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原創力如何衝過「死亡谷」?滬一新增創新成果孵化平臺值得...

2020-12-06 新民晚報

圖說:「上藥-交醫創新成果」孵化平臺啟動 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 攝

新民晚報訊(記者 易蓉)一款創新藥從靶向篩選、驗證開始要經歷無數個階段艱難「生長」才能最終問世應用在病人身上,這也是生物醫藥領域知識創新到成果轉化的過程,而這其中存在一個「死亡谷」。為提升生物醫藥原創力,高校科研院所、研究型醫院與藥企、資本形成產學研資攜手合力,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生物醫藥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及上海二醫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四方牽手,「上藥-交醫創新成果」孵化平臺今天下午正式啟動,四方結成長期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開展全產業鏈的深度合作,將投入公益基金、設計投資策略,推進服務人民健康的創新成果轉化應用。

一同跨越「死亡谷」

生物醫藥研究從「0」到「1」,轉化過程周期長、風險高,投入也大,但通常前端支持來自國家財政經費對高校科研院所的投入,後端則來自社會資本落到企業,轉化率低的原因正在於兩端之間存在斷檔。這一溝壑亟待跨越,而現在科研院所和企業也都願意互相靠近,一起越「谷」。

生物醫藥企業來說,將介入環節前移至基礎研究,是提升可持續競爭力,實現從「仿」到「創」的關鍵一步。上實集團董事長沈曉初說,四方合作將共同推動上海在生物醫藥前沿領域和核心關鍵技術、臨床醫學研究、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優化產業生態環境等方面實現更大突破,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物醫藥創新策源地和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交大醫學院近十年來SCI論文發表數和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數始終穩居國內醫學院校第一,但這些第一能夠支撐社會經濟的發展,能夠支撐人民健康水平提升嗎?懂論文、申項目,就是把科學研究寫在祖國大地上?」上海交大醫學院院長陳國強在這場「牽手會」上接連發問,他犀利指出,把科學研究的成果轉化成有利於人民健康的成果,科學家需要邁出跨越一步,「坦白說只懂得發論文的不在少數,大家不會科學思辨、準確應變、主動求變,不懂得如何轉化,必須變革,科學家既要『頂天』更得『立地』。」

改革合作實現成果轉化提速

過去5年,以上海「科創25條」的發展要求為核心,上海交大醫學院打通「產學研資用」鏈條,嘗試相應的機構改革已取得一些成效——近5年醫學院系統共計完成成果轉化(許可/轉讓)40項,累計標的總額3.62億元,其中百萬級以上11項,千萬級以上3項。例如,李宗海團隊腫瘤診斷及藥物系列成果完整專利轉讓和許可,成立公司並獲得5項臨床試驗許可,在仁濟醫院開展臨床研究;李青峰團隊脂肪幹細胞及其衍生生物項目通過技術許可和聯合開發的形式轉化,合同標的額達到1.2億元,正進行相關技術在皮膚治療領域的臨床應用和產業化。

平臺搭建,邁步不難,成果轉化有望提速。簡短的啟動儀式之後,創新項目路演緊接著進行,交大醫學院的11位教授、博導、課題組長接連登臺,介紹腫瘤免疫、肺纖維抗體治療、新冠mRNA疫苗等研究進展。而臺下是生物醫藥領域內技術研發、市場運營、商業投資、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的專家,直接面對面討論研發方向和前景。

據悉,孵化平臺的各方在合作中將扮演互補角色。其中,上海交大醫學院作為研發力量的載體和創新成果的源頭,提供轉化政策與隊伍建設的保障;上海醫藥集團不僅提供研發經費和研發把控,還將發揮臨床研究、產業化生產及銷售網絡等方面的優勢助力項目的熟化與落地;上海生物醫藥基金作為孵化平臺的資本合作方,將提供額外的戰略資金支持和嫁接資本運作等優勢實力資源;二醫投資將支持和輔導發明團隊的市場化運作,推進產學研的結合與高校項目的科技成果轉化。

除了資源支持和渠道打通,溝壑的填補和跨越還需要一群連接兩端的「中間人」。日前,國家剛剛出臺《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這場合作中成果孵化之外,一支能夠活躍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技術經濟員隊伍能否在這場合作機遇中培育,也是備受期待的。

相關焦點

  • 山東自貿試驗區一周年|藥谷聚力!打造生物醫藥融合創新「孵化」新...
    8月21日,「創新自貿,引領山東」主題採訪活動來到煙臺,採訪團一行到煙臺業達國際生物醫藥創新孵化中心實地採訪。
  • 上海生物醫藥發展按下「快進鍵」!東方美谷生物醫藥產業特色園區...
    上海生物醫藥發展按下「快進鍵」!東方美谷生物醫藥產業特色園區正式授牌!為支持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國務院專門發布了「上海方案」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上海按下快進鍵。4月28日召開的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特色園區推進大會上,張江創新藥產業基地、臨港新片區生命藍灣、東方美谷、灣區生物醫藥港和北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園等五大生物醫藥產業特色園區正式授牌。
  • 「深耕」生物醫藥產業,建立功能型創新生態系統
    這標誌著我國生物晶片以「科技賦能產業發展新格局,開放驅動創新生態新優勢」,不斷增強全球創新資源配置能力,構建生物醫藥領域的企業供需匹配、科研資源智慧共享的良好開端。生物醫藥產業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三大戰略產業之一,更是上海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
  • 首批項目籤約,上海生物醫藥基金啟航
    來源:時刻頭條2020年12月16日,中國,上海 – 今日,由上海市政府批准、上海實業集團發起設立的上海生物醫藥產業股權投資基金(以下簡稱「上海生物醫藥基金」)在滬舉辦了隆重的啟動儀式,並完成了包括創新成果轉化平臺、
  • 海洋三所創新「海洋生物產業化中試平臺」 打造科技成果轉化「孵化...
    日前,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團隊打造的「海洋生物產業化中試技術研發公共服務平臺」,正式面向全國科研單位開放。「科技成果,特別是應用性科技成果,是否能夠成功轉化為生產力,是其經濟社會價值的重要體現。」
  • 深耕生物醫藥創新研發 重慶這家企業獲中國科技創新貢獻獎
    重慶高聖生物醫藥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13年,坐落於重慶市九龍坡區生物醫藥產業園,是一家專注生物醫藥科研合作與轉化、產業孵化與投資、創新藥物開發的高科技集團公司。公司專研生物醫藥領域創新與轉化,經過多年的發展與深耕,已擁有多項具有市場競爭的核心技術,在抗體藥物、細胞基因藥物、溶瘤病毒、罕見病治療以及新型疫苗研發等領域都擁有戰略產業布局,並取得了良好的研發成果,在業界嶄露頭角。「高聖醫藥非常重視源頭創新,技術創新以及國際前沿技術的轉化應用。」
  • 綠地控股:與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醫藥共建生物醫藥產業園
    綠地控股:與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醫藥共建生物醫藥產業園 澎湃新聞記者 劉暢 2020-04-09 17:24 來源:澎湃新聞
  • 中國基因藥谷打造生物醫藥研發創新高地
    作為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成果之一,浙江省溫州市首個生物醫藥領域的「152工程」項目,中國基因藥谷將成為溫州「一區一廊一會一室」創新格局的又一「塔尖重器」,重點打造生物醫藥研發創新高地和產教融合基地。中國基因藥谷總面積約為148畝,總投資20.1億元,將圍繞中國工程院院士、溫醫大校長李校堃團隊的科研技術成果,以重組蛋白藥物、抗體藥物、高端生物製劑的研發孵化和人才培養聚集為核心,打造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國家級生物醫藥研發創新工程中心和產教融合基地。當天的活動,既是基因藥谷啟動儀式,也是院士專家的高端對話。
  • 高新發展(000628.SZ)籤訂生物醫藥創新孵化園展示展覽中心項目設計...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訊,高新發展(000628.SZ)發布公告,全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於2020年9月發布了「生物醫藥創新孵化園展示展覽中心項目設計-施工總承包/標段招標公告」。
  • 綠地攜手上中醫和上海醫藥共建生物醫藥及醫用物資產業園
    ,打造生物醫藥、醫用物資產業「產學研醫用」標杆。區域發展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物醫藥創新策源地和生物醫藥、醫用物資上海醫藥作為滬港兩地整體上市的醫藥產業集團,在醫藥產品產業化生產及銷售網絡等方面的優勢及綠地在基建、科技、大健康、資本及產業園建設等方面綜合優勢,共同開展聯合科技攻關與人才培養、實施科學研究與成果孵化等全方位合作,打造資源整合性創新平臺。
  • 新誠生物挺進廣州生物醫藥企業創新Top50榜前十
    日前,廣州市生物產業聯盟與廣州日報數據和數位化研究院(GDI智庫)聯合研製發布了「廣州生物醫藥企業創新Top50 榜(2019)」(以下簡稱「創新Top50 榜」),並在廣州舉行了頒獎典禮。
  • 問道生物醫藥 牽手資本市場
    昨日,「旗山論談」——人才·項目·資本·服務暨閩東北人才協同發展對接活動舉辦,生物醫藥、氫能源、人工智慧等多場分論談同日上演,精彩紛呈。  在生物醫藥分論談現場,多位專家學者暢所欲言,展開一場關於生物醫藥創新與資本的高峰對話。
  • 黃埭高新區生物醫藥發展論壇聚焦醫藥創新
    200餘人齊聚一堂,就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相關話題激情碰撞,交流前沿技術和實踐經驗,探討行業發展趨勢,共謀生物醫藥產業新發展。他表示,蘇州相城在生物醫藥領域具有深厚的合作基礎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將通過加強合作,進一步深化與相城生物醫藥產業的交流與合作,共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相城區委書記顧海東在致辭中表示,相城區全力打造全國領先的大數據、工業網際網路、科技金融、智能駕駛、先進材料、生物醫藥「六大未來產業創新高地」。
  • 北生所科研成果孵化轉化基地啟用 百濟神州、華輝安健雙雙入駐
    作為中關村發展集團落實《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一項重要舉措,此前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已與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園區新投用的醫藥科技中心5號樓作為北生所科研成果孵化轉化基地,百濟神州與華輝安健兩家公司成為入駐該基地的首批企業。
  • 維亞生物孵化逾60家生物醫藥初創企業,過去三年已8筆退出
    公司的EFS(equity-for-service 服務換股權)業務亦向全球高潛力的生物科技初創公司提供藥物發現及孵化服務。截至2020年6月30日,維亞生物已累計為全球495家生物科技及製藥客戶提供藥物發現服務,研究過超過1300個獨立藥物靶標,向客戶交付超過17000個蛋白複合物結構,共計投資孵化逾60家生物醫藥初創企業。
  • 維亞生物:孵化逾60家生物醫藥初創企業,過去三年已實現8筆退出
    公司的EFS(equity-for-service 服務換股權)業務亦向全球高潛力的生物科技初創公司提供藥物發現及孵化服務。截至2020年6月30日,維亞生物已累計為全球495家生物科技及製藥客戶提供藥物發現服務,研究過超過1300個獨立藥物靶標,向客戶交付超過17000個蛋白複合物結構,共計投資孵化逾60家生物醫藥初創企業。
  • 26特色園區跟蹤調研|中期成果②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升級攻略
    課題組通過對張江創新藥產業基地、臨港新片區生命藍灣、東方美谷、灣區生物醫藥港和北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園等五個生物醫藥產業特色園區的調研,發現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優勢和不足,為園區發揮特色、做大做強提出建議,為上海接下來生物醫藥產業布局和調整提供戰略參考。
  • 丹麥-瑞典生物醫藥谷區域經濟環境發展路徑的借鑑之處
    位於奧瑞桑德區域內的丹麥-瑞典生物醫藥谷(Medicon Valley,後簡稱「醫藥谷」)就是這一區域經濟環境下孕育出的成功果實。醫藥谷支持協作的產業生態系統、世界級高校和研究機構支撐的科研資源和開放合作的商業合作氛圍都成為醫藥谷和企業網絡良性循環發展的強勁動力。
  • 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發展規劃:5年建成千億級園區
    生物醫藥產業園區是提升產業空間承載能力、加速創新成果就地轉化的重要支撐。為貫徹落實國家對上海加快建設生物醫藥產業高地的要求,引導產業園區特色化建設,加速產業要素專業化集聚,推動本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現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 「創新科技館」攜生物醫藥主題展亮相工博會—新聞—科學網
    第二板塊:「科技創新引領健康新生活」主題展區 聚焦科技創新在建設「健康中國」、「健康上海」中的重要作用,梳理「十二五」以來上海市生物醫藥與健康領域的重要進展,優選標誌性創新成果進行展示。 3、具有前瞻性和巨大成長空間的前沿生物技術相關產品:如上海細胞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複合腫瘤局部免疫治療技術、科濟生物醫藥(上海)有限公司的CAR-T免疫治療在研產品、上海微知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型生物人工肝研究等。