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記載的神話傳說,體現了人民對漢水的歌頌和依戀

2020-12-14 黃潤帶你看世界

《詩經》中的大部分詩篇,歷來被認為是民間的集體創作,基本素材來自民間,這個看法是較為符合歷史事實的。也正因為如此,《詩經》中所寫的有些人物和歷史傳說,幾乎是無從可考了,有的即便是能考證一點線索,也因為史料的不足而難下斷語。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詩經》中有一部分是文人寫作的,而且,流傳下來的《詩經》在採編的時候是經過王室整理編刪的。

到了戰國時代至漢代以降,因秦火戰亂,《詩經》由四家而只倖存《毛詩》了。流傳的變異和字句的歧義在所難免。這樣,關於《詩經》中記載的人物,能與歷史典籍相印證就十分珍貴了。至於歷史傳說神話故事,即使不作為正史,僅作為民間口頭流傳的文字記載,同樣也是值得重視的。將《詩經》與歷史相聯繫的對比研究,前人已作出了顯著成績,在這裡,我們嘗試將《詩經》與地方文史掌故相結合,與實地考察相結合,來研究商周春秋時代漢水流域的文明史。

在《周南·漢廣》中,有「漢有遊女,不可求思」之句,記載著與漢水有關的神話傳說。這首詩寫一個男子追求一個女子而不得,因此作歌自嘆。詩的內容就圍繞這個中心,反覆詠嘆,在比喻和暗示中,展現了這個男子的內心世界。整首詩含而不露,韻味無窮。在這裡,且不分析評價這首詩的思想內容,我們僅就詩中寫到的漢女對後代的重要影響,作一些初步的探析。漢水是長江的第一大支流,古代則與江、淮、河並稱為中國四大河流。在她所哺育的人民中,流傳著關於她許多優美而生動的神話和歷史傳說。《詩經·漢廣》篇所記載的這個漢水「神女」,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雖則《漢廣》篇是文學作品,用的是比喻手法,但透過文學作品中的語言文字是不難看出漢水流域人民對漢水的歌頌和依戀的。

在中國民間傳說和許多歷史神話中,在文人詩文的著述裡,關於女神,大概以漢水女神最為古老,最具有影響力。這不僅是因為漢水的歷史悠久,也是因為《詩經》的老,試想還有哪一位女神比她更早呢?人所共知的上古的女媧氏補天造人,功高業顯,但比較詳細記載的典籍是《山海經》《淮南子》等書《山海經》《淮南子》都是在戰國至秦漢時代所產生的書,與《詩經》記載相比,時代晚了。人們也熟悉舜的二妃娥皇、女英,在帝南巡而亡時,二妃亦隨葬九嶷山,成為湘水女神。

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是描寫他(她)們的傳說的,可《九歌》的創作時代,以及在上古典籍中所記載的娥皇、女英之事,都是晚於《詩經》的。我們再看看長江三峽中的「巫山神女」,據說楚懷王、襄王遊雲夢,夢巫山神女,銷魂落魄,纏綿悱惻,宋玉為此寫了《高唐賦》《神女賦》,極意抒寫這種柔情蜜意。但宋玉是戰國時代的人,他寫的巫山神女,時間遠不及漢水女神。至於曹植所寫的洛水女神,與漢水女神相比,就更晚了。

《召南·採》云:「於以奠之,宗室牖下。誰其之,有齊季女。」大多數學者認為實有其人,亦有少數人認為「季」是「伯、仲、叔、季」之末稱,故:「季女」為「少女」系泛指。據《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載,「季女」是鄭伯女,名季蘭。陳奐、翁方鋼附之。明何楷認為,「季女」是齊太公女,後妻武王,名邑姜(又名季蘭)。王先謙等附之。另外還有幾家說,難以一一敘列。因此關於「季女」爭議頗大。我們認為,《採蕷》是南國之詩,即今漢中漢水流域的詩,所寫季女,若以《左傳》穆叔之語,即鄭女,用古義證詩義,其地域相悖,非確若以武王妻邑姜,是屬齊地,孤說,至難信矣。姚際恆批駁何楷,正中要害,尤可參考。

觀本詩所言具體內容,有「南澗之濱」「錡」「釜」「奠」「宗室」「屍之」「齊」等語,以此來看,是有關祭祀的詩,「齊」借作「齋」,是也,非齊地之齊。古代風俗禮儀,女子出嫁要祭祀她家的宗廟,因此,需要置辦菜蔬素的祭品詩作正是如此。因為詩產於南國,反映的這些活動也正是這樣,故為漢水流域的一個女子,名季女或季蘭,今不可確考。至於說是貴族的女兒出嫁,讓女奴採置祭品,亦可,但需進一步考證。認為是鄭地、齊地之女,無稽可考,難斷信矣。

本文乃作者獨家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下次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透過《詩經》中的「二南」詩,來看漢水流域的祭祀文化
    《詩經》中描寫漢水的詩篇很多。比如《小雅·四月》雲滔滔江漢,南國之紀。」「南國,南方之國。」朱熹曰:「即今興元府京西湖北等路諸州。」又如:「沔彼流水,其流湯湯」「沔彼流水,朝宗於海」,均見於《小雅·沔水》。《周南·漢廣》中還有「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漢之永矣,不可方思」之句。
  • 《詩經》中一首詩,是牛郎織女故事的最早記載,卻和愛情沒有關係
    牛郎織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漢族民間愛情故事,也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討厭了天上的生活偷偷跑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抓回天空,強迫兩人分離,只能每年的七月初七在鵲橋上見一次面。
  • 神話傳說——九天玄女
    簡稱玄女,根據《山海經》與《詩經》等文獻記載,和史學家孫紹的考據明確了上古天神的身份。司兵,主兵殺之職,軒轅黃帝之師,授黃帝兵符印劍,奇門術數,制服蚩尤,所以後世也有認為她是戰神的。她原為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女神,後被道教吸收進神仙系統。民間傳說是一位法力無邊的女神,因除暴安民有功,玉皇大帝才敕封她為九天玄女、九天聖母。
  • 我國是最早記載日食的國家,《尚書》《詩經》唐詩等均可查證
    我國是最早記載日食的國家,《尚書》《詩經》唐詩中均可查證。日食,作為一種自然天象,自古就存在。古時,帝王為了定國安邦,常會設置掌管日月運行曆法的官職,以此來指引百姓耕種、休養生息。這點在《尚書》中就有所記載:「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
  • 破解神話傳說中的歷史密碼
    •在中國,殘存的神話中也隱含史實  神話傳說時代應該是人類不同民族共有的時代,神話與傳說交織是人類蒙昧時代的共同特徵之一。  (二)中國的神話傳說為何留存不多  先秦典籍中,《尚書》篇章內容大抵為三代君主對臣下的誓、命、訓、誥之類,少有與神話相關內容。《詩經》中保留了一些與商族、周族始祖誕生等相關的神話傳說,但與宗廟祭祀相關的「頌」總共也只有40篇,佔全書305篇的很小部分。當然這也可能是經過孔子等儒家刪訂的結果。
  • 東西方神話傳說的巧合以及體現出來的人神關係
    前一篇講到東西方神話關於造人傳說的巧合性,東西方神話裡面巧合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大水淹沒世界的傳說。在現實中這種思維導致的東西方不同,就體現在我們的生活方式裡。,用這種神話傳說的方式流傳下來,西方強調的是告誡人類要信仰他們的神,按照神的旨意行事不然就會受到巨大的懲罰。
  • 「神話傳說」詩詞中的神話(三)
    神話傳說是我國文學方面濃重色彩的一筆,各種各樣的神話傳說,歷經千年的歷史穿越到了今天,留給我們的,更多的是神話故事中所表達的情感和歌詠的精神,讓我們一起看看有哪些神話,值的我們在創作新詩的時候引用呢?十二、麒麟傳說麒麟的外貌:獅頭、虎眼、麋身、龍鱗、牛尾,尾巴的毛像龍尾。麒麟壽命很長,能活過兩千多年,古代將雄性的稱作麒,雌性的稱為麟。我國古代關於麒麟的故事不算多,但是在民間卻處處能體現他的珍貴。
  • 真相揭秘:漢水是長江的母親河
    在人們的印象中,長江黃河應是中國第一、第二的大江大河,它們的歷史也遠遠超過漢江,古代的江河淮漢四絕之說便是典型的代表觀點。但事實真相是:中國古人第一次見到的大水是漢水。漢江為龍的時候,長江就像一條小蛇,甚至可能那時還沒有長江的存在。《禹貢》是中國古代名著,屬於《尚書》(一作《書經》,簡稱《書》)中的一篇,其地理記載囊括了各地山川、地形、土壤、物產等情況。
  • 【非遺故事】華山神話傳說「劈山救母」
    數千年來由它演繹出來的一個個神話故事,更是引人入勝,發人遐思,顯示了古典浪漫主義的藝術魅力。名山是這些故事的載體,而神話傳說又是這些故事的形象依託,兩者的對接就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文化——華山神話。寶蓮燈及開山斧華山神話蘊含著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念,又籠罩著濃鬱的道教色彩。它那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詭異離奇的浪漫風格、深刻蘊含的理念引喻,使其在浩如煙海的誌異文學和民間傳說中獨顯魅力。
  • 中國古代詩歌的源頭——襄陽——漢水之濱璀璨的詩歌名城
    眾所周知,《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也是襄陽古代詩歌的源頭。反映襄陽人民生活的詩歌,見於《詩經》中所收錄的以「風」為類別、以「周南」、「召南」為地域區劃的諸詩中。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詩經.周南.漢廣》一詩:「漢有遊女,不可求思」——這是一首樵夫唱給美麗無比、矜持高貴、可望而不可即的心上人「遊女」的山歌,並由此衍生出流傳於以襄陽為中心的漢水流域的「漢水女神」的動人傳說。
  • 詩經:歷史價值,史詩與古史面影
    大家好,我是小編孫振清,今天來和大家說一說《詩經》的歷史價值,史詩與古史面影。《詩經》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百科全書。這裡所描寫的地震情況,與《國語》、《史記·周本紀》所記載的周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岐山崩」相符合《參見阮元《革經室一集》》。四章記錄的職官,就在卿士、司徒、宰、膳夫、內史、趣馬、師氏等。《詩經》中有很多農事詩,如《幽風·七月》等,說明了周代農業已比較發達,如《周頌·臣工》:「磋磋保介,維莫之春,亦又何求?
  • 《世界文學發展史》中國上古文學之四:《詩經》2
    中國上古文學之四:《詩經》2 2.周民族的五篇史詩 《商頌》五篇可以看作是商民族的史詩,而《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綿》、《皇矣》和《大明》五篇同樣可以看作是周民族的史詩。
  • 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話故事,炎黃子孫必須知道續集
    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話故事,炎黃子孫必須知道續集上期小編說了幾個神話故事,這期小編再給大家介紹幾個神話故事第四個就是神農嘗百草,相傳神農氏原本是五氏其中的一個,神農出生在烈山上的一個石洞裡,傳說他身體透明
  • 論契丹神話傳說中的多圖騰崇拜與文化演變
    其圖騰的發展變化,是不同時期文明的反映,也是各部族融合的結果,龍圖騰的出現,從一個側面體現出契丹人對中華文化的吸收與認同。契丹的神話傳說,對其部族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促使其形成了以二元結構為主的思維模式。
  • 《詩經》和希臘神話對比:為什麼東西方都將松柏用於哀悼紀念?
    詩經女孩最近讀《詩經》的過程中有了新發現,那就是古今中外,毫無例外都把松柏等樹木用於喪葬習俗。那時候通訊也不發達,中國人也不了解西方,西方也不了解中國。那麼這一切都是巧合嗎?我們一起來看。一、歐洲柏樹用於哀悼源於希臘神話崇拜柏樹這個詞,英語cypress,可以看出它和地名非常相似。
  • 《山海經》記載的上古神樹,同樣存在於印度神話和北歐神話
    人類社會早期普遍存在自然崇拜現象,遠古先民習慣將巨木和異獸奉為神靈。因此,世界各地的遠古神話中,神樹仿佛是一個崇拜載體,象徵著大地的中心和天堂的階梯。例如《山海經》記載的天梯——神樹建木,印度神話中的太陽棲息地——宇宙樹和太陽樹,以及北歐神話中的巨木——世界之樹。
  • 巴蜀神話和傳說
    巴蜀神話和傳說 2008年09月21日 10:07 來源:四川新聞網   魚鳧即魚老鴰,本是一種捕魚的水鳥,這是神話中蜀人祖先,部落的圖騰,現溫江縣一帶有不少關於魚鳧的故事和遺蹟。  蜀人對杜宇的故事最多、最美,傳播也最廣。史書上說:"七國稱王,杜宇稱帝",號曰望帝。時間約在公元前666年以前的[春秋]時代。  據說,杜宇是"從天而降"的,他的妻子則是從井中出來的。
  • 七夕考證:牛郎織女傳說的出處來自哪裡?牛郎真名叫什麼
    ——(南北朝) 宗懍《荊楚歲時記》熟悉古代文化的讀者都知道,織女和牛郎都是星宿的名稱,這個神話故事,就是古人對於日月星辰的原始信仰,在結合人們的想像來敘述出來的一個傳說。至於裡面的老牛(金牛星),拴牲口的扣套(扣套星),織布梭子(梭子星),也全都是星宿的名稱。關於牛郎織女的文字記載,最早的應該是《詩經·小雅·大東》,裡面有這樣幾句「……維天有漢,監亦有光。
  •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古樹,你知道幾種?
    迷谷迷穀,拜唐七公子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所賜,令一種傳說中的一種樹木廣為所知!《山海經.南山經》第一卷開篇就有迷穀的記栽:有木焉,其狀如穀而黑理,其花四照,其名曰迷穀,佩之不迷。不過此處所說的扶桑,乃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兩株巨大的桑樹,傳說,生長在東海之上,乃是太陽升起之地!《山海經.海外東經》中: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傳聞太陰女神羲和上古昊天大帝帝俊生有十子,便是這十個太陽,每日從扶桑神木出發,照耀大地,輪值往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