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街邊小店復甦啦!實地探訪:零售和餐飲迎來「雙回暖」→

2020-12-21 解放日報

剛過去的周末,上海安福路、愚園路、巨富長(巨鹿路、富民路、長樂路)等街區形態富於特色的小馬路分外熱鬧:沿街的咖啡館、服裝店和各式各樣的生活方式集成店內外,客流都比開春時有明顯增長。今年5月以來,隨著「五五購物節」對全城消費氛圍的帶動,上海不少街邊特色小店迎來了客流與營業額的「雙回暖」。

2019年年中,上海市商務委的一份統計稱,目前上海約有47.5萬家商業網點,9成為小網點,分布在上海67條特色商業街與64條永不拓寬的馬路上的小店約有9400多家。梧桐樹下的特色小店,是上海商業活力與韌性的體現,更關乎民生與就業。正在復甦中的特色小店有哪些共性特點,又出現了哪些新變化?

安福路沿街家居店casa casa

零售和餐飲迎來「雙回暖」

安福路上的西餐廳「RAC BAR」,主打各類早午餐和簡餐。因為人氣旺,再加上外牆裝飾以綠色為主,這家餐廳在消費者中有個「網綠店」的稱號。5月下旬一個工作日中午,記者11點抵達店內,發現外擺位和靠窗座位已幾乎坐滿客人,還有幾位金髮碧眼的外國友人坐在店外長凳上等候進店。店主王小姐說,今年2-3月,店內每天都是「營業即虧損」的狀態。4月清明小長假過後,客流明顯上升,店外開始有人排隊。

這一「上坡路」,在「五一」期間抵達高峰。如今,即便是非周末時段,店內也有一半顧客是新客人;到了周末,店裡則是前來「打卡」拍照的顧客的天下,時髦的年輕人排隊半小時,只為在「網綠店」的露天座位上體驗片刻悠閒的時光。

5月起,安福路322園區逐步恢復了周末市集

此輪特色小店的復甦,與近期上海商業的回暖趨勢有著密切關聯。不少店主都表示,「五五購物節」是上海特色小店復甦的催化劑。「能明顯感覺到,5月開始,街面上不僅『看』的人多了,『買』的人也在增加。」記者採訪的幾家店主都有這樣的感受。

更積極的信號是,在這波復甦中,售賣「非剛需」的零售特色小店,也與餐飲、飲品等「剛需」店鋪一同復甦。

富民路上的「LABELHOOD」是一家中國原創設計師品牌集合店,商品和合作的中國設計師由團隊和專業買手在全球各地發掘、孵化,因此小店的目標消費者相對小眾。但就是這樣一家小眾的店鋪,最近卻迎來強勁復甦。「我們在上海的兩家店鋪恢復情況都非常好,5月以來,連著幾個周末店門口都有人排隊。」「LABELHOOD」店長Tasha感慨,店鋪在全國其他城市的門店,暫時都沒有上海店這樣強大的復甦勢頭。

愚巷Randomevent店內富於特色的店鋪陳列

在愚園路,坐落於街區式商業體「愚巷」的特色小店——「國潮」品牌「Randomevent」,在今年「五一」小長假中銷售額出現顯著上升,此後幾個周末也保持了穩定的客流。品牌銷售負責人Joe說,小長假加上人們無法出門旅遊,讓不少人選擇到「愚巷」這樣兼具室內和戶外場景的商業體進行消費。

愚巷商戶「錢店」與「element」之間共享的樓梯。拾級而下,梧桐掩映之下就是愚園路

有熟客來店,堅持要買夠1萬元

「你好,我來換襯衫尺碼。」工作日中午11時30分,白領王小姐來到安福路322號園區一家名為「in the PARK」的服裝店,利用午休時間來更換一件襯衫的尺碼。「昨晚下班和朋友來隔壁RAC吃飯,吃完就順道來逛逛了。」

In the PARK店長宋小姐告訴記者,「五一」過後,店裡銷售情況好了很多,節假日大家的消費熱情尤為明顯。「可能是前面幾個月『憋』太久了,『五一』期間有熟客來,一定堅持要買夠1萬元。」不過,她也坦言這尚屬個別現象,但相較疫情發生前,店裡賣得最好的是均價千元以內的藝術類周邊商品,現在,店裡的服裝尤其是一些大件商品的銷售則有明顯提升,「購買率很高。」

安福路 In the PARK 5月最新的店鋪陳列

記者注意到,In the PARK店內20多個品牌,價格區間比較寬泛,有均價200-300元左右的T恤,也有單價1000-2000元左右的襯衫,還有部分品牌的單品價格都在2000元以上。「5月以後,客單價保持在2000元左右,最高的一單客人花了1.9萬元,買了好幾件衣服和配飾。」

相較In the PARK的買手店性質,Randomevent作為品牌專營店,對客單價的變化有自己的考量。「我們會監測每個時段的客流和成交量,成交率和客單價一樣值得參考。」Joe告訴記者,「五一」期間,店裡根據去年「十一」黃金周的客流情況,安排了至少5名員工在崗,最多一天有近400人次的消費者進店。

愚巷Randomevent新品T恤

「客流在增加,但消費的增長要滯後一些。」Joe坦言,疫情前店裡每天的成交率大約在20%以上,相當於每5位客人進店,就至少有一人買單消費。「現在,這個比例很難達到20%以上,可能要6、7、8個客人進店,才會產生一筆消費。」

夏季到來,各大潮流品牌無一不將T恤作為主打商品。Randomevent售賣的T恤價格區間在200-300元之間,目前店內客單價保持在700元左右,也就是買2-3件T恤的價格。單價超過千元的外套也有人購買。

白天重回「翻臺節奏」

夜間人氣有待恢復

Sunflour安福路店

安福路上的Sunflour,是這家知名餐飲品牌在上海的首家門店。一個天氣晴好的周末下午,記者想要在店內找個空位喝杯咖啡,品嘗新鮮出爐的麵包,卻發現已經一座難求。店內負責人胡小姐告訴記者,5月以來,每到周末,只要沒有大雨,早上10時後店內就陸續坐滿客人。中午12時到傍晚5時則是客流的高峰期,店內餐桌基本保持不斷翻臺的節奏。目前,店內生意已經恢復了6成,但主要集中在白天——晚間的客流還遠沒有恢復。

Sunflour出門左轉100米不到的地方,就是上海話劇藝術中心,Sunflour的晚間客流原來主要是觀看演出的觀眾。疫情前,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晚上幾乎天天都有演出,於是店內也從晚上6時30分開始到7時30分迎來「黃金一小時」,人聲鼎沸、大排長隊的景象經常出現。「過去,夜間營業額佔店鋪總營業額的1/4,但現在劇場還未開門,所以我們夜間時段的生意幾乎空白。」胡小姐說。

「五一」期間,安福路322園區內舉辦的運動主題市集

夜晚人氣還有待恢復,是不少小店店主的感受。

愚園路上的「國潮」品牌「Randomevent」一直堅持到晚上10時關門。品牌銷售負責人Joe說,最近隨著氣溫回暖,晚上9時到10時這一深夜時段,開始有顧客光顧。「進店顧客的目的性挺強,但人流還不夠多。」

在一條以特色小店、夜間經濟見長的市中心小馬路上,一家老廠房改建的小型綜合體的運營者,最近正在為租戶退租而煩惱:去年引入的一家啤酒店是商業體的主力租戶,最近卻退租了。這家啤酒店很有特色,也是其在上海的首店,各種口味啤酒齊全,店內消費場景也與街區氛圍結合。疫情之前,店內生意很不錯,但過去幾個月,生意卻「一瀉千裡」,最近一波小店復甦的熱度也沒有讓這家以夜間經營為主的啤酒店受益。而這個綜合體內,有不少酒吧、輕餐業態,主要收入都來自夜間經營,目前也尚處在緩慢復甦的過程中。

愚巷element一樓咖啡店,透明咖啡桌裡分別模擬了「春夏秋冬」的置景

消費者把特色商戶當做「紀念品商店」

記者採訪上海徐匯、靜安、長寧、黃浦等市中心20多家特色小店後發現,複合型業態的小店中,咖啡、西點簡餐業態的下單量普遍高於零售。而在零售產品中,剛需產品,例如夏季的T恤,銷售恢復情況明顯高於裝飾品、手辦禮品等非剛需,消費行為總體更加趨於理性。

element二樓零售區域,店主Ben說,店裡「目之所及,均可售賣」

愚園路商戶element的二樓、三樓,分別銷售中高端潮流服飾和戶外潮牌。店主Ben注意到,疫情以來,消費者在面對一些「可買可不買」的商品,比如水杯、飾品時,「下手」變得猶豫。與此同時,不少小店還面臨與element類似的尷尬情況:每一季新品其實在一年前就已經完成預定,即今年3、4月上新的春夏新品,其實去年8、9月時裝周期間就已經完成訂貨。

Ben本來預計,今年春節後店內銷售會有一波增長。然而遇到疫情,不僅單品價格較高的冬裝在「五一」前夕不得不以6折出售一波「去庫存」,去年預定好的單價較高的商品,今年4、5月開賣後定價也變得尷尬。「高了消費者不買,低了利潤就大幅縮減。」這也為Ben提了個醒:選品時仍要持續注重價格區間和受眾的多元性。

element三樓零售區域,主打日系戶外品牌

而那些富有特色、善打「情懷牌」的非剛需貨品,還是能吸引消費者。安福路商戶In the PARK,店長宋小姐告訴記者,疫情以來,非剛需產品的銷售沒有明顯下降,主要因為來安福路「打卡」的人群較多,因為疫情大家出門旅遊不便,不少人選擇在上海「市內遊」,於是把In the PARK這樣有特色的商戶當做「紀念品商店」來看待,買一些比較容易入手的小飾品、小配件。

5月,野獸派花店與安福路322園區聯合舉辦的周末鮮花市集

餐飲店在經歷疫情後,對店內經營策略進行了調整。RAC餐廳負責人王小姐說,餐廳本來沒有外賣,疫情期間開設外賣服務後便一直延續至今。「市中心特色馬路的沿街商戶,營收主要還是靠堂吃,外賣對營收的幫助總體不大。」她表示,非連鎖餐廳做外賣的成本並不低,在安福路做餐飲主要還是靠堂吃「跑量」,「量不夠,客單價再高也很難打平成本。」

變化之中也有不變的堅守。安福路322園區運營方、永樂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子傑告訴記者,雖然運營方在疫情發生後第一時間就通知商戶,可以申請相關的租金減免優惠,但不少店鋪申請材料準備到一半,發覺生意有復甦跡象,就馬上把人力都投入到運營中,暫時擱置了申請流程。「相比其他事務,商戶更樂於把精力首先放在生意上,一旦嗅到市場復甦的苗頭,商戶們的反應速度一定是最快的。」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舒抒 唐燁

微信編輯:皮小姐

相關焦點

  • 街邊小店生意強勢復甦,「吃」和「買」誰恢復更快?|上海小店生存...
    隨著疫情趨於平穩、上海「五五購物節」消費熱力的輻射,上海特色小店如今復甦得怎麼樣了?那些能率先復甦的特色小店有啥「生存秘訣」?當「小店生存」可能又一次成為擺在眼前的問題,我們該如何留住它們?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近日對市中心特色小店進行了一番調查。
  • 26萬家小店營收超去年:上海「撐小店」,留住煙火氣
    支付寶數據顯示,近兩月來,生命力頑強的上海小店正在恢復生機,近26萬家小店營收超過去年同期,實現反彈。 在市政府昨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政府有關部門和各企業介紹了「五五購物節」的主要成果。在團市委聯合阿里巴巴推出的上海網際網路青春生活節中,「撐小店」正是亮點之一。
  • 鄭州巴奴、海底撈等餐飲巨頭排隊火爆,部分街邊小店集中轉讓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惟一再過兩天,鄭州餐飲開放堂食將滿一月,餐飲門店生意恢復情況如何?大河報記者探訪發現,自3月19日鄭州正式開放堂食以來,部分餐企重現火爆排位現象,一些大品牌很快恢復到疫情前的營業額;與此同時,不少街頭小店陸續關門轉讓。
  • CBRE:上海零售市場下半年將迎來33.4萬方新增體量
    CBRE世邦魏理仕今日發布《2020年上半年上海房地產市場回顧與展望》顯示,2020年上半年上海寫字樓需求逐步復甦,租賃成本成為首要考量因素。而隨著上海相繼發布特色產業園區規劃與政策,園區寫字樓方面生物醫藥與TMT行業尤為活躍。零售物業市場方面, 上海舉辦「五五購物節」等多項舉措有力帶動消費市場復甦,零售業變革升級將加速到來。
  • 北京商業復甦紀實|王府井商業街客流回暖進行時
    2020年,疫情的「黑天鵝」短時間給中國商業按下了「暫停鍵」,但隨著疫情陰霾逐漸散去,各城市的商業也迎來了復甦的曙光和力量。   最近,贏商網策劃推出「城市商業復甦觀察「系列選題,實地踩盤全國不同城市的購物中心,為大家呈現鏡頭下各城市商業的復甦情況。
  • 成都:城市夜經濟回暖 小店生意復甦
    人民網成都7月20日電(郭瑩)成都的夜經濟正迅速回暖。根據餓了麼平臺提供的數據,7月1日-10日,成都夜間外賣訂單量、線下餐飲消費環比增長明顯。其中,寬窄巷子、春熙路、新城市廣場等夜市外賣訂單增幅排全市前三,漲幅分別為21%、19%和18%。
  • 廣州將迎寫字樓供應高峰 餐飲品牌租賃有望繼續回暖
    而零售市場2020年第四季度餐飲品牌租賃需求回暖,但疫情累積效應仍令空置率上升至近5年新高;相較之下,2020年全年租金表現較為堅挺。全市預計於2021年迎來寫字樓供應高峰,兩年年均供應總量將逾百萬平方米,市場將步入供過於求階段。2021年第一季度,全市預計迎來27.9萬平方米新增供應,新項目分別位於珠江新城、天河北及琶洲。
  • 餐飲強勢回暖!文和友排到3萬號、奈雪售出340萬杯……
    商務部官方數據顯示,十一期間,四川、浙江、內蒙古等地重點監測的餐飲企業營收同比分別增長43.0%、23.4%和21.7%,廣州到店餐飲訂單量更是超過30%。經濟復甦帶動餐飲業的火爆,反映在現實層面,就是各地普遍存在的火爆排隊現象。
  • 餐飲經濟復甦為新零售帶來了哪些思考?
    餐飲新零售使得餐飲經濟快速復甦,是讓疫情後餐飲迅速回暖的一大因素。那新零售的關鍵是什麼?關鍵詞就在於新,在變。2019年,蘇寧小店在自提與配送兩大物流模式基礎上,新加入了一項「預定自提」功能,這一功能主要是針對蘇寧菜場,消費者可以當天預定,次日自提,這對蘇寧小店來說就可以根據用戶的實時預定情況,採用清晨直發的形式保證蔬菜的新鮮,且減少庫存,大受消費者的歡迎。
  • 餐飲、文旅行業正搭乘「新零售」的順風車 助力消費復甦
    餐飲、文旅行業正搭乘「新零售」的順風車 助力消費復甦 來源:人民網 • 2020-05-26 17:19:40 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
  • 「五五購物節」帶動小店經濟加速回暖 愚園路上的特色小店迎回往日...
    作為愚園路街區的運營方,CREATER創邑品牌負責人許引蘭告訴記者,有外擺位的特色小店是愚園路上首批回暖的商家,而進入5月之後,復甦是全面的。昨天中午12點不到,在愚園路上開了十幾年的百味手撥龍蝦館不斷有顧客走入,點一份蓋澆飯配上飲料,就是實惠的工作日午餐。老闆付先生在廚房掌勺,一份份熱氣騰騰的小龍蝦被裝進打包盒裡,很快就有外賣騎手來取了。
  • 包粥公粥鋪:「不起眼的街邊小店」已經崛起
    對比之下,粥鋪、粉麵攤檔的生意則日漸紅火,吃作為一種剛需,即便是在疫情這樣的大環境之下,市場仍然不小,只是大家都開始追求更具有性價比的食物,這就讓那些原本不起眼的街邊小店收穫了一波又一波的流量。所以,即便是在疫情最為嚴重的2月和3月份,包粥公作為一家全時段經營的小成本餐飲品牌,仍然把門店穩步擴張到了全國各地。
  • 支付寶承包雙11「吃喝玩樂」最大入口 力撐武漢城市生活復甦
    在天貓雙11的第十二年,支付寶的角色迎來重大變化。10月20日,記者從天貓雙11啟動會上獲悉,今年,支付寶將首次以數字生活開放平臺身份參加雙11,通過在上海、杭州、武漢等數百城市打造「城市生活主會場」,幫助餐飲店、菜場、小超市、電影院、足療店等百城線下服務業商家參加雙11,共同迎接年底最大的消費復甦熱潮。這意味著,支付寶今年不僅承擔著支付底層、技術支撐和金融服務的角色,還將成為天貓雙11「吃喝玩樂」城市生活第一入口。
  • 微信支付旅遊類消費暴增,國內經濟、消費迎來復甦高潮
    十一國慶恰中秋喜相逢,作為今年最後一個長假,假期成了國內經濟、消費加快復甦的新"引擎"。今天,微信支付公布國慶前3天消費數據,數據顯示,10月1日-3日,國內旅遊消費暴漲,景區和酒店行業微信支付交易額較五一增長83%和71%。微信支付數位化能力不斷賦能三線及以下城市,下沉市場微信支付交易額增幅較五一增長52%,有力地推動了後疫情時代經濟和消費的有序復甦。
  • 上海五五購物節促進消費回暖和潛力釋放
    購物節期間,上海200家大型商業企業實現銷售額684億元,同比增長4.5%,環比增長33.5%;市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份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0.6%,增速高出全國3.4個百分點。線下實體商家持續回暖。
  • 二季度中國商業地產市場復甦 奢侈品零售現強勁增長
    中新社北京7月17日電 (記者 龐無忌)國際商業地產服務和投資公司世邦魏理仕17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二季度中國經濟超預期反彈,商業地產市場同樣出現明顯復甦跡象。從受疫情影響較為明顯的零售物業市場來看,報告稱,二季度中國各大購物中心的客流量持續復甦,5月份已回升至疫情前正常水平的80%左右,核心優質物業的客流已超過疫情前的九成。值得注意的是,餐飲、娛樂和教育類租戶的閉店潮仍在持續,但是多個零售業態已經顯現復甦跡象。其中,奢侈品表現最為亮眼,主要得益於境外旅遊及購物受限後的購買力向國內回流。
  • 國慶長假消費市場四大看點:餐飲旅遊加速復甦 美容植髮漸成新寵
    由於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今年的國慶長假再次證明了其作為每年社會消費黃金時期的牢固地位,無論是餐飲旅遊還是文化娛樂,都迎來了全面復甦,甚至是「報復性消費」,看點頗多。遊客扎堆出遊 旅遊業加速復甦疫情的出現,讓老百姓大半年的時間幾乎都是「禁足」在家,不能出去「看世界」。如今,隨著疫情基本趨於穩定,這個長假也成為早已憋瘋了的民眾出門旅遊的黃金時間。
  • 上海今年將迎來400家「首店」 零售和餐飲最火
    原標題:魔都今年將迎來400家「首店」  東方網5月16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2017年,有226家「首店」進入上海市場,「首店」數量約佔全國的50%,同比大增126%,高居全國之首。今年一季度,多達72家新品牌首進魔都,業內預計,2018年湧入上海的首店品牌將超過400個。
  • 深圳20多年餐飲老店關門!昔日熱鬧步行街冷了
    許多人擔憂,20多年的老店都扛不過這次疫情,何況那些實力薄弱、資金緊張的街邊小店?倒了很多小店上周五,上海、廣東疫情防控級別從二級調整到三級,截至目前,全國僅剩北京、天津、河北、湖北、西藏等5省份為二級響應。
  • 找回「煙火氣」餐飲消費有望持續回暖
    其中,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由負轉正,同比增長2.1%,環比增2.6個百分點。 年底將近,餐飲消費迎來傳統旺季,能否持續回暖?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形勢之下,餐飲企業面臨哪些壓力,需要打破哪些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