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東湖風景區
武漢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簡稱東湖風景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中心城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東湖因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東部,故此得名,現為中國水域面積最為廣闊的城中湖之一,水域面積達33平方公裡,是杭州西湖的六倍。其位於長江南岸,是由長江淤塞而形成,100多年前曾和武昌其他湖泊相通並與長江相連,水患頻繁。1899年至1902年,湖廣總督張之洞下令在長江與東湖之間修建了武金堤和武青堤,並在堤防上修建了武泰閘和武豐閘。在人工幹預下,從此東湖及其周邊的湖泊與長江分離。武漢東湖是以大型自然湖泊為核心,湖光山色為特色,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科普教育為主要功能的旅遊景區,每年接待海內外遊客達數百萬人次,是華中地區最大的風景遊覽地,2014年前曾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2014年因武漢中心城區擴大,東湖退居武漢市江夏區的湯遜湖之後,是中國第二大城中湖。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面積88平方公裡,由聽濤區、磨山區、落雁區、吹笛區、白馬區和珞洪區6個片區組成,楚風濃鬱,楚韻精妙。湖岸曲折,港汊交錯,碧波萬頃,青山環繞,島渚星羅,素有九十九灣之說。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全國重點大學坐落在東湖湖畔,成為一道絕佳的風景線。2016年12月28日開通運營的東湖綠道為世界級綠道。(不可行車)
自古以來,東湖就是遊覽勝地。屈原在東湖"澤畔行吟",楚莊王在東湖擊鼓督戰(清河橋古橋遺址);三國時期,劉備在東湖磨山設壇祭天;南宋詩人袁說友用"只說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說東湖"讚美東湖;李白在東湖湖畔放鷹臺題詩;毛澤東建國後先後視察東湖44次,在東湖接待了64個國家的94批外國政要;朱德在50多年前寫下"東湖暫讓西湖好,今後將比西湖強"的詩句;當代作家陳運和在其散文《長江,中國的腸;東湖,武漢的胃》中,誇獎"曾消化過多少歷史故事,也健壯了一座城市肌體"。近現代還有九女墩、陶鑄樓、屈原紀念館、朱碑亭等歷史文化遺址,均在此。 湖北省博物館是國家級重點博物館。館藏文物20餘萬件,國家一級文物945件(套),薈萃了湖北地區的文化遺珍。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骨化石鄖縣人頭為鎮館之寶。武漢東湖風景區位於武漢市城區的武漢二環線與武漢三環線之間,景區面積73平方公裡,其中湖面面積33平方公裡,是中國第二大的城中湖。加上沿湖陸地風景區,面積達八十餘平方公裡。東湖湖岸曲折,港汊交錯,素有九十九灣之說。東湖風景區景觀景點100多處。12個大小湖泊,120多個島渚星羅,112公裡湖岸線曲折,環湖34座山峰綿延起伏,10000餘畝山林林木蔥鬱。東湖是中國第二大的城中湖(中國最大城中湖為湯遜湖,同在武漢),建有國家溼地公園。擁有東湖梅園、荷園、東湖櫻園等13個植物專類園。東湖梅園是中國梅花研究中心,擁有梅花品種320餘種,其中152個品種登錄國際植物名錄,佔全世界梅花登錄品種的60%,居全球第一,擁有蠟梅品種100餘種,佔世界90%。東湖荷園是中國荷花研究中心,有荷花700多種,佔世界80%以上,是世界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荷花品種資源圃。東湖櫻花園與日本弘前櫻花園和美國華盛頓櫻花園並稱為世界三大賞櫻勝地。種植櫻花50多種10000餘株,關山櫻、雲南早櫻等都是櫻花中的極品。植物王國,植物類型多樣珍稀,景觀獨特。尤其是水生植物科數佔中國水生植物科數的40.37%,世界的29.87%。植物區豐富的水生植物資源在維護景區生態穩定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鳥的天堂,有珍稀鳥類5大類型234種。其中瀕危鳥類2種、二級保護鳥類9種、省級保護鳥類10種,是觀鳥旅遊的絕佳場所。
武漢東湖風景區有聽濤區、磨山區、珞洪區、落雁區、吹笛區、白馬區。東湖風景區的核心景區之一,位於東湖最大的湖泊郭鄭湖的西北岸,前身是民族資本家周蒼柏先生的私家花園--"海光農圃",也是東湖風景區的第一個開放景區。主要景點有行吟閣、屈原紀念館、滄浪亭、長天樓、魯迅廣場、九女墩、湖光閣、楚風園和中國內陸最大的東湖疑海沙灘浴場等。該區是一狹長半島。磨山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東湖的重要組成部分,她三面環水,六峰逶迤,既有優美如畫的自然風光,又有豐富的楚文化人文景觀(磨山楚城),每年接待中外遊客100多萬人次,是武漢市最靚麗的旅遊休閒勝地。秀麗的山水,豐富的植物,別致的園中園和濃鬱的楚風情是磨山景區的四大特色。充足的雨量與光照,使這裡各種觀賞樹種達250多種,共200餘萬株,在武漢有"綠色寶庫"之譽(東湖櫻花園)。景區裡千米詭道的磨山樹倒之謎可謂千古難解之謎,為東湖景區添加了一層神秘感。即武漢大學,掩映在山林之中。古樸典雅的校園建築錯錯落落散在櫻花、桂花等花木間,引來遊人無數。洪山也是林木蔥濃,古蹟甚多的好去處。 落雁區內有一鼓架山,相傳是戰國時楚莊王擊鼓督陣討伐鬥越椒的地方,在一次戰鬥中,鬥越椒向楚莊王猛射一箭,卻射在鼓架上。此山因此被稱為鼓架山。落雁區的北面是白馬風景區,區內有一白馬洲。相傳公元二〇八年赤壁之戰後,魯肅轉回夏口騎馬過洲,戰馬陷泥而死,魯肅含淚葬馬於洲,故此地稱為白馬洲。落雁區和磨山區的東面是吹笛山。據傳明代皇帝朱元璋的第六子朱楨被封在武昌時,曾在此地吹過笛子,此山因而得名吹笛山。馬鞍山森林公園擁有6個自然村灣散落園,最高馬鞍山海拔136米,有大小山峰17座,森林覆蓋率高達80%,相傳姜太公、楚莊王、趙子龍、朱元璋等歷史名人曾在這一帶留下足跡和美麗的傳說。
全長28.7公裡的東湖綠道目前已全線貫通。綠道串聯起東湖的磨山、聽濤、落雁三大景區,將打造湖中道、湖山道、磨山道、郊野道4條主題綠道以及4處門戶景觀、8大景觀節點。10月17日,在第三次聯合國住房和城市可持續發展大會上,東湖綠道作為"中國城市公共空間發展計劃"主題論壇上的樣板工程向世界推介。東湖綠道尚未開放就已聞名全球。界各地徵集各種珍稀鳥類200多種8000餘只。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的鳥類達20多種約1000多隻,如丹頂鶴、金雕、東方白鸛、綠孔雀,還有國外的金剛鸚鵡、火烈鳥,非洲鵜鶘等珍稀鳥類,極具觀賞、科研價值。東湖鳥語林從設計方武漢市園林規劃設計院東湖綠道項目負責人吳兆宇稱,因考量指標很多,所以很難說哪條綠道是世界之最、中國之最。但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東湖綠道是國內首條城區內的5A級景區綠道,"它是離市民最近、最美麗的一條綠道。"市民拍客這次也一同前往東湖綠道現場探訪,記錄綠道建設中的點滴故事。趙倩就在東湖風景區內工作,幾乎每天都在見證東湖發生的變化。她說:"東湖是武漢人的驕傲。年底東湖綠道就要建成了,我相信綠道不僅會改變一部分武漢人的出行遊玩方式,更會拉近東湖與武漢人之間的距離,讓人們更直觀的感受東湖之美。
樸緣內有荊楚文化展廳,常年有湖北赤壁青磚茶、青銅器、漆器等展出,更有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手作匠人的工藝品,在前有東湖小梅嶺、坐擁荷花池塘、背靠圍棋山的樸緣靜享一杯茶,感受大武漢的自然風光和文化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