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戳下圖回顧閱兵
閱兵之後,舉行了盛大的群眾遊行。
當福建「高素質高顏值新福建」彩車從天安門前緩緩經過,大榕樹、海浪、古田會議會址、武夷山、鼓浪嶼等福建元素令人眼前一亮,立刻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焦點。她代表福建人民祝福新中國七十華誕!祝福國家繁榮、人民幸福!
福建彩車長15米,寬6米,高近9.41米,以生態綠、海絲藍、革命紅為創作主色調。
彩車上一棵宏大挺拔的榕樹生機勃勃、枝繁葉茂根深,代表福建紮實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建設全國生態文明試驗區的豐碩成果;鮮豔的紅字「古田會議永放光芒」 代表福建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加快革命老區蘇區發展,凸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明快的藍色海洋波浪代表福建是全國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展現進一步擴大開放、建設海洋強省,推進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的成效;數字中國標識和現代城市風貌剪影代表福建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高素質」;彩車是一座流動舞臺,以流線型的海浪架起一座跨越海峽的彩虹橋,利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演示兩岸通水、通電、通橋以及心靈相通的「兩岸一家親」理念和福建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成果與風採。
揭秘福建彩車背後的故事
從東觀禮臺到東華表165秒;從東華表到西華表83秒……為了這以秒計的高光時刻,福建彩車團隊鏖戰數月力求萬無一失,不負所托。
來看視頻
福建的三種顏色
綠
在色彩斑斕的彩車列隊裡,福建彩車以「綠」突圍。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株剛勁挺拔的古榕。造型取材於福州國家森林公園的一株有千年樹齡的榕樹王。它重達4噸,根系發達,樹冠廣展,枝繁葉茂。除了「C位」亮相的省樹,來自廈門灣的中華白海豚、紛飛的白鷺、「九曲流翠,千峰競秀」的武夷山、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共同繪就一幅清新福建的生態畫卷。
「生態綠是福建彩車的主色調。」 福建彩車設計單位——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副院長馬浚城說,福建彩車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福建的實踐為主題,著重展現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建設成果,生動再現生態福地的生活場景。
生態綠打底,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果亮點紛呈。
「數字中國」峰會永久會址講述數字經濟的發展故事。作為「數字中國」建設的探索源頭和實踐起點,「數字福建」正迎來全新機遇,對標「數字中國」建設樣板區。廈門城市剪影代表改革開放結出的碩果。40餘年來,廈門從一片荒地中崛起,在中國改革開放大潮中追風逐浪、勇立潮頭。
藍
海絲藍,是福建彩車的另一大膽用色。
「福建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和發祥地。」福建彩車車長鄭金龍說,明快的藍色海洋波浪,展現福建進一步擴大開放,建設海洋強省,大力推進海絲核心區建設的成效。
紅
革命紅,讓福建彩車更顯斑斕。
彩車團隊精心製作了古田會議會址模型,為觀眾帶來一場紅色教育。90年前在閩西召開的古田會議,探索出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光輝道路。而今,在古田會議精神光芒照耀下,3940萬福建人民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加快革命老區蘇區發展,奮力建設新時代新福建。
福建藝術職業學院舞蹈系主任程春玲,已經是第二次參加彩車籌備工作。早在新中國成立50周年時,她便曾參與過福建彩車展演動作設計與指導。
「50周年時,福建彩車以龍舟造型亮相,寓意『閩龍出驚濤』。」程春玲說,今年的福建彩車讓她驚喜,「1999年時,各地彩車還在大量使用靜態造型,到了2009年時,能夠承載更多信息量的LED屏幕得到廣泛應用,而今更加前沿而多元的科技手段在彩車上得以體現。」
在程春玲看來,彩車的變遷體現了經濟社會的變化。她對福建彩車的那抹「綠」印象尤為深刻。「這背後,是發展理念的悄然轉變,綠色生態成為社會共識。」程春玲說,生活工作在最「綠」的省份,自己收穫到了滿滿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193天持續作戰
本次群眾遊行活動,共有70輛主題彩車與地方彩車亮相天安門廣場。東華表到西華表之間不足百米,留給每輛彩車集中展現的時間僅83秒。而在電視直播畫面中,每輛彩車的特寫鏡頭更是轉瞬即逝。
從3月22日啟動彩車工作,到構思設計、底盤與彩飾製作、展演設計、現場全要素演練,直到亮相群眾遊行活動,為了這以秒計的亮相時間,福建彩車團隊前後整整歷經了193天的艱苦奮戰。
福建消防總隊三明支隊一級指揮員卜先明,負責彩車設計、製作、運行各階段的消防事項,自6月20日進駐北京後,連中秋節都沒回過家。
「彩車製作是個複雜的工程,涉及油漆工、電工、鉗工、焊工等諸多工序,參與的企業多達七八家。」卜先明說,這給消防安全提出了巨大挑戰,「新材料燃燒性能判定、塗刷防火塗料後產品耐火極限判定、彩車人員疏散路徑確定等,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
為此,消防團隊及時列出問題清單,把風險管控在萌芽狀態。
福建彩車99%以上用材為B1(難燃性建築材料)以上級別。在電線連接環節,團隊採用消防安全係數更高的端子連接法,取代傳統鉚接法。
人車互動是彩車遊行的關鍵環節。福建彩車既展現高素質高顏值,又強調兩岸融合發展。如何選擇合適的意象並進行創意表達?作為彩車展演的藝術指導,程春玲最終選擇以惠安女與高山族舞蹈互動的形式,詮釋這一主題。
「惠安女是最具福建閩南特色的一個群體,以奇特的服飾與勤勞的精神聞名海內外;高山族是臺灣少數民族的統稱,在福建也有所分布,二者同屬一宗。」程春玲從自己的學生中選擇了10個妙齡女子,共同演繹閩臺緣與兩岸情。
彩車表演精益求精,表演方案與動作歷經20餘次打磨修改;現場演出爭分奪秒,要求舞蹈演員們精準「卡點」,不容有失。
「經過東觀禮臺的第四個燈柱時,就要開始表演舞蹈動作。到了東華表點位,便要與現場觀眾招手互動。」程春玲說,小演員們曾半夜來到天安門廣場附近,騎著共享單車遠遠地感受時間和距離,只為確保演出零失誤。
聚光燈下,年輕的舞者們靚麗奪目。而在彩車內,還有眾多幕後工作者默默提供保障。
遊行活動當天,福建彩車上共有36名工作人員。除了10名演員,正副車長、正副司機、推車人員、消防人員等26人,只能俯身在狹窄的車廂裡,充當調度與後備力量。「車廂裡溫度高達40多攝氏度,兩臺40千瓦功率的發電機組啟動時,聲音強度可達87分貝,每個工作人員必須內戴耳塞,外戴耳機才能正常工作。」 鄭金龍說。
在行進過程中,若彩車突然熄火,16個推車手便要發揮作用,靠人力推動彩車前行。「福建彩車寬6米,長15米,高近10米,全車重量31噸。」鄭金龍說,這些推車手訓練有素,能夠保證彩車以4.2公裡的時速持續前行,確保與前車的距離為15米左右。
彩車女孩:特殊舞臺展現最美舞姿
10月1日,福建彩車亮相天安門廣場。彩車上搭載的10位女孩,化身載歌載舞惠安女與高山族少女,演繹了一段跨越海峽的閩臺深情。
彩車女孩們來自福建藝術職業學院,最大的20歲,最小的14歲。今年6月,經過層層選拔,她們正式加入福建彩車展演團隊。
為了天安門前數分鐘的亮相,7月初以來,女孩們就投入了夜以繼日地排練。籌備時間正值酷暑,她們在彩車上一站就是數小時。「一天下來,皮膚黑了好幾個色號。我們指導老師穿著涼鞋,腳趾與腳背涇渭分明。」江西姑娘鄔諶月說。
為保證演出效果,表演方案數易其稿,舞蹈動作改了又改。9月20日,最後一次慶祝大會活動全要素演練在即,但評審組又對福建彩車的展演提出修改意見。這次修改幾乎推翻了既有方案。「上午確定修改方案,下午就要驗收。」來自福清的翁曉怡說,為了在四五個小時內拿出成果,演員們顧不上吃飯,便在酒店走廊裡加班加點排練。
排練過程中,有時還潛藏著危險因素。演員們需要俯身經過車廂內狹窄的通道,而後進入車頂,不免會有些擦傷。
3個多月的準備有苦又累。但在如此特殊的舞臺展現舞姿,這些青春洋溢的面龐笑言:「可以吹一輩子牛了!」
從學生方陣到彩車車長
「各就各位!準備,出發!」10月1日,車長鄭金龍發出調度命令,指揮福建彩車從永安裡出發,沿著長安街一路向東前行。
鄭金龍來自省文化和旅遊廳。這是他第二次參加國慶群眾遊行活動。1984年,還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求學的他,作為學生方陣的一員,曾在天安門廣場前走過同樣一段路。
「能夠以學生的身份參加新中國成立35周年慶祝活動,激動的心情可想而知。」鄭金龍還記得,他所在的方陣裡,來自北京大學的學生在行進中意外地打出橫幅——「小平您好」。這一瞬間被電視畫面記錄下來,迅速傳遍世界,成為共和國歷史上的珍貴記憶。
35年後,鄭金龍故地重遊,只不過,身份已從學生變換為彩車車長。
今年6月19日,鄭金龍進駐北京,負責福建彩車製作、演練等事項溝通與協調工作。從北京郊外,到被稱為「彩車村」的朝陽體育中心,再到工人體育場,3個多月來,他始終堅守戰地,連中秋佳節都未曾回過家。
35年後,改變的是身份,不變的,是澎湃的心情。
「這些年來,改革開放進程不斷深化推進,我們國家經濟發展、民生福祉、生態環境等領域取得了長足發展,可謂天翻地覆慨而慷。」鄭金龍說,儘管當天自己在彩車裡,無法親眼目睹全場盛況,但內心依然充滿自豪。
來源:福建日報
編輯:陳潔 責編:莊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