品的殘垣。

 

只有在特定角度,才能看到一個完美圓形金箔,美地直擊人心。雖然對美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些美,一定有讓大多數人產生共振的力量,筆直地穿透所有知覺。無論是南泉和趙州,亦或是金閣寺,都在講述美之存在的矛盾,美的終點只能是暴力毀滅。

 

鍾舍(秋季展會有和朱哲琴合作,應該會蠻好看的),通過水波反映聲音的震動和光產生不同的反應。

 

豐島:淋了一場沒有心跳的暴雨

 

據說來豐島,一定要做三件事:騎行環島,參觀豐島美術館,去海邊錄心跳。然而我一件都沒有做,沒能在風和日麗的天氣裡從高坡處沿海一衝而下真是太遺憾了,太想像溺水小刀裡一樣,騎著自行車擁抱夕陽和海風了。

 

藝術節期間島上有一個很酷的裝置叫林間細語(la foret des)在茫茫的樹林裡掛滿了銅鈴,可以取一個村上春樹式的詩情畫意的名字,且聽風吟,又神秘又浪漫。因為下雨設施關閉了只能作罷。只能被關在暴風小屋裡,體會了10分鐘模擬颱風來時躲在小屋裡的不安和惶恐。但是外面已經在下貓下狗了,屋裡屋外統一體驗。

 

除了豐島美術館之外島上最重要的就是Christian Boltanski的藝術項目心臟音博物館,看著窗外的大海,帶上耳機,隨便勾選了一些標準,聽了10分鐘來自全世界的我永遠不會認識的人的心跳,覺得了無生趣就走了,卓老師震驚我居然沒有去錄自己的心跳音就出來了。

 

「這可是小清新們必須的check list」。

「錄了幹嘛,誰會要聽」

「可能以後你的後代,來到這裡拿著你的編碼聽你的心跳音」

「我不會有後代」

「喜歡的人?去找你的心跳音,不會很浪漫?」

「浪漫的愛情故事小說應該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反正不懂為什麼兩個人愛的要死要活,但是最後一定要分開,其中有一方有一天突然來到這種天涯海角的地方,無意中走進這個海邊白房子,進來搜索到喜歡過人的心跳聲,然後邊聽邊淚流滿面,故事結束。我不會有這樣的人,怎麼會浪漫,覺得傻逼」

「。。。。。。」

 

天啊我曾經一個天天看安妮寶貝郭敬明一半明媚一半憂傷,天天為別人愛情流淚的傻逼文藝女青年怎麼為了200塊錢市儈成這個樣子。

 

直島:混泥土丈量的藍天

 

比起其他島而言,直島的藝術性要成熟地多。畢竟有安藤忠雄和草間彌生的好些作品,尤其是安藤忠雄的舊屋改建計劃,在原本日式房屋,日式神社老舊的外殼下,通過返新和使用現代化的建材和審美,打破原本的沉悶無趣。

 

最不能錯過的還是三大美術館,直島美術館,李禹煥美術館,地中美術館。雖然莫奈和李禹煥的作品值得無邊的讚揚,但這三個美術館最讓我感觸的還是對空間的利用和與周圍環境的巧妙結合。

 

地中美術館內部結構複雜,無數樓梯上上下下,一下你曝露在室外,一下又進入窄小的過道,但是完全不會讓人迷失在這個奇異的空間裡,因為空間本身就給你做出了最優參觀的路線。好的空間設置是去有意識影響人的行為,而不是因為人的行為偏好去改進空間設置。

 

如果安藤忠雄改建計劃只是一個如何讓當地原有建築重新詮釋現代性的嘗試,Benesse 藝術區域才是安藤忠雄風格的最佳標籤,筆直有角度的巨大灰色混泥土高高地聳立,它們之間的關係形成各種角度,像利器一樣彼此切割,升到藍天之後都是整整齊齊的完整區塊。

 

村上春樹的小說中經常使用井這個隱喻,井裡的這個世界,是區隔紀事性小說和非現實小說的一個標誌,雖然村上本人認為自己的小說都是現實小說,主要是讓讀者相信起敘事性的合理性,奇鳥行狀錄裡夏天下午焉耷耷的整潔社區背後的想要被遮掩起來的不被人見無人打理的後院小道裡的井裡思考走失的一隻叫渡邊涉的貓;騎士團長裡山凹別墅背後森林裡的井裡思索藏在房梁上儲物間畫裡跑出的騎士團長;挪威森林開篇裡那片長滿柔軟綠色長草的樹林裡,藏著一口井,誰也不知道井口在哪裡,沒有人下去過,見過它的人再也沒有出現過。井這個空間往下是私密是隔離,往上則是有限卻又無比寬廣的宇宙。

 

地中美術館的空間時時讓我想到東歐,這可能是一種完全植根於自己文學聯想上的腦補,它們那麼高大凝重無法動搖的威嚴,你仰頭看到的藍天,明亮和煦,卻和偶爾翻滾而來的白雲一樣捉摸不定,失去了它就只能投下陰翳。當然也有陰翳禮讚,但是這樣的結構很難出現油紙,豆燭帶來的陰翳之美。

 

高松:繾綣的玫瑰色雲彩

 

藝術祭除了在幾個著名跳島上有藝術品展出之外,在高松本地也有不少藝術展示,高松機場,高松港口,高松港往市中心的主幹道都有很多不錯的大型裝置和雕塑。北浜被稱為高松798,可比798小多了,繞過整個區域不過就一家二樓可以看海的咖啡廳,並且常常滿員,兩個街區就方方正正四條小道,全是遊客。不過在隔壁一個破舊的公寓樓二樓還有兩個關於真菌和稀有糖化學物質的藝術展。

傍晚沿著海港在北浜溜達一圈,可能只是看看海上的雲,港口對面被染紅的氣色,坐在經過一天暴曬的防波堤上,粗礫乾熱的觸感,喝著冰汽水,這就是夏天最美的饋贈。

 

最喜歡高松的展是四國村的豬熊弦一郎展。這是一個主題很私人化的展,名字就叫做,我喜歡的東西。除了畫家的作品外還展出了很多私人的物品,當時定居巴黎時帶了不少日本的小玩具。有趣的是豬熊弦一郎很崇拜藤田嗣司,豬熊就自己設計了很多有趣漂亮的紙盒紙包來郵寄和存放他和藤田的書信。不過比起藤田最好的肖像畫是自畫像和貓,豬熊最好的肖像作品則是他的妻子,每一幅畫都是送給妻子的情書。

 

順便說我最愛的表白來自挪威的森林

「你有多喜歡我」

「像是抱著春天的小熊在長滿三葉草上的山坡上打一天滾一般的喜歡」

雖然說出這句話的當下渡邊並不愛綠子。

相關焦點

  • 瀨戶內海藝術祭|男木島與女木島
    真壁陸二在這裡結合牆(wall)與胡同(alley),做了個藝術項目叫做Wallalley。他收集了一些廢棄的材料,在房子的牆壁外呈現了他一貫的藝術風格。瀨戶內海SETO INLAND SEA瀨戶內海被日本列島的本島、四國、九州三大陸地板塊所包圍,東西長約450公裡、南北長約15~55公裡,是日本最大的內海
  • 2019年瀨戶內海藝術祭不完全攻略.
    他們最初的目的,是祝福島上生活,讓當地的老爺爺和老奶奶更健康快樂。其實瀨戶內海的藝術故事,真的非常久遠。記得我17年去高松的時候,媽媽聽說我要去瀨戶內海,就告訴我,在他們年輕的時候,那是一個環境汙染非常嚴重的地方。
  • 瀨戶內海藝術祭|男木島與女木島
    真壁陸二在這裡結合牆(wall)與胡同(alley),做了個藝術項目叫做Wallalley。他收集了一些廢棄的材料,在房子的牆壁外呈現了他一貫的藝術風格。在小島上時而出沒的作品也給這裡帶來了五彩斑斕的點綴。
  • 錯過等三年,2019年瀨戶內海藝術祭即將開展!
    上圖是由曾擔任無印良品藝術總監的原研哉先生操刀設計的2019年瀨戶內海藝術祭海報,以「海底生物」為主題,傳遞了瀨戶內海獨特的海洋魅力。   以黑色為主題色調的海報中,觸角飄逸的章魚、暗橘色的鯛魚以及游離在黑暗中的海鰻,帶給人們強烈的視覺衝擊。原研哉希望這種設計能帶給人們耳目一新的感覺。
  • 2019年瀨戶內海藝術祭即將開展
    瀨戶內海是日本面積最大的內海,海面上分布著大大小小超過1000多座島嶼。
  • 3日跳島遊 瀨戶內海的非凡藝術之旅 | 全球GO
    說出這句話的人,是日本大地藝術祭策展人,亦是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藝術總監的北川富朗。自2010年起,每隔三年瀨戶內海都會舉辦一次盛大的藝術祭,不計其數的藝術愛好者從世界各地前來朝聖。藝術展區覆蓋近14個島嶼,橫跨春夏秋三季,但是請你相信,即便沒有趕上藝術節的盛會,瀨戶內海也絕不會讓人失望,這裡是一個365天沒有淡季的地方,讓到訪者在每一次的到來都有新的收穫。
  • 日本「瀨戶內海」輕旅行:男木島、女木島、粟島藝術海景
    四國的瀨戶內海除了有無敵海景,近年來更因為每三年舉辦一次、全世界藝術家共襄盛舉的「瀨戶內藝術祭」,讓瀨戶內海裡散落的小島們成為日本首屈一指的人文藝術基地,現在就跟著「樂吃購!日本」記者探索每個小島不同的魅力吧!
  • 日本|在瀨戶內海,連空氣都是藝術
    說到瀨戶內海的島嶼,最為出名的是小豆島、直島和豐島,以及男木島、女木島。恰逢今年是三年一度的瀨戶內海藝術祭,再加上國內的國慶假期,旅客人數比平時多好幾倍。瀨戶內海的三座島嶼面積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是由於藝術祭期間每個島嶼都會有幾十個作品展出,所以建議大家前往直島、豐島地區時,可以考慮住上兩天,這樣才能夠細細品味每一個展品、裝置以及島上的自然風光。
  • 東瀛散步|藝術祭之外的瀨戶內海——島上的咖啡館
    夏末秋初時分,好朋友Sharennnna「在瀨戶內海度過了一周島民生活」,瞄一眼日曆,恰好又到了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秋季展期(10月8日-11月6日),藝術祭每三年才舉辦一次,而秋季展覽又是藝術祭的最終回,所以趕緊抓住最後的30天去朝拜吧,錯過又要等三年😓。
  • 日本瀨戶內海「食」計劃,瀨戶內海美食推介
    要準備前往日本瀨戶內海的朋友們,肯定有個計劃縝密的旅遊行程表,不是馬不停蹄地地跳島看藝術品,就是午晚餐常常隨便吃。不過選個好餐廳,坐下來慢慢品嘗瀨戶內海當地料理,用舌尖體會島嶼的一切,感受食物與藝術結合的魅力,也是一種旅行方式。
  • 步履不停丨藝術再造鄉村典範——瀨戶內海藝術節
    空格為了恢復昔日自然與人和諧共生的諸島活力,瀨戶內海大大小小12個島嶼和2個港口共同組成藝術展示舞臺,成功的把無人問津的小島變成了旅遊勝地,也再次煥發了當地鄉村的生機。「越後妻有」這個有些拗口的名字其實是個地名——意為包括日本新潟縣南部的十日町市和津南町在內的760平方公裡土地,作為日本傳統農業區,與瀨戶內海一樣,面臨高齡化人口稀少經濟凋敝等難題。自2000年開始,藝術策展人北川富朗在當地發起藝術融合鄉村、再創鄉村活力的主張。並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建築師去當地創作作品,以藝術三年展的方式重振了日益衰退老的農業地區。
  • 瀨戶內海藝術祭,我們來了
    旅行成長計劃GITsP×瀨戶內海藝術巡遊,15人的團隊來到了日本瀨戶內海,參觀三年一度的「瀨戶內海藝術祭」,圍繞建築、人文與藝術作品,展開7天的旅程。藝術祭以瀨戶內海各個主要島嶼為中心,融合各島文化與藝術創新,在自然與藝術的完美結合中,充分感受日式藝術和審美的迸發。 在不同的小島上深入探訪建築展館,對話當地與自然結合的藝術作品,感受島嶼上的人文環境與小島氛圍,我們沉浸在途中,也成長在路上。
  • 【小編推薦】瀨戶內海藝術季
    每三年舉辦一次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到今年已邁入第四屆。
  • 【小編在現場】帶你走進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
    幾十年的治理和改造後,這片「遺棄之地」煥然一新,日本乃至世界重量級的藝術家、建築師匯聚此處,藝術的力量,讓它重新變成了「希望之海」。 藝術祭以島嶼為舞臺,邀請日本國內外知名策展人和當代藝術家,根據當地環境製作藝術作品,呈現瀨戶內海的風俗、文化和傳統特色,帶動地方生氣,以此來改善地區面貌,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實現島嶼經濟的復興。
  • 瀨戶內海 「遺棄之地」的藝術重生
    在此後的二十年間,福武財團啟動了「直島文化村」項目,邀請建築大師安藤忠雄上島,為直島設計建造了一系列美術館和公共建築。直島藝術改造的成功也被福武財團推廣到了其他島嶼,許多其他著名的藝術家、建築師受邀來到這片區域進行創作,瀨戶內海逐漸區成為了日本的重要藝術中心之一。
  • 招募 |三年一屆的瀨戶內海藝術節/日本這幾十個島竟把上百位頂級藝術大師的建築、裝置藝術給搬了過來!
    其實除了這些漂亮的景色日本還有一個低調存在卻極具魅力的小眾地區匯集了各位藝術大家的經典之作的瀨戶內海群島這個三年一屆的瀨戶內海藝術節從2010年第一屆瀨戶內海藝術節開始,日本的藝術家為了重新喚起這片土地的魅力,展望這片海域的未來,用自己的創作與藝術在瀨戶內海島嶼群展開了一場「海的復權」。安藤忠雄、畏研吾、藤本壯介、丹下健三、妹島和世、草間彌生、莫奈等等日本國內外藝術大師的作品都雲集此地。一場空前盛大的海上盛宴在這裡上演。
  • 瀨戶內海藝術祭|犬島
    犬島位於豐島的北部,很小,也是瀨戶內海藝術祭的舉辦地之一。小島僅有50多位居民而已。這裡盛產優質花崗巖,也是金屬冶煉基地。但20世紀的銅價暴跌使之工廠關閉,但它並未從此消聲覓跡,是藝術使之恢復了生命力。
  • 瀨戶內海藝術祭|小豆島
    小豆島為瀨戶內海地區的第二大島,僅次於淡路島,為藝術季參加島嶼中最大的島。它位於豐島的東邊,從江戶時代開始這裡便盛行小劇場表演,鼎盛時期出現了近30家小劇場。5|OTHERS島上還有太多值得遊覽的地方,像是為瀨戶內海而生的小豆食堂,掛麵工坊,遍地的藝術空間,當地特色美食醬油冰淇淋等等
  • 讓藝術成為重塑鄉村的典範?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節帶來的地方振興!
    空格為了恢復昔日自然與人和諧共生的諸島活力,瀨戶內海大大小小12個島嶼和2個港口共同組成藝術展示舞臺,成功的把無人問津的小島變成了旅遊勝地,也再次煥發了當地鄉村的生機。「越後妻有」這個有些拗口的名字其實是個地名——意為包括日本新潟縣南部的十日町市和津南町在內的760平方公裡土地,作為日本傳統農業區,與瀨戶內海一樣,面臨高齡化人口稀少經濟凋敝等難題。自2000年開始,藝術策展人北川富朗在當地發起藝術融合鄉村、再創鄉村活力的主張。並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建築師去當地創作作品,以藝術三年展的方式重振了日益衰退老的農業地區。
  • 全球最藝術的島嶼,2019日本瀨戶內海藝術祭!
    每三年一次的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節更是吸引了無數熱愛藝術渴望了解藝術的人前往。「藝術盛會」建立聯繫,這些小島受到了現代藝術的眷戀,成為了建築師和藝術家的世外桃源。瀨戶內海藝術祭最早從直島開始,19世紀末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第一個在島上設計建築,所以如今在島上遍布著許多「清水混凝土詩人」安藤忠雄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