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風樓」普得壇後面,和文光老師用東巴文寫的「愛」。
昨天,2020年6月8日,應邀參加了「麗江古城接風樓開館暨麗江民族文化傳習院掛牌儀式」,當了一次新時代的「徐霞客」。只不過迎接我們的不是「木老爺」,而是麗江民間藝人協會會長和文光老師。傳說,明朝時期,當時的木氏土司「木老爺」在「接風樓」接待過旅行家「徐霞客」。
四世同堂,合唱「月亮姆」。
和文光老師是現在麗江古城「接風樓」的新樓主。這也是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在民族文化傳播、傳承方面的一個新的嘗試。「接風樓」是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裡的一個非常有標誌性的「文化院落」,是屬於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統一管理的國有資產之一。現在,交給一個民間藝人來管理,這確實是一種文化保護管理方式的創新和探索。
「接風樓」開館揭牌。
「從麗江古城四方街西上黃山巷,至獅子山頂,便是舊稱普得壇之接風樓,系建於1100年前的唐朝末期,後在140年前的清末重修,乃麗江壩四鄉百姓祭神祈福處,是本地有記錄的最古之樓。明代為木氏土司及地方政府迎接命官及名流接風洗塵的場所。歷史上接風樓門前是通向藏區的茶馬古道。
84年前,賀龍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隊伍離開麗江古城時,當地納西族兒女點著火把從四方街把紅軍送到接風樓,直至紅軍戰士們的火把消失在黃山埡口才返回。
登斯樓,東眺震青山下綠野,近處鱗次古城,西望黃山之麓村落,北看玉龍山雪,南觀文筆峰雲,乃天造地設之人間福地,令人心曠神怡。
而今一瞻跨千年,接風樓地界新舊兩重天。樓東是古貌猶存的世界文化遺產,樓西則是壯麗輝煌的國際旅遊之城,滄桑巨變,無比自豪。
接風樓民國年間是郎朗書聲小學堂,近年則為街道父老傳習古樂的活動中心。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修復後,作為展示、傳習、交流民族文化院落。須臾間可領略5000年中華文明、千年古城風韻、70年花馬國輝煌,精神為之一振,不也樂乎!」——摘自雲南文史館員郭大烈先生撰《接風樓記》。
百年音樂世家合影。
和文光老師目前是麗江民間藝人協會會長,國家一級作曲家,被麗江當地人稱為「納西歌王」。從母親到孫女,一家四世同堂,全部為音樂使者。母親肖汝蓮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近90歲還可以登臺高歌,且中氣十足;妻子和國芳被稱為「納西族的百靈鳥」;女兒達坡瑪吉為國家一級歌唱演員,在雲南省文聯音樂家協會工作,2008年與表姐和金花(現為國家一級歌唱演員)組合代表雲南參加央視「青歌賽」獲民族唱法銀獎;兒子達坡阿波是中央民族歌舞團獨唱演員,是納西族在中央民族歌舞團的代表,被稱為「情歌王子」、能量音樂家,納西神樂音樂養生項目創始人。孫女達坡露瑪雖然才7歲半,但是也可自由的登臺表演,歌舞自如。和文光老師一家還曾經被中央電視臺及中國婦聯評為「中國最美家庭」。和文光老師創建的麗江民間藝人協會,目前已有上千個各懷奇才的真正的民間藝人入會。
「接風樓」普得壇是麗江四鄉父老祭祀祈福的地方。
現在,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委託和文光老師一家及民間藝人協會代為管理「接風樓」,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進行納西文化的傳承、傳播方面應該會更接地氣,更受遊客歡迎。在這裡遊客可以領略到曾經獲得世界紀錄的700米長東巴文書法作品《千禧天歌》,也可以一邊參觀百年音樂世家藝術展,一邊聆聽和文光老師聊「中國最美家庭」的家教、家風;還可以一邊跟藝術大師學寫東巴圖形文字,一邊透過東巴紙透視納西族的古老歷史;或者和親愛的她(他)在院內的「姻緣樹」下留下美好的瞬間;或者什麼也不做,就坐在普得壇後面上百年的大樹下,一邊喝著土司家茶,一邊望著百看不厭,百思不盡的玉龍雪山發呆!——這就是重新定義後的「接風樓」。
載歌載舞,共迎盛世。
由「納西歌王」和文光老師來當「接風樓」的新樓主,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新時代的「徐霞客」們,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新時代的「徐霞客」們一定會更加快樂,感覺會更有價值,更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