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1月20日訊 近日,以「教育的未來——關注孩子的精神成長」為主題的2015年教育論壇在深圳成功舉辦。本次論壇由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主辦,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知心姐姐教育服務中心、中國少年報社培訓中心、深圳市少工委、共青團深圳市教育工作委員會承辦,並得到了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公益支持。
論壇期間,深圳市龍華新區丹堤實驗學校校長張曉麗分享了「特區少年精神成長探索」的話題,以下為分享實錄:
我作為一個校長,我在想校長的責任是什麼?在孩子的精神成長過程中,作為一個校長應該擔起什麼樣的責任?
面對一群天真浪漫的孩子,我在思考一個問題,學校要給孩子什麼?孩子為什麼要來學校?在這個學校工作了6年,現在越來越發現孩子為什麼來學校,不是來學知識的,學校是另外一個家園,應該成為學生精神成長的地方,他才會來學校。
所以我見到我們的孩子,我問他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喜歡學校嗎?你在學校開心嗎?」如果他說喜歡、開心,那麼這個孩子在這裡什麼都學的進去,他不是因為意義而來學校,而是因為有意思才來學校,因為學校好玩,所以才來學校,在我們學校沒有一個孩子說作業太多了、要求太多了,所以不來學校。
教育的目的為了什麼?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幸福。
我反覆思考這句話,什麼可以使人幸福呢?特長能讓人幸福嗎?健康的身體一定使人幸福嗎?其實還不是,一個人的精神一定會使他幸福。
在2013年的時候一位加拿大的老師來我們學校做報告時說:「我們現在的學校一定要教網際網路教不了的東西」,這句話一直在我腦海裡在盤旋、思考,包括家長會上家長說數學老師不一定有外面的培訓機構教的好,但有一樣是完成不了的,孩子的精神成長,孩子為什麼要來學校?學校要幹什麼?真的要關注孩子的精神成長。
在我們的學校,我要求孩子在學校裡首先是安全、快樂、沒有那麼多限制的,所以在學校我對我的老師說,不準你吼學生。
我們的孩子進學校必須要跟保安叔叔打招呼,每天說保安叔叔好,所以保安對孩子特別的友善、特別的關懷,那也是營造了另外一個氛圍。
讓孩子是幸福的,孩子的笑容是發自內心的,不是擠出來的。
我剛開始來這所學校只有303個學生,幾乎所有的孩子我都可以叫出名字,1/3的學生我去家訪過,對每一個孩子都會特別的了解,大家在一起很開心,這種精神的成長對孩子來說,是將來他真正幸福的東西。
作為學校我認為要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為社會創造價值的人,但是無論如何他自己都得有一個精神的支柱。
另外,只要我們給他機會和舞臺,孩子會創作很多很美的東西,給到孩子一個自我審視、自我抒發的途徑和手段,會給孩子的精神成長帶來很大益處。
我們在學校培養孩子的精神成長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途徑就是體育,各種各樣的體育,足球比賽,永遠把成績放在第二位,甚至不在乎,只要孩子在運動中得以釋放、提升,得到精神的成長就可以了,我們永遠是做教育的,我經常跟我們的老師說,我們不是體校、不是藝校,我們都是為了讓學生得到發展,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除了孩子特長的發展之外,其實更多的是一種自信的提升。
一個孩子直接跟我說,校長阿姨我學不好英語了,因為我媽媽不是教英語的。當一個孩子這麼認定這麼自己的時候,你想想他的人生道路如何去行走?他的這種觀點從哪兒來的?肯定是老師、家長、同學等等包括他自己認為,所以我們一定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讓他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要實現自己教學的這種想法,讓孩子在學校快樂,要營造一個輕鬆、安全的氛圍,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心靈,走進每一個孩子,讓他們去健康、快樂的成長。
最後,希望我們去關注孩子的健康、精神成長、做他們精神成長的守護人,這樣孩子才能真正的幸福。
(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知心姐姐教育服務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